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以人为本 从物到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以人为本 从物到人](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774918.jpg)
- 韩庆祥,张洪春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4133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人本主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以人为本 从物到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提出以人为本的历史必然性1
第一节 着眼于时代发展的总趋势2
一 从“物质资源”到“人力资源”2
二 人的创新能力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7
第二节 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14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14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保证17
三 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前提20
第三节 着眼于对我国发展实践的反思23
一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能力25
二 在人和社会的关系方面:人被物化,一些人不能真正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28
三 在人和人的关系方面:存在着某种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在拉大29
四 在人和组织的关系方面:贪欲膨胀,极端利己主义在蔓延33
第四节 着眼于吸收我国人学研究的积极成果35
一 哲学主题的转换:从研究整个世界到主要研究人的世界35
二 哲学观念的发展:从物质观念到物质与实践相统一的观念37
三 哲学思维方式的跃迁:从“前定论”、“给定论”走向“后定论”、“实力论”42
四 哲学研究方式的变化:从“无我哲学”到“有我哲学”43
五 哲学本体的重解:从“既成本体论”到“生成本体论”45
六 哲学形态的建构:从哲学失语到对哲学的高度自觉46
第二章 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清理与总结54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54
一 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权为本”55
二 用“以民为本”反对“以君为本”58
三 用道德原则说明人比天地万物高贵6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62
一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主旋律:文化意义上的人文主义63
二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旗帜:政治意义上的人道主义70
三 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追求:价值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每个人的平等而全面的发展73
四 费尔巴哈哲学的主题:本体论意义上的人本主义75
第三节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传统以人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79
一 科技理性对人文精神的背离80
二 人类中心主义肢解了完整的人83
三 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压抑85
四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总体性反思与超越87
第四节 中西方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108
一 我国古代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108
二 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11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11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与超越114
一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115
二 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到唯物主义历史观11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理论121
一 人的存在理论121
二 人的本质理论12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理论133
一 人的解放理论133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39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181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185
一 人依赖自然而存在185
二 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188
三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89
第二节 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193
一 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94
二 为劳动者充分发挥创造才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196
第三节 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202
一 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202
二 尊重精英群体的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205
三 以人为本蕴涵的社会公正原则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206
第四节 人和组织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207
一 解放人和开发人207
二 各得其所和得其应得210
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214
第一节 一种基本价值:由“谈人色变”到“回归基本价值”214
第二节 一种文化启蒙:由控制人到解放人218
一 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吃人”218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立人”221
三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建立新中国——从政治上“解放人”222
四 “文革”十年——“漠视人”223
五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人和开发人”224
第三节 一种现代执政方式:由管制到民主、协商和服务226
第四节 一种具有整合凝聚功能的共同价值观:由“两极对立”到“共生共进”229
一 动员参与期:使人各尽所能,使社会充满活力229
二 表达诉求期:各个阶层、群体表达利益诉求231
三 整合凝聚期:力求保持各种力量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233
第五节 一种引领各项工作的实践理念:由人本理念缺失到人本实践236
一 在经济上发展人本经济236
二 在政治上坚持执政为民238
三 在文化上塑造新型人格240
四 在社会建设上构建和谐社会241
五 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实行人性化服务与人性化管理254
第六章 全面深入理解以人为本所需要澄清的模糊认识255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255
一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256
二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258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的关系261
一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261
二 不能把社会主义仅仅归结为人本社会主义263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265
一 以人为本对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265
二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268
三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道主义的关系273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301
一 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及其缺陷301
二 以人为本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304
第五节 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306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础306
二 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309
第六节 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的关系312
一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上: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体现313
二 以人为本具有不同于以民为本的特殊内涵318
第七节 以人为本与领导干部作风的关系320
一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为民意识320
二 坚持以人为本,胸怀爱民之心321
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亲民作风322
第八节 以人为本与阶级斗争的关系323
第七章 以人为本的理性实践325
第一节 全面正确宣传以人为本325
第二节 实行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的转变329
一 发展观:从以物为本逐步走向以人为本329
二 社会运作体制和方式:从控制人走向解放人331
三 政府职能:从管制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333
四 发展方式:从非平衡发展走向协调发展335
五 发展动力:从过分依赖外资转向培育自主创新能力337
第三节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339
一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339
二 分配制度创新340
三 教育体制创新342
四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346
主要参考文献349
后记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