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生物地理 Yunnan biological geography eng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云南生物地理 Yunnan biological geography eng
  • 高昆谊,朱慧贤编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162810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生物地理学-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云南生物地理 Yunnan biological geography eng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1

序23

前言5

绪论1

1云南生物地理1

2对云南的再认识1

3绿色经济概述2

4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意义2

第1章 云南的生态环境特征4

1.1独特的地理位置4

1.2复杂的地质构造5

1.3多样的地貌类型5

1.3.1地貌的基本类型5

1.3.2地貌特征8

1.4典型的山地高原季风气候10

1.4.1年温差较小10

1.4.2干湿季节分明11

1.4.3垂直差异显著11

1.5帚状分布的高原水系11

1.6众多的高原湖泊与湿地12

1.7丰富的生物资源12

1.8类型多样的土壤12

1.8.1红壤系列土壤类型13

1.8.2暗棕壤及亚高山草甸土14

1.8.3紫色土和石灰岩土15

1.9生态环境综合分析16

第2章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18

2.1生物多样性的地位及研究意义18

2.1.1生物多样性的地位18

2.1.2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意义19

2.2生物多样性的地理成因20

2.3生物多样性的类型21

2.3.1遗传多样性21

2.3.2物种多样性21

2.3.3生态系统多样性22

2.3.4景观多样性26

2.4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保护措施26

2.4.1生物多样性的特点26

2.4.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27

第3章 云南的生物与环境29

3.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9

3.2光与生物30

3.2.1光的生态作用30

3.2.2光因子30

3.3热量与生物31

3.3.1热量的生态作用31

3.3.2热量因子31

3.4水与生物32

3.4.1水的生态作用32

3.4.2水分因子33

3.5空气与生物35

3.5.1空气成分对生物的作用35

3.5.2风对生物的作用35

3.5.3云南的风因子36

3.6地形与生物37

3.6.1地形对生物的作用37

3.6.2地形因子37

3.7土壤与生物37

3.7.1土壤对生物的作用37

3.7.2土壤因子37

3.7.3土壤分布规律40

3.8火与生物41

3.9生物与生物41

3.9.1植物与动物41

3.9.2动物与植物41

3.9.3动、植物的种间关系41

3.10地质环境与生物43

3.10.1地质历史与生物演化43

3.10.2地质作用与生物44

3.10.3地质构造格局与生物45

3.10.4地质环境与土壤46

3.11生物与人类48

第4章 云南生物区系与生物地理区划51

4.1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51

4.1.1生物分布区51

4.1.2生物区系52

4.1.3生物的地域分异67

4.2生物地理区划67

4.2.1区划的意义67

4.2.2生物区划的原则68

4.2.3生物区划的方法68

4.2.4等级单位系统69

4.2.5生物地带性69

4.2.6生物垂直带性75

第5章 云南的主要生物群落76

5.1植物群落76

5.1.1热带雨林76

5.1.2季雨林84

5.1.3常绿阔叶林85

5.1.4硬叶常绿阔叶林87

5.1.5落叶阔叶林88

5.1.6暖性针叶林89

5.1.7竹林89

5.1.8稀树灌木草丛91

5.1.9灌丛92

5.1.10草甸94

5.1.11湖泊水生植物群落96

5.1.12人工群落98

5.2动物群落103

5.2.1热带植被与代表动物103

5.2.2亚热带植被和代表动物105

5.2.3高山及亚高山植被与代表动物108

第6章 云南的生物资源109

6.1生物资源的特点109

6.1.1种类繁多,区系复杂109

6.1.2有开发价值的种类多110

6.1.3近缘及可替代的种类丰富110

6.1.4特有和优良品种丰富110

6.1.5珍稀濒危的种类多110

6.1.6种质资源数量巨大111

6.1.7生物资源分布零散111

6.2生物资源的构成111

6.3动物资源112

6.3.1兽类112

6.3.2鸟类123

6.3.3爬行类138

6.3.4两栖类149

6.3.5鱼类159

6.3.6昆虫168

6.4植物资源174

6.4.1植被资源174

6.4.2经济植物资源182

6.4.3主要栽培植物187

6.5微生物资源191

6.6真菌资源(食用菌)192

6.6.1调查方法193

6.6.2调查结果193

6.6.3对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210

第7章 云南生物资源的开发212

7.1生物资源的地位212

7.2生物资源评价213

7.2.1经济价值评价213

7.2.2开发潜力评价213

7.3生物资源开发的原则214

7.3.1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214

7.3.2合理利用的原则215

7.4生物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法217

7.4.1研究依据217

7.4.2研究程序217

7.4.3研究方向218

7.4.4开发项目的选择和生物资源的评价218

7.5主要开发的生物资源219

7.5.1经济动物219

7.5.2经济植物226

7.6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263

7.6.1热带森林区263

7.6.2山区植物资源的开发263

7.6.3建立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战略基地264

第8章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65

8.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65

8.1.1直接价值266

8.1.2间接价值267

8.1.3潜在价值268

8.2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269

8.2.1民族文化与植物269

8.2.2民族文化与动物270

8.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273

8.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273

8.4.1植物多样性保护274

8.4.2动物多样性保护275

8.4.3种质资源的保护276

第9章 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284

9.1云南提出绿色经济强省的历史背景284

9.2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内涵284

9.3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和体系285

9.3.1战备目标285

9.3.2实施体系285

9.3.3实施措施285

9.4绿色产业发展与前景285

9.4.1设施农业285

9.4.2生物医药288

9.4.3花卉产业288

9.4.4绿色食品292

9.4.5绿色农药296

9.4.6中药材资源296

9.4.7特种养殖业及市场前景301

第10章 云南绿色经济与环境保护304

10.1绿色经济建设中环境保护的目标304

10.2当前云南的资源环境问题304

10.3绿色经济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措施305

10.3.1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绿色经济发展305

10.3.2建立绿色经济的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体系305

10.3.3加强对绿色经济的宣传教育305

10.3.4在经济发展中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采购305

10.3.5制定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306

10.3.6建立环保政绩和绿色经济考核体系306

10.3.7加大对绿色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306

10.3.8在绿色经济建设中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306

10.4绿色工业发展对策307

10.4.1分类指导,稳步推进307

10.4.2突出重点,注意实效307

10.4.3先行示范,抓好试点308

10.5绿色农业发展对策309

10.5.1大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309

10.5.2农业循环经济的特征309

10.5.3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310

10.5.4加强预防和预控灾害天气对农业影响的对策312

10.6绿色县域经济发展对策312

10.6.1科学全面的生态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312

10.6.2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312

10.6.3科学开发矿藏资源313

10.6.4建立生态工业园区313

10.6.5创建以支柱产业带动型为支撑的第三产业313

10.6.6大力开展城市综合整治,创建生态城市313

10.7绿色经济建设中的环保对策313

10.7.1建立生态安全绿色屏障313

10.7.2建立无废少废的循环生产工艺314

10.7.3依靠新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314

10.7.4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处理和消除污染物314

10.7.5依靠科学管理,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的占用浪费314

10.7.6建立有特色的绿色农业和绿色工业315

参考文献317

后记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