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3卷 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908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3卷 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一关于本卷的内容1
二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国内市场5
三手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7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1
五民族资本主义15
第二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22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国在华资本的扩张22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22
二外国在华资本的扩张38
三外国在华投资和中国的国际收支51
第二节 南京政府时期官僚资本的发展59
一南京政府的财经政策59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建立74
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85
四工矿企业的发展102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17
一概述118
二工业131
三航运业169
四银行业173
第四节 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发展187
一纺织手工业188
二食品手工业206
三出口为主的手工业214
四手工矿冶业220
第五节 国内市场的变化和商业资本的发展223
一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结构223
二商品流向和价格结构230
三商业资本的发展242
四主要商业行业概况248
第三章 近代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63
第一节 近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土地占有关系264
一人口与耕地面积264
二农业生产278
三土地占有关系和近代农村的性质289
第二节 经营地主298
一近代农业中的雇佣劳动299
二经营地主的发展304
三经营地主的生产力316
四经营地主的性质323
第三节 富农经济328
一富农的类型及其性质328
二富农经济的发展333
三富农的生产和经营341
第四节 农业公司和农场347
一农业公司和农场的发展348
二江苏的盐垦公司和农场356
三东北的农业公司和农场374
四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小结382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387
第一节 日军占领下东北的资本主义经济387
一“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资本主义经济387
二伪满对外贸易和日本在伪满投资392
三伪满洲国资本402
四伪满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资本408
第二节 华北华中沦陷区的资本主义经济426
一华北华中沦陷区的对外贸易和日本投资427
二沦陷区的民族资本437
三民族资本主要行业概况442
第三节 抗战后方的外贸、外资和国家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461
一抗战后方的对外贸易462
二战时外债和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466
三国民政府的财政和战时的通货膨胀475
四国家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488
第四节 抗战后方国家产业垄断资本的形成501
一国民政府的战时产业政策501
二资源委员会504
三国民政府其他机关经营的企业515
四地方政府经营的企业523
五国家工矿业资本的垄断地位527
六后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531
第五节 抗战后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43
一民营工厂的内迁543
二后方民营工业的发展547
三主要工业概况562
四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发展570
五后方民营航运业579
六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582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593
第一节 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独占593
一战后的对外贸易593
二美援600
三战后外国在华投资606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膨胀614
一接收敌伪产业和日本赔偿物资614
二工矿业国家垄断资本的膨胀626
三交通运输业国家垄断资本的膨胀637
四金融业国家垄断资本的膨胀643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困境和投机资本的活跃651
一战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651
二主要工业概况663
三商业和金融业的虚假繁荣680
四投机资本的活跃685
