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南区域史论著目录 1900-200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忠平,唐力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ISBN:978750133480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46页
- 主题词:华东地区-地方史-研究-专题目录-1900~200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南区域史论著目录 1900-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甲编 论文3
第一部分 江南地方史通论一、江南历史地理通论3
(一)一般概述3
(二)地理环境7
(三)疆域建置10
(四)地理名称11
(五)地方志乘13
二、江南地区社会史通论18
(一)人口及民族18
(二)社会组织20
(三)生活习俗21
三、江南地区经济史通论23
(一)一般论述23
(二)农业23
(三)手工业25
(四)商业与城镇26
(五)金融27
(六)交通运输28
四、江南地区文化史通论28
(一)一般论述28
(二)宗教31
(三)学术、文化、教育31
(四)文学艺术33
(五)出版、印刷38
(六)图书事业38
(七)文化交流39
(八)方言39
五、江南地区的文物与考古40
(一)一般论述40
(二)遗址40
(三)窑址42
(四)墓葬43
(五)名胜44
(六)古迹以及建筑44
(七)器物48
(八)陶瓷49
(九)金石50
(十)雕塑50
第二部分 古代江南地方史一、古代江南地方史通论52
(一)政治及一般论述52
(二)经济52
(三)文化53
(四)社会民俗54
(五)考古55
二、原始社会江南地方史55
(一)一般论述55
(二)考古发现57
三、先秦时期江南地方史64
(一)一般论述64
(二)社会经济66
(三)军事67
(四)文化、学术68
(五)文物考古69
四、秦汉时期江南地方史74
(一)政治军事74
(二)社会经济74
(三)文物考古75
五、魏晋南北朝江南地方史76
(一)政治军事76
(二)农民起义79
(三)社会生活80
(四)经济发展82
(五)文化艺术84
(六)史料考辨85
(七)文物考古85
六、隋唐五代江南地方史91
(一)政治91
(二)社会经济91
(三)文化艺术93
(四)文物考古93
七、宋元时期江南地方史96
(一)政治96
(二)社会96
(三)经济97
(四)文化艺术100
(五)文物考古102
八、明至清中期江南地方史105
(一)通论及其他105
(二)政治105
(三)社会109
(四)经济114
(五)文化艺术126
(六)文物考古132
第三部分 近现代江南地方史一、近现代江南地方史通论137
(一)一般论述及城镇史概述137
(二)政治139
(三)社会143
(四)经济149
(五)文化175
二、鸦片战争前后的江南190
(一)反侵略斗争及相关论述190
(二)社会191
(三)经济192
(四)文化193
(五)鸦片战争在江南的史料与文物193
三、太平天国时期的江南193
(一)一般论述193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195
(三)太平天国政权及其性质196
(四)太平天国政权定都天京198
(五)太平军在江南各地的战事199
(六)太平天国与中外关系201
(七)太平天国制度与措施203
(八)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意义205
(九)太平天国的思想与文化207
(十)“天京事变”及太平军的失败210
(十一)太平天国史料、文物及书评211
(十二)小刀会及其他江浙人民起义215
