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经济与管理类规划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经济与管理类规划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 黄静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82927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国际贸易-经济理论-高等学校-教材;国际贸易政策-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经济与管理类规划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国际贸易过程1

1.1 国际贸易的技术过程和经济过程1

1.1.1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

1.1.2 国际贸易的技术过程4

1.1.3 国际贸易的经济过程5

1.2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6

1.2.1 国际贸易的产生6

1.2.2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共同点6

1.2.3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7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8

1.3.1 出口和进口8

1.3.2 贸易差额8

1.3.3 净出口和净进口8

1.3.4 国际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额9

1.3.5 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10

1.3.6 复出口和复进口10

1.3.7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10

1.3.8 有形贸易、无形贸易10

1.3.9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12

1.3.10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12

1.3.11 服务贸易13

本章小结13

本章主要概念14

本章思考题14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模型15

2.1 李嘉图模型的理论背景15

2.1.1 重商主义15

2.1.2 绝对优势理论16

2.2 李嘉图模型18

2.2.1 李嘉图模型的假设18

2.2.2 相对成本与比较优势19

2.2.3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20

2.2.4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21

2.2.5 贸易利益22

2.2.6 实际工资与贸易利益23

2.3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25

2.3.1 机会成本递增25

2.3.2 运输成本与贸易30

2.3.3 多种产品的李嘉图模型31

2.3.4 多国参加贸易的李嘉图模型33

2.4 比较优势的检验与衡量35

2.4.1 比较优势的经验性验证35

2.4.2 比较优势的衡量39

本章小结40

本章主要概念41

本章思考题41

第3章 相互需求与提供曲线42

3.1 相互需求理论42

3.1.1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42

3.1.2 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44

3.2 贸易条件及其决定46

3.2.1 贸易条件46

3.2.2 贸易条件决定:局部均衡47

3.3 提供曲线47

3.3.1 提供曲线与贸易均衡47

3.3.2 提供曲线的移动49

本章小结50

本章主要概念51

本章思考题51

第4章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52

4.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定和相关概念52

4.1.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定52

4.1.2 要素价格与要素比率53

4.1.3 要素密集度54

4.1.4 要素密集度逆转55

4.1.5 要素丰裕度56

4.2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57

4.2.1 要素禀赋与相应的要素价格57

4.2.2 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58

4.2.3 要素禀赋与贸易型式59

4.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扩展61

4.3.1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61

4.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61

4.3.3 雷布钦斯基定理63

4.4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验证65

4.4.1 里昂惕夫之谜65

4.4.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种种解释66

本章小结68

本章主要概念69

本章思考题69

第5章 生产要素流动性与国际贸易71

5.1 特定要素模型71

5.1.1 特定要素71

5.1.2 基本模型71

5.1.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73

5.1.4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要素价格与要素禀赋74

5.2 国际资本流动76

5.2.1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76

5.2.2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其特征79

5.2.3 国际资本流动的产出和福利效应81

5.3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83

5.3.1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83

5.3.2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85

5.4 资本流动与商品贸易的替代关系:曼德尔模型88

5.4.1 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88

5.4.2 贸易壁垒与投资88

5.4.3 投资壁垒与贸易89

本章小结89

本章主要概念90

本章思考题90

第6章 技术与国际贸易91

6.1 技术进步及其贸易效应91

6.1.1 技术进步91

6.1.2 技术进步的贸易效应93

6.2 技术差距模型97

6.2.1 技术差距贸易理论97

6.2.2 基于技术差距的标准贸易模型99

6.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00

6.3.1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00

6.3.2 南北贸易模型101

本章小结104

本章主要概念105

本章思考题106

第7章 供求与国际贸易107

7.1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07

7.1.1 早期关于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主要论点107

7.1.2 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08

7.1.3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09

7.2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11

7.2.1 市场结构111

7.2.2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贸易利益112

7.2.3 消费多样化113

7.3 产业内贸易115

7.3.1 早期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115

7.3.2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相互倾销模型119

7.3.3 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新张伯伦模型和新霍特林模型121

7.3.4 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和自然寡占模型126

7.4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131

7.4.1 潜在出口131

7.4.2 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131

7.4.3 重叠需求132

本章小结133

本章主要概念134

本章思考题134

第8章 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135

8.1 贸易政策概说135

8.1.1 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135

8.1.2 贸易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地位136

8.1.3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137

8.1.4 影响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141

8.2 贸易理论、贸易政策与贸易实践142

8.2.1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践的不一致性142

8.2.2 重新考虑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143

本章小结145

本章主要概念146

本章思考题146

第9章 关税措施147

9.1 关税分类与关税制度147

9.1.1 关税的定义147

9.1.2 关税分类147

9.1.3 关税制度150

9.2 关税的经济分析151

9.2.1 关税的价格效应151

9.2.2 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152

9.2.3 关税国内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153

