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混肥料和功能性肥料技术与装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复混肥料和功能性肥料技术与装备
  • 陈隆隆,潘振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2919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45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复合肥料:混合肥料-生产-技术;复合肥料:混合肥料-生产设备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复混肥料和功能性肥料技术与装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复混肥综述1

第一节 化肥与复混肥1

一、化肥与作物增产1

(一)植物营养学说的建立1

(二)粮食产量与施肥2

(三)肥料营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和肥料质量监测3

二、我国化肥生产的发展和现状4

(一)我国化肥概况4

(二)化肥预测6

第二节 复混肥品种和反应特性10

一、加工复混肥用的基础原料肥11

(一)氮源的肥料品种11

(二)磷源的肥料品种14

(三)钾源的肥料品种17

(四)常用中、微量元素品种18

(五)有机质肥原料20

二、复混肥的主要品种及特性21

(一)尿基复混肥21

(二)硫基复混肥22

(三)硝基复混肥22

(四)氯基复混肥23

三、复混肥的理化性质及配料技术23

(一)肥料的吸湿和结块性23

(二)对基础原料肥性能要求26

(三)原料肥的相容及可配性27

(四)养分形态及作用27

第二章 复混肥主要工艺生产技术和机理30

第一节 主要工艺生产方法和主要化学反应30

一、主要工艺生产方法30

(一)团粒法30

(二)料浆法30

(三)掺合法30

(四)流体法30

(五)熔融法30

(六)浓液造粒法31

(七)挤压法31

二、生产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31

(一)普通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硫铵-钾盐系的化学反应31

(二)普通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尿素-钾盐系配料的化学反应31

(三)含有氯化铵配料的体系中的化学反应33

(四)尿素-钙镁磷肥系和尿素-磷铵系生产的化学反应33

(五)碳酸氢铵磷钾混肥体系的化学反应34

(六)在氯化铵-普通过磷酸钙系的化学反应34

(七)在尿素-磷铵系的化学反应34

三、典型复混肥组分体系合成注意点35

第二节 团粒法36

一、团粒法工艺成粒的基本原理37

二、团粒法复肥生产典型工艺流程38

三、圆盘造粒机和转鼓造粒机的造粒工艺41

(一)圆盘造粒机的造粒工艺41

(二)转鼓造粒机的造粒工艺42

四、中低浓度复混肥生产工艺技术42

五、高浓度复混肥生产工艺技术44

(一)尿素-磷酸一铵-钾盐体系44

(二)氯化铵-磷酸一铵-钾盐体系47

(三)硝铵-磷铵-钾盐体系48

(四)其他体系49

六、尿素-钙镁磷肥体系49

七、有机-无机复肥体系51

八、酸氨法无填充料造粒技术53

第三节 料浆法54

一、尿素-硝酸铵半料浆团粒法制复混肥工艺技术54

(一)半料浆法成粒机理54

(二)生产工艺55

(三)二段干燥工艺70

二、全料浆制造复混肥工艺技术79

(一)硫酸铵-磷酸铵系复混肥79

(二)硝酸铵-磷酸铵系复混肥83

(三)喷浆造粒机的操作特性85

第四节 熔体法90

一、塔式喷淋造粒工艺91

(一)荷兰斯塔米卡本法硝酸磷酸铵钾生产流程91

(二)挪威海德鲁法尿素磷酸铵及尿素磷酸铵钾中试流程93

(三)我国尿基塔式熔体造粒制二元、三元复肥成套技术95

二、油冷造粒工艺107

(一)硝酸钙油冷造粒技术107

(二)尿素-硫铵油冷造粒技术108

(三)尿基复合肥油冷造粒技术110

三、双轴造粒工艺113

第五节 掺混法115

一、掺混肥料技术的来由和发展115

二、应用掺混技术的基础条件117

(一)配料粒度分布的技术要求117

(二)配料的物理-化学相合性122

(三)测土施肥技术的广泛应用123

三、关于颗粒钾盐的制造技术123

四、不同规模工厂的设计125

(一)分批混合型125

(二)连续操作型127

(三)紧凑型BB掺混肥料厂129

五、我国BB肥的技术132

(一)工艺特点132

(二)原料肥要求133

