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导引图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代导引图谱](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905033.jpg)
- 魏燕利,梁恩贵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978753333683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导引-图谱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代导引图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中国第一部导引原典文献:张家山汉简《引书》书影1
1.1 张家山汉简《引书》书影首页2
1.2 张家山汉简《引书》书影局部3
2.中国第一幅导引彩画:马王堆汉墓《导引图》4
2.1 《导引图》总图5
2.1.1 《导引图》残片拼接图5
2.1.2 《导引图》彩色复原图6
2.1.3 《导引图》黑白复原图7
2.1.4 《导引图》单幅图像的位置标示表8
2.2 《导引图》分解图9
2.2.1 题名缺9
2.2.2 题名残缺莫辨10
2.2.3 题名残缺莫辨11
2.2.4 题名缺12
2.2.5 题名缺13
2.2.6 题名“折阴”14
2.2.7 题名缺15
2.2.8 题名“□狼”16
2.2.9 题名缺17
2.2.10 题名残缺莫辨18
2.2.11 题名缺19
2.2.12 题名残缺莫辨20
2.2.13 题名“痛明”21
2.2.14 题名缺22
2.2.15 题名“引颓”23
2.2.16 题名缺24
2.2.17 题名缺25
2.2.18 题名“覆中”26
2.2.19 题名缺27
2.2.20 题名“引聋”28
2.2.21 题名缺29
2.2.22 题名“(引)烦”30
2.2.23 题名“引?痛”31
2.2.24 题名“引胠责(积)”32
2.2.25 题名“鹤□”33
2.2.26 题名残缺莫辨34
2.2.27 题名“龙登”35
2.2.28 题名“俛欮”36
2.2.29 题名“引项”37
2.2.30 题名“以杖通阴阳”38
2.2.31 题名“?北(背)”39
2.2.32 题名“信(伸)”40
2.2.33 题名缺41
2.2.34 题名“仰呼”42
2.2.35 题名“木(沐)猴讙,引热中”43
2.2.36 题名“引温病”44
2.2.37 题名“坐引八维”45
2.2.38 题名缺46
2.2.39 题名“引腗痛”47
2.2.40 题名“爰(猿)?”48
2.2.41 题名“熊巠(经)”49
2.2.42 题名“□恨”50
2.2.43 题名缺51
2.2.44 题名“鹯”52
3.中国三大导引流派之图谱53
3.1 五禽戏图谱53
3.1.1 华佗五禽戏传世文献图56
3.1.1.1 记载于《养性延命录》中的“华佗五禽戏”文本56
3.1.1.2 记载于《太上老君养生诀》中的“华佗五禽戏”文本57
3.1.2 明本五禽戏图谱58
3.1.2.1 《卫生真诀》本虎、熊、鹿、猿、鸟五禽戏图58
3.1.2.1.1 虎形58
3.1.2.1.2 熊形59
3.1.2.1.3 鹿形60
3.1.2.1.4 猿形61
3.1.2.1.5 鸟形62
3.1.2.2 《赤凤髓》本虎、熊、鹿、猿、鸟五禽戏图63
3.1.2.2.1 羡门虎势戏63
3.1.2.2.2 庚桑熊势戏64
3.1.2.2.3 士成绮鹿势戏65
3.1.2.2.4 费长房猿势戏66
3.1.2.2.5 亢仓子鸟势戏67
3.1.2.3 《内外功图说辑要》本虎、熊、鹿、猿、鸟五禽戏图68
3.1.2.3.1 一曰虎68
3.1.2.3.2 二曰熊69
3.1.2.3.3 三曰鹿70
3.1.2.3.4 四曰猿71
