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文化概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江苏文化概观](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2270785.jpg)
- 陈书禄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7197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苏文化概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江苏文化的界定1
第二节 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6
第三节 学习江苏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22
第一章 江苏文化的生成环境25
第一节 江苏文化的历史源头25
一、历史悠久,东部文明的发祥地25
二、注重科教,文化繁盛耀中华27
三、文明开化,江淮大地多古迹29
四、人民豪迈,江山代有才人出31
第二节 江苏文化的地域背景32
一、沃野千里,青山映绿水32
二、物产丰富,绚丽又多姿33
三、经济繁荣,百业齐兴旺35
四、风景优美,名胜皆锦绣36
第二章 江苏经济与科技文化39
第一节 悠久的农业39
一、举足轻重的粮棉生产39
二、福泽千秋的水利建设43
第二节 发达的工业46
一、饮誉中外的传统手工业46
二、崭露头角的近代工业51
第三节 繁荣的商业54
第四节 先进的科技59
一、日臻完善的生产技术59
二、成果丰硕的科学研究64
第三章 江苏学术文化71
第一节 高峰荟萃的开创地71
一、孙武《孙子兵法》——“兵家圣典”72
二、顾炎武开治学“经世致用”之风73
三、刘知几《史通》“书功过,记善恶”74
四、赵翼《廿二史札记》开史学考证先河75
五、顾颉刚树“古史辨派”大旗75
六、沈括《梦溪笔谈》定“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76
七、《徐霞客游记》开创实地考察自然的新路77
八、编辑《海国图志》的魏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78
第二节 类书丛书的编选地79
一、萧统《昭明文选》,最早的文学总集79
二、曹宪、李善“文选学”“淹贯古今学问”80
三、曹寅监刻《全唐诗》荟萃唐诗精华82
四、沈德潜《古诗源》等“别裁伪体亲风雅”83
五、孙洙《唐诗三百首》风行海内,历久不衰84
第三节 融会百家的集成地84
一、陆机《文赋》,前人写作经验的总结84
二、刘勰《文心雕龙》,系统的文学理论85
三、钟嵘《诗品》,诗歌批评总集86
四、刘熙载《艺概》享“东方黑格尔”盛誉87
五、王念孙父子与乾嘉学派,“一家之学,海内无匹”88
六、徐铉兄弟《说文系传》首创说文解字学89
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字学韵学,千秋功业91
第四章 江苏教育文化92
第一节 从言偃肇学至汉代尊儒兴太学92
第二节 时兴时废的六朝官学94
第三节 唐宋时代的兴学运动95
第四节 从元代兴办社学至明代西学东来97
第五节 清初建省后书院与科举的结合99
第六节 兴办洋务教育与建立教会学校101
第七节 清末新学与近代教育体系的雏形103
第八节 民初教育与倡导实验研究的新风105
第五章 江苏文学文化109
第一节 海阔天空 记言叙事兴寄山水109
一、刘向的《新序》与《说苑》109
二、南朝骈文的兴盛110
三、归有光、袁枚的小品文111
第二节 感时骋怀 文人诗作流传千古112
一、风起云涌的江苏诗坛112
二、《七发》等辞赋117
三、各臻其妙的江苏词坛119
四、《高祖还乡》等散曲122
第三节 街谈巷语 短篇巨制说透人世124
一、《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124
二、《霍小玉传》等唐代传奇125
三、《三言》与宋元明白话短篇小说127
四、《儒林外史》以及晚清谴责小说128
五、问世于江苏的《水浒传》与《西游记》130
六、与江苏有渊源的《红楼梦》131
第四节 流派纷呈 戏曲文学吴中花盛133
一、《浣纱记》与《鸣凤记》133
二、沈璟与吴炳134
三、《清忠谱》与《比目鱼》135
四、《十五贯》与《桃花扇》137
第五节 口耳承传 民间文学源远流长138
一、江苏歌谣138
二、吴歌《五姑娘》141
第六章 江苏语言文化144
第一节 江苏方言的沿革和特点144
第二节 吴侬软语148
一、吴方言略说148
二、婉转柔美、玉润珠圆的语音特色151
第三节 江淮方言154
一、江淮方言略说154
二、琳琅满目、雅俗共赏的语汇土产157
第四节 北方官话162
一、徐州方言略说162
二、钩沉探源、据今见古的语言化石163
第七章 江苏宗教文化166
第一节 道教与江苏166
一、思想渊源与基本信仰166
二、汉代张陵创立五斗米道167
