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与“广东试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与“广东试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185630.jpg)
- 郑方辉,张文方,李文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8441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199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与“广东试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基础2
第一章 导论2
第一节 政府绩效管理4
一、政府绩效管理内涵结构4
二、政府绩效管理价值导向6
三、政府绩效管理典型特征7
四、政府绩效管理内容体系9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10
一、政府绩效评价概念10
二、政府绩效评价历程12
三、政府绩效评价文献15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23
一、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概念与背景23
二、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及研究意义26
三、本书研究方法和结构28
第二章 理论体系31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32
一、理论学科32
二、体系特征34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的经济学35
一、市场经济与政府权力边界36
二、地方政府职能及其内涵38
三、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及定位40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价的政治学43
一、民主行政理论及人民主权思想43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45
三、独立第三方评价及其公众参与47
四、整体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49
第四节 政府绩效评价的管理学51
一、对管理学的理论需求51
二、行政管理学理论52
三、企业管理学理论53
第五节 政府绩效评价的系统控制理论56
一、系统论、控制论及其应用56
二、文献信息学理论及应用58
三、政府绩效评价数据信息分类60
第三章 评价体系62
第一节 评价主体62
一、政党63
二、权力机关63
三、行政机关64
四、社会公众65
五、第三方专业性评价机构66
第二节 评价分类68
一、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68
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价70
三、公共项目绩效评价73
四、公共政策绩效评价76
第三节 评价内容78
一、政治绩效78
二、行政绩效78
三、经济绩效79
四、社会绩效79
五、环境绩效80
第四节 评价流程81
一、制订实施计划82
二、确定评价组织83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84
四、选择评价方法84
五、收集、处理评价信息与数据85
六、撰写评价报告85
七、评价结果的应用86
第四章 组织模式87
第一节 评价组织87
一、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组织的分类88
二、西方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价组织90
三、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的影响因素95
第二节 模式分类97
第三节 第三方评价103
一、第三方评价的主要特征105
二、第三方评价的影响因素及实践条件106
三、第三方评价的国内外探索与经验108
第五章 地方政府特征113
第一节 地方政府基本理论113
一、地方政府界定113
二、地方政府属性114
三、地方政府类型116
四、地方政府权力118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结构特征122
一、中国地方政府层级结构122
二、中国地方政府功能结构126
第三节 中国地方政府组织特征132
一、省级政府132
二、地级市政府135
三、县级政府136
四、乡(镇)政府138
第四节 地方政府特征对绩效评价的影响139
一、政府层级影响140
二、政府规模影响140
三、发展程度影响141
四、功能特征影响141
五、性质特征影响142
第六章 地方政府职能143
第一节 地方政府职能概述143
一、地方政府职能概念143
二、地方政府职能特征144
三、地方政府职能演进146
四、西方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148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现状152
一、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设计152
二、中国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现状154
第三节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157
一、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过程157
二、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动因159
三、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及趋势161
第四节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定位163
一、重新定位及其理论依据163
二、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重新定位的根本途径167
三、以绩效评价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定位170
中篇 实证方法174
第七章 概念模型174
第一节 概念模型构建环境与原则175
一、概念模型的功能及要素175
二、概念模型的环境条件176
