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
  • 沈焕庭,潘定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5365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陈吉余1

序二&苏纪兰3

前言5

1 绪论1

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定义和研究意义1

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定义1

河口最大浑浊带的研究意义1

国外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的进展2

成因研究2

数学模拟研究4

生物地球化学研究7

国内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的进展9

充分混合型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9

部分混合和高度分层型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10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10

总体构思10

研究内容10

研究方法11

参考文献11

2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发育的环境条件15

水文15

径流15

潮汐潮流17

盐淡水混合26

悬沙28

悬沙输移28

悬沙组成和浓度分布29

悬沙浓度随时间的变化31

表层沉积物32

粒度32

碎屑矿物33

粘土矿物33

河口河槽及水下三角洲34

河口河槽34

河口拦门沙37

水下三角洲38

参考文献38

3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悬沙39

悬沙来源39

流域来沙39

河口段区间来沙40

口外海滨来沙40

悬沙特性40

含沙量40

初始含沙量41

颗粒组成41

沉速42

电动电位42

悬沙输移43

径流作用为主的河段43

潮流作用为主的河段44

异重流起重要作用的河段44

地形和流路分离对泥沙输移的影响45

泥沙积聚46

径潮流作用下泥沙的集聚46

盐淡水作用下泥沙的集聚46

环流截留泥沙46

絮凝捕集泥沙46

泥沙再悬浮46

两次再悬浮47

三次再悬浮48

四次再悬浮48

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50

潮周期变化50

大小潮变化51

洪枯季变化51

纵向分布51

垂向分布55

潮周期变化机理分析56

参考文献60

4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62

盐水入侵锋62

选用资料62

盐水入侵锋带及锋面的确定62

盐水入侵锋的分布及其特征63

确定盐水入侵锋带和滞流点部位的判据67

盐水入侵锋对最大浑浊带的贡献68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过程70

试验概况70

试验结果与分析70

动水絮凝的条件及临界流速75

细颗粒泥沙的沉降特性76

试验概况76

淡水中粘性细颗粒泥沙的沉降76

盐水介质中悬沙的沉降特性78

泥沙在流动盐水中的含沙量梯度80

试验概况80

试验结果与分析81

细颗粒泥沙的有机絮凝83

试验方法84

试验结果与分析84

天然水流中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作用86

泥沙垂向运动的两种模式86

絮凝对泥沙垂向运动的影响87

絮凝临界流速88

垂线不同高程处的絮凝条件89

参考文献89

5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理和水沙输移分析91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理和特点91

拦门沙地区的水动力环境91

拦门沙地区泥沙运动的特殊性94

最大浑浊带形成机理95

最大浑浊带的特点97

研究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理的普遍意义99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沙输移机制分析100

物质纵向输移项定义100

现场观测资料101

水量纵向净输移103

悬沙纵向净输移104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沙输移机制107

地形和悬沙浓度对最大浑浊带的影响108

基本方程、边界条件及离散格式108

河口地形对最大浑浊带的影响109

悬沙浓度对环流、盐度和悬沙分布的影响113

地形和悬沙浓度对最大浑浊带的影响115

参考文献115

6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地球化学过滤效应117

微量金属的分布和输移117

实验方法117

实验结果与讨论117

新生相与微量金属的转移121

实验方法122

实验结果与讨论122

悬移质和底质微量金属形态分布126

实验方法126

实验结果与讨论127

悬移质的表面性质及其对微量金属在固液界面分布的影响130

实验方法130

实验结果与讨论132

悬浮颗粒中有机重金属的异常134

实验方法134

实验结果与讨论135

参考文献137

7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浮泥139

浮泥概况139

浮泥层139

浮泥容重139

浮泥层分布140

浮泥厚度140

浮泥流变特性141

浮泥组成141

颗粒组成141

粘土矿物的组成及其分布142

轻矿物组成及其分布143

化学成分及其分布144

浮泥形成条件146

泥沙条件147

动力条件147

形成过程148

浮泥层变化148

洪枯季变化148

大小潮变化150

潮周期变化150

暴风周期变化150

浮泥层的利用151

适航水深151

浮泥层利用151

长江口浮泥层的利用152

参考文献153

8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底质154

底质的矿物和化学组成154

重矿物154

轻矿物158

粘土矿物159

底质的化学组成161

沉积作用163

重矿物的沉积作用163

轻矿物的沉积作用163

粘土矿物的沉积作用163

最大浑浊带沉积物中化学组成的分异现象167

浅部地层的沉积特征168

参考文献169

9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浮游生物170

浮游植物170

现场调查170

调查结果分析171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浮游植物的主要特征177

浮游动物179

现场调查179

调查结果分析179

参考文献185

10 中国河口最大浑浊带的特性与类型187

中国若干河口的基本特性187

以部分混合型(B型)为主的河口187

以充分混合型(C型)为主的河口188

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共性和异性190

细颗粒泥沙补给190

细颗粒泥沙集聚机制191

潮周期变化和季节性变化191

拦门沙或沙坎191

河口最大浑浊带的类型191

分类依据191

类型192

参考文献1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