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人事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事服务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978780229503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石油炼制-延迟焦化-装置-操作-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1.1 延迟焦化技术的发展1

1.1.1 延迟焦化在炼油工业中的地位1

1.1.2 焦化技术的发展过程2

1.1.3 延迟焦化技术的发展3

1.2 典型延迟焦化装置简介5

1.2.1 延迟焦化装置的传统流程5

1.2.2 延迟焦化装置的改进型流程5

1.2.3 延迟焦化装置的可灵活调节循环比工艺流程6

第二章 工艺过程8

2.1 工艺过程8

2.2 化学反应过程8

2.2.1 烷烃的热转化9

2.2.2 异构烷烃的热转化9

2.2.3 环烷烃的热转化9

2.2.4 芳烃的热转化9

2.2.5 沥青质的热裂化9

2.2.6 非烃分子的热裂化10

2.2.7 焦炭的生成机理10

2.3 反应机理10

2.3.1 裂化加热阶段10

2.3.2 缩合加热阶段12

2.3.3 过热加热阶段13

2.4 单元操作原理13

2.4.1 分馏系统13

2.4.2 吸收稳定系统13

2.4.3 脱硫系统14

2.5 影响焦化过程的主要因素15

2.5.1 原料性质15

2.5.2 工艺操作条件18

2.6 工艺流程简介19

2.6.1 反应分馏单元19

2.6.2 吸收稳定单元20

2.6.3 干气、液态烃脱硫单元20

2.6.4 冷切焦系统21

第三章 产品分布和质量24

3.1 产品分布24

3.2 针状焦的生产25

3.2.1 针状焦的生成机理26

3.2.2 针状焦的原料26

3.2.3 针状焦的生产工艺27

3.2.4 针状焦的性质27

3.2.5 针状焦的质量指标28

第四章 工艺操作29

4.1 正常操作29

4.1.1 加热炉系统29

4.1.2 焦炭塔系统32

4.1.3 分馏系统的操作36

4.1.4 吸收稳定系统的操作39

4.1.5 脱硫系统的正常操作40

4.1.6 冷切焦水系统的操作41

4.2 产品的质量控制43

4.2.1 焦化汽油(石脑油)的质量调节43

4.2.2 柴油的质量调节43

4.2.3 蜡油的质量调节43

4.2.4 干气的质量调节44

4.2.5 液态烃的质量要求与调节45

4.2.6 焦化酸性气的质量调节45

4.2.7 延迟石油焦的质量标准与控制46

4.3 装置的开工47

4.3.1 开工准备47

4.3.2 开工检查内容47

4.3.3 装置贯通吹扫49

4.3.4 装置水冲洗50

4.3.5 装置水联运51

4.3.6 加热炉烘炉52

4.3.7 气密试验及置换54

4.3.8 柴油联运55

4.3.9 单炉引油开工55

4.3.10 吸收稳定开工57

4.3.11 脱硫系统开工57

4.3.12 并炉58

4.4 装置的停工59

4.4.1 停工前的准备与检查59

4.4.2 单炉停工59

4.4.3 装置全面停工59

4.4.4 吸收稳定系统的停工60

4.4.5 脱硫系统停工60

4.4.6 加热炉清焦60

4.4.7 停工吹扫的目的及注意事项63

4.5 设备维护和操作63

4.5.1 机泵的维护和操作63

4.5.2 空冷的操作72

4.5.3 换热器的操作72

4.5.4 单流机械过滤器的操作72

4.5.5 底盖机的操作72

第五章 生产异常及事故处理74

5.1 紧急停工74

5.1.1 紧急停工的原则74

5.1.2 紧急停工的处理方案74

5.1.3 紧急停工的注意事项74

5.2 工艺事故的处理75

5.2.1 原料油系统75

5.2.2 加热炉系统76

5.2.3 焦炭塔系统79

5.2.4 分馏系统82

5.2.5 吸收稳定系统86

5.2.6 脱硫系统88

5.2.7 公用工程系统90

5.3 设备故障及处理94

5.3.1 离心泵94

5.3.2 辐射泵96

5.3.3 蒸汽往复泵98

5.3.4 离心式压缩机100

5.3.5 往复式压缩机102

5.3.6 空冷器105

5.4 除焦系统故障及处理106

5.4.1 高压水泵106

5.4.2 底盖机108

5.4.3 除焦设备109

5.4.4 行车设备110

5.5 DCS故障处理111

第六章 设备112

6.1 加热炉112

6.1.1 卧管单面辐射立式炉112

6.1.2 多管程双面辐射水平管炉型112

6.1.3 焦化加热炉的结构113

6.1.4 加热炉检修的主要内容及检修后的验收标准115

6.1.5 加热炉操作检查要点115

6.2 焦炭塔117

6.2.1 焦炭塔的结构特点117

6.2.2 焦炭塔直径和高度确定117

6.2.3 焦炭塔的材质118

6.2.4 焦炭塔裙座118

6.2.5 焦炭塔的鼓包变形119

6.2.6 焦炭塔操作检查要点119

6.3 焦化富气压缩机组120

6.3.1 往复式压缩机组120

6.3.2 离心式压缩机122

6.3.3 汽轮机128

6.3.4 蒸汽透平-离心压缩机机组的维护操作要点133

6.4 机泵135

6.4.1 辐射泵135