四、洋务运动前后的江南216
(一)社会政治与文化216
(二)经济变化217
(三)对外关系219
五、义和团运动前后的江南219
(一)政治与社会219
(二)中外关系220
(三)清代末年的江南经济221
(四)清代末年的江南文化222
六、辛亥革命前后的江南224
(一)社会与政治224
(二)革命团体的活动225
(三)辛亥革命在江南各地226
(四)“二次革命”229
(五)经济229
(六)文化230
(七)反帝斗争230
(八)辛亥革命遗迹史料及文物230
七、五四运动前后的江南231
(一)五四运动在江南各地231
(二)五四运动与江南社会各阶级232
(三)经济232
(四)文化233
(五)革命组织与社会运动234
八、国民革命时期的江南237
(一)北洋军阀在江南的统治237
(二)五卅运动在江南各地238
(三)北伐战争与国共两党活动240
(四)四一二政变与国民党统治241
(五)江南社会各阶级及其活动242
(六)江南地区与中外关系246
九、南京政府时期的江南247
(一)政治247
(二)一·二八上海的抗战活动248
(三)一二·九前后江南救亡运动250
(四)共产党、共青团的革命活动250
(五)各阶层人民的斗争252
(六)经济255
(七)文化257
十、抗日战争时期的江南259
(一)江南沦陷及日伪统治259
(二)江南地区的抗日斗争268
(三)经济275
(四)文化279
(五)国民党对江南的接收282
十一、国共内战时期的江南283
(一)江南人民的反内战斗争283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江南社会283
(三)江南各界革命斗争运动284
(四)经济290
(五)文化294
(六)国民党在江南统治的溃败295
(七)江南地区的解放与接管296
第四部分 江南地方人物传论一、古代江南地方人物传论301
(一)先秦两汉时期江南地方人物传论301
1.大禹、夫差、伍员、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勾践、范蠡、西施、文种、黄歇301
2.刘濞、王充及其《论衡》303
(二)魏晋南北朝江南地方人物传论306
1.孙策、孙权、周瑜、鲁肃、顾雍、陆逊、陆抗、周处、王导、谢安、祖逖、桓温、刘裕、刘骏、萧宝卷、萧衍306
2.陆机及其《文赋》、郭璞、干宝及其《搜神记》、刘义庆及其《世说新语》307
3.颜延之、谢灵运、鲍照、沈约、江淹、谢脁、庾信308
4.萧统、刘勰、钟嵘、徐陵310
5.范缜、裴松之、范晔、阮孝绪、孙绰311
6.葛洪、陶弘景、雷斅、祖冲之、祖暅312
7.王羲之、顾恺之、法显、竺道生、僧祐、莫愁313
(三)隋唐五代江南地方人物传论314
1.李泌、陆贽、白居易、元稹、杜牧、李煜、钱镠314
2.王昌龄、钱起、顾况、戴叔伦、韦应物、孟郊、李绅、张祜、贺知章、罗隐、韦庄、冯延巳318
3.虞世南、孙过庭、徐熙、黄筌、董源、杨惠之、陆羽、黄妃319
(四)宋代江南地方人物传论319
1.范仲淹、王安石、蔡襄、陈东、韩世忠、吴潜、秦桧319
2.林逋、张先、苏舜钦、苏东坡、贺铸、周邦彦322
3.李清照、赵明诚、陆游、唐琬、范成大、杨万里、张孝祥326
4.辛弃疾、姜夔、张炎、汪元量、郑思肖、胡仔、朱淑真329
5.张九成、叶适、黄震、吕祖谦、李焘、袁枢、沈括、喻皓、陈自明、米芾、李唐、刘松年、赵孟坚331
(五)元代江南地方人物传论333
1.邓牧、马致远、郑光祖、高明、徐一夔、方回、庄肃、马可·波罗在江南的有关活动333
2.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王冕、王渊、郭守敬、黄道婆、任仁发、张士诚、方国珍、秦裕伯333
(六)明代江南地方人物传论335
1.朱元璋、徐达、刘基、朱升、姚广孝、夏元吉、郑和、周忱、况钟、于谦、王翱、杨一清、朱纨、徐阶、海瑞、顾宪成、周顺昌335
2.王阳明、王廷相、罗钦顺、刘宗周、陈确、陆楫、谈迁339
