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放射医学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放射医学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783847.jpg)
-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9440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64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878页
- 主题词:医学-医药卫生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放射医学-医药卫生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放射医学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士)考试指导第一章 解剖与生理基础3
第一节 解剖学基础3
第二节 运动系统6
第三节 呼吸系统11
第四节 消化系统13
第五节 脉管系统17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20
第七节 神经系统22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26
第九节 感觉器官27
第十节 人体的生理29
第二章 医用物理学知识39
物质结构39
第三章 X线物理与防护41
第一节 X线的产生41
第二节 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4
第三节 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47
第四节 X线的吸收与衰减49
第五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53
第六节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57
第七节 X线的测量58
第八节 X线防护60
第四章 人体影像解剖64
第一节 头部64
第二节 颈部67
第三节 胸部68
第四节 腹部71
第五节 男性盆部和会阴74
第六节 女性盆部和会阴76
第七节 脊柱区78
第八节 上、下肢81
第五章 医学影像设备86
第一节 诊断X线装置86
第二节 X线管87
第三节 医用X线发生装置91
第四节 X线机辅助装置97
第五节 高压注射器102
第六节 CT102
第七节 磁共振(MR)成像设备107
第八节 CR108
第九节 DR成像设备109
第十节 医用相机111
第十一节 医用影像显示器112
第十二节 PACS112
第十三节 乳腺摄影X线机113
第六章 X线诊断学基础114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114
第二节 循环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118
第三节 消化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121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的X线诊断要点124
第五节 骨与关节的X线诊断要点126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及耳鼻喉的X线诊断要点130
第七章 X线成像理论133
第一节 X线成像原理133
第二节 X线的几何投影136
第三节 X线的散射线141
第四节 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143
第五节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145
第六节 X线摄影条件146
第七节 体层成像原理150
第八节 软射线摄影151
第八章 医学影像照片处理技术152
第一节 医用X线胶片152
第二节 增感屏158
第三节 照片自动冲洗技术160
第九章 数字影像基本理论163
第一节 数字影像基础163
第二节 数字X线影像的形成166
第三节 数字影像处理167
第十章 CR和DR成像理论170
第一节 CR170
第二节 DR173
第十一章 DSA成像理论176
第一节 基本原理176
第二节 特殊功能181
第十二章 CT成像理论184
第一节 成像原理184
第二节 基本概念190
第十三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193
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193
第二节 各部位常见病X线摄影体位选择197
第三节 常见摄影体位的标准影像所见201
第四节 X线造影检查214
第五节 乳腺X线摄影检查223
第十四章 CT检查技术225
第一节 概述225
第二节 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227
第三节 图像后处理235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236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师)考试指导第一章 解剖与生理基础241
第一节 解剖学基础241
第二节 运动系统244
第三节 呼吸系统250
第四节 消化系统252
第五节 脉管系统256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259
第七节 神经系统261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265
第九节 感觉器官266
第十节 人体的生理267
第二章 医用物理学知识277
第一节 物质结构277
第二节 磁学基础知识278
第三节 激光学基础知识280
第三章 X线物理与防护283
第一节 X线的产生283
第二节 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86
第三节 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289
第四节 X线的吸收与衰减291
第五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296
第六节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300
第七节 X线的测量303
第八节 X线防护305
第四章 人体影像解剖309
第一节 头部309
第二节 颈部312
第三节 胸部313
第四节 腹部316
第五节 男性盆部和会阴319
第六节 女性盆部和会阴321
第七节 脊柱区323
第八节 上、下肢326
第五章 医学影像设备330
第一节 诊断X线装置330
第二节 X线管331
第三节 医用X线发生装置336
第四节 X线机辅助装置342
第五节 高压注射器348
第六节 CT348
第七节 磁共振(MR)成像设备353
第八节 CR358
第九节 DR成像设备359
第十节 医用相机362
第十一节 医用影像显示器363
第十二节 PACS365
第十三节 乳腺摄影X线机366
第六章 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369
第一节 概述369
第二节 X线影像质量评价371
