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医养生讲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医养生讲义
  • 祝守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1520254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养生(中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医养生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养生初萌思想来源1

第一节 人类蒙昧阶段的避险护生1

一、人类的动物本能阶段1

二、华夏民族人类养生的历史根源2

三、东方哲人对人类养生——动物本能阶段的理解2

第二节 人类愚昧阶段的养生思想3

一、人类愚昧阶段的养生思想来源3

二、巫的贡献4

三、“三皇”养生思想4

四、术理演示河洛文化13

五、人类智慧的开启15

第三节 人类经验阶段的养生思想16

一、人类经验阶段养生思想的非理性16

二、人类经验阶段代表人物的养生思想18

第二章 人类养生思想的形成22

第一节 上古时期人类养生思想态势22

一、人类养生的概念(定义)22

二、人类对疾病与死亡的思考22

三、上古时期养生思想人物的代表23

四、古人对宇宙本原——“炁”的阐述27

第三章 人类长生久视的思想根源30

第一节 “长生久视”养生思想的来源30

一、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30

二、古人对自然现象引发思考30

第二节 “长生久视”思想的代表人物31

一、黄河文化的代表人物——伏羲31

二、中原文化的代表人物——神农31

三、红山文化的代表人物——黄帝32

第三节 河图洛书——华夏万种文化的母本32

一、术理演示河洛之理35

二、术理阐述宇宙的生成、延续36

三、对“母爱”的阐释37

四、对宇宙本原“道炁”的论述41

五、卦象与人体43

六、术理演示宇宙的生、成、合、化44

七、术理阐释“五行”的通、变、运、化45

八、五行的“行”与“生克制化”46

九、中医学“女七男八”理论的来源47

十、图解宇宙自然四季之运变48

十一、中国的二十四节 气49

第四节 服饵、食养引发出来的养生思想根源50

一、服饵养生思想的根源50

二、食养引发出来的养生思想根源52

第五节 仿生引发出来的养生思想根源53

一、五禽戏53

二、八段锦54

三、易筋经55

第四章 史前时期养生思想理论的形成57

第一节 形体导引养生理论形成的源头57

第二节 导引按蹻养生理论形成的源头57

第三节 饮食养生理论的源头58

第四节 针刺养生理论的源头58

第五节 火灸养生理论的源头58

第六节 医、易与养生思想59

一、医、易同源59

二、伏羲文化对医易的影响60

三、周易八卦60

四、阴阳五行学说61

五、十天干与十二地支63

六、二十四节 气与五运六气64

第七节 宇宙大律诞生了传统医学、养生学理论65

一、阴阳在人体内的认识65

二、辨证理论的应用66

三、《周易》的思想与传统医学68

四、“天人同构”理论的科学性68

五、中医药的自然属性68

六、中药性能的整体观69

七、《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观70

八、《黄帝内经》的整体观70

九、医、易养生与长生不老思想71

第八节 经络养生的由来71

一、有关经络的记载71

二、经络——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72

三、经络与人体的统一性72

第五章 史前历代养生文化概述74

第一节 文明与文化的理解74

一、对文明、文化的理解74

二、文明与文化的关系75

第二节 各个朝代的养生观75

一、夏朝的养生观75

二、商周的养生观75

三、西周的养生观76

四、春秋战国的养生观76

五、先秦时期的养生观77

六、汉代养生观79

第三节 道医养生的核心价值观80

一、道医养生的法道渊源80

二、道家文化的核心内涵81

第四节 方士医学86

一、方士86

二、方士医学88

第六章 魏晋时期的养生思想趋势与理论形成92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养生思想及影响92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观92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养生观92