(三)产品种类133

(四)最新发展135

六、具体实例136

七、配制BB肥用辅料的生产138

第六节 涂布(层)技术142

一、包膜涂布(层)技术142

(一)概述142

(二)包膜涂布肥主要技术及发展方向150

二、大颗粒尿素生产技术151

(一)概况151

(二)转鼓帘幕技术159

(三)转鼓流化工艺165

(四)喷射流动状造粒技术172

(五)应用前景176

三、涂硫尿素生产技术178

四、其他延伸技术181

(一)森林级超大颗粒尿素生产技术181

(二)涂硫复合肥料生产技术182

(三)大颗粒复混肥料生产技术182

(四)缓释肥料生产技术182

(五)料浆型肥料造粒涂布技术的应用183

第七节 世界复混(合)肥发展历程及趋势185

第八节 复混肥填充料和防结块处理技术194

一、填充料194

(一)黏土对成粒工艺及其他工序的影响194

(二)黏土对产品强度、外观和肥效的影响198

二、防结块处理技术199

(一)肥料结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99

(二)防结块处理技术和产品203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206

第九节 复混肥的生产安全防护、事故处理和环境保护206

一、复混肥的生产安全206

(一)复混肥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207

(二)复混肥原料的吸湿、粘壁和结块208

(三)工艺操作的安全特点208

二、复混肥生产槽、罐车的安全防护209

(一)硫酸槽车安全防护措施209

(二)氨罐车安全防护209

三、复混肥生产常见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210

四、复混肥生产和使用的环境污染213

(一)三废排放213

(二)复混肥生产中气体、液体污染物的危害作用及其处理方法216

(三)排放标准216

(四)与施肥有关的污染问题222

第三章 复混肥生产和环境保护设备227

第一节 主要生产设备227

一、破碎机227

二、混合设备231

(一)混合类型和设备形式231

(二)固-固混合设备234

(三)固-液混合设备242

(四)混合设备结构设计原则246

三、液相输送设备252

(一)泵的特性和适用范围252

(二)泵类型的选择252

(三)泵材料选择256

(四)原动机功率的确定257

(五)轴封259

四、粉体输送设备261

(一)粉体输送装置分类和主要性能261

(二)粉尘的机械输送261

(三)粉体的气力输送278

五、物料加热设备292

(一)操作特性292

(二)主要结构技术参数和设计要点292

六、筛分设备295

七、造粒设备298

(一)盘式造粒机298

(二)转鼓造粒机300

(三)挤压造粒机303

(四)双轴造粒机306

(五)塔式喷淋造粒308

八、冷却设备312

(一)转鼓冷却器312

(二)流化床冷却器314

第二节 复混肥生产环境保护设备322

一、旋风除尘器322

(一)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参数323

(二)XLT型旋风除尘器340

(三)D型旋风除尘器340

(四)E-Ⅱ型旋风除尘器342

(五)旋风分离除尘器减阻、节能技术举例348

二、过滤式除尘器348

(一)袋式除尘器349

(二)脉冲袋式除尘器355

(三)气环反吹袋式除尘器373

(四)袋式除尘器在复混肥装置上的应用375

三、沉降室377

四、湿法除尘器385

(一)概述385

(二)喷淋洗涤塔386

(三)复喷洗涤器390

(四)泡沫除尘器391

(五)动力波洗涤器394

(六)旋流板洗涤器397

(七)文氏管洗涤器401

(八)除沫器406

第四章 几种主要体系复混肥生产工艺技术414

第一节 尿素-重过磷酸钙系复混肥生产技术414

一、物理化学基础及过程分析414

(一)重过磷酸钙的预处理415

(二)氨化反应的热效应417

(三)混合物料的造粒过程417

二、尿素-重过磷酸钙系复混肥生产技术418

(一)FCI公司的工艺介绍418

(二)国内尿素-重过磷酸钙系复混肥生产技术422

第二节 其他二元、三元系复混肥生产技术425

一、尿素-过磷酸钙生产复肥技术425

(一)生产原理425

(二)生产工艺427

二、硫酸脲分解磷矿制尿基复肥技术430

三、其他复合肥生产技术433

(一)硫酸氢铵分解磷矿制氮磷复合肥433

(二)硝脲磷肥与硫脲磷肥433

第三节 硫酸钾及高浓度硫基复肥生产工艺技术433

一、概况433

(一)钾资源及钾肥供需433

(二)钾肥的重要性438

(三)硫肥的重要性439

(四)硫酸钾性能440