3.1.2.3.5 五曰鸟72
3.2 八段锦图谱73
3.2.1 钟离(坐式)八段锦图75
3.2.1.1 第一段75
3.2.1.2 第二段76
3.2.1.3 第三段77
3.2.1.4 第四段78
3.2.1.5 第五段79
3.2.1.6 第六段80
3.2.1.7 第七段81
3.2.1.8 第八段82
3.2.2 立式八段锦图83
3.2.2.1 第一段83
3.2.2.2 第二段84
3.2.2.3 第三段85
3.2.2.4 第四段86
3.2.2.5 第五段87
3.2.2.6 第六段88
3.2.2.7 第七段89
3.2.2.8 第八段90
3.3 易筋经图91
3.3.1 易筋经12势图93
3.3.1.1 第一势93
3.3.1.2 第二势94
3.3.1.3 第三势95
3.3.1.4 第四势96
3.3.1.5 第五势97
3.3.1.6 第六势98
3.3.1.7 第七势99
3.3.1.8 第八势100
3.3.1.9 第九势101
3.3.1.10 第十势102
3.3.1.11 第十一势103
3.3.1.12 第十二势104
3.3.2 《中外卫生要旨》“易筋图说”105
3.3.2.1 第一套105
3.3.2.1.1 第一式105
3.3.2.1.2 第二式106
3.3.2.1.3 第三式107
3.3.2.1.4 第四式108
3.3.2.1.5 第五式109
3.3.2.1.6 第六式110
3.3.2.1.7 第七式111
3.3.2.1.8 第八式112
3.3.2.1.9 第九式113
3.3.2.1.10 第十式114
3.3.2.1.11 第十一尾一式115
3.3.2.1.12 第十二尾二式116
3.3.2.2 第二套117
3.3.2.2.1 第一式117
3.3.2.2.2 第二式118
3.3.2.2.3 第三式119
3.3.2.2.4 第四式120
3.3.2.2.5 第五式121
3.3.2.3 第三套122
3.3.2.3.1 第一式122
3.3.2.3.2 第二式123
3.3.2.3.3 第三式124
3.3.2.3.4 第四式125
3.3.2.3.5 第五式126
3.3.2.3.6 附:穆耀枢辑《易筋经》中“八段锦图说”部分第三套第二式127
4.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图势128
4.1 立春正月节坐功图129
4.2 雨水正月中坐功图130
4.3 惊蛰二月节坐功图131
4.4 春分二月中坐功图132
4.5 清明三月节坐功图133
4.6 谷雨三月中坐功图134
4.7 立夏四月节坐功图135
4.8 小满四月中坐功图136
4.9 芒种五月节坐功图137
4.10 夏至五月中坐功图138
4.11 小暑六月节坐功图139
4.12 大暑六月中坐功图140
4.13 立秋七月节坐功图141
4.14 处暑七月中坐功图142
4.15 白露八月节坐功图143
4.16 秋分八月中坐功图144
4.17 寒露九月节坐功图145
4.18 霜降九月中坐功图146
4.19 立冬十月节坐功图147
4.20 小雪十月中坐功图148
4.21 大雪十一月节坐功图149
4.22 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图150
4.23 小寒十二月节坐功图151
4.24 大寒十二月中坐功图152
5.“仙传四十九方”导引图153
5.1 李老君抚琴154
5.2 太清祖师尊真形155
5.3 徐神翁存气开关法156
5.4 铁拐仙指路诀157
5.5 何仙姑久久登天势158
5.6 白玉蟾虎扑食形159
5.7 丘长春搅辘轳法160
5.8 马丹阳周天火候诀161
5.9 张紫阳捣硙势162
5.10 黄花姑王祥卧冰163
5.11 汉钟离鸣天鼓法164
5.12 赵上灶搬运息精法165
5.13 虚静天师睡功166
5.14 李栖蟾固精法167
5.15 张真奴神注168
5.16 魏伯阳破风法169