3.杨维桢、瞿佑、解缙、唐顺之、归有光、胡震亨、王世贞、焦竑、袁宏道、顾起元、张溥、杨龙友、朱舜水、陈子龙341
4.梁辰鱼、屠隆、汤显祖、徐复祚、冯梦龙、凌濛初、沈璟、叶宪祖、吕天成、高濂、范文若、魏良辅、沈自晋、祁彪佳、吴炳、王骥德、柳敬亭343
5.戴进、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陆深、徐渭、董其昌、李士达、陈洪绶、王绂、龚贤345
6.潘季驯、徐霞客、李之藻、徐光启、王履、张景岳、缪仲淳、张卿子、李中梓347
7.毛晋、范钦、祁承?、钱允治、沈万三、李香君、陈圆圆、董小宛351
(七)清前、中期江南地方人物传论352
1.阎应元、瞿式耜、张煌言、张名振、夏完淳、夏之旭、陈鹏年、陶澍352
2.钱谦益、柳如是、张岱、吴伟业、顾炎武、黄宗羲、万泰、侯方域、吕留良、金圣叹、唐甄、刘献廷、洪亮吉、万斯同、全祖望、汪士铎353
3.查继佐、顾祖禹、王鸿绪、王鸣盛、赵翼、钱大昕、毕沅、段玉裁、章学诚、俞正燮、朱骏声、邵晋涵、严铁桥、俞樾、黄元同、顾湘舟361
4.朱彝尊、毛奇龄、陆世仪、周亮工、叶燮、吴兆骞、黄仲则、袁枚、姚燮、曹雪芹365
5.李渔、李玉、孟称舜、洪升、孔尚任、黄之隽、张照、陈端生、侯芝、叶稚斐、吴渔山、尤侗、石涛、髡残368
6.陈潢、胡仁济、褚华、张履祥、王锡阐、王贞仪、华蘅芳、喻嘉言、叶天士、薛生白、徐大椿、曹仁伯、钱曾、卢文弨、黄丕烈、顾千里、甘福370
二、近现代江南地方人物传论371
1.龚自珍、林则徐、陈化成、葛云飞、海龄371
2.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玕、李秀成、韦昌辉、石达开、曾水源、李世贤、谭绍光、陈坤书、傅善祥、白齐文、呤唎、刘丽川、钱江、吴健彰、杨坊、华尔374
3.冯桂芬、丁日昌、王韬、薛福成、郑观应、徐润、盛宣怀、马建忠、翁同龢、吴大澂、沈家本、孙诒让380
4.孙中山、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邹容、黄兴、陶成章、陈其美、程德全、赵声、王金发385
5.刘熙载、李慈铭、缪荃孙、罗振玉、王国维、陈作霖、吴趼人、李伯元、曾朴、苏曼殊、陈去病、刘承斡、李筠嘉、傅兰雅、陈范393
6.李善兰、徐寿、任伯年、吴昌硕、李叔同、吴梅、王鸿寿、王钟声、杨文会、沈寿、丁韪良、杨乃武、徐宗汉398
7.蒋介石、张静江、周凤岐、鲁涤平、陈布雷、张嘉璈、唐生智、郑文礼、贺扬灵400
8.孙传芳、杨宇霆、陆征祥、曹汝霖、黄郛、张定璠、俞鸿钧、苏锡文、傅筱庵、陈公博、周佛海、钱大钧、吴国桢、虞恰卿、黄金荣、杜月笙、李士群401
9.经亨颐、张难先、于右任、邵力子、颜惠庆、陈仪、蔡廷锴、张治中、邓演达、续范亭、谢晋元402
10.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瞿秋白、陈望道403
11.周建人、恽代英、钱壮飞、侯绍裘、张太雷、张秋人、严朴、林育南、何孟雄、李启汉、刘华、俞秀松、杨之华409
12.张闻天、陈毅、方志敏、汪寿华、谭震林、陈赓、刘长胜、任弼时、顾正红、杨贤江、潘汉年、秦邦宪、孙冶方、顾作霖、茅丽瑛、秦鸿钧、李白、穆汉祥、王孝和、孙津川411
13.宋庆龄、马相伯、蔡元培、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马叙伦、杨杏佛、陶行知、章乃器、史良、沙千里、李公朴、王昆仑、马约翰、吴贻芳414
14.柳亚子、钱玄同、吕思勉、黄侃、刘半农、夏丏尊、柳诒徵、郑振铎、顾颉刚421
15.张元济、王云五、史量才、戈公振、舒新城、邹韬奋、胡愈之、金仲华、曹靖华、曹聚仁424
16.鲁迅、许广平、朱安427
17.郁达夫、沈雁冰、周作人、张恨水、周瘦鹃、叶圣陶、徐志摩、阿英、蒋光慈、沈从文、林淡秋433
18.巴人、冯雪峰、胡也频、黎烈文、丁玲、柔石、萧红、白莽、冯铿、戴望舒、殷夫、张天翼、胡风440
