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与检查诊断及质量控制实用手册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远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359974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95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技术与检查诊断及质量控制实用手册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五、椎间盘突出症的CT介入性治疗461
六、CT导向下骨关节病变的介入性治疗464
七、CT导向下颅内血肿抽吸术465
第五章 CT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467
第一节 CT介入技术临床应用概述467
一、CT介入技术的发展467
二、设备和器械468
第二节 CT引导下的颅脑介入技术469
一、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469
二、脑脓肿穿刺抽吸引流术470
三、颅内肿瘤穿刺活检术471
四、颅内其他病变CT介入治疗技术471
第三节 CT引导下的胸部介入技术472
一、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术472
二、胸部CT引导下介入性治疗473
第四节 CT引导下的腹部及盆腔介入技术474
一、腹盆部穿刺活检474
二、腹盆部CT引导下介入性治疗478
第五节 CT引导下的肌肉骨骼介入技术481
一、肌肉骨骼穿刺活检481
二、肌肉骨骼CT引导下介入性治疗483
第六节 CT引导下恶痛、自主神经系统介入性治疗技术485
一、恶痛的颈臂神经丛神经阻断术485
二、恶痛的腹腔神经丛神经阻断术486
三、恶痛的骶、尾前交感神经干神经阻断术487
四、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干阻断术487
五、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干阻断术488
第四篇 磁共振技术与检查诊断449
第一章 磁共振技术原理491
第一节 磁共振物理原理491
一、磁共振的概念与发展491
二、磁共振及其物理基础492
三、MRI成像装置497
第二节 MRI的临床应用与应注意的问题499
一、MRI诊断的临床应用499
二、MRI检查应注意的问题499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500
一、MRI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500
二、成像参数和脉冲参数对图像质量的作用502
第二章 磁共振检查方法505
第一节 胸部与泌尿系统检查方法505
一、胸部MRI检查方法505
二、泌尿系统MRI检查方法505
第二节 循环系统MRI检查方法506
一、成像方位506
二、成像序列506
第三节 消化系统检查方法507
一、胃肠MRI检查507
二、胆道MRI检查507
三、肝脏MRI检查507
四、胰腺MRI检查508
第三章 磁共振技术与检查诊断标准规范509
医用电器设备509
第2部分:医疗诊断用磁共振设备安全专用要求509
第一篇 概述509
第二篇 环境条件520
第三篇 对电击危险的防护521
第四篇 对机械危险的防护525
第五篇 对不需要的或过量的辐射危险的防护526
第六篇 对易燃麻醉混合气点燃危险的防护527
第七篇 对超温及其他安全方面危险的防护527
第八篇 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和危险输出的防止529
第九篇 不正常的运行和故障状态;环境试验542
第十篇 结构要求542
附录L(提示的附录)550
附录AA(提示的附录)警告符号和禁止符号的示样551
附录BB(提示的附录)编制说明552
参考文献560
参考文献565
附录CC(标准的附录)术语——已定义术语的索引569
第五篇 超声波技术与检查诊断571
第一章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573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物理特性573
一、超声波基本物理量573
二、超声波的物理性能575
三、超声的生物效应及诊断安全性580
第二节 超声成像原理582
一、超声成像一般规律582
二、超声显像特点583
三、彩色多普勒基础584
第三节 超声诊断仪586
一、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586
二、超声诊断仪的类型589
三、起声诊断仪的使用与维护591
第四节 超声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593
一、全数字化彩超与数字模拟混合超声593
二、三维超声显像595
三、声学造影与谐波成像技术595
四、介入性超声进展597
第二章 超声诊断技术598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598
一、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598
二、超声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602
第二节 超声诊断的显示方式603
一、脉冲回声式604
二、差频回声式606
三、时距测速式607
四、非线性血流成像608
五、超声诊断其他显示方式608
第三节 常见的超声效应与图像伪差609
一、混响效应609
二、振铃效应610
三、镜像效应610
四、侧壁失落效应611
五、后壁增强效应611
六、声影612
七、侧后折射声影612
八、旁瓣效应612
九、部分容积效应613
十、折射重影效应613
第三章 介入性超声技术616
第一节 超声引导穿刺的技术原则616
一、超声引导穿刺的精确性616
二、影响穿刺准确性的因素618
三、穿刺途径的选择618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活检620
一、起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620
二、超声引导穿刺组织学活检622
第三节 腹部脓肿的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625
第四节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及置引流627
一、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627
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629
第五节 肝癌的介入性治疗631
一、基本原则631
二、酒精注射治疗633
三、激光凝固治疗634
四、微波凝固治疗637
附录641
第一章 绪论641
第二章 超声波诊断的基础和原理641
第三章 腹部超声检查的方法学644
第四章 颅脑647
第五章 心脏疾病649
第六章 血管653
第七章 胸部654
第八章 肝脏656
第九章 胆道569
第十章 脾659
第十一章 胰腺660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661
第十三章 胃、肠663
第十四章 后腹壁、肾上腺665
第十五章 妇科666
第十六章 产科668
第十七章 小器官669
第十八章 肌肉、骨骼系统672
第十九章 介入性超声674
第四章 超声波技术与检查诊断标准规范675
医用电气设备超声治疗设备专用安全要求675
第一篇 概述675
第二篇 安全要求678
