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花前谈艺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花前谈艺录
  • 刘东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822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205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艺术-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花前谈艺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评论3

浅论李渔3

明代杰出的戏曲表演评论家潘之恒17

清乾隆年间及同光两朝“名伶十三绝”考20

《玉堂春》今昔谈38

论马少波1982年的三部剧作49

析胡沙对中国评剧艺术的贡献63

论中国戏曲中的丑行77

漫话中国戏曲中的老旦88

配角戏中展奇才——侯喜瑞先生怎样创造和饰演配角的92

演戏演人 演人演心——再述侯喜瑞先生创造的舞台人物性格98

珍贵的史料 卓殊的贡献——刍评《中国京剧编年史》105

根之茂者其实遂——看著名昆旦马祥麟先生作录像表演109

艺术贵在创新——读李笠翁“脱套”、“求新”篇随笔113

两幅展现旧中国农村生活的画卷——评剧现代戏《花街》《渔火》观后116

独具新意的蒲剧《挂画》——看蒲剧名旦任跟心的精湛演出119

一台好戏 一代新人——赞山西运城地区蒲剧团在京首场演出121

歪竹子也能长直笋——看四川达县专区川剧团演出的《史外英烈》125

喜看梅派名剧《生死恨》重演127

看洪雪飞演出的昆曲《双按院》129

看台湾曲友陈安娜女士演《思凡》131

昆曲《长生殿》观后133

语不惊人死不休——泛谈戏曲剧本的语言锤炼问题134

压力·追求·成功——从几宗剧坛往事看戏曲艺术家的成功之道139

封建帝王与戏曲艺术142

关于西施其人144

话说貂蝉其人148

绘画关通戏曲之我见150

泛谈戏曲流派的继承与发展153

惟先榘度森严 而后超神尽变——看河北梆子名旦王凤芝演出的《拜月记》156

艺海无涯苦作舟——看日本“昆曲之友社”社友在京演出159

关于票友、票房及票会——听侯玉山老人谈安新县马村的业余昆弋腔子弟会161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戏曲《辕门斩子》剧本赏析167

认识过去 开拓未来——读《独特的魅力》一得169

功深艺殊 昆坛独步——试论侯玉山先生的艺术成就及其表演风格171

专访随感185

中国昆曲首次赴日演出回顾——访昆曲表演艺术家马祥麟先生185

为了不让精神之花枯萎——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192

关于“台湾梅兰芳”——听张正芳教授谈其艺友顾正秋195

德厚者流光 德薄者流卑——梅兰芳与萧长华美德的启示201

探索戏曲化妆造型美学的人——记戏曲脸谱收藏家翁偶虹先生203

笔耕五十年 编剧百余出——记戏曲作家翁偶虹207

剑与笔并用的戏剧家——记马少波212

戏曲《玉堂春》与洪洞“苏三监狱”217

愿当“老杆”扶“新竹”——访认真课徒授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219

酿醇于博 业精于勤——再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221

吴素秋表演艺术上的性格创造223

壮心不已 老而弥坚——记92岁高龄的京剧净行表演艺术家侯喜瑞227

“两处乡心一处寻”——梅葆玥思念海峡对岸的校友230

敢于抗争 勇于拼搏 甘于奉献——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232

钢是铁所为 铮铮抑何美——追记北京天桥地区的著名京剧演员梁益鸣272

对歌唱家于淑珍“让台”的一点感想294

布衣坤伶白玉薇296

互尊互勖 共勉共进——几位戏曲表演艺术家轶闻趣事的启示300

摭拾“天下梨园是一家”302

戏外功夫——再谈戏曲演员的修养304

藏拙露秀——戏曲演员成功的必由之路309

“扪疮辄哭”与“抚痕思师”——夜读随笔311

京剧“四大名旦”与“四小名旦”313

“红豆馆主”博通京昆艺术——读剧史随笔316

话说“一技之精”318

苦学篇320

脚力尽时山更好323

善翻古人之意325

演员要能听逆耳之言327

析“同行是冤家”329

似与不似——戏曲艺术的妙境331

培养戏曲观众势在必行334

彩声与批评336

对男演员不宜扮演女角色的断想338

从副市长拉大幕谈起340

戏曲评论贵在实事求是342

千万莫要讳疾忌医344

戏德琐议346

有感于戏曲舞台上的雷同化349

梨园伯乐罗瘿公351

“三国史”与“三国戏”——戏曲并不等同于历史(在一次传统戏曲剧目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356

