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吴建民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吴建民传
  • 王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978750123373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200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吴建民-传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吴建民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少年不知愁滋味1

那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当口1

他总是举着橄榄枝去撞英、法一次次设置的底线1

英、法的幻想及与苏联的相互猜忌,恰恰使希特勒在同东西两边周旋中更加游刃有余1

吴建民的生命孕育和哺乳时期,世界的大背景几度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外交可以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1

在吴建民生命的摇篮曲中,让人联想起来感觉奇异的乐段还不止以上部分1

进入兄弟家门,看到的是被冰冻过的面孔掌握了不易为他人剥夺的安身立命的手艺7

葡萄牙西班牙像切西瓜一般把地球平分了7

他仅在里斯本待了两年便与之挥别7

“三六子”,南京话讲出来就成了“伞漏子”7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有威信的7

逃亡,很快就从游移付诸行动10

那真是一次地狱般的水上航程10

日军空袭前,总能截获一批自重庆发出的密码电报10

“密码之父”美国人赫伯特·C雅德利被请到了重庆10

只要再偏一点,瓦片就将砸在婴儿吴建民头上10

父亲的心咯噔一下:“完了,我的家人完了!”10

天真的孩子们也有了民族仇恨的意识13

他常常是枕着说书声沉入梦乡13

刚上轮渡不久,就发现江水“咕咕”地涌进舱里13

吴建民当时的心境,就如同罪犯遇到了大赦13

一个外国人把棕色大狼狗放了出来16

吴建民的伤口不断流着血,染红了校长的旗袍16

当他踏进在巴黎的大使官邸时,一条与当年法国使馆咬他的狗极为相似的狗朝他迎了上来16

自诩“大文学家”,被老师挖苦了一通17

他的更多时间是在新华书店里消磨过去的17

“世上只有妈妈好。”17

翻译在吴建民记忆里,可不是什么让人肃然起敬的角色17

渴望更广阔新奇的世界,不知这其间有没有父亲遗传的成分17

第二章 大学所给予的23

他依然清晰记得在月台上来回踱步的情景23

哥哥一直是家里的骄傲23

马克思曾说过:“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门武器。”23

学习法语的人,应该是幸运的*他没有谈恋爱的条件23

进入下半年,“鸣放”转为“反右”斗争26

大学团委停止了吴建民等人团支委的职务26

批判的矛头,更多的指向了他自己26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26

面对成人社会的纷繁事物,大学告诉了吴建民复杂26

“中国需要体育,就像一个结核病患者需要治疗一样。”29

秉持一种正确的观念,对坚持一种行为,是有力的维系要素29

周恩来总理感觉新中国的好翻译太少30

他也有能力部分分担起大家庭的开支了30

“这小伙子挺能干,法文说得还不错。”30

他早早地找到了在特定环境中轻松和自如的感觉30

第三章 青年级别的多边外交33

第一次乘苏联飞机的难忘印象33

那时参加国际会议,就一位代表一位翻译,轻车简从33

翻译水平和工作能力一再得到认可33

刚踏入外交界的“小萝卜头”38

“身在异国为异客,正逢国庆急煞人。”38

世界青联的工作语言是法语而不是俄语38

吴建民发现朱良和朱善卿每天晚上收听美国之音和BBC的广播39

对外回答问题要谨慎小心,没必要说那么具体39

邓小平形容说:他们丢辣椒,我们也得丢辣椒43

与会者都猜得出来,马尔多诺的背后是中国人43

越是在这样的场合,神经绷得越紧,不敢忽略任何一个细节43

外交的独特节奏43