5.17 薛道光摩踵形170
5.18 葛仙翁开胸诀171
5.19 王玉阳散痛法172
5.20 麻姑磨疾诀173
5.21 张果老抽添火诀174
5.22 陈自得大睡功175
5.23 石杏林暖丹田诀176
5.24 韩湘子活人心形177
5.25 昭灵女行病诀178
5.26 吕纯阳任脉诀179
5.27 陈希夷降牛望月形180
5.28 孚佑帝君拔剑势181
5.29 徐神祖摇天柱形182
5.30 陈泥丸拿风窝法183
5.31 曹国舅脱靴势184
5.32 曹仙姑观太极图185
5.33 尹清和睡法186
5.34 孙玄虚乌龙探爪形187
5.35 高象先凤张势188
5.36 傅元虚抱顶诀189
5.37 李弘济玩月势190
5.38 铁拐李靠拐势191
5.39 玉真山人和肾膛法192
5.40 李野朴童子拜形193
5.41 蓝采和乌龙摆角势194
5.42 张无梦金乌独立形195
5.43 夏云峰乌龙横地势196
5.44 郝太古托天形197
5.45 刘希古猛虎施威势198
5.46 孙不二姑摇旗形199
5.47 常天阳童子拜观音200
5.48 东方朔捉拇法201
5.49 彭祖明目法202
6.《赤凤髓》导引四十六势图203
6.1 偓佺飞行逐走马204
6.2 黄石公受履205
6.3 籛铿观井206
6.4 啸父市上补履207
6.5 邛疏寝石208
6.6 接舆狂歌209
6.7 涓子垂钓荷泽210
6.8 容成公静守谷神211
6.9 庄周蝴蝶梦212
6.10 东方朔置帻官舍213
6.11 寇仙鼓琴214
6.12 修羊公卧石榻215
6.13 王子晋吹笙216
6.14 钟离云房摩肾217
6.15 东华帝君倚杖218
6.16 山图折脚219
6.17 许旌阳飞剑斩妖220
6.18 魏伯阳谈道221
6.19 子主披发鼓琴222
6.20 故妪泣拜文宾223
6.21 服闾瞑目224
6.22 陶成公骑龙225
6.23 谷春坐县门226
6.24 谢自然趺席泛海227
6.25 宋玄白卧雪228
6.26 马自然醉堕霅溪229
6.27 玄俗形无影230
6.28 负局先生磨镜231
6.29 吕纯阳行气232
6.30 邗子入山寻犬233
6.31 裴玄静驾云升天234
6.32 何仙姑簪花235
6.33 韩湘子存气236
6.34 曹国舅抚云阳板237
6.35 侯道玄望空设拜238
6.36 玄真子啸咏坐席浮水239
6.37 许碏插花满头240
6.38 刘海戏蟾241
6.39 白玉蟾运气242
6.40 蓝采和行歌城市243
6.41 陵阳子明垂钓244
6.42 邬通微静坐默持245
6.43 子英捕鱼246
6.44 陈希夷熟睡华山247
6.45 金可记焚香静坐248
6.46 戚逍遥独坐249
7.《锦身机要》导引图250
7.1 《锦身机要》上卷(龙导引图)251
7.1.1 踏地龙251
7.1.2 摆尾龙252
7.1.3 磨顶龙253
7.1.4 旋风龙254
7.1.5 交足龙255
7.1.6 撞关龙256
7.1.7 闭息龙257
7.1.8 登天龙258
7.1.9 升腾龙259
7.1.10 取水龙260
7.1.11 降丹龙261
7.1.12 拍火龙262
7.2 《锦身机要》中卷(虎导引图)263
7.2.1 跃山虎263
7.2.2 出洞虎264
7.2.3 飞虹虎265
7.2.4 舒筋虎266
7.2.5 悬崖虎267
7.2.6 鼎峙虎268
7.2.7 独立虎269
7.2.8 翻身虎270
7.2.9 反躬虎271
7.2.10 桃花虎272
7.2.11 纳泉虎273
7.2.12 安神虎274
附:7.3 《锦身机要》下卷(龙虎交会图)275
7.3.1 虎吹龙笛275
7.3.2 龙鼓虎琴276
7.3.3 龙虎交加277
7.3.4 龙虎传授278
7.3.5 献龙招虎279
7.3.6 地龙天虎280
7.3.7 虎动龙迎281
7.3.8 龙居虎窟282
7.3.9 龙问虎信283
7.3.10 虎跃龙潭284
7.3.11 龙至虎乡285
