图书介绍
中国民俗旅游 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民俗旅游 新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283327.jpg)
- 巴兆祥编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536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民俗学-旅游-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俗旅游 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
一、民俗1
二、风俗4
三、习俗与礼俗5
四、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6
第二节 民俗的类型划分7
一、物质民俗8
二、社会民俗9
三、意识民俗10
第三节 民俗旅游的诠释10
一、民俗旅游的含义10
二、民俗旅游的类型12
三、民俗旅游的特点15
第四节 民俗旅游的架构19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19
二、民俗旅游系统20
第五节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22
一、旅游为民俗资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22
二、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23
三、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23
四、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24
五、民俗能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24
第二章 服饰民俗旅游26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说26
一、服饰及其构成26
二、服饰民俗的多维成因28
第二节 民俗服饰的流变31
一、先秦时期31
二、秦汉时期32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32
四、隋唐时期33
五、宋元时期35
六、明清时期36
七、民国时期37
第三节 民族服饰巡礼38
一、东北三省朝鲜、满等族服饰39
二、蒙、新地区蒙古、回、维吾尔等族服饰39
三、青藏高原的藏族服饰40
四、川、黔苗、彝等族服饰41
五、云南傣、白、哈尼等族服饰42
六、南岭南北壮、瑶、黎等族服饰43
七、闽浙惠安女、畲族服饰44
八、高山族服饰45
第四节 服饰民俗与旅游46
一、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46
二、服饰民俗的旅游资源学分类47
三、服饰民俗可供旅游开发的思路48
第三章 饮食民俗旅游51
第一节 饮食民俗述略51
一、饮食民俗及其特征51
二、饮食结构与类型53
三、饮食的惯制54
第二节 地方风味与菜系55
一、京菜·鲁菜56
二、苏菜·徽菜59
三、川菜·湘菜62
四、粤菜·闽菜63
五、少数民族的风味饮食65
第三节 中华茶俗68
一、饮茶的历史与传统69
二、茶叶的品类和饮茶方式70
三、饮茶游艺71
四、茶的礼俗72
五、饮茶的文化意蕴73
第四节 饮酒的习尚74
一、酒的起源与发展74
二、酒的种类和名酒75
三、饮酒的习俗76
四、饮酒的情趣77
第五节 饮食民俗与旅游78
一、饮食是旅游业存在、发展的基础之一78
二、风味饮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78
三、必须尊重游客与旅游地各自的饮食习惯79
四、以旅游促进饮食民俗的发展80
第四章 居住民俗旅游82
第一节 居住民俗的一般理论82
一、什么是居住民俗82
二、居住民俗的制约因子83
三、人·居·环境85
第二节 民居的建筑与居住86
一、“风水”和民居86
二、建房流程与礼仪89
三、入住仪式与居住惯制91
四、民居装饰与家具陈设95
第三节 民居类型99
一、干栏式99
二、庭院式100
三、洞穴式102
四、穹庐式103
五、井干式104
六、堡垒式105
七、近代民居106
第四节 居住民俗与旅游107
一、传统民居——民俗旅游吸引力的基础107
二、居住方式——旅游者体验生活的源泉111
三、传统民居保护——旅游永续发展的需要115
第五章 交通民俗旅游119
第一节 交通民俗概述119
一、什么是交通民俗119
二、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120
第二节 陆路交通民俗122
一、交通设施123
二、交通工具127
三、陆路交通信仰与习惯128
第三节 水路交通民俗129
一、水道及其交通设施130
二、舟船·筏131
三、水路交通信仰133
第四节 交通民俗与旅游134
一、交通民俗与旅游交通134
二、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136
三、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137
第六章 人生礼仪民俗旅游140
第一节 婚姻民俗140
一、婚姻形态140
二、传统婚姻观念142
三、“六礼”144
第二节 传统寿庆礼俗146
一、祈寿礼俗147
二、寿诞礼俗147
三、寿庆物语148
第三节 丧葬礼俗150
一、葬式150
二、丧礼153
第四节 悬棺之谜155
一、悬棺葬的起源155
二、悬棺葬的地理分布157
三、悬棺葬的葬式与葬法158
第五节 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博物馆159
一、博物馆:重要的文化旅游设施160
二、婚姻博物馆161
三、寿庆博物馆162
四、墓葬博物馆162
