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工业区社会文化空间的求变与求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工业区社会文化空间的求变与求存
  • 戴俊骋,周尚意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6419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工业区-城市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工业区社会文化空间的求变与求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工业空间演替之辩1

1.1 现实之辩:发展与保护1

1.2 理论之辩:经济地理与文化地理2

1.3 工业空间演替之问3

2 空间演替的刻画、动力和评价回溯5

2.1 学科背景:地理学视角下的经济与文化互动5

2.1.1 实体空间与社会文化空间的互动研究5

2.1.2 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与经济7

2.1.3 社会文化地理学中的经济与文化9

2.2 空间演替刻画:工业空间与社会文化空间11

2.2.1 空间演替及相关概念辨析11

2.2.2 工业空间概念和演替刻画12

2.2.3 社会文化空间概念和演替刻画13

2.3 空间演替动力:结构与行动者17

2.3.1 从“扑克牌游戏”谈起17

2.3.2 结构主义21

2.3.3 结构化理论23

2.3.4 小结26

2.4 空间演替评价:价值评价、经济评价与社会文化评价26

2.4.1 空间演替的价值评价26

2.4.2 空间演替的经济评价27

2.4.3 空间演替的社会文化评价30

3 北京工业空间演替的宏观格局及结构动力34

3.1 近三十年北京市工业空间演替的宏观格局34

3.1.1 产业结构升级34

3.1.2 工业企业外迁37

3.1.3 劳动力结构调整42

3.1.4 工业土地利用变化44

3.2 北京市工业空间演替的结构动力研究48

3.2.1 表层结构动力48

3.2.2 深层结构动力50

3.3 北京市工业空间演替宏观背景下的中观样本选取53

4 工业空间演替与生计层社会文化空间的互动——以北京远郊东高村镇为例55

4.1 东高村镇介绍和研究方法55

4.1.1 案例区介绍55

4.1.2 研究方法57

4.2 东高村镇工业空间演替:从“提琴之乡”到“中国乐谷”58

4.2.1 形成期(1988—1999年)58

4.2.2 成长期(2000—2009年)59

4.2.3 转型期(2010年至今)60

4.2.4 小结62

4.3 东高村镇提琴技艺演替分析63

4.3.1 技艺形成期(1988—1999年)63

4.3.2 技艺扩散期(2000—2009年)64

4.3.3 技艺转型期(2010年至今)65

4.3.4 小结66

4.4 东高村镇演替动力分析67

4.4.1 政府为多元化的乐谷文化造势67

4.4.2 规划师的思路转变68

4.4.3 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博弈70

4.4.4 熟人社会下的村民选择73

4.4.5 东高村镇演替动力的结构和结构化分析76

4.5 东高村镇演替评价:产业和区域升级与技艺传承系统77

4.5.1 乐器制作产业的升级:从薄利多销到高端取胜77

4.5.2 “中国乐谷”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锁定:产业集群抑或音乐景象77

4.5.3 东高村镇地方性的形成:区域提琴生产工艺学习系统的构建79

4.6 本章小结80

5 工业空间演替与制度关系层社会文化空间的互动——以北京内城普天德胜园区为例82

5.1 普天德胜科技园介绍和研究方法82

5.1.1 案例区介绍82

5.1.2 研究方法83

5.2 普天德胜园区工业空间演替:从电话设备厂到DRC的演替88

5.2.1 2002年之前的508电话设备厂88

5.2.2 2002年以后的“德胜普天科技孵化器”90

5.2.3 2005年开始建设的“DRC”92

5.2.4 小结94

5.3 普天德胜科技园社会网络演替分析94

5.3.1 园区整体企业网络演替分析95

5.3.2 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企业网络分析97

5.3.3 DRC园区企业网络分析100

5.4 普天德胜科技园演替动力分析105

5.4.1 普天德胜科技园演替动力的结构分析105

5.4.2 普天德胜科技园演替动力的结构化分析106

5.5 普天德胜科技园演替评价106

5.5.1 既有的制度关系网络与园区对新企业的吸引力106

5.5.2 制度关系网络对园区入驻企业的创新影响112

5.5.3 继承下来的制度关系网络与园区的地方性114

5.6 本章小结115

6 工业空间演替与意识形态层社会文化空间的互动——以北京近郊首钢为例117

6.1 首钢介绍和研究方法117

6.1.1 案例区介绍117

6.1.2 研究方法118

6.2 首钢工业空间演替:从首钢工厂到工业遗产123

6.2.1 首钢重大历史发展进程123

6.2.2 首钢工业遗存景观分析125

6.3 首钢不同群体意识形态层文化的演替分析129

6.3.1 首钢企业文化的整体演替分析130

6.3.2 首钢工人集体主义文化演替分析132

6.3.3 首钢居民社会资本的演替分析140

6.4 首钢演替动力分析146

6.4.1 首钢演替动力的结构分析146

6.4.2 首钢演替动力的结构化分析147

6.5 首钢演替评价148

6.5.1 集体主义价值观传承对首钢工人企业文化认同评价148

6.5.2 社会资本对首钢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评价151

6.5.3 演替过程中首钢社会文化的变与不变151

6.6 本章小结154

7 工业空间演替与社会文化空间的互动模式与展望156

7.1 北京工业空间演替后的社会文化空间留存156

7.2 工业空间演替与社会文化空间互动模式总结157

7.2.1 演替留存——基于地方性的思考157

7.2.2 演替动力——不同时空权力属性的主体路径选择159

7.2.3 演替评价——基于可持续性与尺度唯一性的3S评价模型160

7.3 工业空间演替的建议与讨论162

7.3.1 建议162

7.3.2 讨论163

附录164

参考文献183

图片来源193

表格来源195

后记1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