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经济之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非经济之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2253195.jpg)
- 陈声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8166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非经济之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智能经济学3
第一章 知识经济学概说3
第一节 知识经济学的创建3
一、知识经济的由来3
二、知识经济的内涵4
三、知识经济要求的新理论5
第二节 知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1
第三节 知识经济学的理论根基13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3
二、马克思主义思维科学16
三、历史唯物主义18
四、辩证唯物主义22
第四节 知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23
一、矛盾分析的方法23
二、系统分析的方法24
三、比较分析的方法25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5
第二章 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27
第一节 知识与经济的关系27
一、知识的特征与分类27
二、知识与经济的融合31
第二节 人类社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中的知识34
一、原始经济中的知识34
二、农业经济中的知识38
三、工业经济中的知识41
四、知识经济中的知识45
五、中国信息化战略48
第三节 知识经济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现状49
一、知识经济产生的背景49
二、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54
第三章 知识经济的特征和影响61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特征61
一、经济基础知识化62
二、经济发展支柱的高科技化63
三、劳动智能化65
四、资产投入无形化66
五、经济决策知识化67
六、经济发展可持续化68
七、世界经济一体化70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影响71
一、生产方式的变化72
二、投资模式的变化72
三、产业结构的变化73
四、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75
五、分配方式的变化77
六、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80
七、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81
八、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82
第四章 知识经济的生产力要素84
第一节 知识与生产力84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5
二、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86
三、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要素的转化87
四、知识经济生产力要素的整体结构90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劳动者90
一、劳动者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90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特点92
三、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94
四、培养适合知识经济需要的新型劳动者95
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劳动资料99
一、劳动资料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99
二、劳动工具系统100
三、劳动条件系统103
第四节 知识经济的劳动对象106
一、劳动对象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106
二、进入生产力系统的自然物107
三、原材料109
四、能源111
第五章 知识市场113
第一节 知识市场的形成113
一、知识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113
二、知识市场的作用114
三、知识商品在市场交换的特征116
第二节 知识市场的体系118
一、信息市场118
二、技术市场120
三、实物市场121
四、资本市场123
第三节 知识市场的运营124
一、知识市场运营的法律规范124
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26
三、宏观对知识市场运营的调控128
第四节 知识市场的管理130
一、知识市场的管理系统130
二、对知识经济经营机构的管理131
第六章 知识经济的运行机制133
第一节 知识经济运行机制的涵义与特征133
一、知识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规定性133
二、知识经济运行机制的特征135
第二节 知识市场一般的运行机制138
一、竞争机制138
二、供求机制142
三、风险机制145
第三节 知识市场具体的运行机制146
一、价格机制146
二、信贷利率机制149
三、工资机制151
第四节 知识市场运行中宏观调控的魅力153
第七章 技术经济学概说156
第一节 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156
一、技术的含义157
二、经济的含义158
三、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58
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特点161
一、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61
二、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62
三、技术经济学研究的特点163
第三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和方法165
一、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165
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168
第八章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71
第一节 技术创新原理171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171
二、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力172
三、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172
四、技术创新的成本分析173
五、技术创新的收益分析173
六、创新主体——企业家174
七、技术创新的扩散175
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区别176
第二节 技术适用性原理177
一、技术的适用性和条件性177
二、技术的可选择性和可替换性179
第三节 技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原理180
一、空间上的不平衡性180
二、时间上的不平衡性181
第四节 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原理182
一、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条件相关183
二、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相关184
三、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结构相关184
第九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187
第一节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概述187
一、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和特点187
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体系189
三、技术经济指标体系193
第二节 技术经济定性分析法195
一、系统的定义和分类196
二、系统因素分析197
三、系统结构分析199
四、系统功能分析201
第三节 技术经济定量分析方法202
一、直接计算法203
二、估算法203
下篇 经济发展学209
第十章 发展经济学概说209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和分类209
一、发展中国家的概念209
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211
三、发展中国家的分类214
第二节 经济发展216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216
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219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内涵225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内容225
二、发展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227
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的理论231
第一节 经济增长模型231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231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34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235
四、新经济增长理论236
第二节 二元经济模型238
一、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238
二、拉尼斯——费二元经济模型241
三、乔根森二元经济模型243
第三节 经济起飞理论246
一、经济成长的阶段246
二、实现起飞的条件250
第四节 激进发展的理论252
一、依附理论253
二、政策主张255
第十二章 经济发展中的计划与市场调节257
第一节 计划与市场257
一、发展中国家计划经济理论与实践257
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61
三、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264
第二节 发展计划266
一、发展计划及其功能266
二、发展计划的内容269
三、发展计划的要素269
第三节 发展计划模型272
一、总量增长模型273
二、部门投入——产出模型275
三、项目社会成本——效益分析280
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283
第一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283
一、资源代换284
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286
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290
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90
二、对社会秩序的影响293
三、正确认识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296
第三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进步措施298
一、技术进步的重点299
二、技术创新301
三、知识创新305
第十四章 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310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310
一、人力资源311
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状况312
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供求矛盾314
四、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315
五、提高就业效率317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319
一、人力资本理论320
二、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22
三、人力资本和可持续发展323
第三节 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325
一、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途径326
二、教育本身的可持续发展332
三、卫生保健334
四、人才流动336
第四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338
一、人力资源发展的价值前提与假设341
二、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343
三、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346
参考文献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