吴建民对朱良的报告内容和表述留意起来47

出现被围攻被动局面,吴建民感觉很窝火47

钱里仁讨吴建民说:“你的嗓门儿不能超过我的嗓门儿!”47

苏联代表提出要和吴建民共进晚餐51

就在他们离开时,美国人紧追了过来51

“是否中了美国人‘圈套’,使我深深陷入困惑之中。”51

周伯萍没注意到这是个很不寻常的提问51

周恩来闻知此事非常恼火,说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特大丑闻51

第四章 在伟人身边领略外交魅力56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56

第一次走近毛泽东那一刻,唐闻生紧张得几乎虚脱56

周恩来说:“小冀你太紧张了,换一个翻译吧。”56

“对这种大国沙文主义,我都主张整一整……”56

毛泽东说:我还担心你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是不是能顶得住61

周恩来单独与朗诺会面,提出援越物资从柬埔寨过境一事61

给中国代表团吃的饭菜,柬埔寨方都安排人先试吃,以防有人下毒61

柬埔寨方面对张茜的接待似乎更费心思,早在50年代,周恩来就提议夫人积极参与外交65

黄中告诫中国运动员:“你们要是觉得委屈,比赛回来就在我身上打两拳吧。”65

胡启立说:“你以后找对象可得找个子高一点的。”67

周恩来说:“这个女孩子发音、念稿子还不错……”67

舞会上,施燕华主动邀请吴建民跳了一次舞67

会议刚开,国内就传来让他震惊的消息69

一向比较干脆的他,变的踯躅怅惘起来69

一想起来真有点凄凄艾艾惨惨切切69

可怕的事发生在1969年的7月28日69

周恩来说:“哎哟,又是江浙一带的人。”73

总理一听,眼睛马上就瞪起来了73

周恩来告诫拉乌尔:不要前门驱狼,后门进虎73

吴建民完全被周恩来深邃的见解和有说服力的言谈感染73

周恩来说:“韩叙就这点好,他能勤问。”75

西哈努克突然下令解散柬中友协75

外电报道中国使馆在训练“柬埔寨红卫兵”75

柬埔寨的华文报纸在一日间荡然无存75

韩念龙着急了,赶紧向周恩来报告75

第五章 “火柴盒”里的春秋80

苏联的做法使联合国在更大程度上为美国左右80

基辛格说:“中国进联合国,还要再等一年。”80

周恩来提议让熊向晖先带几个人去联合国*周恩来对施燕华说:“你还是共青团员?”80

毛泽东再次约见周恩来及部分代表团重要成员84

毛泽东引曹操的话“为将当有怯弱时”84

吴建民对周恩来说:“总理,多保重!”84

吴建民他们后来看到报纸时,都笑痛了肚皮84

“世界裁军会议”的日程,改成了欢迎大会88

57个国家代表轮番致辞欢迎是联合国从未有过的88

“在联合国再不会只有美国和苏联的声音了。”88

对联合国只有“火柴盒”建筑的依稀印象傲慢的西欧人也有低三下四的时候90

吴丹对乔冠华谈了三个“D”的问题90

选择“China”有效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做政治文章94

吴建民在刚到联合国不久,就违反了纪律94

梯库瓦说:孙中山先生当年曾对犹太人复国表示支持94

蒙巴顿方案为印度、巴基斯坦战争埋下隐患97

印度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97

中国代表团往来通电通话内容全在美国人掌握之中97

周恩来批评代表团固守撤军有失灵活97

布托流着泪悲愤地说:联合国是空谈俱乐部97

美方特派双倍的武装警察在14层昼夜值班101

过家鼎说:“施燕华是我的监护人’。”101

看电影当晚到次日凌晨间,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101

吴建民锻炼的身影,出现在美国的《生活周刊》上101

第六章 看与听中长学问106

领导说:“吴建民,你管中东问题。”106

阿拉伯各国参谋长会议统一了未来的作战思想*基辛格对梅厄说:不会有来自华盛顿的强烈抗议106

联合国采纳了一项中国人的发明创造106

周恩来批评说:“不要深居简出,孤陋寡闻。”110

让世界惊骇的“慕尼黑血案”110

由于对安理会议事规则不熟悉,中国和苏联共同动用了否决权110

李松林看了吴建民修改后的稿子说:改得行啊110

相识在会上,相知则是在用餐的时候116

用公款请客要打报告由领导批116

当别人谈论这样的话题,中国人只好沉默不语116

这一现象连远在东方的中国领袖毛泽东都注意到了116

毛泽东钦点邓小平率团出席特别联大121

