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22341.jpg)
- 李福华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2372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大学生(学科: 主体 学科: 教育理论 学科: 研究) 大学生 主体 教育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主体性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7
第一节 主体的基本属性8
一、作为主体的人和人的主体性8
二、主体性是人的基本属性9
三、主体性的一般特征15
四、主体性及其现代“危机”16
第二节 主体间性:主体性的应有之义22
一、主体间性22
二、主体间性体现在主体交往中23
第三节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及其特征26
一、学生主体性基本内涵26
二、学生主体性解释学分析28
三、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特征33
第一章小结35
第二章 变革背景下的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36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学生主体性36
一、市场经济是主体性经济37
二、主体性经济呼唤主体人的转型38
三、高等教育需要学生主体精神冲刷41
第二节 终身教育理念与学生主体性44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创生45
二、迫近的终身教育时代46
三、学生必须成为学习主体50
第三节 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生主体性52
一、收费制度改革使学生主体性显化53
二、就业制度改革促进学生主体性提升54
三、教育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学生主体性57
第四节 高等教育发展与学生主体性60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60
二、主体性是学生多元化的结果和要求63
第五节 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学生主体性65
一、高等教育质量及其属性66
二、人才创新性取决于学生主体性69
第二章小结74
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多学科的视角一76
第一节 高校学生主体地位:教育人类学视角77
一、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两点论”及其不足78
二、高等教育何以存在:教育人类学的观点82
三、大学首先为学生而设86
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全面高等教育价值观89
第二节 高校学生主体地位:政治学视角93
一、高校中学生权力主体94
二、高校中权力关系走向分析100
三、学生权力是大学权力结构的重要构成106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多学科的视角二110
第一节 高校学生主体地位:经济学视角110
一、成本分摊与学生消费者角色111
二、教育需求和学生学习成本与代价116
三、教育供给与成本补偿119
四、学校收取与学生支付126
第二节 高校学生主体地位:文化学视角130
一、学生文化:高校“三种文化”中的一枝130
二、学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135
三、学生文化主体地位与创新141
四、确立学生文化观,走向文化多元化145
第三、四章小结148
第五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探讨——对教学活动的分析149
第一节 派生主体观:教学中师生关系再认149
一、教学中主体问题的争论150
二、派生主体观:教学中师生关系再认153
三、主要理论依据和表现155
第二节 高校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表现164
一、我国高校教学中普存的问题165
二、高校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167
三、高校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不可或缺171
第三节 深化教学改革,发挥学生主体性178
一、学生主体模式:研究性教学初探178
二、改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190
三、利用现代技术,突显学生主体195
第五章小结204
第六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探讨——对教学管理的分析205
第一节 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205
一、科层制与官本位思想遮掩了学生主体206
二、文本主义倾向抹杀了学生异质性207
三、自主择业挑战计划性管理209
第二节 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表现212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212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意义和价值217
第三节 改革教学管理,营造主体性成长的环境223
一、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223
二、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232
三、改革大学考试制度239
四、评价管理者:学生参与管理模式初探247
第六章小结252
第七章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的保障253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主体性是必要前提253
一、办学自主权:主体资格的确认254
二、准确定位:主体性实现的前提262
第二节 高等学校教师主体性是必要条件269
一、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辩证269
二、教学自由唤起学生主体性271
三、教师主体性在高校管理中的表达273
第三节 相关制度建设是必要基础276
一、建立转学、转专业制度276
二、建立高校间学分互认、互换制度280
三、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质量保障和认证制度282
四、逐步建立国际高等教育等值制度285
第七章小结287
主要参考文献288
后记314
致谢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