三、概念模型的构建原则180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的典型模型及指标体系183
一、美国政府会计标准委员会评价模型184
二、美国联邦政府通用绩效模型185
三、英国地方自治绩效评价模型186
四、日本东京都政策评价模型186
五、导入ISO 9001:2000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187
六、中国台北市专项绩效评价模型188
七、中国人事部绩效评价模型190
第三节 实证研究的模型构建190
一、规范概念模型构建路径190
二、对规范模型构建的路径与方法改良192
三、指标体系:指标及权重系数确定195
四、指标评分标准及基础数据信息来源197
五、实证方案及其简析198
第八章 研究方法201
第一节 评价方案的咨询方法201
一、绩效评价中的定性与定量方法201
二、绩效评价中的文献研究204
三、绩效评价中的专家深度访谈206
第二节 评价体系构建方法207
一、层次分析方法207
二、主成分分析方法210
三、因子分析方法213
四、数据包络分析方法217
第三节 评价结果分析方法220
一、频数分析220
二、交叉分析222
三、相关性分析223
四、聚类分析224
五、雷达图分析226
第九章 指标体系228
第一节 绩效评价指标分类228
一、绩效评价指标概念228
二、按层级架构划分指标类型229
三、按统计源指标分类232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模式与方法234
一、构建模式234
二、构建方法237
第三节 指标体系构建实证方案238
一、一般流程238
二、实证研究改良路径240
三、实证方案说明244
第四节 指标体系实证检验246
一、指标体系检验方案选择及说明246
二、领域层的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247
三、领域内涵层及具体指标变化对结果的影响251
四、结论及讨论258
第十章 权重分配260
第一节 权重及其设计方法260
一、权重概述260
二、权重设计常用方法263
三、权重设计的专家咨询法266
第二节 专家咨询实证调查268
一、专家对象268
二、基本的统计结果269
三、结论与讨论275
第三节 权重系数实证检验277
一、领域层权重系数的确定及检验277
二、具体指标权重系数的检验285
第十一章 评分标准287
第一节 指标评分设计的一般方法287
一、指标评分标准设计具体方法287
二、指标绩效得分及整体绩效计算方法290
三、各地实际操作上的做法290
第二节 实证研究指标评分标准设计292
一、一般情况下的评分标准设计292
二、“立足增量,兼顾存量”指标评分标准设计293
三、增量与增量关系讨论297
四、实证方案中具体指标的评分标准说明298
第三节 存量和增量分配的实证检验303
一、比较及检验的方案设计303
二、不同方案对绩效指数平均值的影响304
三、不同方案对绩效指数结构值的影响306
四、不同方案对绩效指数全省排序的影响307
第十二章 满意度调查309
第一节 满意度要素及调查意义309
一、公众满意度概念与特点309
二、公众满意度构成要素311
三、满意度调查的意义313
第二节 顾客满意度模型316
一、发展背景316
二、常用模型317
三、模型评析320
第三节 公众满意度模型322
一、公共部门绩效满意度模型322
二、整体绩效评价的公众满意度模型323
三、对上述简化模型的评价及说明327
第四节 公众满意度调查328
一、调查目的和思路328
二、调查内容和量表329
三、调查对象与方式330
四、抽样设计331
五、调查组织及控制334
六、问卷统计及结果应用335
下篇 广东试验338
第十三章 研究背景338
第一节 “广东试验”的产生及意义338
一、广东社会经济转型催生“广东试验”339
二、“广东试验”的主要特点341
三、“广东试验”创新342
四、“广东试验”的意义348
第二节 实证研究说明351
一、评价范围351
二、实证研究简要说明354
第十四章 总体结果356
第一节 全省总体评价结果356
一、概念与标识说明356
二、评价结果357
第二节 21个地级以上市的分类结果358
一、指数值358
二、指数全省排序359
三、排序结果简析360
第三节 按领域层的分类结果362
一、五个领域层比较362
二、客观指数与满意度指数比较363
第四节 地级以上市指标得分364
一、绩效得分一览表364
二、各项指标得分率368
第五节 县级政府指数结果369
一、各县指数结果一览表369
二、各县(市、区)指数结果的简单判断374
第十五章 市级政府评价结果377
第一节 总体结果377
一、基本结果377
二、主要特点378
第二节 结构特点382
一、领域层绩效指数特点382
二、具体指标得分特点387
第三节 分市评价结果389
第十六章 县级政府评价结果405
第一节 基本结果405
一、县级区域建制405
二、基本结果406
三、典型特征比较分析410
第二节 领域层指数比较417
第三节 典型县(区、市)评价结果描述422
一、“珠三角”地区422
二、东、西两翼地区427
三、山区429
第十七章 满意度调查报告433
第一节 调查说明433
一、技术说明433
二、样本结构434
第二节 总体结果436
一、整体结果436
二、基本判断437
三、分项(10个问题)的结果描述440
第三节 地级以上市政府评价结果447
一、广州市447
二、韶关市447
三、深圳市448
四、珠海市448
五、汕头市449
六、佛山市449
七、江门市450
八、湛江市450
九、茂名市451
十、肇庆市451
十一、惠州市452
十二、梅州市452
十三、汕尾市453
十四、河源市453
十五、阳江市454
十六、清远市454
十七、东莞市455
十八、中山市455
十九、潮州市456
二十、揭阳市456
二十一、云浮市457
第四节 县级政府评价结果457
一、总体结果457
二、按平均分排序前、后10位的县(市、区)462
第五节 重要问题分析463
一、个人及家庭收入与收入满意度关系463
二、三类区域满意度差异464
三、城市区域与乡镇县域的公众满意度比较465
四、公众背景对满意度的影响466
五、主要结论468
六、2008年度结果及比较471
第十八章 研究结论及讨论474
第一节 主要结论和发现474
一、基本结论474
二、重要发现477
第二节 重要区域比较分析483
一、广州市与深圳市483
二、东莞、佛山和中山市485
三、汕尾、清远和揭阳市488
四、东翼与西翼490
第三节 重要问题再讨论491
一、关于评价结果检验及误差来源491
二、关于评价的统一性与被评价对象的差异性493
三、关于经济发展程度对绩效指数的影响494
四、其他值得关注的问题496
第十九章 政策建议501
第一节 提升政府绩效政策思路501
第二节 提升政府绩效具体对策507
一、共性方面对策508
二、个性方面对策511
附录519
附录1 2007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50个具体指标得分一览表519
附录2 媒体对“绩效红皮书”的报道及评价综述523
附录3 重要问题问答录531
参考书目537
后记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