9.2.4 关税的一般均衡模型157

9.3 关税的作用158

9.3.1 提供乃至增加财政收入159

9.3.2 保护本国产业和扩大就业159

9.3.3 改善贸易条件并增加贸易利益160

9.3.4 调整经济关系161

9.3.5 实现国家多重目标162

9.4 关税政策选择163

9.4.1 关税阶梯163

9.4.2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165

9.4.3 最佳关税税率167

本章小结170

本章主要概念171

本章思考题171

第10章 非关税措施172

10.1 非关税措施的概念及特点172

10.1.1 非关税措施的概念172

10.1.2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172

10.1.3 非关税措施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173

10.2 非关税措施的分类及衡量174

10.2.1 非关税措施的类型174

10.2.2 非关税措施的范围及衡量177

10.3 数量型非关税措施的经济分析181

10.3.1 配额181

10.3.2 自愿出口限制183

10.3.3 许可证187

10.4 价格和成本型非关税措施的经济分析188

10.4.1 补贴188

10.4.2 价格歧视与倾销193

10.5 技术性贸易措施198

10.5.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含义198

10.5.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种类199

10.5.3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点200

10.5.4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趋势202

10.6 其他非关税措施203

本章小结206

本章主要概念207

本章思考题207

第11章 促进和限制出口的政策措施208

11.1 出口融资208

11.1.1 出口信贷208

11.1.2 其他出口金融支持209

11.2 外汇倾销211

11.2.1 本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211

11.2.2 本币贬值促进出口的条件212

11.3 产业政策与促进出口213

11.3.1 产业政策213

11.3.2 产业政策的内容214

11.3.3 产业政策是必不可少的215

11.4 其他促进出口的措施216

11.4.1 出口退税216

11.4.2 多重汇率217

11.4.3 价格支持217

11.4.4 促进出口的行政组织措施与经济特区措施218

11.5 出口限制219

11.5.1 出口限制的原因219

11.5.2 出口关税219

11.5.3 出口配额220

11.5.4 对出口工业征收产业税220

11.5.5 出口禁运与进口抵制220

本章小结222

本章主要概念223

本章思考题223

第12章 扭曲理论、次优理论与贸易政策224

12.1 扭曲理论224

12.1.1 扭曲及其类型224

12.1.2 扭曲理论的主要发展227

12.1.3 贸易扭曲程度的度量230

12.2 次优理论233

12.2.1 次优理论的建立及其发展233

12.2.2 作为次优政策的贸易政策235

12.2.3 扭曲理论和次优理论的启示236

本章小结237

本章主要概念237

本章思考题237

第13章 贸易政策偏向理论238

13.1 贸易保护理论238

13.1.1 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238

13.1.2 早期的贸易保护理论240

13.1.3 保护幼稚产业论241

13.1.4 结构主义贸易保护论243

13.1.5 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论244

13.1.6 改善贸易条件论245

13.1.7 减少失业或增加就业论246

13.1.8 其他贸易保护的论点247

13.2 管理贸易248

13.2.1 管理贸易的含义248

13.2.2 管理贸易的类型249

13.2.3 管理贸易与贸易管理251

13.2.4 自由贸易与管理贸易的关系253

13.3 贸易体制理论254

13.3.1 贸易体制偏向及测度254

13.3.2 鼓励初级产品出口256

13.3.3 进口替代256

13.3.4 促进出口258

13.3.5 中性贸易体制261

本章小结262

本章主要概念262

本章思考题262

第14章 贸易政策的博弈与协调264

14.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264

14.1.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思想264

14.1.2 出口补贴的利润转移效果265

14.1.3 关税的利润转移效果266

14.1.4 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267

14.1.5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实证269

14.1.6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意义270

14.2 贸易互惠理论273

14.2.1 贸易的非零和效应273

14.2.2 互惠贸易及其理论阐释274

14.2.3 贸易政策竞争与合作的“两难”275

14.3 国际贸易摩擦及其化解277

14.3.1 国际贸易摩擦的常态性质277

14.3.2 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278

14.3.3 国际贸易摩擦的发展态势279

14.3.4 国际贸易摩擦的化解方式282

本章小结284

本章主要概念284

本章思考题284

第15章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285

15.1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285

15.1.1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视角285

15.1.2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286

15.2 贸易政策的国内政治经济学288

15.2.1 中点选民模型288

15.2.2 集体行动和有效游说模型289

15.2.3 政治贡献模型290

15.3 贸易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293

15.3.1 霸权稳定论293

15.3.2 国际谈判模型295

本章小结297

本章主要概念298

本章思考题298

第16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299

16.1 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299

16.1.1 传统贸易理论中的增长问题299

16.1.2 对外贸易乘数与出口导向增长模型301

16.1.3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302

16.1.4 国际贸易、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304

16.2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305

16.2.1 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概说306

16.2.2 实证研究的发展阶段306

16.2.3 变换考察视角310

16.2.4 改善分析技术313

16.2.5 实证不能说明一切316

本章小结318

本章主要概念319

本章思考题319

第17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320

17.1 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320

17.1.1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及内容320

17.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321

17.1.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322

17.1.4 一体化的经济合理性323

17.2 关税同盟理论323

17.2.1 关税同盟效果的局部均衡分析323

17.2.2 关税同盟效果的一般均衡分析325

17.2.3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325

17.2.4 贸易转移不一定会降低国家福利326

17.3 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326

17.3.1 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的论争326

17.3.2 一体化“动态的”时间-路径问题328

17.3.3 GATT/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28

17.3.4 开放性区域主义329

17.4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330

17.4.1 欧洲联盟330

17.4.2 北美自由贸易区333

17.4.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35

17.4.4 中国与东盟336

本章小结338

本章主要概念339

本章思考题339

第18章 多边贸易体制340

18.1 经济全球化340

18.1.1 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340

18.1.2 经济全球化341

18.1.3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特征341

18.2 世界贸易组织(WTO)344

18.2.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诞生344

18.2.2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347

18.2.3 WTO的职能348

18.2.4 WTO与GATT的不同348

18.2.5 WTO的基本法律原则349

18.2.6 GATT/WTO并非完美无缺352

18.3 多边贸易体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353

18.3.1 GATT/WTO理念353

18.3.2 现存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355

18.3.3 开放和贸易自由化357

本章小结358

本章主要概念359

本章思考题359

参考文献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