19.欧阳予倩、洪深、田汉、蔡楚生、郑君里、盖叫天、周信芳、袁牧之、阮玲玉、赵丹、周璇445
20.萧友梅、刘天华、华彦钧、任光、聂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丰子恺、张大千、傅抱石449
21.曾铸、朱葆三、荣德生、刘鸿生、吴蕴初、穆藕初、刘国钧、丁文江、竺可桢、华罗庚、姚锡舟、施今墨、太虚452
三、历代江南地方人物合传453
(一)古代江南地方人物合传453
(二)近现代江南地方人物合传457
乙编 著作469
一、江南地方史通论469
(一)史地概要469
(二)文献资料472
(三)社会史通论473
(四)经济史通论473
(五)文化史通论475
(六)文物与名胜古迹478
(七)传说和故事480
二、古代江南地方史481
(一)地方史概论481
(二)地方史资料483
(三)经济史483
(四)社会文化史484
三、近现代江南地方史485
(一)历史地理概论485
(二)社会政治史486
(三)经济史489
(四)文化史492
(五)文物与名胜古迹494
(六)分期史专论494
四、江南地方人物传论500
(一)古代江南地方人物传论500
1.勾践、孙武、西施、范蠡500
2.孙权、王充、陆机、祖逖、范晔、鲍照、沈约、江淹、范缜、刘勰、萧统、祖冲之、谢安、阮籍、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张僧繇、法显500
3.白居易、元稹、杜牧、韦庄、陆羽、陈子昂、柳宗元、李昪、李煜、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椒502
4.范仲淹、王安石、沈括、苏轼、周邦彦、叶梦得503
5.李清照、陆游、范成大、曾巩、辛弃疾、姜夔、张炎、袁枢、米芾、方腊、秦桧504
6.黄道婆、关汉卿、赵孟頫、吴镇、王冕、唐棣、倪瓒、马远、高则诚、张士诚506
7.朱元璋、刘基、解缙、郑和、况钟、于谦、海瑞、王阳明、王廷相、刘宗周、朱舜水、瞿式耜、张煌言、陈子龙506
8.归有光、袁宏道、张溥、汤显祖、徐光启、徐霞客、王绂、沈周、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渭、陈洪绶、龚贤、钱谦益508
9.吴伟业、黄宗羲、顾炎武、金圣叹、归庄、吕留良、夏完淳、厉鹗、全祖望、程瑶田、钱大昕、章学诚、邵晋涵、段玉裁、顾广圻、俞正燮、柳敬亭、李渔、方以智、洪昇、孔尚任、汪琬、郑板桥、叶燮、袁枚、黄仲则、吴敬梓、曹雪芹、王翚、恽南田、石涛、柳如是510
(二)近现代江南地方人物传论512
1.龚自珍、陶澍、葛云飞、盛宣怀、唐廷枢、王韬、徐润、薛福成、任伯年、郑观应、翁同龢、张謇、吴趼人、李伯元、曾朴、哈同512
2.孙中山、宋庆龄、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陈其美、赵声、王金发、邹容、柳亚子514
3.蒋介石、杜月笙、黄金荣、虞恰卿、孔祥熙、杨贤江、陈光甫、戴笠、陈布雷、李燮和、续范亭、蔡廷锴、吴国桢515
4.毛泽东、周恩来、陈云、潘汉年、张太雷、瞿秋白、张闻天、冯雪峰、蔡元培、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马叙伦、陶行知、邹韬奋、李公朴、张元济、陈望道516
5.鲁迅、许广平519
6.苏曼殊、周作人、胡也频、田汉、萧军、萧红、张恨水、郁达夫、徐志摩、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蒋光慈、柔石、丁玲、戴望舒、殷夫、徐懋庸、张天翼522
7.王国维、张君劢、钱玄同、刘半农、顾颉刚、李叔同、丰子恺、黄宾虹、徐悲鸿、吴梅、盖叫天、谭鑫培、梅兰芳、周信芳、洪深、蔡楚生、聂耳、阮玲玉、赵丹、竺可桢、史量才、张季鸾、邵飘萍525
(三)历代江南地方人物合传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