第七章 节日民俗旅游164
第一节 节日民俗概说164
一、节日的定义164
二、民俗节日与节日民俗166
三、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167
四、节日民俗的特征169
第二节 民俗节日的分类171
一、按节日的来历分类171
二、按节日的族属分类172
三、按节日的时代分类173
四、按节日的主题分类175
第三节 传统节日的流变177
一、春节177
二、元宵节182
三、清明节186
四、端午节189
五、中秋节195
第四节 节日民俗与旅游199
一、节日是旅游的载体200
二、节日是最吸引旅游者的旅游佳期201
三、旅游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活力202
四、旅游促进新兴节日产生与发展204
五、节日民俗旅游的开发——以春节为例205
第八章 游艺民俗旅游208
第一节 游艺民俗概况208
一、游艺民俗的概念208
二、游艺民俗的类别209
三、游艺民俗的特色216
第二节 特色游艺之旅220
一、年画220
二、花鼓225
三、山歌229
四、赛马与斗牛232
第三节 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236
一、游艺民俗的旅游特性237
二、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情趣238
三、游艺民俗的旅游资源挖掘238
第九章 农业民俗旅游240
第一节 农业民俗的基本原理240
一、农业民俗的定义240
二、农业民俗区241
三、农业民俗的特征243
第二节 稻作生产民俗244
一、稻种选留与储存245
二、稻禾的栽种与田间管理246
三、稻作工具249
四、稻作的民俗信仰250
第三节 小麦玉米生产民俗251
一、小麦生产布局251
二、小麦生产惯制251
三、玉米生产民俗253
第四节 蚕桑生产民俗254
一、蚕桑业的历史254
二、惯种桑树255
三、育蚕程式255
四、蚕事禁忌257
五、蚕神信仰257
第五节 农业民俗与旅游259
一、农业民俗旅游是现代旅游的新天地259
二、农业民俗旅游的开发259
三、农业民俗旅游的分类260
第十章 民俗旅游资源262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262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界定262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264
三、民俗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地位266
第二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267
一、世界性与丰富多彩性267
二、朴实性与无季节性269
三、吸引力的定向性与易逝性269
四、不可根移性与不可仿制性270
五、组合性与群体性271
第三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271
一、按民俗旅游资源的本体属性分类272
二、按民俗旅游者的需求方式分类272
三、按旅游者的体验分类274
四、按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275
第四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275
一、民俗旅游资源评估的意义与目标275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原则278
三、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体系279
第十一章 民俗旅游开发283
第一节 民俗旅游开发概述283
一、民俗旅游开发的特点283
二、民俗旅游开发的内容286
三、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就289
四、民俗旅游开发中的败笔293
第二节 民俗旅游开发的原则与方法295
一、民俗旅游开发的原则295
二、民俗旅游开发的程序301
三、民俗旅游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305
第三节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307
一、本原式:天然民俗村寨、原生俗308
二、主题公园式:民俗文化村310
三、资源凝聚式:民俗博物馆313
四、节会式:节庆、集会315
五、物品式:民俗商品318
第四节 民俗旅游开发负面效应的防范319
一、指导理论319
二、负面效应的表现321
三、防范负面效应的原则323
四、防范的对策326
第十二章 民俗旅游区划330
第一节 民俗旅游区划的基本理论330
一、区划的一般概念330
二、民俗旅游区划331
三、民俗旅游区划的原则332
四、民俗旅游区划的方法334
第二节 民俗旅游区划方案335
一、东北民俗旅游区336
二、华北民俗旅游区337
三、华东民俗旅游区337
四、华南民俗旅游区339
五、西南民俗旅游区340
六、中南民俗旅游区341
七、西北民俗旅游区342
八、内蒙古民俗旅游区344
九、青藏高原民俗旅游区345
第三节 民俗旅游区划与旅游业346
一、民俗旅游区划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346
二、民俗旅游区划是民俗旅游线路设计的依据347
三、民俗旅游区划有利于旅游企业区位选择348
四、民俗旅游区划有利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349
五、民俗旅游区划可以为旅游者的决策提供参考350
附录 案例评析352
案例一 周庄352
案例二 上海新天地363
案例三 中国民俗文化村372
主要参考文献384
后记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