三、东晋葛洪丹鼎生涯终老167
四、南朝陶弘景与茅山上清派168
五、隋唐王远知修上清经法169
六、玄妙观,历史艺术博物馆169
七、茅山,林木幽深风景清雅170
第二节 佛教与江苏172
一、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基本教义172
二、晋宋道生的“一阐提”学术173
三、南朝禅僧达摩先至金陵174
四、齐梁时僧祐传弘律学174
五、唐代僧人道宣始创律宗175
六、唐代僧人湛然中兴天台宗175
七、明末真可、智旭等位列四师175
八、楼台烟雨,著名寺庙林密176
九、无梁殿巍巍,宝塔凌苍苍178
十、摩崖造像古,佛殿塑像秀179
第三节 基督教与江苏181
一、基督教教义、教派和节期181
二、从唐至清,基督渗透我国182
三、元代“也里可温”传入江苏183
四、明末利玛窦传西方科学183
五、明代徐光启播西学之种184
六、清代罗文藻任南京主教186
七、沪、宁教堂欧式风格昭彰186
第四节 伊斯兰教与江苏187
一、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教义、经典187
二、唐代穆罕默德门徒来扬189
三、宋代普哈丁传教于扬州189
四、明代张中传教江南地区190
五、中西合璧的南京清真寺190
六、形如仙鹤的扬州仙鹤寺191
第八章 江苏艺术文化(上)193
第一节 江苏的书法艺术193
一、江苏书法艺术的历史源流193
二、江苏书法艺术的重要成就198
第二节 江苏的绘画艺术205
一、江苏绘画艺术的历史概貌205
二、江苏绘画艺术的杰出成就207
第九章 江苏艺术文化(下)218
第一节 建筑与工艺218
一、古风犹存的城池建筑218
二、“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民居及其他221
三、方寸见万象的江苏盆景224
四、玲珑剔透的工艺美术226
五、雕版艺术231
第二节 音乐与戏曲232
一、“十番锣鼓”与江南的丝竹音乐232
二、从昆山腔到“水磨调”233
三、昆曲与江苏戏曲、曲艺233
四、多姿多彩的江苏民歌240
第十章 江苏园林文化242
第一节 江苏园林概述242
第二节 江苏园林的造园艺术245
一、模拟自然,以水为主245
二、巧于借景,充实园景246
三、诗词题文,点景抒情247
第三节 江苏园林的类型249
一、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的帝王宫苑249
二、玲珑素雅,写意山水的第宅园林250
三、肃穆庄严,神秘莫测的寺庙园林251
四、自然山水,野趣盎然的山麓园林252
第四节 江苏著名的园林及旅游活动253
一、清雅宜人的沧浪亭253
二、结构巧妙的狮子林254
三、崇尚豪华的拙政园255
四、景色丰富的留园257
五、古朴自然的寄畅园258
六、显示皇家气派的瞻园259
七、包容四季之景的个园259
第十一章 江苏饮食文化261
第一节 江苏饮食文化概述261
一、烹饪技术的悠远源流261
二、精细讲究的家常饭菜262
三、祈安求福的饮食旧习264
第二节 江苏饮食的名品名产265
一、名播遐迩的水中鲜265
二、别具匠心的肉制品267
三、佳品纷呈的禽蛋类269
四、应时适口的土特产270
第三节 江苏的特色菜点273
一、融汇八方的金陵大菜273
二、底蕴丰厚的两汉菜系275
三、经久不衰的维扬菜系276
四、别具特色的苏州菜肴277
五、清鲜味真的水乡船菜278
六、名不虚传的点心小吃278
第四节 江苏的茶风酒俗281
一、名茶·香茗风情281
二、名酒·酒俗揽趣283
第十二章 江苏民俗286
第一节 江苏南北民俗概述286
一、江苏南北民俗的横向比较286
二、江苏南北民俗的纵向比较288
第二节 江苏的喜庆习俗289
一、生命诞生时的祝福289
二、男婚女嫁时的期求292
三、岁令节庆时的祈祷295
第三节 江苏的住行习俗299
一、建房陈规·村舍风貌299
二、轿舆并用·陆路景观301
三、舟楫繁忙·水道万象303
第四节 江苏的民间礼俗和忌讳305
一、人际礼俗的讲究305
二、生产劳动的讳忌307
三、日常生活的禁忌308
第十三章 江苏文化的影响311
第一节 江苏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融311
一、江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311
二、江苏文化与齐鲁文化的交融314
三、江苏文化与楚、越文化的交融317
四、江苏文化与徽州文化的交融321
第二节 江苏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323
一、历史上文化开放的江苏324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326
三、传播国外的江苏文化331
四、江苏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景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