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上下五千年 图文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上下五千年 图文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941809.jpg)
- 宋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海出版社
- ISBN:978754510279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609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上下五千年 图文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华远古 (公元前8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1
元谋人1
蓝田人1
北京人1
大荔人2
金牛山人2
贵州观音洞遗址3
丁村人3
马坝人4
长阳人4
柳江人4
许家窑人4
河套文化5
峙峪文化5
安阳小南海文化5
长滨文化5
大窑文化6
下川文化6
中石器文化6
天山岩画7
山顶洞人7
仰韶文化8
半坡遗址8
细石器文化9
河姆渡文化9
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11
夏族的起源11
大禹治水12
禹伐三苗13
夏王朝诞生14
涂山大会14
会稽山防风氏被诛15
夏启继位16
启伐有扈17
钧台之享18
征西河19
太康失政19
少康中兴20
夏桀亡国22
商朝 (公元前17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24
商族的起源——简狄生契24
相土作乘马25
亥作服牛25
商汤灭夏26
伊尹放迎太甲27
盘庚迁殷28
武丁中兴29
祖甲改革30
武乙“射天而戏”31
帝乙归妹32
帝乙征伐33
纣伐东夷33
商纣暴政34
殷商灭亡36
甲骨文36
商代宗教37
青铜文化38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40
姜嫄与后稷40
公刘迁豳,太王居岐40
文王治歧42
武王伐纣43
周公东征44
昭王南征45
厉王专利46
“国人”暴动47
共和执政47
宣王中兴47
幽王“烽火戏诸侯”48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50
“周郑交质”50
射中王肩51
齐桓公称霸51
晋文公称霸52
秦穆公霸西戎53
楚庄王争霸54
晋悼公复霸54
吴越争霸56
弭兵之会58
长勺之战59
假途灭虢61
秦晋韩原之战62
齐桓公伐楚63
泓水之战64
烛之武退秦师66
城濮之战67
赵盾主持晋国69
楚庄王围宋,华元解围69
齐晋鞍之战70
晋楚鄢陵之战71
晋国魏绛和戎72
晋楚三驾之战73
晋齐平阴之战74
吴楚鸡父之战76
三家分晋77
田氏代齐77
鲁三桓日盛78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80
越国称霸80
晋阳之战80
魏国李悝变法82
楚国吴起变法82
秦国商鞅变法83
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84
韩国申不害改革85
齐威王改革86
燕国乐毅改革87
齐魏桂陵之战87
马陵之战89
合纵与连横89
秦灭巴蜀91
乐毅伐齐与田单复齐92
秦赵长平之战93
楚怀王客死秦国94
孟尝君与“鸡鸣狗盗”95
赵国内乱,赵武灵王惨死96
完璧归赵97
触龙说赵太后99
邯郸之战100
毛遂自荐101
鲁仲连义不帝秦101
信陵君窃符救赵103
秦赵宜安之战104
李牧击匈奴105
秦灭六国106
荆轲刺秦王108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10
秦始皇统一六国110
秦王称帝110
封建官僚制度的确立111
郡县制的推行111
秦始皇统一法律112
皇权的加强和神化112
秦始皇巡游113
出兵南越114
蒙恬征匈奴115
万里长城与孟姜女116
秦始皇的暴政117
赵高与“沙丘政变”118
秦二世的昏庸统治119
陈胜、吴广起义119
刘邦起义123
项梁项羽起义123
东阿之战124
李斯被赵高诬陷致死125
巨鹿之战126
新安坑降卒二十万127
刘邦遇张良128
刘邦智取宛城129
秦二世被逼自杀130
汉朝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32
鸿门宴132
三秦之战134
垓下之围136
乌江自刎138
休养生息政策139
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140
吕后诱杀韩信141
“萧规曹随”144
吕后死、诸吕被诛144
文景之治145
七国之乱146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加强中央集权147