7.3.12 三虎朝龙286
8.敬慎山房导引图287
8.1 或问子不能得如何?288
8.2 或问元气不足如何?289
8.3 欲炼元神如何?290
8.4 比答欲止劳嗽如何?291
8.5 或问湿肿如何?292
8.6 或问感气停食如何?293
8.7 欲炼元精如何?294
8.8 或问遗精如何?295
8.9 或问寒热攻伐如何?296
8.10 欲养血脉如何?297
8.11 或问气不能舒如何?298
8.12 若问身之衰弱如何?299
8.13 敢问养心如何?300
8.14 欲诸经却病如何?301
8.15 或问头晕目眩如何?302
8.16 欲理腰疾如何?303
8.17 或问腹痛如何?304
8.18 欲养正气如何?305
8.19 问虚弱如何?306
8.20 欲养元真如何?307
8.21 问理淤血如何?308
8.22 问失力如何?309
8.23 欲融会正气如何?310
8.24 或问血气如何?311
9.延年九转摩腹图312
9.1 第一图313
9.2 第二图314
9.3 第三图315
9.4 第四图316
9.5 第五图317
9.6 第六图318
9.7 第七图319
9.8 第八图320
9.9 第九图321
10.服气祛病十七式功法图322
10.1.1.1 平和架(骑马式)324
10.1.1.2 平和架(骑马式)325
10.1.1.3 平和架(骑马式)326
10.1.1.4 平和架(骑马式)327
10.1.2.1 平和架(望月式)328
10.1.2.2 平和架(望月式)329
10.1.3.1 平和架(舒气式)330
10.1.3.2 平和架(舒气式)331
10.2.1.1 武功头(初式)332
10.2.2.1 武功头(二式)333
10.2.2.2 武功头(二式)334
10.2.2.3 武功头(二式)335
10.2.2.4 武功头(二式)336
10.2.3.1 武功头(三式)337
10.2.3.2 武功头(三式)338
10.3 巡手式339
10.4 玉带式340
10.5 垂腰式341
10.6 提袍式342
10.7 幞头式343
10.8.1 搔面式344
10.8.2 搔面式345
10.9 朝笏式346
10.10.1 偏提式347
10.10.2 偏提式348
10.10.3 偏提式349
10.11.1 正提式350
10.11.2 正提式351
10.11.3 正提式352
10.12.1 薛公站式353
10.12.2 薛公站式354
10.12.3 薛公站式355
10.12.4 薛公站式356
10.12.5 薛公站式357
10.12.6 薛公站式358
10.12.7 薛公站式359
10.12.8 薛公站式360
10.12.9 薛公站式361
10.12.10 薛公站式362
10.13.1 列肘式363
10.13.2 列肘式364
10.13.3 列肘式365
10.14 伏膝式366
10.15.1.1 站消式(窝里炮)367
10.15.1.2 站消式(窝里炮)368
10.15.2.1 站消式(冲天炮)369
10.15.3 站消式(穿心炮)370
10.16.1.1 打谷袋式(冲天炮)371
10.16.1.2 打谷袋式(冲天炮)372
10.16.2 打谷袋式(穿心炮)373
10.16.3 打谷袋式(雕手)374
10.16.4 打谷袋式(小冲天炮)375
10.16.5.1 打谷袋式(扛鼎)376
10.16.5.2 打谷袋式(扛鼎)377
10.16.6 打谷袋式(盘肘)378
10.16.7 打谷袋式(雕手)379
10.16.8.1 打谷袋式(伏膝)380
10.16.8.2 打谷袋式(伏膝)381
10.16.8.3 打谷袋式(伏膝)382
10.17.1 海底捞月式383
10.17.2 海底捞月式384
10.17.3 海底捞月式385
10.17.4 海底捞月式386
10.17.5 海底捞月式387
主要参考文献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