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的崩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689
一国家垄断资本的崩溃689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702
三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态714
第六章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733
一产业资本的发展和变化734
二商业资本和金融业资本的发展和变化746
三资本主义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753
附录文献简称760
第六章附录甲 资本估值761
一外国在华企业资本估值761
二官僚资本估值763
三民族资本估值775
第六章附录乙 1936年总产值的估计789
一农业产值及商品值估计789
二手工制造业产值及商品值估计793
三近代化工厂制造业产值估计803
四矿冶业产值估计805
五交通运输业产值估计807
六战后国统区生产指数809
表2—1中国对外贸易值及物量指数(1920—1936年)23
表2—2银价、汇率和进出口价格的变动(1920—1936年)27
图2—3银价、汇率和进出口物价指数的变动(1920—1936年)28
图2—4进出口商品的实际价格和理论价格指数(1926—1936年)31
表2—5关税自主中的财政收入(1927—1936年)33
表2—6主要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1920—1936年)36
表2—7各国对华贸易的比重(1935—1936年)37
表2—8外国在华投资的扩张(1902—1936年)39
表2—91936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资本结构43
表2—10煤矿业中的外国资本(1919—1936年)49
表2—11中国国际收支(1920—1936年)52
表2—12外国在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1894—1936年)58
表2—13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收支(1929—1937年)61
表2—14银元价格和白银购买力的变动(1930—1936年)68
表2—15货币流通量估计(1931—1937年)73
表2—16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银行的发展(1928—1936年)77
表2—17历年铁路修筑里程(1927—1946年)88
表2—18国有铁路的营运(1924—1947年)90
表2—19国有铁路的收支和收益率(1924—1936年)92
表2—20招商局经营概况(1927—1935年)100
表2—21江南造船所的生产和财务收支(1927—1937年)105
表2—22汉冶萍公司的铁矿砂产量和输日量(1927—1937年)108
表2—23资源委员会抗战前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1936—1937年)113
表2—24历年工矿企业的设立及其投资(1914—1934年)120
表2—25华商工矿企业历年生产设备和产量(1921—1936年)121
表2—26国内物价指数(1921—1936年)126
图2—27价格指数(1921—1936年)127
表2—28中外纱厂对比(1921—1936年)133
表2—29棉花、棉纱、棉布价格(1920—1936年)135
表2—30中国纱厂与日本在华纱厂的比较(1930、1933年)136
表2—31主要纱厂的资本纯益率(1922—1936年)140
图2—32纱厂纯益率(1922—1936年)141
表2—33华商机制面粉工业(1921—1936年)144
表2—34面粉、小麦比价(1921—1936年)146
表2—35上海、无锡、广东的机器缫丝业(1921—1936年)150
表2—36上海华商卷烟厂(1920—1936年)154
表2—37华商火柴业(1921—1936年)156
表2—38水泥业产量估计(1920—1936年)161
表2—39华资银行的发展(1912—1937年)175
表2—40华资银行存款估计(1921—1936年)180
表2—41南京的丝织业(1928—1936年)191
表2—421936年江苏、浙江的丝织业193
表2—43杭州丝织业的织机数(1911—1936年)196
表2—44各类型生产者的面粉生产量(1913—1936年)207
表2—45榨油业概况(1933—1935年)210
表2—468种出口手工业品出口量值(1921—1936年)215
表2—47煤铁的手工采冶(1921—1936年)221
表2—48市场交易量的增长(1900—1936年)224
图2—49市场交易量的增长(1900—1936年)225
表2—50国内市场商品值估计(1920、1936年)227
表2—51国内生产的大宗商品(1936年)229
图2—52布、纱、丝、茶的国内市场流通(1936年)235
表2—53上海米价与外国、外地米价的相关分析(1927—1934年)237
图2—54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1895—1936年)240
表2—55各省商店营业状况(1930—1935年)246
表2—56上海西药商业(1920—1936年)257
表3—1中国近代人口估计(1840—1953年)265
表3—2中国近代耕地面积估计(1812—1953年)附表A22省耕地面积(1873—1949年)附表B东北等7省区耕地面积(1812—1949年)272
表3—3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估计(1914—1952年)281
表3—4粮食产量估计(1914—1952年)282
表3—5主要农作物产量估计(1914—1952年)283
表3—6抗日战争前的土地占有情况290
表3—7各类农户比重的变化(1912—1937年)296
表3—8山东省经营地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307
表3—9河北省经营式农场主(1935—1942年)309