察举制度149
削弱丞相的权力150
设立十三州刺史150
右贤王庭之战151
汉匈河南、漠南会战152
汉匈漠北之战154
汉匈天山会战156
张骞通西域157
轮台罪己诏164
王莽擅权166
王莽战匈奴167
绿林赤眉起义169
刘秀平王郎171
刘秀取洛阳171
加强刺史政权172
军权中央集中化172
东汉豪权势力的扩张172
班超疏勒之战174
东汉王朝再次统一西域174
东汉同羌人的斗争175
外戚、宦官的斗争176
三国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179
董卓势力的崛起179
董卓势力的巩固180
豪强讨伐董卓180
王允谋杀董卓181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182
袁曹两大势力的对立182
曹操统一北方183
孙权集团的壮大184
刘备集团的兴起185
诸葛亮出山186
赤壁之战187
渭南大捷188
孙、刘荆州之争188
蜀汉政权的逐步建立189
吴、蜀夷陵之战192
白帝城托孤194
曹魏三次攻吴194
诸葛亮平定南中195
曹丕病逝195
孙吴政权的建立196
诸葛亮治理内政197
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19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9
蜀国二相接连去世200
姜维伐魏200
蜀汉灭亡200
孙权统治吴国201
孙权与刘备、曹操的战争202
孙权的外交政策203
吴国内部的争斗203
吴国名相陆逊204
吴魏东兴之战204
吴帝孙权病卒205
孙峻专擅朝政205
吴国孙皓即帝位205
晋灭吴,统一天下206
曹魏巩固政权的措施207
曹魏设法维持士家制208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08
钟会、邓艾内讧209
倭国女王访魏209
建安风骨210
曹操的文学成就210
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211
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211
建安七子212
女诗人蔡文姬的文学成就212
三国时的绘画艺术213
《广陵散》及嵇康213
三国时期玄学的兴盛214
名士服用寒石散215
支谦在吴译经215
佛教的流传及康僧会译经216
昙柯迦罗来华传播戒律216
马钧的发明创造216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说法217
裴秀的科技成就218
刘徽的数学成就218
西晋 (公元265年~公元317年)220
司马炎称帝建晋220
晋代的门阀制度220
西晋首次分封宗室221
晋颁布诏书与改定律令222
羊祜襄阳屯兵222
少数民族的内迁223
秃发树机能反晋224
皇太子司马衷选妃之争224
晋武帝首易太子不成225
司马氏再封宗室225
晋武帝再易太子不成225
西晋灭吴226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227
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228
贾后专政228
司空张华执政229
江统作《徙戎论》229
西晋灾荒及氏帅齐万年起义229
司马伦诛杀贾后230
三王起兵,惠帝复位231
李特绵竹起义231
长沙王政变232
张昌、石冰起义232
司马颖、司马颙杀长沙王233
易水惨剧233
刘渊起兵234
八王之乱结束234
李雄称王称帝235
司马睿移镇建业236
刘渊平阳称帝236
刘景、刘聪进攻洛阳236
石勒设君子营237
王如、李骧、王澄沉等率领的流民起义237
苦县之役238
永嘉之乱238
石勒襄国建制238
司马邺长安即位239
巴蜀流民起义239
石勒计杀王浚240
张轨病逝240
西晋灭亡240
晋废民屯,鼓励垦荒241
占田、课田制242
品官占田荫客制242
奴婢代兵屯田243
西晋赋税制度243
西晋恢复户口244
杜预改良水磨244
西晋“太康之治”245
嵇康及其诗245
傅玄、张华的诗246
文学上的“太康中兴”246
西晋词赋的发展247
志怪小说的兴起247
杂论及散文248
“竹林七贤”248
汲家竹书出土249
司马彪与《续汉书》250
中国文化东传日本251
宗教在西晋的发展251
王叔和的《脉经》253
东晋和南朝 (公元317年~589年)255
司马睿建立东晋255
“王与马,共天下”255
东晋推行“侨置”257
王敦之乱257
司马绍继位258
庾亮专擅朝政259
王、庾、陶之争259
东晋名臣温峤259
东晋名将陶侃260
庾翼违诏北伐261
桓温灭蜀261
东晋与拜占庭建交262
晋传国玉玺的回归262
殷浩率军北伐262
桓温首次北伐263
桓温再次北伐263
桓温第三次北伐263
东晋、前秦淝水之战264
范宁上书议政264
京口兵变265
司马元显执掌朝政267
孙恩起义267
卢循起义268
桓玄篡晋269
刘、桓扬州之争270
晋占成都271