吴建民和陈健天天到联合国休息厅摸情况121

经常可从第三世界代表口中听到“毛”“毛”的谈论121

邓小平提出到要到华尔街去看一看121

吴建民总是早早到场,去领略政治家们的风采126

“在那里我十分钟能见三个外长,多好啊。”126

第一次破了中国代表团不管风吹浪打只管把讲稿念完的例126

大家心头都有些迷惘,有点天塌的感觉130

得知“四人帮”垮台消息大家都很高兴130

国家为他个人的成长支付了“学费”130

第七章 走出人生低谷134

吴建民悠闲之际,妻子施燕华则分外忙碌134

在邓小平示意下,施燕华给伍德科克读了公报稿全文134

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近四年是吴建民生命中最潇洒的时光134

翻译《罗伯斯庇尔传》,了解了近代法国139

在读书和翻译中形成了观察事物的新视角139

人生逢低谷也别有一番意义和价值139

吴学谦表态:这个人我们还要用143

进入刚刚重建的外交部政策研究组143

宦乡分析苏联并不一定“亡我之心不死”143

外交部领导将政策研究组的报告上递到中央143

提议将全体使节会议改为洲际片会147

邓小平亲定改善中苏关系基调,透露外交调整思路147

对邓小外交智慧有了更真切感受和理解147

吴学谦直接介入程控电话合资谈判的启示147

第八章 二进联合国152

联合国的“回头客”152

第二次来到联合国,许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152

有这样一个机会,中国人不应该轻易放弃152

那天晚上,吴建民兴奋得一宿都没有睡好152

吴建民引起“政变大使”格林的注意155

尼克松经常带录音机,录下有价值的谈话155

西方称之为以人道面孔出现的社会主义155

撒切尔说里根:未发一弹赢得冷战胜利155

干预措施尚未启动,美元已然应声而落159

亲历创股市跌幅最高纪录的“黑色星期一”159

格林斯潘随即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讲话159

中央对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发回的报告很感兴趣159

他修改过调研组每一位成员的报告163

在唐人街报名学开车163

在美国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163

基辛格打趣说:美国虽然是一个穷国,但是163

在阿尔芒老人家里留宿166

对历尽艰辛仍顽强活下来的普通人产生了敬意166

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像马神甫说的那样166

第九章 成熟于困境外交中169

布鲁塞尔与共产党人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169

吴建民置足欧陆,正是在东欧剧变的前夜169

他过去是做翻译的,搞欧洲事务行吗169

“对不起,奉上级指示我不能赴宴了。”172

多尔掏出一份共和党议员联名抗议信172

纳特的辱慢,挑起他为扭转外交低谷努力的激情172

想第一个吃螃蟹的杨森差点打退堂鼓176

“中国的官员没有官架子”176

1989年终结之际,吴建民浮想联翩177

美国又不急于与中国改善关系了177

“我不知道过三个月之后,贵国现政府是否还能够存在?”177

邓小平的28字战略177

用自己的话还是用国外主流媒体的话181

留学生问:“我们这个国家是怎么搞的?”181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181

“吴代办有水平!”181

“新思维”促动东欧各党改组、分裂和蜕变184

当晚,约有10万人像潮水一般越过柏林墙184

密特朗会见布什,要科尔放慢德国统一步伐184

两德统一的实际进程比任何预言都还要快184

密特朗首先耸人听闻地发出警告187

法、苏都想把对方推到阻滞德国统一的最前台187

密特朗向科尔提出“以马克换东德”187

对外工作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187

欧洲还有许多有头脑的人士都怀有如是忧虑187

你到欧洲议会来讲讲中国的情况吧190

其实这些议员的意识形态色彩很浓190

“没有这两方面经历的外交官,是不全面的。”190

第十章 全新的挑战193

图马尔蒂可被视为现代世界第一位官方发言人193

