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 景颇族 瑞丽弄岛乡等嘎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 景颇族 瑞丽弄岛乡等嘎村
  • 王皎主编;景颇族调查组编写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24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景颇族(学科: 民族调查 地点: 瑞丽市) 景颇族 民族调查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 景颇族 瑞丽弄岛乡等嘎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历史沿革:从洪水神话说起7

一、族源及建寨7

二、山官统治10

三、建置沿革12

第二章 生态环境:西南边境线上的天然资源宝库14

一、地理分布14

二、环境资源15

(一)气候15

(二)地形地貌16

(三)地质和土壤16

(四)水资源17

(五)山脉17

(六)矿产资源18

(七)自然植被18

(八)野生植物19

(九)野生菌类20

(十)野生动物21

(十一)自然保护区22

(十二)栽种植物23

(十三)饲养动物24

三、景颇族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25

(一)居住地选择25

(二)领地26

(三)土类利用情况26

(四)土地利用现状27

(五)领地的空间变化27

(六)水资源利用28

(七)矿产资源利用29

(八)野生植物利用29

(九)野生动物利用30

(十)植物栽种31

(十一)动物饲养31

四、生态环境意识32

(一)关于生物起源的传说32

(二)关于火的传说33

(三)关于水的传说34

(四)景颇族对村寨环境变化的看法34

(五)森林变化及保护情况35

(六)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5

(七)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36

(八)疫病变化36

(九)其他37

五、生态环境建设38

(一)村寨建设与生态环境38

(二)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38

(三)土地集约经营38

(四)森林防火39

(五)植树造林39

第三章 人口:趋于年轻化41

一、人口结构41

(一)性别构成41

(二)年龄构成43

(三)民族构成44

(四)宗教构成46

(五)文化构成47

(六)行职业情况47

(七)社会构成48

二、年度内人口的出生、死亡状况51

三、年度内人口的迁移状况53

四、计划生育状况54

(一)计划生育政策及规定54

(二)历年来计划内、计划外生育状况54

(三)历年节育人数及避孕情况56

(四)历年计划生育统计中的性别状况57

(五)历年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情况58

五、人口与发展58

(一)村民与资源环境的关系58

(二)人口的收入情况58

(三)人口的变迁与发展59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障碍61

一、历史变迁及现状61

(一)传统经济体系的变迁61

(二)经济发展现状(概要)65

二、民族经济65

(一)自然条件65

(二)社会环境67

(三)各产业状况67

(四)收入与消费78

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80

(一)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80

(二)经济落后的原因80

(三)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82

第五章 社会:“长房子”消失之后85

一、婚姻与家庭85

(一)婚姻关系的缔结85

(二)继嗣与分家87

(三)亲属称谓88

二、村社机构89

(一)村社的组织管理89

(二)村社的公共事务与活动90

(三)村社村民的群体意识91

三、社团组织92

(一)传统的青年组织92

(二)现代的共青团组织93

四、社会分层94

(一)贫富分层94

(二)职业分层96

五、社会热点97

(一)吸毒现象97

(二)赌博现象98

(三)拐卖妇女现象99

(四)贫困问题99

第六章 政治:由山官制走向民族区域自治103

一、政治体系103

(一)山官制度103

(二)民族区域自治105

二、政治关系109

(一)族际政治关系109

(二)族内政治关系111

(三)景颇族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111

三、政治参与113

四、政治沟通114

五、政治文化115

(一)政治认同和政治取向115

(二)民主政治意识116

(三)政治社会化117

六、政治发展117

(一)民族意识117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18

第七章 法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122

一、景颇族过去的习惯法与现状122

二、习惯法的内容124

(一)犯罪与刑罚124

(二)婚姻126

(三)家庭与继承128

(四)物权制度128

(五)债权制度129

(六)生产制度129

(七)公益事务管理129

三、村规民约130

四、村寨中的法治组织与活动134

(一)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小组134

(二)德拉纪朋135

(三)青年组136

五、纠纷与诉讼137

(一)纠纷与纠纷的解决137

(二)诉讼情况138

六、法律意识138

第八章 文化:色彩斑斓而独具特色139

一、文化组织与设施139

(一)文蚌队139

(二)社公房140

(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41

(四)等嘎小学141

(五)教堂141

二、民间文艺143

(一)舞蹈144

(二)民歌146

(三)乐器150

(四)美术151

(五)民间文学152

(六)现代文学的传播156

三、文物古迹156

(一)古人类化石遗址156

(二)德昂族村寨遗址157

(三)抗日战争遗址158

(四)谱牒159

四、生活习俗160

(一)服饰160

(二)饮食162

(三)居住165

(四)交通、通讯166

五、语言文字168

(一)语言的使用168

(二)文字的使用169

第九章 教育:成就与困难172

一、传统教育172

(一)生活常识教育172

(二)伦理和礼仪教育173

(三)宗教习俗教育174

二、历史上基础教育的发展175

(一)教会学校175

(二)人民小学176

三、基础教育的现状178

(一)学前教育178

(二)小学教育179

(三)中学教育187

(四)扫盲教育189

四、促进教育发展的对策189

第十章 卫生与科技:现代文明传入边陲山寨193

一、医疗卫生193

(一)医疗卫生基本情况193

(二)流行疾病195

(三)民间医药196

二、科学技术199

(一)传统科技199

(二)现代科技203

第十一章 宗教:多种信仰的并存与互渗208

一、本民族传统民间信仰208

(一)鬼魂观念209

(二)鬼的名称和功能210

(三)主要的祭鬼活动212

(四)董萨的职能和等级划分215

二、基督教和天主教216

(一)基督教216

(二)天主教223

三、建国以来景颇族宗教文化变迁的特点224

主要参考书目229

后记2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