发人深思的掌声——观剧随感365

勇于开拓戏路的人——记著名京剧花脸演员马永安366

洒在舞台之外的汗水——记青年京剧演员阎桂祥368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京剧名旦吴纪敏其人其艺370

遗闻轶事377

周总理关心戏曲艺术377

周总理感叹《十五贯》378

周总理关怀盖叫天380

周总理、贺老总介绍程砚秋入党381

陈老总关怀戏曲演员382

梅兰芳与齐白石轶事383

梅兰芳与李世芳轶闻385

梅兰芳先生“默戏”387

梅兰芳不计前嫌——梅先生和他的开蒙老师389

梅兰芳作画明心志——抗日战争时期的梅兰芳391

梅兰芳赠票给知音392

梅兰芳先生的“绝”394

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赤手空拳打敌特397

程砚秋送子出国留学的动机400

抗战胜利后程砚秋的一次广播演讲401

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台上演出当场作画403

荀慧生爱憎分明405

荀慧生为什么又名叫荀词——荀慧生幼年学艺轶事407

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甘当配角——尚小云提携同行轶事408

尚小云、姜妙香殷诚奉双亲409

慧眼独具的梨园伯乐王瑶卿411

萧长华、侯喜瑞抵制反共戏412

萧长华先生无奈去卖烤白薯413

著名红生李洪春继承“总讲”414

“国剧大师”杨小楼无奈出家当老道416

“国剧大师”杨小楼的“超常葬礼”418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从善如流420

杨宝忠醉拉《伍子胥》423

名师们争收赵桐珊为徒425

余叔岩拜师轶闻427

金少山的业余爱好429

金少山养猴儿趣闻431

“金霸王”养豹遭逮捕432

“活曹操”挨打受重赏433

“窦尔墩”披挂上大街434

京剧“盖派”艺术创始人盖叫天不唱“堂会戏”436

盖叫天舍命维护京剧艺术437

盖叫天驯养的骆驼能演戏439

爱过戏瘾的封建帝王440

慈禧太后与京剧艺术442

慈禧太后忌“羊”444

忧国忧民 乐善好施——程长庚、梅兰芳轶事446

不主故常 温车迎贤——程长庚、徐小香轶事448

欢迎陆荣廷 气死谭鑫培——“伶王”谭鑫培的晚年450

热孝在身 粉墨登场——吴素秋、王玉珍制哀登台轶事452

醇亲王奕譞与“北方昆弋腔艺术”454

刘赶三眷念国事讥朝贵456

谭鑫培忍辱饰八戒458

京剧名丑慈瑞泉改姓换名经过460

王少楼嗓音失声嗄哑经过461

京剧名旦筱翠花名字的由来463

赵燕侠巧遇名师464

郭兰英不仅擅长晋剧、歌剧和民歌,而且还唱过一次京剧466

评剧刘巧儿与马专员467

盲人登台演唱京剧469

戏曲演员的眼睛470

戏曲演员的艺名473

戏曲演员公私分明475

戏在人演477

戏曲舞台楹联拾趣479

戏曲中能牵动的视线481

戏曲剧名拾趣483

旧时唱戏“禁忌”多486

排“戏码儿”的学问488

两则临场“救戏”的轶事490

“驴登台”与“狗演戏”491

戏曲演员练功轶闻492

戏曲艺术家“让戏”轶闻494

戏曲艺术家的“堂号”496

戏曲艺术家“改行”498

话说“梨园世家”499

北京的“路家皮影戏班”501

戏曲中的薛仁贵与张士贵503

戏曲舞台上勾“豆腐干”脸谱的曹操505

《西厢记》剧中红娘名字的由来507

《拾玉镯》剧中孙玉姣喂的是什么鸡?509

戏曲《打金枝》与唐代宗的隐痛511

《赵氏孤儿》及其本事513

汤显祖及其《牡丹亭》515

卷尾赘言517

代跋521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记戏曲评论家刘东升先生&王世勋521

附录529

责编老舍先生剧作《青霞丹雪》的经过情况529

话说郑板桥的“怪”532

人寿百岁不为稀——兼谈103岁老人侯玉山的长寿保健经验534

颇具共识 戏曲精深——喜读《菊部赏花记》&石溪538

艺苑“寿星老” 兰圃“活钟馗”——沉痛悼念昆弋泰斗侯玉山先生5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