三、宋金元时期的养生观94

四、明清时期的养生观95

第二节 从道医养生的“啬”到传统医学的“中”97

一、老子对“道”的认识97

二、《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98

三、传流不离道100

第七章 古人对宇宙的生成——“炁”与五行的理解103

第一节 古人对“炁”的理解103

一、炁在万物中的作用103

二、《抱朴子内篇》对“行炁”论述104

三、人体潜能是炁的作用104

四、“炁”的暗示导引应用104

第二节 古人对五行的人体应用105

一、“五情相胜”法对人体潜能的开发105

二、古人的智慧应用于医疗105

三、打吓方法祛病的实证是古人智慧的显现105

第三节 东方智慧的医学应用105

一、祖先的未病先防意识105

二、明确“治未病”是道医养生的基本智慧106

三、明确“尚中致和”是道医养生的基本理念106

四、明确“上医医国”和“上药三品”是道医养生的理论导向107

第四节 万物生成、延续的理论依据107

一、古老的养生文化思想107

二、“玄”自然之始祖108

三、“母性文化”是中华养生文化的根性109

四、西方科学对“炁”的论述110

第八章 宇宙的生成与生命的演化111

第一节 宇宙、生命的自然属性111

一、人与宇宙111

二、人与天地112

三、人与自然112

四、人与动物114

第二节 人类的求食阶段115

一、“物为养己”观115

二、老子的饮食观115

第三节 人类的求欢经验115

一、求欢——人之本性115

二、求欢之“道”115

第四节 道与人体生命科学116

一、《老子想尔注》的“道神”说116

二、《太平经》的“神治”思想117

三、道用于医120

四、近代医、道的分离121

第五节 道医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学术研究122

一、神治体系在当代的价值122

二、抑郁症的康复原理126

第九章 “天人合一”——传统养生的最高境界129

第一节 对“天人合一”全息观的认识129

一、传统医学的“天人合一”观129

二、人体养生的全息思维观129

第二节 子午流注与“天人合一“观131

一、传统医学对“子午流注“的论述131

二、“子午流注”循行图示及注解132

三、“子午流注”养生文化理论实践的重要性134

第三节 “天人合一”可激发实现人体潜在能力135

一、阐释人体潜能135

二、守静与激发人体潜能的关系136

三、人体潜能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功效137

四、“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137

五、神奇之法来源无数平凡的积累139

六、道医“灵”、“便”、“验”的神治技术140

第十章 人类养生文化——华夏智慧的显现142

第一节 华夏文明的三大起源142

一、河洛术理142

二、医143

三、字源143

第二节 华夏文化的起源144

一、文化的追根溯源144

二、华夏文化与民俗习惯145

三、华夏文化与原始“巫”145

第三节 大道思想——华夏智慧145

一、中国的文化根底全在道教145

二、道医的易道渊源146

第四节 东方圣人养生智慧148

一、养生家老子148

二、养生家陶弘景154

三、养生家葛洪159

四、养生家孙思邈164

五、道医的“灵、便、验”169

六、道医具备多种综合技能169

第十一章 人类养生核心思想——“十养”论述175

第一节 中国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175

一、中国古哲学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起了奠基作用175

二、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75

三、儒家文化促进和丰富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176

第二节 十养论述177

一、自然养生177

二、自身养生185

三、饮食养生187

四、医疗养生190

五、运动养生193

六、尊生198

七、护生201

八、养生202

九、救生203

十、延生203

十一、养205

十二、生205

第三节 道性与养生206

一、道206

二、虚无207

三、“有”与物质207

四、生208

五、壮208

六、老209

七、死209

第十二章 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体养生的终极210

第一节 冲气以为和210

一、概述“和炁”术210

二、冲气以为和——调息214

三、调形221

四、调神230

第二节 负阴而抱阳251

一、对诗的阐释251

二、胎息功法正解253

三、百日筑基的要领254

四、百日筑基修炼中的难点突破255

第三节 三生万物(恢复常意识)256

一、十月怀胎概述256

二、周天运行257

三、四正沐浴257

四、合数360以计周天257

五、文武火冲关表现不同257

六、鼎炉258

七、活子时修炼258

八、静室选定258

九、功法修炼中应顺其自然258

十、金光三现——丹成258

十一、养丹259

第四节 二生三(开发潜意识)259

一、对诗的阐释259

二、道家丹功第二界:婴儿扎步261

第五节 一生二(挖掘原意识)262

一、对诗的阐释263

二、思维——超越“科学三界”264

三、道家丹功第三界:九年面壁265

四、修炼安全法窍265

五、九年活死人修炼幻象出现自我保护措施266

第六节 修炼时的幻觉与注意事项267

一、金光三现——丹成267

二、正确对待幻想的出现267

三、文、武冲关的不同267

四、预防“走火入魔”267

五、三年婴儿扎步道伴须知与伴护法则268

第七节 道家养生的成就269

一、道家养生的三大超越269

二、老庄思想——成道者必修270

三、人类信仰与展望271

四、近代史时期的养生观273

五、道医具备世界“宗教”的品格275

六、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趋势和展望275

第十三章 学习的内容281

第一节 道医养生概述281

一、养生的概念281

二、对于道的阐述281

三、对“母爱”的理解282

第二节 对炁的阐释284

一、气、汽、氣284

二、道炁长存285

三、举例说明炁的作用285

四、有、无的论述286

五、炁与人体健康287

六、如何练炁?287

第三节 河洛术理的阐释289

一、河图洛书的起源290

二、术理演示河洛之理290

三、术理阐述宇宙的生成、延续291

四、河图的动静图示292

五、洛书的动、静图示292

六、动静平衡的意义292

第四节 五行(五与行)的阐释293

一、五行与“金、木、水、火、土”294

二、五行中五与行的理解294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296

四、五行与人体296

五、通、变、运、化与人体健康297

第五节 四季与养生298

一、二十四节 气298

二、四季与人体健康299

第六节 针、灸、药、方、脉301

参考文献305

跋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