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预防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史周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3363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预防医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预防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预防医学概述1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1
二、预防医学的内容1
三、预防医学的特点2
第二节 医学模式及健康观3
一、医学模式3
二、健康观4
第三节 三级预防与五层次预防6
一、理论依据6
二、三级预防7
三、中医三级预防理念8
四、五层次预防8
第四节 预防医学的发展9
一、预防医学发展简史9
二、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工作成就9
三、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10
四、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向13
五、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14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健康16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16
一、环境的概念16
二、构成环境的因素16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17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7
第二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8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18
二、碘缺乏性疾病19
三、地方性氟中毒20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21
一、环境污染概述21
二、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23
三、环境污染物在人体中的代谢23
四、环境污染的危害24
五、环境污染对人群损害的影响因素25
六、环境污染的防制27
第四节 环境介质与健康28
一、大气介质与健康28
二、室内环境介质与健康29
三、水介质与健康30
四、土壤介质与健康32
第二章 营养与健康34
第一节 食物营养成分与热能34
一、热能34
二、蛋白质35
三、脂类37
四、碳水化合物38
五、矿物质39
六、维生素40
第二节 合理营养42
一、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42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4
第三节 营养调查与评价47
一、膳食调查47
二、体格测量49
三、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检查50
四、营养诊断咨询程序52
五、营养评价注意事项53
第三章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54
第一节 食品安全54
一、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决议及策略54
二、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55
三、食品质量认证55
第二节 食源性疾病57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57
二、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特征57
三、食源性疾病的分类58
四、食源性疾病的预防58
第三节 食物中毒59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59
二、食物中毒的主要特点59
三、食物中毒分类59
四、食物中毒处理65
第四章 职业因素与健康67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67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67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67
第二节 职业病预防策略69
一、职业病概述69
二、职业病预防71
第五章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73
第一节 职业卫生服务73
一、职业卫生服务的实施原则73
二、职业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73
三、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概念74
四、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74
第二节 常见职业病预防与控制75
一、铅中毒75
二、汞中毒77
三、一氧化碳中毒78
四、苯中毒79
五、矽肺81
第六章 社会、心理、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与健康83
第一节 概述83
一、社会因素与健康83
二、心理因素与健康85
三、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与健康87
第二节 亚健康状态的调治89
一、亚健康状态诊断的参考标准90
二、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原则90
第七章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93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93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93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93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94
四、心身疾病的分布趋势95
五、人体对社会-心理刺激的应对机制95
六、心身疾病的发病学机制97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制97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97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98
三、心身疾病的三级预防100
第八章 社区预防102
第一节 卫生保健策略102
一、全球卫生保健策略102
二、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03
三、国际卫生条例105
四、健康中国105
第二节 社区预防服务106
一、社区预防服务的概念106
二、社区预防服务的基本内容107
三、社区预防服务的实施107
第九章 临床预防111
第一节 临床预防概述111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111
二、健康管理112
第二节 临床预防112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112
二、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113
三、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114
第三节 健康管理120
一、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的危害121
二、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的健康管理121
三、评价危险因素的优先次序122
四、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122
五、危险因素询问的主要内容和技巧123
第十章 中医预防服务124
第一节 概述124
第二节 中医预防服务适宜技术125
一、中药预防125
二、针灸预防126
三、推拿预防126
四、气功预防127
五、中医体质预防127
第三节 中医社区预防服务127
一、概述128
二、社区中医预防服务支持128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预防保健科(室)的建设基本标准128
四、社区中医预防服务模式129
五、社区中医预防服务的运行机制130
六、社区中医预防服务整合网络式130
七、社区中医预防服务评价体系及可持续发展130
第四节 中医临床预防服务132
一、中医养生及保健咨询132
二、中医体质的筛查与辨证133
三、中医临床预防性治疗134
第五节 中西医预防服务的比较135
一、健康概念认识的差异135
二、健康保健理念的差异135
三、健康促进人群策略的差异136
第十一章 传染病的防制137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机制137
一、传染病的概念和分类137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138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141
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141
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41
三、计划免疫与生物接种143
第三节 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44
一、结核病144
二、甲型病毒性肝炎146
三、乙型病毒性肝炎147
四、艾滋病149
第十二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152
第一节 现况及预防策略152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概况152
二、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53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策略154
四、慢性病自我管理155
第二节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155
一、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控制155
二、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157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158
第十三章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161
第一节 概述161
一、伤害的概念与分类161
二、伤害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163
三、伤害的特点164
四、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164
第二节 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165
一、伤害的预防策略165
二、伤害的预防措施166
第三节 主要伤害及其预防168
一、自杀的预防168
二、车祸的预防169
三、溺水的预防169
四、烧、烫伤的预防169
五、中毒的预防169
第十四章 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的防制171
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71
一、医源性疾病的概念171
二、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及分类172
三、医源性感染的分类、形成与传播条件173
四、医源性感染的防制174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75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175
二、药源性疾病的分类175
三、药源性疾病的预防176
四、药源性疾病的治疗177
第三节 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177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历程177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与分类178
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179
第十五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181
第一节 概述18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181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182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182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183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危害183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和应对策略184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184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策略185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及病因分析186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控制措施187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规范管理187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范围187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原则、方法和时限188
第十六章 流行病学概述与描述性研究189
第一节 流行病学概述189
一、流行病学的概念与用途189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观点189
三、疾病分布191
第二节 描述性研究195
一、现况研究195
二、暴发与流行调查199
三、其他描述性研究200
第十七章 分析性研究202
第一节 队列研究202
一、基本概念202
二、基本原理及特点202
三、设计类型203
四、设计与实施204
五、常见偏倚及其控制206
六、资料整理与分析207
七、优缺点210
八、应用领域210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211
一、基本原理与特点211
二、研究设计类型212
三、设计与实施213
四、偏倚及其控制216
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216
六、优缺点220
七、应用领域220
第十八章 实验性研究222
第一节 实验性研究概述222
一、实验性研究的概念222
二、实验性研究的基本特征222
三、实验性研究的主要类型223
四、实验性研究的基本原则223
五、实验性研究的主要用途224
六、实验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224
七、实验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224
第二节 临床试验225
一、主要用途225
二、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25
三、临床试验常用设计方案226
四、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步骤226
五、临床试验效果的评价227
六、影响疗效研究的主要因素229
第三节 社区试验229
一、社区试验的主要目的229
二、社区试验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29
三、社区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231
第十九章 偏倚控制与病因推断232
第一节 偏倚及其控制232
一、基本概念232
二、常见偏倚及其分类233
三、偏倚的控制235
第二节 病因及其推断236
一、病因的概念及分类236
二、病因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237
第二十章 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评价242
第一节 概述242
一、基本概念242
二、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区别242
三、实施原则243
第二节 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评价243
一、评价的基本步骤243
二、试验评价指标245
三、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249
第二十一章 循证医学251
第一节 循证医学概述251
一、循证医学定义251
二、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251
三、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253
四、循证医学证据分类及分级253
五、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256
第二节 循证医学实践257
一、循证临床实践基础257
二、循证临床实践方法257
参考文献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