第三篇 对电击危险的防护678
第四篇 对机械危险的防护679
第五篇 对不需要的或过量的辐射危险的防护679
第六篇 对医用房间内爆炸危险的防护680
第七篇 对超温、失火及其他危险(如人为差错)的防护680
第八篇 工作数据的精确性和对不正确输出的防止682
第九篇 故障状态造成的过热和(或)机械损伤以及环境试验683
第十篇 结构要求683
附录B 制造和(或)安装时的试验(补充件)684
医用电气设备医用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专用安全要求685
第一篇 概述685
第二篇 环境条件690
第三篇 对电击危险的防护690
第四篇 对机械危险的防护691
第五篇 对不需要的或过量的辐射危险的防护691
第六篇 对易燃麻醉混合气点燃危险的防护691
第七篇 对超温和其他安全方面危险的防护692
第八篇 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和对危险输出的防止693
第九篇 不正常的运行和故障状态;环境试验693
第十篇 结构要求693
附录A(标准的附录)防护心脏除颤器放电效应的表示符号694
附录B(提示的附录)对特定条款的提示和原理说明694
医用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698
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声输出公布要求701
附录A(标准的附录)声输出资料公布的示例716
附录B(提示的附录)复杂系统的公布的要求717
附录C(提示的附录)原理性阐述718
原理性阐述718
附录D(提示的附录)水听器测量中声强计算的实例720
医用超声设备档次系列726
第一部分:B型超声诊断设备726
B型超声诊断设备730
附录A(标准的附录)安全736
附录B(标准的附录)B型超声诊断设备的分档及性能要求745
附录C(提示的附录)B型超声诊断设备用测试体模的技术要求749
医用B型超声诊断设备可靠性实验要求和方法750
附录A 定时截尾实验方案的数据处理(补充件)759
附录B 截尾序贯实验方案的数据处理(补充件)761
附录C X2分布分位数表(参考件)765
医用超声测量水听器特性和校准770
附录A 辅助换能器的有效半径的估计(参考件)780
医用超声雾化器78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786
医用超声耦合剂798
附录A(标准的附录)医用超声耦合剂密度测量方法803
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仪805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靶的选择和靶的平面波反射损耗的确定8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推荐的综合灵敏度试验设备和试验步骤822
附录C(资料性附录)声衰减片双程插入损耗的确定824
附录D(资料性附录)对特定条款的提示和原理说明825
附录E(规范性附录)安全825
附录F(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EC61266:199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837
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83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847
第六篇 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防护859
第一章 医用电离辐射的安全防护861
第一节 医用电离辐射源与辐射场861
一、X辐射源物理特性和辐射量估算861
二、γ辐射源及其辐射量估算864
第二节 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871
一、医疗照射的正当化871
二、医疗照射的最优化872
第三节 医用封闭源的防护873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873
二、医用X、γ射线的衰减及屏蔽厚度估算874
三、医用X射线或γ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902
第二章 介入放射学的安全防护907
第一节 医师和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907
一、介入放射操作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907
二、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907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人体生物效应912
一、对介入操作者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影响912
二、对介入操作者的遗传学影响913
三、介入诊疗患者的辐射损伤913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的辐射剂量估算方法914
一、介入诊疗病人的剂量估算914
二、介入操作者个人剂量估算916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的防护917
一、介入操作者的防护措施917
二、介入放射学防护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917
三、介入操作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施918
四、影响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919
第五节 介入放射学中的规范化管理920
一、介入放射学科室的组成920
二、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920
三、介入放射操作室的布局和基本条件921
四、介入放射学诊疗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921
第三章 医用X射线安全防护923
第一节 医用X射线安全防护概述923
一、医用X射线诊断的管理923
二、对受检者的防护要求924
三、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924
四、医用X射线诊断的防护设施要求925
第二节 医用X射线设备的防护监测926
一、透视用X射线机的监测926
二、摄影用X射线机的检测930
第三节 医用X射线诊断的质量保证及控制检测932
一、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932
二、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的主要指标及评价933
三、摄影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的主要指标及评价934
四、X射线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的主要指标及评价936
第四章 医学影像非电离辐射安全防护939
第一节 射频辐射与微波辐射940
一、射频对机体的作用及影响941
二、射频与微波辐射危害的防护942
第二节 激光944
一、激光辐射对机体的影响945
二、激光损伤的防护措施946
第三节 超声波和核磁共振948
一、超声波对机体的作用948
二、核磁共振对机体的作用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