邓小平指示对勃列日涅夫讲话作出反应193

钱其琛的新闻发布只说了三句话193

为什么会突然任命吴建民当外交部发言人193

一位记者绕着弯对中国提出了指摘196

吴建民事先对此也一点准备都没有196

李肇星第一次亮相时,也遇到西藏问题的纠缠196

“钱外长感觉你这个发言人当的不错。”196

在发布会前,吴建民要到发布处去两次199

金日成对钱其琛说:在加入联合国问题上,朝鲜不会让中国为难,希望中国也不要让朝方为难199

“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205

李鹏办公室打电话给外交部说:吴建民在发布会上的讲话值得表扬。但也有人认为吴建民的讲话是在发出威胁205

2021991年6月的第一个新闻发布会最艰难205

“邓小平现在在什么地方?”205

英国大使闻知此讯直接出面约见中国外交官员205

李鹏对吴建民说:这一段给你添麻烦了205

吴建民单刀直入地问:“什么能让你们兴奋起来?209

“我已经闻到韩国几家电视台厮杀的血腥味”209

吴建民把阿萨德说的“三个第一”加进给记者的吹风稿中209

戈尔巴乔夫说:“不要惊动睡觉的人。”213

苏联在走过70华诞的时刻从地球上消失了213

“你们不是讲新闻自由吗?为什么你不敢报?”213

吴建民的名字被列进被拘押的“不同政见者”名单213

第十一章 祖国的形象公关219

吴建民常在此前和一些记者们见面219

吴建民把机会给了CNN的齐麦克219

江泽民说:“她是访谈节目的第一块牌子啊!”219

有记者问李鹏,中国有没有“孤立感”222

有人以会被“政治利用”反对天皇访华222

江泽民一番话,反映了中国方面的担忧222

吴建民当即把宫泽喜一的话写进吹风稿222

说不出话的田中角荣百感交集老泪纵横222

克林顿说中国对美国的新总统要有耐心227

吴建民言语强硬,但留有回旋余地227

施燕华提议用“superman(超人)”来回答227

“如果选择北京,将是一个坏主意。”231

吴建民心头就是摆不脱沉重的氤氲231

萨马兰奇问何振梁,有没有抵制这回事231

张百发的话被人掐头去尾地制作了231

李岚清认为吴建民的建议很好235

记者问:“在你们中国有言论自由吗?”235

有人提出马上申办2004年奥运会235

有人说应当让吴建民早一点出场就好了235

江泽民西雅图之行多了几许风险数值239

曾庆红几次召开会议研究江泽民的出访安排239

江泽民笑着说:“吴建民你真厉害呀!”239

中办发了一个表扬新闻工作者的文件239

第十二章 有风格的发言人244

朱镕基说:“这个责任你承担。”244

“我不能像你们日本首相跟美国总统会谈那样,说‘yes’或‘no’。”244

何春林说:“朱副总理提议的这篇文章就由你写吧。”244

吴建民对朱镕基说:少一个发布经济状况的发言人244

钱其琛给了吴建民许多有益的启示248

施燕华说:你的头不要跟着目光来回转动248

吴建民问基辛格:“为什么只讲三分钟?”248

泰特·怀勒给吴建民的印象是个女强人248

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节外生枝252

《他改变了中国》一书中披露了一个情况252

吴建民说:“你这是在假设。”252

中方提出另起炉灶252

“你和新闻界的关系已经捋得很顺了……”255

他向江泽民建议:“最好不要念稿子。”255

法国人这些不经意的话引起了吴建民的注意255

他的风格拉近了官方发言人与大众的距离255

第十三章 要与主流社套沟通259

特命全权大使实际是特命无权大使259

荷兰虽然是个小国,但其小中有大259

一百多名华侨领袖到使馆欢迎他259

从做荷兰大公司的工作入手261

经济界人士表示将敦请科克首相早日访华261

科克对吴建民说:“我愿意到中国访问。”261

荷兰经济界和部分大臣闻之坐不住了266

把目光延伸向首相访华政治影响范畴以外266

建议国内加速消除荷兰政府的“心病”266

科克对吴建民事先交底,吴建民及时向国内报告269

迈克巴赫表示:“现在取消活动,说明首相的访华不圆满。”269

在海牙阅读1995年中央一号文件271

李淑铮传话说:“家宝同志对你的报告很有兴趣*”271

吴仪建议吴建民说:“你可以就此给国内写一个报告。”271

荷兰为什么罢工率低,社会稳定273

南昌市长给吴建民讲的一段往事273

荷兰社会大臣听吴建民这么说,高兴了起来273

法国大使一言不慎在海牙闹得沸沸扬扬276

孔在2500年前就说过欲速则不达276

要想促使这个国家秉持对中国友好的政策,必须与决定国策的上层群体沟通276

