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任穷回忆录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宋任穷回忆录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769670.jpg)
- 宋任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750655425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宋任穷-回忆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任穷回忆录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3
第一章 农村大革命的洗礼3
金江高小——革命的摇篮;陈昌、夏明翰——启蒙的老师5
中共浏阳县委成立 相继成立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和共青团委9
加入C·Y和转入中国共产党10
积极参加农村大革命 减租减息退押,分田分地真忙12
自卫队员“反水”,侥幸脱险,告别家人去部队15
以枪杆子对枪杆子,参加浏阳工农义勇队18
第二章 风展红旗上井冈20
第一次见毛泽东 毛委员率部向湘赣边界转移22
兵败芦溪,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23
随毛泽东上井冈山 在袁文才、王佐部任连党代表26
第三章 下井冈,风雪山路长32
毛泽东、朱德、陈毅率主力转移闽赣边区彭德怀、滕代远领兵下井冈32
战斗中与队伍失散 失战友,历经磨难35
反动势力猖獗,一年之间连失三位亲人38
重新找到红军找到党 老战友再度重逢42
毛泽东天才的军事指挥艺术 粉碎蒋介石的三次“围剿”45
博古、李德排斥毛泽东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47
第四章 二万五千里长征49
长征开始,成立红军干部团;突破四道封锁线49
架浮桥,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历史的里程碑52
激战土城,再克遵义53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急行40里,重架乌江浮桥56
甩敌人,强渡金沙江 巧伪装,抢占皎平渡57
皎平渡口七条船,渡过红军数万兵62
扼守安顺场,抢夺泸定桥,大部队强渡大渡河65
六月翻越夹金山,踏出雪山一条路67
两大红军主力会师懋功 一、四方面军亲密如兄弟68
友情暖心克服艰难 七天七夜穿过大草地71
粉碎张国焘阴谋,继续北上,红军胜利到达陕甘宁74
陕北窑洞做新房 新婚数日上前方78
第五章 东征西战的红二十八军81
纠正错误肃反,直罗镇战役胜利 挽救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81
陕北红军组成红二十八军,反“围剿”临时组建北路军83
配合红军主力东征,打通陕北苏区和神府苏区84
东渡黄河,占领罗峪口,配合主力,牵制调动敌人87
刘志丹阵亡三交镇,陕北赤子魂归故里90
挺进三边,右路军挥戈西征,巩固发展西北抗日根据地93
援西军进驻镇原 失散西路军纷纷归队97
第六章 出师抗日100
顾大局,红军改编 换军帽,人民军队本质不变100
为民族,为国家誓师出征,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103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群众热烈欢迎八路军105
第七章 开辟冀南112
八路军挺进冀南平原 冀南根据地不断扩大112
徐向前副师长抵南宫,统帅冀南党政军民117
正确执行政策,收编各类武装120
陪同邓小平、徐向前会见卡尔逊125
建立抗日政权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127
创造“人山”,开展平原游击战争134
刘、邓、徐亲自领导反“扫荡”,推动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137
第八章 反磨擦斗争142
鹿钟麟主政河北搞磨擦 坚持独立自主,进行反磨擦斗争142
石友三顽固反共降日,冀中冀南联合讨逆148
冀南反顽战役,将石友三部逐出冀南153
卫东战役,将石友三部赶到根据地边沿155
直南讨顽战役重创石部,讨逆战役胜利结束158
第九章 百折不挠161
参加百团大战 粉碎“铁壁合围”161
从太行回冀南,痛失良将肖永智164
党政军民齐努力,生产自救,战胜大灾荒170
依靠群众,扎根群众,咬紧牙渡难关176
争取瓦解敌伪军 成功抢救刘志坚183
第十章 抗战胜利190
渡过困难时期,转入局部反攻190
全面大反攻,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193
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6
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抗日战争胜利199
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政委202
第十一章 从北方到南方207
在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办党校,培训地、县领导干部207
从晋冀鲁豫到豫皖苏 任豫皖苏中央分局书记209
执行中央的新区政策 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211
恢复发展工商业,整顿金融秩序213
减轻群众负担,组织人民支援前线215
组建安徽省委,出任省委书记217
第十二章 接管南京前后220
南京解放,军管会宣告成立220
加强团结,南下干部与地下党大会师223
坚决惩治破坏分子 一个月完成接收工作224
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226
整顿文化阵地,积极进行宣传文教战线的工作229
英国挑起紫石英号军舰事件,同帝国主义展开外交斗争233
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挺进大西南235
第十三章 入滇前后238
卢汉起义,云南和平解放239
搞好内部“会师”,准备接管云南241
成立云南省委,增进党内团结243
待之以诚,改造起义部队245
加强民族团结,稳定土司头人247
尊重宗教信仰,围剿土匪骚扰250
克服困难,支持援越抗法斗争252
第十四章 在中共中央西南局254
积极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 贺龙同志言传身教255
大抓经济建设,各级党委集中力量做好经济工作258
毛主席在中南海主持会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260
提高官兵的政治、军事素质,组织部队支援经济建设261
贯彻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执行中央关于撤销大区的决定264
贯彻“谨慎稳进”的方针,做好少数民族工作267
第十五章 在总干部部269
罗荣桓主持工作,干部来自五湖四海269
建立军衔制度,颁发勋章奖章271
毛主席坚决不要大元帅军衔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谢授元帅衔273
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做好六个方面工作275
上下一致,团结一心,罗荣桓同志带出好作风280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关怀总干部部的建设282
第十六章 二机部的艰苦创业285
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 中央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285
坚持自力更生,争取外国援助287
