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纪录片创作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石屹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13869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纪录片-创作方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纪录片创作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纪录片创作的基本要素10
第一节 创作题材10
一、社会内容题材的纪录片11
二、自然内容题材的纪录片15
第二节 创作环境18
一、人文环境18
二、自然环境19
三、社会环境19
第三节 创作主体20
一、创作主体的素养20
二、创作中的情感体现21
三、创作主体的审美判断选择21
第四节 题材·主体·环境:三位一体26
一、优秀纪录片必备的基本条件26
二、纪录片的价值与魅力27
第二章 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特性29
第一节 真实——纪录片的基石和魅力所在29
一、真实与纪实29
二、西方学者对真实性的认识30
第二节 客观记录 主观表达32
一、主观选择32
二、两个特例33
第三节 纪录片的审美底线35
一、不干预生活35
二、法律界线36
三、道德底线38
第三章 世界纪录片风格与流派40
第一节 大师们的创作风格和建树40
一、罗伯特·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40
作品:《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41
二、吉加·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理论43
作品:《带摄影机的人》(The 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47
三、约翰·格里尔逊及对纪录片的影响48
1.创建“英国纪录片学派”49
2.“英国纪录片学派”的作品50
第二节 纪录片巨匠的贡献51
一、莱妮·里芬斯塔尔51
作品:《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 Will)53
作品:《奥林匹亚》(Olympia)55
二、伊文思与中国纪录片58
作品:《四万万人民》59
作品:《愚公移山》60
创作谈62
三、牛山纯一66
作品:《水和风》67
作品:《1978,上海的新风》68
作品:《卡拉哈里沙漠杀人事件——卜修的英雄之死》69
第三节 两种创作方式70
一、多种风格样式70
二、风格归类72
第四章 中国电影纪录片创作74
第一节 新闻纪录片74
一、新闻纪录片的界定74
二、中国新闻纪录片的发展概况74
三、新闻纪录片作品81
第二节 文献纪录片84
一、文献纪录片的界定84
二、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概况85
三、文献纪录片作品90
第三节 人类学纪录片93
一、“人类学”及“人类学纪录片”的界定93
二、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概况93
三、人类学纪录片作品98
第五章 中国电视纪录片嬗变与发展101
第一节 起步学习阶段(1958~1978年)101
一、《收租院》的艺术成就102
二、代表作品及风格103
第二节 探索提高阶段(1978~1989年)104
一、不同风格的纪录片创作特点与成就104
作品:《说凤阳》107
作品:《蓬莱新八仙》108
作品:《雕塑家刘焕章》109
作品:《长白山四季》112
二、黄河文化系列大型电视纪录片116
作品:《丝绸之路》117
作品:《话说长江》121
作品:《话说运河》125
作品:《唐蕃古道》128
三、军事文化系列大型电视纪录片130
作品:《让历史告诉未来》130
四、创办《地方台50分钟》栏目135
第三节 创新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137
作品:《望长城》137
1.《望长城》的创作主旨及意义138
2.《望长城》在纪实手段上的突破139
作品:《大国崛起》147
第六章 群体与风格149
第一节 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创作群体149
一、军事部群体创作特点150
二、代表作品151
作品:《长征·生命的歌》151
作品:《让历史告诉未来》153
作品:《中华之门》154
作品:《中华之剑》154
作品:《毛泽东》155
作品:《邓小平》159
作品:《孙子兵法》163
第二节 地方电视台创作群体164
一、群体创作特点165
二、编导与作品166
第三节 上海电视台国际部纪录片创作群体185
一、群体创作特点186
二、编导与作品189
第四节 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纪录片室、海外中心专题部等创作群体199
一、群体创作特点199
二、编导与作品200
第五节 独立纪录片制作人204
一、创作特点204
二、编导与作品205
第六节 群体形成与发散的原因205
一、群体崛起的主客观因素206
二、创作群体发散的客观原因207
第七章 作品与实务210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纪录片精品210
作品:《沙与海》(Sand and Sea)210
作品:《阴阳》(Yang and Yin)214
作品:《藏北人家》(Family in Northern Tibet)218
作品:《德兴坊》(De Xing fang)219
作品:《最后的山神》(The Last Man)222
作品:《神鹿呀,我们的神鹿》(Fading Reindeer Bell)226
作品:《龙脊》(Longji-Dragon Back)227
作品:《八廓南街16号》(No.16 Barkhor South Street)230
作品:《三节草》(Sanjiecao)232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外国纪录片精品234
作品:《植物的秘密——行走》(Private Life of Plants,英国)234
作品:《动物园》(Zoo,美国)235
作品:《时代》(The Times,德国)236
作品:《被锁住的时间》(Locked-up Time,德国)237
作品:《爱因斯坦的脑》(Relics:Einstein's Brain,英国)237
作品:《选择与命运》(Choice and Destiny,以色列)238
作品:《家在阿贺河畔》(Living on the River Agano,日本)239
作品:《篮球梦》(Hoop Dreams,美国)239
作品:《低语》(Murmuring,韩国)240
作品:《黑色收获》(Black Harvest,澳大利亚)240
第三节 法国纪录片241
作品:《迁徙的鸟》(Le Peuple Migrateur)242
作品:《微观世界》(Microcosmos)244
作品:《帝企鹅日记》(March of the Penguins)247
第四节 外国独立制片人及实务操作250
一、怀斯曼纪录电影实践250
二、费·艾格兰与作品《云之南》258
三、沃夫冈·莫瑞尔与作品《在水的表象下面》260
四、鲍勃·康纳里、罗宾·安德森与他们的作品262
第八章 DV创作266
第一节 DV的诞生266
一、DV的概念267
二、DV的传播267
第二节 DV的意义269
一、带来文化领域中的自由表达269
二、突破了市场化等价交换原则270
三、是个体的表达,不可能成为主流270
第九章 世界先进电视业和制作环境的发展271
第一节 先进电视业的蓬勃发展271
一、高科技竞争时代271
二、未来的电视272
第二节 美国的先进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273
一、数字时代的开始273
二、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状况274
第三节 日本的节目制作275
一、功能综合型节目制作环境的关键性技术275
二、制作节目环境中的变化276
三、数字时代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277
参考文献279
后记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