吴建民因此感觉科克首相很有人情味279

女王欣然同意了他代华人提出的请求279

第十四章 人权之战是怎样取胜的283

李鹏对吴建民说:明年的人权会议就看你的了283

1990年的反华提案挑起人权委员会内首次大国直接交锋283

中国动议支持票连续三年递减,1995年未获通过,是吴建民履新时面对的严酷现实283

吴建民问斯皮格尔:今年还搞反华提案吗287

一圈拜会下来,吴建民初步形成三点印象287

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守势的态势应予扭转287

那位自告奋勇挑头的大使突然打了退堂鼓290

吴建民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搞轮流坐庄290

为护卫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设立一道屏障290

11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发言293

近年人权会通过的58项国别人权决议,几乎全部针对发展中国家293

多米尼加大使说:你的发言使人意识到一些以前没想过的问题293

庞森敲座位卡打断瑞典副外长索利的发言293

法、德、意首脑表露不想再搞反华提案意向白俄罗斯副外长安塔诺维奇的痛心疾首297

安哥拉告知:美国已开始向一些非洲国家施压297

吴建民对李鹏说,他还不能对此战必胜打保票297

金克尔先生有点健忘,你没资格教训中国301

把4月22日这一天放大来看301

美国人权代表团长和人权助理国务卿对阿克拉姆施压301

拉米什维利给吴建民提供的是错误情报301

库奇娜看上去被吴建民的一席话打动了301

吴建民要秘书处对L90提案印发迟迟做解释305

“中华民族并非是一个记仇的民族。”305

“人权,人权,多少罪恶假汝之名!”305

李鹏得到日内瓦的消息,立即打电话告诉江泽民305

第十五章 比看得见的胜利更精彩的310

江泽民让施燕华带话给吴建民310

人权曾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攻西方的议题310

两次侵略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310

吴建民对中国应如何亮出自己的人权观点逐渐明晰310

法国大使找吴建民为儒瓦内说情314

有些不那么让人乐观的信息也传来了314

发言被敲座位卡打断是很煞风景的事314

希拉克吹风法国今年不参加涉华提案317

“你们懂得挨饿意味着什么吗?”317

两百份吴建民发言的英文稿被一抢而空317

会议主席突然通知中国代表不能进行第二次发言317

彼得森承认提反华提案是应美国要求322

“西方开的‘药方’是好东西吗?”322

“你们为什么要一再从事这项失败的事业?”322

“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这只鞋,对中国是不合适的326

李鹏把自己写的一首诗送给吴建民326

美国代表团团长南茜·茹宾说吴建民“每一分钟都利用得很好”326

韩国大使问:“吴大使,你掉眼泪没有?”330

让吴建民记忆深刻的是俄罗斯大使的话330

国家地位的变化往往是外交官们最先感受到330

各国外交官们没有人理睬藏独分子的骚扰330

许多关键谈判是在日内瓦开始和完成的332

一线三位有影响的人物都与日内瓦有关332

他俩到一块儿非“吵得一塌糊涂”不可332

艰难困苦有时就是精诚团结最结实的纽带332

江泽民曾对吴建民说过有事可以给他写信334

多数人没有把入世看成是多么重要的事334

谁不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谁就会落后334

既然是机遇,就不会是永存的334

吴建民这封信不是在悠闲恬静的研究室里写出的334

中欧恢复对话,又让美国不安起来339

美国还在暗地物色反华提案领跑者339

人权会议上的气氛比过去大为平和339

“吴建民这个人大概不好对付。”339

希望美国今年在去年基础上再进一步342

乍得代表突然要发言,美国紧张起来342

台当局派来的人灰溜溜地走了342

吴建民建议国内提出需要国际援助的请求342

“据我的情报人员告诉我,你要走……”344

没有“穷哥们儿”支持,胜利是难以想象的344

与狭义的多边外交正式告别时,他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344