刘裕首次北伐271
刘裕再次北伐272
刘裕代晋建宋273
刘宋政权起用寒人阶层274
拓跋魏入侵刘宋274
刘裕政权内乱275
檀道济蒙冤被杀275
阚伯周建立高昌政权276
宋颁布沙门敬人主之制276
刘子业暴行276
宋王室的内乱277
刘景素京口之乱278
刘昱之死279
萧道成击灭沈攸之279
萧道成建立南齐政权280
齐与吐谷浑建交281
齐初政策281
唐寓之起义281
东昏侯暴政282
齐魏第四阶段争夺战282
萧衍代齐建梁283
萧衍的统治284
魏梁梁州争夺战285
魏梁徐州之战285
侯景叛乱286
魏军攻占江陵287
陈的建立287
吴明彻北伐288
陈后主的统治288
“不为五斗米折腰”289
陶渊明不食嗟来之食289
王嘉《拾遗记》290
干宝《搜神记》290
刘义庆《世说新语》291
刘勰《文心雕龙》291
钟嵘《诗品》292
萧统《文选》293
颜之推《颜氏家训》294
范晔《后汉书》294
袁宏《后汉纪》294
女书法家卫铄295
祖冲之的《大明历》295
陶弘景的医学成就296
十六国和北朝 (公元304年~581年)297
五胡十六国297
前凉兴亡297
前凉收复西域298
张重华称凉王298
张天锡杀君自立298
成汉兴亡299
汉建国299
汉对西晋的战争300
刘聪胡汉分治300
刘汉时期的人民斗争300
刘聪政权的内部矛盾301
汉灭亡,前赵建立301
前赵刘曜的统治301
石勒及后赵建立302
石勒的胡汉分治政策302
石勒杀邵续302
后赵右长史张宾去世303
石勒与前赵之战303
两赵高候之战303
前赵灭亡304
后赵石虎继位304
石虎暴政305
石虎统治下的人民起义305
冉闵专权306
冉闵建立冉魏政权306
前燕的建立307
代的建立308
前燕与后赵合战段辽308
前燕与后赵争夺战309
前燕灭冉魏309
慕容恪辅政310
前秦灭前燕311
王猛辅佐苻坚312
卢水胡沮渠蒙逊建立北凉政权313
李暠建西凉313
西秦的兴亡314
夏的建立314
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士庶阶层的关系315
十六国时期的东西交流315
北魏的阶级关系316
北魏大败匈奴刘卫辰部317
北魏统一北方317
魏迁都平城318
魏宋首战河南318
魏遣使祭祖320
冯太后称制改革320
孝文帝及其改革321
北魏的“班禄”政策322
孝文帝改革吏治323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323
北魏的分裂324
东魏政权324
西魏政权325
东西魏小关之战325
沙苑之战326
东魏再败河桥326
东西魏邙山首战327
东西魏玉壁、长社之战328
北齐的建立328
北齐“河清改制”329
北齐的鲜卑化329
北齐的暴政330
北齐大将斛律光被杀330
北周的建立331
北周突厥伐齐332
北周、北齐第一次大战332
北周、北齐第二次大战333
北齐灭亡,北周统一北方333
北周设置六官334
《木兰辞》334
北朝《敕勒歌》335
云冈石窟335
龙门石窟336
敦煌莫高窟337
少林寺的兴建338
北齐刻经338
佛道儒之争338
郦道元《水经注》339
贾思勰《齐民要术》340
隋朝 (公元581年~618年)342
杨坚称帝建隋342
三省六部制343
废除辟署制,制定州县二级制344
隋修筑大兴城345
隋礼的修定345
制定开皇律346
“远交近攻”败突厥346
隋统一天下347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350
平定江南、岭南叛乱351
隋死罪执行慎重351
开皇之治351
杨素督造仁寿宫353
平定羌人叛乱353
杨坚出征高丽354
改立太子354
杨广谋废蜀王355
杨素遭疏忌355
王通献《太平十二策》355
杨广弑父自立355
营建大兴城和洛阳356
隋炀帝巡游江都357
中日交往的开始357
隋炀帝出巡出塞358
隋置西域四郡359
薛道衡被杀359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359
建国门起事360
隋炀帝三征高丽360
王薄起义361
杨玄感起兵362
杨广雁门被围363
隋炀帝三游江都363
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363
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366
李渊太原起兵367
唐朝 (公元618年~907年)368
玄武门之变368
贞观之治369
武则天与武周政权371
韦后干政374
隆基起兵讨韦氏375
开元盛世375
李林甫专权377
安禄山起兵378
洛阳陷落379
潼关失守380
马嵬之变380
安禄山大掠长安381
平定安史之乱382
唐与回纥382
唐蕃会盟383
唐与南诏384
唐代外交385
均田制388
租庸调制390
韩愈与《原道》391
唯物思想家柳宗元392
唐修八史392
刘知几和《史通》393
杜佑和《通典》393
唐代诗歌393
“初唐四杰”394
陈子昂395
盛唐诗歌396
“草圣””张旭399
天文学家僧一行399
