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训芳,李爱年主编;易路之,文同爱,徐丰果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5167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法-法的理论-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环境保护理念日趋成熟1
二、环境规划逐步科学化和系统化5
三、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9
四、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1
第一章 环境法的概念与体系13
第一节 环境法的产生13
一、外国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13
二、我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16
第二节 环境法的概念与特征19
一、环境法的概念19
二、环境法的特征23
第三节 主要西方国家的环境法体系25
一、美国的环境法体系——基本法模式25
二、英国的环境法体系——综合化模式27
三、法国和德国的环境法体系——复合法模式28
四、日本的环境法体系——法典化模式30
第四节 中国的环境法体系31
一、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32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32
三、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34
四、环境标准35
五、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36
六、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37
第五节 环境法的发展趋势38
一、环境法价值的嬗变38
二、环境权的不断丰富和具体化39
三、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扩展40
第二章 环境法的基本理论43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43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43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45
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48
第二节 生态效益补偿理论51
一、概述51
二、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52
三、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54
第三节 环境权理论55
一、人权理论56
二、代际公平理论59
三、公共信托理论62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64
一、循环经济思想的由来64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66
三、循环经济三原则68
四、循环经济的实现手段69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理论71
一、我国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71
二、环境经济学涉及的基本理论71
第六节 自然的权利理论75
一、自然的权利理论的兴起75
二、自然的权利理论的主要内容77
三、本书的观点81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86
第一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86
一、协调发展原则86
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94
三、环境有偿使用原则100
四、公众参与原则104
第二节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107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07
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113
三、“三同时”制度115
四、环境标准制度117
五、环境税费制度120
六、环境信息公开制度124
第四章 环境法的实施129
第一节 环境法的实施概述129
一、环境法的实施的含义129
二、环境法的遵守129
三、环境法的执行130
四、环境法的适用130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行政责任131
一、环境行政执法概述131
二、环境行政责任的概念及特征132
三、环境行政责任构成要件133
四、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形式135
第二节 环境侵权与环境民事责任139
一、环境侵权概述139
二、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140
三、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41
四、“无过错责任”原则143
五、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形式145
六、追究环境民事责任的程序148
第四节 环境犯罪与环境刑事责任150
一、环境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150
二、环境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152
三、我国关于环境犯罪的立法155
四、环境刑事责任164
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基本制度167
第一节 排污许可制度167
一、排污许可制度的概念和作用167
二、排污许可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68
三、排污许可制度的内容168
四、排污许可制度与排污权交易169
第二节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170
一、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170
二、排污申报登记的适用对象171
三、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内容和程序171
四、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意义172
第三节 排污收费制度173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173
二、排污收费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74
三、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内容175
四、排污收费制度改革178
第四节 环境监测制度178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178
二、环境监测的任务和分类179
三、环境监测的管理180
第五节 限期治理制度182
一、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182
二、限期治理的对象183
三、限期治理制度的内容184
四、限期治理的决定185
五、违反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185
第六节 现场检查制度186
一、现场检查制度的概念186
二、现场检查制度的内容187
三、现场检查制度的程序188
四、违反现场检查制度的法律责任188
第七节 应急措施制度189
一、应急措施制度的概念189
二、我国应急措施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0
三、应急措施制度的内容191
四、我国应急措施制度的缺陷与完善192
第八节 防止污染转嫁制度193
一、防止环境污染转嫁制度的概念193
二、污染转嫁的原因194
三、转嫁污染的方式196
四、污染转嫁的法律控制196
五、我国防止污染转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97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200
第一节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200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00
二、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立法的概况201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202
一、大气污染及其立法概况202
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规定205
第三节 水污染防治法211
一、水污染及其立法概况211
二、水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规定214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19
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立法概况219
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主要内容220
第五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23
一、环境噪声污染及其立法概况223
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规定225
第六节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29
一、放射性物质污染及其立法概况229
二、防治放射性污染的法律规定230
第七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236
第一节 森林法236
一、森林资源概况236
二、森林保护立法的发展237
三、森林资源的法律规定238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243
一、野生动物与环境243
二、野生植物与环境243
三、野生动植物立法概况244
四、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定244
五、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制度246
第三节 草原法248
一、草原概述248
二、草原立法的发展249
三、草原的法律规定249
第四节 渔业法253
一、渔业资源概况253
二、渔业资源立法253
三、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253
第五节 土地管理法256
一、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256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57
三、土地立法概况258
四、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内容259
第六节 水法和水土保持法263
一、水与水资源的概念263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水资源问题263
三、水资源立法概况265
四、水法的主要内容265
五、水土保持法的主要内容270
第七节 矿产资源法273
一、矿产资源概述273
二、矿产资源立法概况274
三、矿产资源法的主要内容274
第八节 海域使用管理法278
一、海域的概念及我国海域资源278
二、海域立法概况280
三、海域使用管理法的主要内容281
第八章 特别区域环境法286
第一节 特别区域环境法概述286
一、特别区域环境的概念和特点286
二、特别区域环境与整体环境的联系与区别288
三、特别区域环境法288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法291
一、自然保护区概述291
二、《自然保护区条例》293
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97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法299
一、风景名胜区立法概况299
二、《风景名胜区条例》的主要内容301
第四节 森林公园法304
一、森林公园概述304
二、《森林公园管理办法》305
第五节 自然遗迹地和人文遗迹地的法律保护307
一、自然遗迹地的保护307
二、人文遗迹地的法律保护309
第九章 海洋环境保护法315
第一节 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与特征315
一、海洋与海洋环境污染315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316
三、海洋环境污染的特征317
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述318
第二节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一般性规定319
一、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立法目的319
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319
三、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体制320
四、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321
五、法律责任323
第三节 海洋生态保护324
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325
二、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325
三、明确地方政府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325
四、发展生态渔业325
五、其他生态保护措施326
第四节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制度与措施326
一、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326
二、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327
三、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329
四、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332
五、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334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基础338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338
一、国际环境法的主体338
二、国际环境法的客体340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概况342
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前国际环境法的发展342
二、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至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前国际环境法的发展345
三、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至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国际环境法的发展346
四、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及其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350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与体系351
一、国际环境法的渊源351
二、国际环境法的体系356
第四节 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的关系357
一、国际环境法对国内环境法的影响357
二、国内环境法对国际环境法的影响358
三、国际环境法在国内的实施359
第五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359
一、国家资源开发主权权利和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359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361
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64
四、预防原则366
五、国际合作原则367
第六节 国际环境责任和国际环境法的实施368
一、国际环境责任368
二、国际环境法的实施370
第七节 国际环境法与国际贸易373
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373
二、多边贸易协定中与环境有关的政策373
三、GATT和WTO涉及环境的案例374
四、国际环境条约对贸易自由化的影响376
参考文献379
后记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