第十六章 两国元首走向对方故乡的路350

吴建民感到法国人已对他们事先“摸底”350

对法国人排的日程,吴建民难以安之若素350

雷维特告诉吴建民:接受国书的仪式提前到年内350

希拉克23年前对中国的预言353

在双边关系发展中,首脑外交占有突出地位353

雷维特说:“总统对你的印象很好。”353

吴建民对年轻外交官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353

少年时逃学看中国书画展览的希拉克356

安于守成不是吴建民的性格356

希拉克两度在中国文物精品展闭馆后悄然往观356

江泽民接受邀请实现访法的前景并不乐观359

机遇也许就会消逝在等待中359

希拉克询问扬州的情况,显然不是漫不经意的359

陪同的法方官员听了,脸上露出有些尴尬的神情359

为促成访问必须展开工作的第三条管道363

这意味着钱其琛这一关似乎已经通过了363

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个最期待的结果363

希拉克亲自为江泽民访法设计了三个亮点363

中国社会没有“爆炸”你们做何解释368

有些话翻译成法语后法国人不知所云367

那些当年预测中国灾难的中国专家到哪儿去了368

总统夫人在法国国内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372

希拉克夫人的艺术品乌龟收藏372

法语中“失望”含有“不满”“不高兴”的成分372

城堡修缮让希拉克被政敌攻击为“以权谋私”372

江泽民随即指示:我方应该有所表示375

中国绝不犯戈尔巴乔夫的错误375

希拉克曾建议克林顿派高官到中国道歉375

大家刚入座,希拉克突然匆匆离去377

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问题都浓缩到了餐桌上377

两国国歌中都重复着“前进!前进!”377

两位元首一起交谈18个小时是个什么概念377

史学家们称凡尔登战役是“绞肉机”381

法、德关系改善的历程值得中、日两国思考381

三国大使串联会的创意381

这样的表述,邓小平唯一只在谈论中日关系上使用过381

希拉克来华访问前中法关系又现波折384

江泽民专门向西哈努克国王请教了一些事情384

吴建民利用回国机会去了一趟扬州384

希拉克称吴建民“亲爱的朋友”387

希拉克指着照片问:“这是不是二里头二期的青铜器?”387

西安为希拉克留了一只陶俑等他来亲自挖掘387

希拉克也较起真儿来390

您说对了,隋朝是有三个皇帝390

两国将在对方国家举办文化年390

第十七章 更深厚的力量蕴藏在文化之中393

交流学核心理念是在外交实践中感悟的393

印象派的画与中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393

吴建民从印象派中感知到更丰富的东西393

法国科学界的巨人巴斯德396

这句名言为什么会出自巴斯德之口396

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就会感谢他、纪念他396

吴建民看到周总理流露出很难过的神情398

“您是向法国人民讲话,不是给他们念书。”397

“安娜有灵,在保护我们。”398

互相了解的渴望正是外交拓展的很好切入点402

使馆就建中国文化中心事曾多次向国内提议402

吴建民没有选择暂且放弃努力的态度402

设法在走程序报批建文化中心时经过李岚清之手402

吴建民看了总统府的来信十分惊异408

希拉克的一再表白绝不是巧言辞令408

房主姓瓦莱夫斯基是拿破仑的后代408

法国友人对吴建民说:“你们选了个好地方!”408

法国人根本没有中国人到场的思想准备413

大厅里只有三个中国人在使劲地鼓掌413

吴建民在想:国际风向已经起了变化413

他为什么会离法共而去415

法共一度是代表“法兰西智慧的政党”415

先后脱离法共的著名知识分子达60多名415

并没有人给吴建民布置这样的任务415

法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世界上十分突出419

《最后一课》在法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419

戴高乐成为法国当代爱国主义的一面旗帜419

“自由、平等与个人财产”是法国的座右铭419

法、德不会顶到底的意见占了上风422

