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三极进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三极进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273875.jpg)
- 李太贵,陶龙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80233466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植物-进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三极进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生物动量和化学动量1
1.1 生物动量在进化速度中的表现1
1.2 生物动量在大分子进化上的表现2
1.3 生物动量在生物钟——生命的内源节奏中的表现4
1.4 生物动量在细胞周期和其他周期中的表现5
1.5 生物进化的惯性定律9
1.6 认识化学动量和化学角动量12
1.7 牛顿动量、化学动量和生物动量关系17
1.8 生物惯性的恒定性问题17
参考文献18
2 植物的化学作用力19
2.1 牛顿作用力19
2.2 化学作用力20
2.3 化学角动量和化学角动量守衡23
2.4 化学作用力的某些总结27
2.5 在生物化学中的化学作用力分析28
2.6 作物的生育模型中生物作用力分析32
2.7 能量的方程36
2.8 中性理论36
2.9 突变是在自然诱变下产生的38
参考文献39
3 植物体内的电磁感应和广义电磁感应40
3.1 地球和太阳系产生的作用力40
3.2 电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43
3.3 植物体内的电磁感应46
3.4 植物中的螺旋型结构53
3.5 生物体内的广义电磁感应62
参考文献66
4 从基因型到表现型68
4.1 基因场68
4.2 基因组场69
4.3 染色体—基因场70
4.4 基因—RNA场73
4.5 RNA—蛋白质场75
4.6 蛋白质—酶场75
4.7 酶—有机物场78
4.8 基因信息在生长发育中的传递80
4.9 酶的作用81
4.10 中心法则的电磁感应的动生表达方式83
参考文献84
5 从表现型到基因型和自然诱变作用85
5.1 获得性遗传的证据(根据赵晓明、宋秀英所著)的转述85
5.2 体外的自然诱变88
5.3 体内信号传导过程97
5.4 逆境因子的信号传导举例108
5.5 表达和逆表达回路111
5.6 自然诱变和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和分布116
参考文献117
6 源库之间的关系118
6.1 源和库关系118
6.2 作用力和生长力119
6.3 生长和呼吸之间的关系121
6.4 源库之间的三极放大124
6.5 植物生产力126
6.6 植物体内的生产关系128
6.7 源库之间的关系模式129
6.8 植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三极进化图136
参考文献138
7 雌雄性因子在植物进化中的作用139
7.1 纯克隆生长或中性(无性)繁殖生长不安全140
7.2 植物的有性进化史140
7.3 性的发生142
7.4 两性之间的相互关系144
7.5 雌雄性的三极进化的几种方式149
7.6 营养繁殖和生殖繁殖之间“半繁殖半生殖”的三极放大152
7.7 性在植物种群中的三极进化154
参考文献156
8 非生物逆境因子对植物的进化作用158
8.1 抗性的胁迫方程159
8.2 Levitt抗性公式和法拉第定律的应用160
8.3 植物抗寒161
8.4 抗冻165
8.5 植物耐热胁迫166
8.6 植物耐淹涝性167
8.7 抗旱性168
8.8 植物抗盐172
8.9 金属离子胁迫和植物抗胁迫173
8.10 气体环境胁迫与植物抗逆性174
8.11 抗非生物因子胁迫的基因175
8.12 植物抗非生物逆境因子的三极进化182
参考文献183
9 植物与微生物的互进化作用184
9.1 植物与微生物病原菌的关系185
9.2 抗病毒185
9.3 植物和细菌187
9.4 植物对真菌相互关系189
9.5 植物和病害之间193
9.6 微生物在进化中的自然诱变和自然选择194
9.7 基因工程中的抗病毒基因195
9.8 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197
9.9 植物抗细菌病害的基因200
参考文献204
10 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互进化作用205
10.1 动物和植物的两个作用力之间的关系205
10.2 种子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分析206
10.3 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平衡213
10.4 抗虫的转基因植物220
10.5 植物抗虫或抗食草动物的三极进化机制222
参考文献224
11 植物和植物之间的互进化作用225
11.1 群体中植物之间相互关系225
11.2 化感物质226
11.3 密度关系227
11.4 红光和远红光的信号传导229
11.5 植物的生长和形态231
11.6 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的基因232
11.7 调控基因234
11.8 植物医药基因236
11.9 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转基因选择237
11.10 再论广义电磁感应定律240
参考文献245
12 植物三极进化特征曲线247
12.1 氧和氮肥影响下的温度—光合作用曲线249
12.2 植物在正常条件和受胁迫条件下的不同生长特性250
12.3 草地植物趋中生态适应250
12.4 不同氨基酸与4mol/L乙酰氯/异丙醇在110℃的脂化反应251
12.5 根系吸收量随时间变化趋势251
12.6 光合作用模型A251
12.7 生长素和赤霉素对离体豌豆节间切段伸长的效应254
12.8 农业产量的阶梯式增长254
12.9 肥效的差异254
12.10 各种肥料吸量与产量的关系255
12.11 C3和C4植物之间的差异259
12.12 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阶梯模式260
12.13 不同K值下小区牧区数目对可供消耗草量的影响260
12.14 不同自体受精率(S)种群的平衡自交系数261
12.15 作物的产量—密度关系261
12.16 不同光化学选择性下的转化率—时间曲线262
12.17 再折叠过程中复性蛋白质相对产量的特性262
12.18 蛋白集聚动力学262
12.19 9种蛋白系统发育树263
12.20 在PTI存在下,胰蛋白酶催化BAEE的水解过程263
12.21 α和P对F25的影响,分批发酵过程中的F变化264
12.22 核苷酸替代中的特性曲线266
参考文献266
13 植物三极进化和分类267
13.1 生物进化论的派别分析267
13.2 分子进化中新的分歧268
13.3 感生进化和动生进化269
13.4 分类和三极进化270
13.5 分类与半导体的特性曲线的相似性271
13.6 不同分类体系274
13.7 分类方法和特性曲线276
13.8 一些图形分析282
参考文献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