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 张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843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家族-研究-山西省-北齐、隋唐时代;地方文学史-文学史研究-山西省-北齐、隋唐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由都邑文学重心向地域文学研究倾向的转移3

二 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旧思路10

三 地域与家族之衍生品——区域家族文学研究的兴盛17

四 “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选题的确立22

第一章 河汾文化的源与流26

第一节 河汾诸概念的溯源与辨析29

一 河汾、河汾文化与河汾之学29

二 河汾与河东的地理区分31

三 河汾文化与河东文化36

第二节 北齐至唐河东地域文学家的更替39

第三节 “儒道更兴”背景下的河东地域41

第二章 “邺下风流”的出现与河东士人薛道衡的文学表现46

第一节 “邺下风流”局面的形成及其与长安儒学文明的对峙48

一 邺都与长安文化表现之异同49

二 邺都文化的培植及与长安之差异性52

三 诗歌和散文发展的倾向性差异57

第二节 河东地域的文化及文学状况64

一 河东地域三大家族与乡土之关系及其文学表现65

二 进入北齐、北周后河东士人才情的不同体现67

第三节 南人对薛道衡诗的接受及薛诗风格的地域归因69

第四节 隋唐之际河东薛氏的文学表现76

第三章 隋唐河东王氏家族之文化流派84

第一节 王通及其“河汾之学”的继承性及新变85

一 “河汾之学”出现的时空推测85

二 “河汾之学”之旧型儒学与新型学说之特征89

三 《中说》取法北周尊周公之政治倾向性94

第二节 王度之学养及其思想构成96

一 出入经史、兼好“志怪”之学养特征97

二 王度与王绩处理儒道思想方式之异同99

第三节 隋至初唐嘉遁之风与汾阴名士王绩102

一 唐初由隐致仕的风习102

二 汾阴名士王绩放诞外行下的儒学修习106

三 王绩诗赋的多面性特征及其取法渊源111

第四节 王勃对王氏家族学养之继承及其对儒道思想的搁置119

一 王勃之著述与学养119

二 “王、杨、卢、骆”称序原因120

三 王勃“宏博”之诗风及其中的儒道之因125

第四章 “儒”与“侠”的矛盾及调和——王维“诗画”艺术之成因探寻131

第一节 北地尚武任侠风气的蔓延133

一 河东儒文化笼罩下的尚武尚侠之风134

二 北方文士对武与侠的接受及诗歌表现138

第二节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140

一 初唐时期“河朔”与“江左”文学概念的提出141

二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142

第三节 走向心灵的诗歌——王维之诗文与禅147

一 《河岳英灵集》与河汾地域作家148

二 唐诗选本中的王维诗155

三 走向禅境的诗画艺术158

第五章 柳宗元与河东柳氏家族169

第一节 河东柳氏家族之南北迁转与柳宗元的家族文化地位171

第二节 柳宗元之“文”论与“道”论175

一 文人蜂起下的求“道”之论175

二 “道”论与“文”论的离合倾向178

三 清新自然的文风表现182

第三节 “比兴”体与“著述”体的划分及文类185

一 “文有二道”的理论观点187

二 散体文的表现手法190

三 行状体的特色191

第六章 大历以后新兴的河东吕氏家族194

第一节 河东吕氏家族的文化士人195

第二节 大历时期的吕渭到元和时期的吕温199

一 大历士人吕渭的诗歌200

二 吕温的交游与诗文203

三 永贞革新背景下的柳、吕并称213

第三节 道教徒吕岩的神化与其诗歌的仙化218

一 正史记载的缺失与民间传说中的吕岩218

二 走向平民化的诗歌221

结语224

附表230

参考文献238

后记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