两大古老文明相遇的时候,会产生出火花422

欧洲人说“完全依赖美国是危险的”422

吴建民问法国人,欧盟为什么要参与ITER422

法方希望吴建民帮助出些好点子427

胡锦涛凝视手中美酒的照片让法国人兴奋*吴建民专门去做了法国情治部门的工作427

中国将义无反顾地沿着改革开放道路走下去427

第十八章 “大将军”勋章属于祖国433

“吴建民大使是前线总指挥。”433

提议申办上海世博会的第一人汪道涵433

更艰巨的竞争在于台下通过各种渠道的活动433

“你们不知道临阵易将是要付出代价的吗?”436

“那时怎么没人说要给中国一个机会呢?”436

吴建民两次要求拜会环境部长都被托词婉拒436

两个辩论对手成了“不打不成交”的朋友436

吴建民建议没必要搞“人盯人”战术442

王光亚和吴建民觉得这两部片子不行442

法国企业家组织起支持上海申博的俱乐部442

各国都倾力施展各自的“招数”446

支持莫斯科是雪中送炭,支持上海是锦上添花446

什么都能用钱买到,但历史是买不到的446

在131次大会会场进行陈述排练时出现了意外446

俄罗斯竞选劲头因人质事件而萎顿448

吴建民说:没关系,咱们不靠这个448

有人说会场又选在摩纳哥对中国不是吉兆448

韩国人的欢呼让等候消息的中国人吓了一跳448

一个恐怖的幽灵却悄然扑向华夏大地453

要不要举行记者招待会,他有些犹豫453

舆论认为他们的总理不该在此刻去中国冒险453

胡锦涛和温家宝都对拉法兰说:“患难见真情。”453

中国最早拿到“穷国”和“新兴国家”参会名单459

吴建民等提出中国出席对话会的三个理由459

吴建民发现此时的洛桑俨然一个大兵营459

在法国总统的帮助下,吴建民赶上了趟462

经吴建民交涉,胡锦涛被安排第一个发言462

置身现场,才能使规则照顾到你的利益462

胡锦涛对希拉克的幽默回答得也很巧妙466

“但您不一样,您来两次我都愿意接待。”466

“我谨代表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授予您‘大将军’勋章。466

第十九章 带着新观含实现角色转换472

“就是因为不好干,才调你去嘛。”472

周恩来说“我可以兼任外交学院院长”472

大半辈子没伸手向别人要过钱的人带队化缘472

第一次谈生意,为国家省了3000万美元475

李岚清说“外交投入最少、产出最多”475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之后475

外交部划定时间请民众进入参观478

长期筹谋发展改革战略和布局的陈锦华理解吴建民478

一定要进入中国高校的主流方阵478

培养外交官还基本停滞在“手工作坊”时代481

由外交里手解说点破外交奥妙与玄机481

吴建民又填补了一门高教课程的空白481

老在一旁听着看着这样的情景,吴建民感到不自在481

最早倡议建立东亚地区经济组织的是马哈蒂尔484

忙得不可开交的吴建民却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命484

日本出于对中国领导人的戒心提出很多相左的意见484

在中国形成研究东亚的主流学派484

第二十章 外交生命依然在延续489

“还是你当国际展览局的主席最合适。”489

21世纪还需要不需要世博会489

世博会是行动中的多边主义489

吴建民当选主席,创下国展局的三个第一489

31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巴黎筹建国际展览局491

他们异口同声:世博会是好东西491

每晚散步他俩都聊得海阔天空491

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进来491

突然接到外交部领导星夜打来的一个电话494

两国如此表态,都与吴建民的特殊身份不无关系494

眼下全世界人权关注的焦点在伊拉克嘛西方世界对中国一些问题的关注点在变494

所谓领导就是要注意引导496

同样的场合,心境和责任都大不相同496

这样会一下子就把气氛弄紧张496

搞小动作,不是一个大国的外交风度498

日本人认为吴建民的讲话是最精彩的498

中国没有吃独食,而是把成果与世界分享了498

记者们再度领略了吴建民的“绵里藏针”501

给大众“讲故事”501

邓亚萍的故事很小,但老百姓一听就能记住501

吴建民的人生哲学5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