表3—10东北的地主经济(1909—1935年)311
表3—11地主出租地和自营地的比较(1944—1950年)315
表3—12富农地位的变动(1928—1933年)336
表3—13抗日战争前的富农经济估计338
表3—14土地改革前富农经济比重340
表3—15河北丰润县米厂村各类农户的生产经营(1937年)344
表3—16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垦殖事业355
表3—17苏北盐垦公司概况(1937年)360
表3—18苏北盐垦公司生产情况368
表3—19苏南农场概况(1949年)373
表4—1“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外国资本388
表4—2伪满对外贸易和日本对伪满投资(1932—1944年)393
表4—3伪满主要商品出口量(1932—1944年)396
表4—4日本在伪满投资各会社资本额的部门分配(1931—1941年)400
表4—5日本和伪满洲国的企业资本(1945年6月)405
表4—6伪满工矿业的生产(1930—1944年)413
表4—7“满洲国”的私营工厂(1934—1936年)416
表4—8伪满的商业(1939年)424
表4—9华北华中沦陷区的对外贸易(1938—1945年)428
表4—10华北开发公司的投资与贷款(1939—1945年)434
表4—11华北沦陷区的工矿业生产(1936—1944年)436
表4—12抗战后方的对外贸易(1938—1945年)464
表4—13战时国民政府的外国借款(1938—1944年)467
表4—14战时国民政府的财政收支(1937—1945年)477
表4—15战时后方的通货流通量和物价指数(1937—1945年)482
图4—16法币发行额指数和物价指数(1937—1944年)483
表4—17四联总处的贷款(1937—1945年)491
表4—18战时中国银行的投资(1937—1943年)497
表4—19战时国家银行在银行存放款中的比重(1937—1945年)500
表4—20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的发展(1938—1945年)506
表4—21资源委员会所属企事业(1945年底)511
表4—22抗战时期交通部门所属主要企业517
表4—23抗战时期经济部的工矿投资及贷款(1938—1945年)519
表4—24抗战时期地方公营工矿企业资本估计525
表4—25抗战时期后方的工业资本(1937—1945年)529
表4—26抗战后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937—1945年)532
表4—27抗战时期民营工厂的内迁(1940年)545
表4—28抗战后方的民营工业(1944年)547
表4—29抗战后方主要工矿产品产量和产值估计(1938—1945年)552
表4—30抗战后方的民营纱厂(1942年)567
表4—31抗战后方的民营面粉厂(1929—1945年)569
表4—32抗战后方的轮船(1937—1945年)580
表4—33抗战后方的农业生产(1937—1945年)584
表4—34抗战时期重庆市的商业资本(1942年)587
表5—1解放战争时期的对外贸易(1946—1948年)595
表5—2美援一览表(1941—1948年)602
表5—3外国在华投资估计(1936—1948年)611
表5—4南京政府接收敌伪产业的估值(1945—1947年)616
表5—5接收敌伪工矿企业的处理情况(1946—1947年)621
表5—6战后南京政府统治区的交通运输业(1936、1945—1947年)638
表5—7战后国家行局的存放款(1937、1946—1948年)648
表5—8战后四联总处的贷款(1945—1948年)649
表5—9抗战前后华资工业概况(1933—1949年)656
表5—10战后主要工矿业产量及产值估计(1936、1946—1947年)658
表5—11战后工业的地区集中和生产结构(1933、1947年)662
表5—12战后的棉纺业(1936、1946—1949年)663
表5—13战后的面粉工业(1936、1946—1948年)670
表5—14民营机器造纸业的变化(1936—1948年)675
表5—15战后南京政府的财政收支(1945—1948年)691
表5—16战后的通货流通量和物价指数(1945—1949年)697
图5—17上海批发物价指数的逐月变动699
表6—1产业资本估值737
表6—2产业资本中的中外比重741
表6—3产业资本的平均年增长率(%)742
表6—4资本估值747
表6—5国内市场的商品结构748
表6—6民族资本的部门比重749
表6—7各类资本的平均年增长率(%)750
表6—8金融业资本的平均年增长率和中外比重752
表6—9总产值的估计754
表6—10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所占产值比重756
表6—11资本主义经济所占产值比重759
甲表一外国在华企业资本估值761
甲表二1947—1948年外商企业财产762
甲表三官僚资本估值763
甲表四1936年地方公营工业资本估值766
甲表五1936年电力事业767
甲表六1933年公营自来水业767
甲表七1936年电信资产估值770
甲表八1936年官僚资本银行771
甲表九1947—1948年官僚资本工矿业资产估计773
甲表十民营面貌出现的官僚商业资本774
甲表十一民族资本估值776
甲表十二1936年5家纱厂资产值777
甲表十三1932年3家面粉厂资产值777
甲表十四1936年机器缫丝业777
甲表十五1936年民营自来水业781
甲表十六1948年机器缫丝业784
甲表十七1947年国内市场商品值787
乙表一农业产值及商品值估计(1936年)790
乙表二农产品价格估算(1936年)792
乙表三手工制造业产值估计(1936年)794
乙表四丝织业生产力的资本主义成分估算(1936年)796
乙表五榨油业产值估算(1936年)800
乙表六近代化工厂制造业产值估计(1936年)804
乙表七矿冶业产值估计(1936年)806
乙表八交通运输业产值估计(1936年)807
乙表九战后农业生产指数(1947年)810
乙表十战后近代化工厂制造业生产指数(1947年)811
乙表十一战后矿冶业生产指数(1947年)812
乙表十二战后交通运输业生产指数(1947年)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