6.4.2 高压水泵136

6.5 通用设备137

6.5.1 分馏塔137

6.5.2 换热器137

6.5.3 空冷器138

6.6 专用设备139

6.6.1 高温阀门139

6.6.2 焦炭塔顶盖139

6.6.3 四通阀141

6.6.4 桥式起重机141

6.6.5 除焦设备143

第七章 自动控制及联锁148

7.1 常规控制器及其参数整定148

7.1.1 比例控制器148

7.1.2 比例积分控制器148

7.1.3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149

7.1.4 PID参数的整定149

7.2 装置的常用控制149

7.2.1 原料罐的液位控制150

7.2.2 加热炉的温度控制150

7.2.3 分馏塔系统的控制152

7.2.4 离心式富气压缩机的控制153

7.2.5 吸收稳定系统的控制154

7.2.6 脱硫系统的控制156

7.2.7 焦高的测量156

7.3 焦化装置的高级控制和优化控制157

7.3.1 DCS控制系统157

7.3.2 先进控制系统158

7.4 装置的自动保护系统164

7.4.1 加热炉联锁控制164

7.4.2 辐射泵联锁165

7.4.3 离心式压缩机联锁166

7.4.4 往复式压缩机联锁166

7.4.5 高压水泵联锁166

7.4.6 除焦程序控制系统联锁166

7.5 安全检测仪表168

7.5.1 概述168

7.5.2 可燃性气体检测原理168

7.5.3 毒性气体检测原理168

7.6 分析仪表169

第八章 腐蚀与防护171

8.1 腐蚀的类型171

8.1.1 腐蚀的定义171

8.1.2 腐蚀的分类171

8.1.3 焦化装置常见的腐蚀类型171

8.2 设备的腐蚀与危害175

8.2.1 加热炉的腐蚀176

8.2.2 分馏塔的腐蚀177

8.2.3 脱硫系统的腐蚀179

8.2.4 焦炭塔的腐蚀179

8.2.5 磨损腐蚀179

8.2.6 腐蚀危害179

8.3 腐蚀防护措施180

8.3.1 高温氧化腐蚀防护措施180

8.3.2 高温硫腐蚀防护措施180

8.3.3 高温烟气硫酸露点腐蚀防护措施180

8.3.4 脱硫系统RNH2(乙醇胺)-CO2-H2S-H2O的腐蚀防护措施180

8.3.5 焦炭塔的防护措施181

8.4 设备选材182

8.5 防腐监测184

8.5.1 常用腐蚀监测技术184

8.5.2 其他新型腐蚀监测技术186

第九章 化工原材料187

9.1 消泡剂187

9.1.1 消泡剂的作用187

9.1.2 消泡剂的性质及组成187

9.2 脱硫剂188

9.2.1 脱硫剂的作用188

9.2.2 脱硫剂的性质及组成189

9.3 焦化液态烃精脱硫剂190

9.3.1 焦化液态烃精脱硫剂的组成及作用190

9.3.2 焦化液态烃精脱硫剂的性能及使用条件190

9.4 缓蚀剂190

9.4.1 缓蚀剂的作用190

9.4.2 腐蚀机理191

第十章 生产技术管理192

10.1 生产运行分析常用工艺计算192

10.1.1 加工能力、加工负荷和加工损失的分析192

10.1.2 焦高计算192

10.1.3 循环比的计算193

10.1.4 产品收率及质量预测193

10.1.5 生焦率的计算194

10.1.6 对收率的校正195

10.1.7 加热炉的计算195

10.1.8 焦炭塔空塔线速计算198

10.1.9 产品质量分析及馏出口合格率计算198

10.1.10 换热的计算199

10.1.11 气体的压缩功及其计算200

10.2 生产过程的用能分析202

10.2.1 能量平衡分析202

10.2.2 合理用能基本原则203

10.2.3 延迟焦化装置能耗构成204

10.2.4 工艺条件对能耗的影响204

10.2.5 延迟焦化装置与其他装置的热联合205

10.3 班组经济核算205

10.3.1 班组物料核算205

10.3.2 班组消耗统计206

10.4 装置标定206

10.4.1 标定方案的编写206

10.4.2 标定数据的采集207

10.4.3 标定报告的编写207

第十一章 安全与环保208

11.1 装置的安全卫生208

11.1.1 职业安全卫生标准208

11.1.2 延迟焦化过程的危险性分析208

11.1.3 事故的防范211

11.2 装置的环境保护213

11.2.1 污染物的排放状况213

11.2.2 污染源及治理214

11.2.3 冷焦水的处理214

11.2.4 炼油厂浮渣的处理215

11.2.5 稳定脱硫停工时的除臭处理217

11.3 装置安全环保规定218

11.3.1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规定218

11.3.2 焦化单元安全、环保、健康注意事项218

11.3.3 稳定脱硫单元安全、环保、健康注意事项219

11.3.4 除焦岗位安全、环保、健康注意事项219

11.3.5 行车岗位安全、环保注意事项219

11.3.6 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220

11.3.7 装置停工检修安全注意事项220

11.3.8 装置的停工环保注意事项221

11.3.9 装置开停工盲板的管理222

11.3.10 事故类别222

参考文献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