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 双重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 双重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774660.jpg)
- 刘国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207730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825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838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经济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 双重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情势的重述和探索的回顾1
第二节 产生短缺和供需失衡的原因10
第三节 争取宽松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目标设计18
第四节 走向稳定的政策选择27
上篇 体制篇——不宽松的现实39
第二章 有效需求过旺的体制根源39
第一节 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蕴含的内在机制的表现39
第二节 有效需求过旺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蕴含的内在机制的表现54
第三节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约束需求过旺的种种议论64
第三章 双重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73
第一节 分级管理的必要和改革向地方分权倾斜74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83
第三节 “诸侯经济”的形成加剧了短缺90
第四节 “诸侯经济”导致短缺的体制分析96
第四章 企业向独立经济实体前进中的困惑与徘徊103
第一节 企业地位的三重性与目标的多元性103
第二节 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12
第三节 “抽肥补瘦”和软预算约束120
第四节 “抽肥补瘦”从低效益和高需求两个方面造成了短缺125
第五章 个人收入扩张的愿望与实现形式133
第一节 打破“铁饭碗”与觉醒了的个人利益134
第二节 双重体制下收入分配的二元特征140
第三节 工资侵蚀利润使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151
第四节 个人可支配收入膨胀158
第六章 总需求膨胀下的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161
第一节 双重体制下的有效供给不足161
第二节 双重体制下的结构失衡176
第七章 双重体制下不宽松的现实——短缺和通货膨胀的并存与互换191
第一节 陷入了收放循环的“怪圈”192
第二节 导致总供需失衡的因素(上)——体制因素和政策因素的理论争论198
第三节 导致总供需失衡的因素(下)——自然因素不容忽略203
第四节 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反而加剧了总量失衡和短缺210
第五节 改革的协调217
中篇 政策目标篇——适度增长和稳定增长目标231
第八章 政策目标的选择和配组231
第一节 体制和政策的关系——体制中的不稳定因素能通过政策克服吗?231
第二节 政策目标多元化以及各项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239
第三节 政策目标的合理配组和政策手段的协调运用247
第九章 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率和“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反周期对策257
第一节 选择经济增长率的历史经验257
第二节 适度经济增长率的选择265
第三节 “供给略大于需求”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反周期对策272
第四节 投资利用效率曲线反映的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279
第五节 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提高投资利用效率289
第十章 投资需求的目标选择295
第一节 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295
第二节 投资扩张与供需均衡309
第三节 适度投资率的确定316
第十一章 消费需求的目标选择337
第一节 消费需求刚性337
第二节 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341
第三节 个人可支配收入膨胀下的消费早熟352
第四节 适度消费率的确定365
第十二章 总供需缺口和通货膨胀383
第一节 总供需缺口的测定383
第二节 储蓄的个人动产性质及计算总供需缺口时的对待393
第三节 总供需缺口——货币过量供给——通货膨胀399
第四节 控制通货膨胀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410
下篇 政策手段篇——宽松的实现429
第十三章 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429
第一节 从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直接调控转向利用政策手段进行间接调控429
第二节 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的局限性437
第三节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444
第四节 连接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桥”452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463
第一节 “稳定器”和“加速器”的选择464
第二节 “小财政”和“大政府”的矛盾470
第三节 国家财政支出和用财之道476
第四节 年度平衡和周期平衡480
第五节 编制复式预算和利用债务调节486
第十五章 税收手段491
第一节 税制结构和主体税种选择491
第二节 税收课征强度与总量调节500
第三节 税收对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调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509
第四节 冲击“诸侯经济”的分税制设想520
第十六章 货币金融政策527
第一节 货币金融政策的重要性527
第二节 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是货币政策的核心535
第三节 防止信用膨胀和搞活资金融通544
第四节 货币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553
第十七章 利率手段561
第一节 利息和利率概述561
第二节 利率和储蓄569
第三节 利率和投资576
第四节 利息和利率手段的运用584
第十八章 收入分配政策593
第一节 收入分配政策及总量调控593
第二节 利用劳动工资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596
第三节 收入分配调节体系的建立609
第十九章 有效的供给管理政策及模式选择619
第一节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短期稳定和长期稳定619
第二节 供给、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624
第三节 供给增长与结构性存量调整633
第二十章 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639
第一节 产业结构存量调整与供给增长639
第二节 劳动力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开发666
第三节 供给管理的政策选择685
第二十一章 对外开放中的国际贸易政策693
第一节 对外开放与长期经济发展693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中的经济不稳定增长700
第三节 贸易战略的选择712
第四节 贸易刺激机制与贸易政策722
第二十二章 对外开放中的国际收支政策731
第一节 国际收支状况分析731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中的汇率政策739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中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755
第四节 对外开放中的外债管理政策761
附录 我国需求和供给平衡与宏观调节理论的发展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