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黑墩屯 一个中国村庄的历史素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黑墩屯 一个中国村庄的历史素描](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31029.jpg)
- 王兆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0066764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村史-临沂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黑墩屯 一个中国村庄的历史素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文背景临沂市地图1
历史名城琅琊1
关于两张地图的说明3
黑墩屯村的由来11
农民的历史观13
半个世纪的简述15
土地16
水源17
林木21
第二章 以农为主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24
作息时间26
男子的劳动28
女人的劳动29
经济来源31
工夫市32
劳动工具33
畜力和动力38
种植方式39
作物种类39
农时与农事41
农产品交换43
税收与集资44
生产开支与消费45
农民的焦虑46
附录:统计表一:黑墩屯村基本经济情况统计表(1988—2002)49
统计表二:黑墩屯几个年份的年报(不完全统计)51
统计表三:中国社会十个群体的收入水平53
第三章 工商业工商业历史56
西王家的酒店61
李家纸坊62
两处窑场63
油坊65
小生意66
集市贸易67
从人七劳三到人三劳七69
改革时期71
刘鹏飞的弹簧厂72
其他工商业活动73
90年代的情况76
第四章 家庭史各家族的来历不同 80
家族的地位81
家族的表现形式83
大姓和小姓 84
黑墩屯是个大家庭85
家族间的联姻 87
家族与家庭 88
家族资料89
第五章 政治与管理农民的政治理想114
桃花源思想115
清官意识与民主要求118
所有制形式及政治结构121
两次土改123
阶级成分与阶级斗争125
行政方式127
家族矛盾与调解129
公民权利和法律130
缓慢推进的民主132
第六章 教育当地的教育史135
黑墩屯私塾137
私塾先生139
新学堂141
现代意义的学校143
第一批中学生145
大学生和留学生146
当代教育的通病148
附录:黑墩屯学校的老三届 149
第七章 人物武秀才王允迪162
李宗申165
刘家和张家168
历史的提醒171
历任主要村干部173
王宝申175
革命先锋王进卿177
刘书红178
王德功179
民间艺人 180
外出工作的人181
干部和教师182
成功的秘诀184
附录一:萧开富简历186
附录二:朱崇利小传187
附录三:胡德先简历191
附录四:胡玉贞简历192
第八章 文化活动勤快人几乎不休息196
空闲时间198
文化活动199
剧团201
地方戏202
阅读205
说书206
影子戏207
玩龙和求雨208
打花鞭209
下棋209
打牌与赌博211
书法、对联与刺绣212
放风筝213
听收音机214
看电影215
电视的影响216
几种游戏217
第九章 饮食这里原是杂粮区221
旱田改水田223
统购统销吃不饱224
80年代的变革225
食品构成227
沓煎饼和轱椎229
关于渣豆腐231
做菜少放油232
待客的菜肴233
用餐方式235
肉类与奶制品236
零食和流行食品237
食品加工239
第十章 服饰材料的来源241
布票的兴衰243
服饰观念245
从土布到洋布247
泥青和印花250
剪裁与缝制251
传统服装种种252
鞋子的继承与创造253
披肩和腰带255
毛巾、袜子和裹脚布255
男女发型256
女装与饰物258
养蚕与刺绣259
日趋单调的服饰261
第十一章 婚姻与家庭从典籍看传统263
《婚姻法》265
伦理观念266
女性的地位267
说媒和查听269
相亲面对面272
定亲与聘礼273
婚前交往275
从登记到成婚276
乡村婚礼278
大客与小伙子280
关于房事282
换亲与转亲283
买卖婚姻284
近亲结婚285
离婚与再婚285
其他异性关系288
丈夫是总统290
好女人的标准291
老人和孩子293
老人的赡养294
家庭关系295
第十二章 居住居住观念298
考虑一点风水299
土屋的建造301
夯实地基打好墙303
扎坠子和苫屋顶305
用工形式306
草房子307
平房的长短310
居住格局312
其他建筑313
第十三章 丧事与祭祀白喜事317
尽力而为319
助丧会321
葬礼程序322
知客的任务324
给死者送汤325
丧事中的文艺演出326
香车、宝马和金库327
辞灵329
送殡与路祭330
土葬与堪舆331
火葬332
贯穿于葬礼的生死观333
上坟与祭祀334
第十四章 节日与禁忌农民只认可传统节日337
节日的意义339
春节340
元宵节的灯341
扫墓与踏青343
端午节346
“七月七”乞巧节348
中秋节349
重阳节350
与农事相关的节日352
各种禁忌354
灾难应对358
第十五章 卫生与医疗两种卫生观点362
强壮未必健康363
饮食卫生366
清新的空气367
水源和用水368
起居卫生369
保健和医疗372
无病不信邪有病乱求医373
农民不享受医疗保障375
卫生所作用很大376
环境污染377
第十六章 交流与交通重视交流379
城乡隔离意识381
脱产干部383
外来人和新文化385
闯关东386
现代市场与城乡交流387
村民之间的往来389
道路和电话389
交通工具391
自行车393
非正常往来395
拉呱396
喝茶与喝酒397
走亲戚398
第十七章 社会治安近代以来的治安401
鲁南匪事403
自卫组织404
拉锯时期405
还乡团406
红色恐怖与“乱棍打死”407
解放后的治安409
整社运动410
公社时期412
刑事犯罪413
治安与民兵415
第十八章 宗教与思维多种宗教首推儒家418
道教与自然神教419
基督教和其他教门421
宗教精神不纯粹423
舆论的两面性425
与时俱进427
好人胆小怕事428
一切从现实出发430
不为天下先431
“当官一日强似为民三载”433
农民的自尊心434
第十九章 语言“爱说话”是贬义词438
表达方式439
阶层意识和文化身份442
变异和发展443
临沂方言444
附录:小城解语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