药王孙思邈400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960年)402
朱温建梁402
梁太祖改革404
柏乡之战405
李存勖建唐406
唐明宗整顿政治406
后唐灭亡407
儿皇帝石敬瑭408
晋辽战争409
刘知远建汉411
后汉灭亡412
郭威建周412
柴荣改革414
后周灭亡417
前蜀的发展417
后蜀的建立418
后蜀灭亡419
南部沿海的南汉420
张遇贤起义421
宋朝 (公元960年~1279年)422
陈桥兵变422
杯酒释兵权422
宋太祖平定南方423
亲征北汉424
“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424
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425
设诸州通判425
北宋兵制425
恢复榷场426
泰山封禅426
宋代科举427
天子门生427
恩荫制度428
庆历新政428
王安石变法429
颁行青苗法429
颁行募役法430
方田均税法430
制定保甲法431
市易法颁行431
神宗改制432
蔡京专擅朝政432
漆园誓师433
宋攻交趾433
梁山泊农民起义434
宋江起义434
汴京保卫战434
靖康之变435
赵构即位436
风波亭奇冤437
“留取丹心照汗青”438
南宋灭亡439
理学开山祖——周敦颐440
张载的完整宇宙论441
理学的奠基者——二程441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442
心学学派与陆九渊443
鹅湖之会443
新学444
永康学派大师陈亮445
永嘉学派445
王霸义利之辩446
古文运动447
苏门六君子447
白衣卿相448
豪放派领袖——苏轼448
秦观与《淮海词》449
女词人李清照449
辛弃疾449
贺铸与《东山词》450
白石道人——姜夔450
江西诗派450
爱国诗人陆游451
诚斋体452
《资治通鉴》452
欧阳修修史453
《通志》454
《文献通考》455
《通鉴纪事本末》455
辽朝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456
契丹族的历史456
辽国的最终确立457
辽的政治制度461
辽初皇族内乱464
高梁河之战465
满城之战466
歧沟关之战467
杨家将抗辽469
澶渊之盟470
察割政变473
韩德让辅政474
渔猎、畜牧和农业475
手工业476
商业477
宗教478
文学479
医学文化480
西夏 (公元1032年~公元1227年)481
党项族的兴起481
李继迁、李德明父子的割据482
元昊建国484
没藏氏专权486
毅宗改革487
夏的灭亡488
延州之战489
好水川之战491
麟府之战和定川之战492
夏辽之战与三国鼎立492
永乐城之战493
手工业493
宗教496
文学艺术496
建筑雕塑艺术497
历法医药497
习俗498
法律498
文字498
金国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500
女真兴起500
阿骨打建金灭辽502
宋金海上之盟503
金灭北宋505
金熙宗改制505
海陵王改革507
世宗之治509
金的衰落511
宣宗南迁513
红袄军起义514
蒙古灭金515
金的法律、军事制度516
手工业517
货币517
赋税518
文学艺术518
科技519
砖雕艺术519
金人墓葬520
卢沟桥520
元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521
蒙古的统一521
蒙古国的建立522
蒙古灭夏524
蒙古灭金525
蒙元灭宋526
成吉思汗西征531
长子西征533
旭烈兀西征535
忽必烈夺汗位535
元的政治制度537
元的军事制度538
元的税收、地租、海漕及官僚出职制538
元对边疆的管理539
耶律楚材540
帝师制度542
海都叛乱543
乃颜叛乱545
阿合马事件546
南坡之变547
三帝之争549
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552
朱元璋建立明朝552
朱元璋的政治体制改革552
颁布《大明律》553
颁行《大诰》553
胡蓝之狱554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555
学校,科举、文字狱556
封藩、削藩和靖难557
成祖亲征560
明成祖政绩562
治理漕运563
夏原吉江南治水564
唐赛儿起义565
大藤峡瑶族起义566
郑和下西洋568
明初发展经济的政策569
明初经济的发展572
清朝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574
满洲的兴起574
八旗制度575
萨尔浒之战576
熊廷弼功罪577
宁远之战579
皇太极登基580
宁锦之役581
计杀袁崇焕581
洪承畴降清582
多尔衮入关583
迁都北京585
农民军的抗清运动586
扬州八怪588
画家吴昌硕589
幼童出洋留学589
建筑师詹天佑与京张铁路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