第七章 X线成像理论374
第一节 X线成像原理374
第二节 X线的几何投影377
第三节 X线的散射线382
第四节 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384
第五节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386
第六节 X线摄影条件387
第七节 体层成像原理391
第八节 软射线摄影394
第八章 医学影像照片处理技术397
第一节 医用X线胶片397
第二节 增感屏403
第三节 照片自动冲洗技术405
第四节 干式打印技术409
第九章 数字影像基本理论412
第一节 数字影像基础412
第二节 数字X线影像的形成415
第三节 数字影像处理416
第十章 CR和DR成像理论420
第一节 CR420
第二节 DR425
第十一章 DSA成像理论428
第一节 基本原理428
第二节 特殊功能433
第十二章 CT成像理论436
第一节 成像原理436
第二节 基本概念442
第十三章 MR成像理论445
第一节 成像原理445
第二节 基本概念449
第三节 脉冲序列451
第四节 扫描参数457
第十四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459
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459
第二节 各部位常见病X线摄影体位选择463
第三节 常见摄影体位的标准影像所见466
第四节 X线造影检查474
第五节 乳腺X线摄影检查481
第十五章 CT检查技术484
第一节 概述484
第二节 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487
第三节 图像后处理497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498
第十六章 MR检查技术500
第一节 概述500
第二节 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501
第三节 MR特殊检查技术510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513
第十七章 DSA检查技术516
第一节 概述516
第二节 头颈部DSA517
第三节 胸部DSA518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519
第五节 腹部DSA520
第六节 盆腔DSA523
第七节 四肢DSA524
第八节 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525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主管技师)考试指导第一章 解剖与生理基础529
第一节 解剖学基础529
第二节 运动系统532
第三节 呼吸系统538
第四节 消化系统540
第五节 脉管系统544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547
第七节 神经系统549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553
第九节 感觉器官555
第十节 人体的生理556
第二章 医用物理学知识566
第一节 物质结构566
第二节 磁学基础知识567
第三节 激光学基础知识569
第三章 X线物理与防护573
第一节 X线的产生573
第二节 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76
第三节 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579
第四节 X线的吸收与衰减581
第五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586
第六节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590
第七节 X线的测量594
第八节 X线防护596
第四章 人体影像解剖601
第一节 头部601
第二节 颈部604
第三节 胸部605
第四节 腹部608
第五节 男性盆部和会阴611
第六节 女性盆部和会阴613
第七节 脊柱区615
第八节 上、下肢618
第五章 医学影像设备622
第一节 诊断X线装置622
第二节 X线管623
第三节 医用X线发生装置628
第四节 X线机辅助装置634
第五节 高压注射器640
第六节 CT641
第七节 磁共振(MR)成像设备646
第八节 CR650
第九节 DR成像设备652
第十节 医用相机654
第十一节 医用影像显示器655
第十二节 PACS657
第十三节 乳腺摄影X线机659
第六章 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662
第一节 概述662
第二节 X线影像质量评价664
第七章 X线成像理论667
第一节 X线成像原理667
第二节 X线的几何投影670
第三节 X线的散射线675
第四节 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677
第五节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679
第六节 X线摄影条件680
第七节 体层成像原理684
第八节 软射线摄影687
第八章 医学影像照片处理技术690
第一节 医用X线胶片690
第二节 增感屏696
第三节 照片自动冲洗技术698
第四节 干式打印技术702
第九章 数字影像基本理论705
第一节 数字影像基础705
第二节 数字X线影像的形成708
第三节 数字影像处理709
第十章 CR和DR成像理论712
第一节 CR712
第二节 DR717
第十一章 DSA成像理论720
第一节 基本原理720
第二节 特殊功能725
第十二章 CT成像理论728
第一节 成像原理728
第二节 基本概念734
第十三章 MR成像理论737
第一节 成像原理737
第二节 基本概念741
第三节 脉冲序列743
第四节 扫描参数749
第十四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751
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751
第二节 各部位常见病X线摄影体位选择755
第三节 常见摄影体位的标准影像所见759
第四节 X线造影检查766
第五节 乳腺X线摄影检查773
第十五章 CT检查技术776
第一节 概述776
第二节 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779
第三节 图像后处理790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790
第十六章 MR检查技术793
第一节 概述793
第二节 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795
第三节 MR特殊检查技术808
第四节 图像质量控制816
第十七章 DSA检查技术821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821
第二节 头颈部DSA822
第三节 胸部DSA823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824
第五节 腹部DSA826
第六节 盆腔DSA828
第七节 四肢DSA829
第八节 DSA图像质量控制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