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行政管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行政管理学
  • 董树藩著 著
  • 出版社: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77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行政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章 现代行政管理的概念1

第一节 现代行政管理的意义与重要性1

第二节 现代行政管理应遵循的原则3

第三节 现代行政管理的内涵7

第四节 现代行政管理的范围与目的9

第五节 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观念11

第二章 现代行政组识的理论与实际17

第一节 现代行政组织的意义17

第二节 现代行政组织理论的演进20

第三节 现代行政组识理论的发展趋势31

第四节 现代行政组织的形式与工作37

第三章 现代行政机关的种类与功能43

第一节 领导机关44

第二节 幕僚机关47

第三节 业务机关51

第四节 参赞机关55

第四章 官僚行政制度61

第一节 官僚行政制度的起源61

第二节 群柏对官僚行政制度的剖析63

第三节 官僚行政制度的运用及一般问题67

第四节 官僚行政制度存在的理由70

第五章 行政管理之计划工作75

第一节 计划为管理的先务75

第二节 计划在管理循环中的功能76

第三节 计划的型态与种类78

第四节 计划制订的程序79

第五节 计划所遵循的原则81

第六节 计划在管理中的地位82

第六章 行政领导85

第一节 行政领导的意义85

第二节 行政领导在行政机关中所占的地位87

第三节 行政领导的功能88

第四节 行政领导的方式90

第五节 行政领导的基本法则94

第七章 行政指导99

第一节 行政指导的意义99

第二节 行政指导的必要性100

第三节 行政指导的类型102

第四节 行政指导的作用103

第五节 行政指导的原则104

第六节 行政指导的方法105

第七节 行政指导的实施106

第八章 激励法则在行政领导上的运用109

第一节 行政领导的作用109

第二节 行政领导的先决条件111

第三节 激励对行政领导所能发生的效力114

第四节 有效的激励法则116

第五节 激励法则在行政领导上的运用117

第九章 行政决策123

第一节 行政决策的意义123

第二节 行政决策的重要性125

第三节 行政决策的种类127

第四节 行政决策的范围129

第五节 行政决策的过程131

第六节 行政决策的原则135

第七节 行政决策的方法137

第十章 行政沟通141

第一节 行政沟通的意义141

第二节 行政沟通的性质143

第三节 行政沟通的形式145

第四节 行政沟通的原则149

第五节 行政沟通的步骤151

第六节 行政沟通的要素154

第七节 行政沟通的媒介155

第十一章 行政协调159

第一节 行政协调的意义159

第二节 行政协调的性质161

第三节 行政协调的功能163

第四节 行政协调的条件164

第五节 行政协调的途径165

第六节 行政协调的原则167

第七节 行政协调的方法170

第十二章 行政授权175

第一节 行政授权的意义175

第二节 行政授权的权限问题177

第三节 行政授权的功用179

第四节 行政授权的适宜时机180

第五节 行政授权的基本原则181

第六节 行政授权的评价标准183

第七节 行政授权成功的基础184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189

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意义189

第二节 行政监督的型态191

第三节 行政监督的职能192

第四节 行政监督的原则193

第五节 行政监督的方法197

第十四章 行政控制205

第一节 行政控制的意义205

第二节 行政控制的对象206

第三节 行政控制的基本原则209

第四节 行政控制所用的工具211

第五节 行政控制的标准及其所产生的问题213

第六节 行政控制的运用与实施215

第十五章 行政业务管制考核219

第一节 行政业务管制考核的意义219

第二节 行政业务管制考核的理论基础223

第三节 行政业务管制考核的范围与原则226

第四节 行政业务管制考核的实施步骤229

第十六章 行政三联制239

第一节 行政三联制的意义239

第二节 行政三联制的一贯精神240

第三节 行政三联制的实际运用242

第四节 行政三联制与研究发展244

第五节 贯彻行政三联制的有效办法246

第十七章 分层负责249

第一节 分层负责的意义249

第二节 分层负责的必要性251

第三节 分层负责的层级区分252

第四节 分层负责的职掌区分253

第五节 分层负责与公文处理257

第六节 实施分层负责的要件259

第十八章 行政参与261

第一节 行政参与的意义261

第二节 行政参与在行政管理上的价值评判262

第三节 行政参与的准则265

第四节 行政参与的前提267

第五节 行政参与的方法269

第六节 机关主管对行政参与的态度272

第七节 行政参与在应用上的限制273

第八节 行政参与在应用上可能产生的问题274

第十九章 行政效率的测量279

第一节 行政效率的意义279

第二节 行政效率测量的意义282

第三节 行政效率测量的目的283

第四节 行政效率测量的范围287

第五节 行政效率测量的标准289

第六节 行政效率测量的困难291

第二十章 管理技术与行政效率测量之关系297

第一节 管理技术的运用有助於行政效率之测量297

第二节 工作简化的实施与行政效率测量之关系299

第三节 计划评核术的实施与行政效率测量之关系301

第四节 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行政效率测量之关系304

第二十一章 计划评核术309

第一节 什么是计划评核术309

第二节 计划评核术的起源与发展311

第三节 计划评核术的内容313

第四节 计划评核术的特征321

第五节 计划评核术的功用322

第六节 计划评核术的优点与缺点323

第七节 计划评核术的展望326

第二十二章 目标管理329

第一节 目标管理的涵义329

第二节 目标管理的性质331

第三节 设定目标的基本法则333

第四节 目标管理的功能335

第五节 达成目标管理的方法336

第六节 目标管理的步骤337

第七节 目标成果的评价339

第二十三章 电子计算机与管理341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与管理的涵义341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的演进及发展343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结构原理344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的用途345

第五节 电子计算机在行政管理上的应用347

第六节 电子处理业务资料制度分析设计与合理使用349

第二十四章 人群关系与管理353

第一节 人群关系的意义与内涵353

第二节 人群关系的发展过程358

第三节 人群关系的基本理论361

第四节 人群关系的重要法则364

第五节 人群关系在行政管理上的实际运用367

第六节 人群关系与科学管理370

第二十五章 公共关系在行政机关的运用373

第一节 公共关系在行政管理上的重要性373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涵义374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范畴375

第四节 公共关系在行政管理上的功能376

第五节 推行公共关系应把握的原则378

第六节 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条件380

第七节 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方法381

第八节 主持公共关系的人选及组织任务382

第二十六章 机关管理385

第一节 机关管理的意义385

第二节 机关管理的类型387

第三节 机关管理的过程392

第四节 机关管理的层级393

第五节 机关管理的原则396

第六节 机关管理的范围397

第二十七章 现代行政管理学术的发展趋势405

第一节 现代行政管理学术的意义与范围405

第二节 现代行政管理学术的运用408

第三节 现代行政管理学术的发展趋势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