随聂荣臻访问苏联,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288
各方援助,“移花接木”,迅速建立自己的科技队伍290
先学正楷,再学行书,严肃的科学来不得半点盲目292
宣传党的正确路线,说服苏联专家294
与苏联关系恶化 赫鲁晓夫单方撕毁协议295
上庐山汇报情况 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296
平稳有序地掌握生产技术 全面转移到自力更生的轨道298
自力更生方针的伟大胜利,一九六四年十月核试验成功300
出色的领导者和群众共同奋斗 是我国核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302
第十七章 在中共中央东北局305
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306
恢复农业生产310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318
传达贯彻“七千人大会”323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29
推广大庆油田经验340
在辽宁首先兴起学习雷锋运动343
推动“双改”、“双革”运动346
推广锦州发展新兴工业的经验350
支援国家三线建设353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东北的视察355
下卷365
第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365
从紧跟毛主席的部署,到成为东北头号“走资派”365
周总理竭尽全力保护一大批老干部372
造反派冲击京西宾馆,周总理下令连夜砌围墙378
“一号命令”遣散老干部,被送往辽宁“二五”农场380
周总理、邓小平批准回京治病,老战友相见百感交集383
“四人帮”强令重返农场,困难中倍感群众情深385
回京参加国庆招待会,见到日思夜想的周总理386
“四人帮”再掀恶浪,老干部重陷困境388
三巨星陨落举国哀悼,“四人帮”倒台普天同庆390
第十九章 在第七机械工业部392
深入揭批“四人帮”,广泛团结干部、群众393
以科研生产为中心,集中力量搞“三抓”398
各部门协同作战,省市区八方支援405
亲切关怀、殷切期望,周总理、邓小平、聂帅作重要指示406
抓好群众生活,解决实际困难407
改变垂直领导,调整管理体制410
列席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为中央委员411
第二十章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一)416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 到任中央组织部部长416
冲破阻力,拨乱反正 耀邦同志功不可没418
抓紧部署,加强指导,全党动员 组织几十万人的办案队伍421
六项措施,三个要求 善始善终抓好落实423
撤销中央专案审查小组 接收中央专案材料428
独裁专案,为所欲为 残害忠良,令人发指431
为数百名省部级干部复查平反 审理冤假错案三千余件435
推倒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为有全国影响的集团性案件平反436
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妥善处理历史老案438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为外国专家落实政策447
第二十一章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二)450
领导班子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急需调整充实和加强450
邓小平、陈云同志高瞻远瞩,提出选拔中青年干部是战略任务452
反复酝酿,集思广益,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454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四化”方针形成共识455
统一思想,制定规划,提出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要求457
遵照陈云同志意见,建立青年干部管理机构462
抓住省级机构改革的契机推进领导班子“四化”463
调整省级领导班子的工作 中央书记处提出重要意见467
荐贤举能,发掘人才,机构改革取得可喜成果469
大规模培训干部,全面提高干部素质472
第二十二章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三)477
加强党员教育,健全党的组织生活477
召开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 积极慎重发展党员479
理顺中央直属机关的工作,恢复“文革”前的领导体制483
调整配备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改革命委员会为人民政府485
第二十三章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四)488
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做好受迫害老干部的善后工作489
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491
采取多种形式,发挥老干部的作用493
制定文件,提出要求,牵头抓知识分子工作496
成立联系小组,协调知识分子工作497
组织队伍,检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500
第二十四章 入选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政治局504
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发言 联系自己总结历史教训504
受中央委托,同廖承志同志一起向宋庆龄同志传达党中央政治局的决定507
建议中央批准续建“固海扬水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困难510
成立五人小组,妥善解决对西北革命历史问题的争论513
根据中央部署推进机构改革工作516
贯彻中央正确方针,处理广西“文革”遗留问题524
宣布河北领导班子换届,强调省委领导核心团结526
呼吁全社会重视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528
实地考察榆林地区,建议重视防沙治沙531
呼吁治理大江大河,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后代535
第二十五章 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537
与王震同志联名上书中央,主动要求退出第一线537
成立顾问委员会是邓小平同志倡议的539
任中顾委副主任,协助薄一波同志工作541
召开省、市、自治区顾委主任会议 贯彻小平同志对顾委工作的指示544
列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批评帮助胡耀邦同志551
“十三大”加快领导班子年轻化步伐 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552
陈云同志主持中顾委常委会 坚决支持中央撤销赵紫阳同志总书记职务的决定554
中顾委光荣完成历史使命 “十四大”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556
第二十六章 出访朝、南、罗、意、匈五国561
东北三省负责干部访问朝鲜561
欢迎崔庸健、金日成访问东北566
率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569
赴意大利参加《团结报》节闭幕式573
赴匈牙利休假577
同越南同志的亲密友谊579
附录 宋任穷同志生平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