二、硫酸钾生产概况440

三、硫酸钾生产工艺技术441

(一)硫酸分解法——曼海姆法441

(二)缔置法442

(三)溶剂萃取法442

(四)制盐苦卤综合利用法443

(五)复分解法444

(六)氯化钾与硫酸铵转化法445

(七)固相法448

四、高浓度硫酸基三元复肥451

(一)管道反应器生产硫基三元复肥技术452

(二)管道反应器的结构452

(三)与传统工艺比较453

(四)建厂条件454

(五)结论454

(六)低温转化氯化钾制硫基三元复肥技术455

第四节 硝酸钾生产工艺技术457

一、概况457

二、硝酸钾的生产工艺技术460

(一)从天然矿物中提取460

(二)细菌法制硝酸钾461

(三)转化法制硝酸钾461

(四)硝酸分解氯化钾法464

三、新技术开发468

(一)OSW法468

(二)法国Ugine-Kuhlmann法469

(三)氯化钾-硝酸离子交换法469

(四)上海化工研究院法469

四、世界主要硝酸钾生产公司概况472

(一)以色列海法化学公司472

(二)智利化学矿业公司472

五、硝酸钾生产的发展前景473

第五节 硝酸铵改性技术及产品474

一、概述474

二、喷浆造粒生产粒状硝基复肥技术475

(一)回转造粒工艺技术475

(二)塔式造粒工艺478

三、硝磷铵工艺技术480

(一)技术特点480

(二)工艺流程481

(三)生产控制说明483

(四)生产的安全性483

(五)工艺的技术经验分析484

(六)结果比较485

四、硝酸铵钙486

(一)概述486

(二)冷冻法硝酸磷肥副产法487

(三)硝酸铵和碳酸钙混合法491

(四)应用特点和发展动态493

第六节 其他钾肥品种495

一、磷酸二氢钾495

二、碳酸钾500

三、钾镁肥502

四、钾肥建设部分动态502

第五章 功能性肥料505

第一节 钙、镁及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和使用505

一、养分的来源506

二、施用方法510

(一)在颗粒肥料制造时混入512

(二)包裹在颗粒肥料上512

(三)与颗粒肥料散装掺混514

(四)与液体肥料混合515

三、中量元素营养及施用技术517

第二节 硅肥及生产技术520

一、硅素对农作物的作用520

(一)需硅作物的发现521

(二)一些作物缺硅的特征522

(三)土壤的供硅能力524

二、自然界中的硅素526

三、硅肥的国内外发展情况528

(一)国外硅肥发展情况528

(二)国内硅肥发展情况529

四、硅肥的生产531

(一)枸溶性硅肥532

(二)水溶性硅肥543

五、硅肥的质量及其功效545

(一)硅肥的质量545

(二)硅肥的功效549

六、我国硅肥发展前景552

(一)我国土壤缺硅需要硅肥552

(二)作物生长需要施硅555

(三)作物增产需要施硅555

(四)缺硅施硅效果好556

(五)我国硅素资源丰富556

(六)我国综合利用技术促助硅肥发展557

七、施用硅肥增产增益显著558

(一)水稻558

(二)小麦559

(三)玉米560

第三节 缓(控)释肥料561

一、概述561

二、养分释放类型564

三、涂层肥料566

(一)涂层材料566

(二)涂硫尿素567

(三)聚合物涂层肥料567

(四)肥包肥肥料567

(五)微胶囊包膜肥料技术568

四、无涂层无机肥料568

五、无涂层有机肥料569

(一)尿素-醛类缩合物569

(二)三嗪571

(三)草酰胺571

(四)其他有机化合物571

(五)多肽增效尿素,广谱增效剂571

六、国内主要应用品种575

七、对缓释氮肥的评价观点576

第四节 液体肥料577

一、叶面肥料577

(一)叶面肥料的特性578

(二)叶面肥料的作用机理579

(三)叶面肥料的配制和生产工艺580

(四)叶面肥料的使用技术582

(五)叶面肥料的种类584

(六)几种研制、生产、销售的叶面肥料介绍585

二、稀土溶液在农业上的应用593

(一)稀土对农作物的生理作用593

(二)稀土溶液的施用技术简述594

三、叶面肥配方研究设计举例594

(一)环保型蔬菜专用肥基础配方设计研究595

(二)环保型专用叶面肥配方设计研究599

(三)其他604

(四)效果606

四、无土栽培营养液606

(一)概述606

(二)无土栽培技术特点609

(三)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与肥料609

第五节 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620

一、概述620

二、有机原料的性能621

三、制造工艺技术627

参考文献6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