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铸就尊严 《华侨与近现代史》获奖征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铸就尊严 《华侨与近现代史》获奖征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1277938.jpg)
- 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浙江侨声报社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780120198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铸就尊严 《华侨与近现代史》获奖征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姚永芳的爱国主义情怀&黄亚祥1
怀念你!新加坡的“温工”战友&李南星4
岁月作证照汗青—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居功至伟&王永志7
国民党的左派模范廖仲恺&郑云山11
志在桑梓—纪念李五香先生逝世廿五周年&李远荣15泰华双璧&叶文玲19
碧血·黄花&赤子&马阳25
致力抗日救亡运动,竟以身殉—记华侨爱国教育工作者郭殿宝先生&周德明29
为资助辛亥革命而倾家荡产的吴世荣&吴映清33
南洋华侨的反汪斗争&冯群36
非洲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刘新粦40
菲侨救国义勇队回国参战记&陶水木44
“我们是中国人!”—记巴西青田华侨周继文抗日爱国事迹&郭秉强48
星马抗日实录—记华侨组成的一三六部队英勇事迹&刘吉彬52
已故马来西亚侨领王叔金二三事&王建士56
姚美良先生与“纪念黄遵宪先生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展览”&黄绮文60
琼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邢益森65
白手兴家的华人企业家刘日轮&冯华权69
艰苦的岁月,战斗的历程—记著名女记者黄薇和她的《华侨导报》&李涛72
檀香山华侨与辛亥革命&李天锡75
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学习邓小平对海外华侨的重要论述&朱阐贤78
美国华侨反对废铁运日的斗争和航空救国运动&周章森82
华文教育的苦行僧—沈慕羽&周添成86
白洋湖畔的怀念—爱国侨商吴锦堂小传&薛家柱90
心系中华一片情—记对韩素音女士的一次采访&朱炯强94
陈嘉庚先生激励我省人民坚决抗日—记途径丽水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曹英98
华侨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郑德明101
弘扬中华文化,致力艺术教育—记法籍华人学者熊秉明&任平104
一份已经发黄的旧报纸&陈喆108
华裔中的佼佼者—记美籍华人、南帕沙迪市市长徐惠诚先生&陈启文115
澳洲华侨和辛亥革命&庄鸿铸119
薛福成情系旅越华人&郭存孝123
山高水长—张大千遨游世界播画记&朱文楚127
侨领张振勋热心祖国的贡献&黄勉132
光明磊落 一身正气—记旅法侨领刘友煌&李云河136
活跃在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机工&赵红峰139
海外“宁波帮”,兴学助教帮宁波&沈雨梧143
陈嘉庚的人生价值观初探&李国梁147
青田石雕与青田华侨&周望森151
林连玉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贡献&张亚群155
长城好女儿—归国华侨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传略&陈水扬158
情在北京 梦也在北京&陈玉书161
“教我如何不想他”—著名华裔歌唱家斯义桂先生小记&肖建元166
伟人所敬重的伟人—陈嘉庚先生&许上元171
女斗士&张抗抗174
驰骋马华文坛半个多世纪 记录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马来西亚著名作家方北方&李良华180
首创拼音 泽披后世—华侨卢戆章对祖国文教事业的不朽贡献&黄金镇185
船王包玉刚和宁波大学&唐德中187
张学良鼓励华侨回国投资&董慧云191
容闳与“西学东渐”&王逍194
著名侨领李光前&林华东199
近代振兴中国丝绸业的爱国华侨—陈启沅&陈伟智203
中华文化与东亚现代化进程刍议&丘进206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新篇章&云心影210
十九世纪下半期华工在澳洲的淘金生活&王省吾215
当代花木兰—记巾帼英雄李月美&林少川219
旅意华侨散记&孙明权223
陈树人与侨务工作&王光华227
艾菲尔铁塔下的温州人&许道权230
中国媳妇施峰子&冯安琪234
华侨乃革命、卫国之母&朱宗贤237
侨胞情寄阜山中学&周望森 徐华炳240
列宁与辽宁华侨&宁志勇244
香港宁波帮的杰出代表—王宽诚&华文247
1920年马来亚华侨反对教育条例的斗争&陆烽253
日本在关东大地震期间惨杀温州旅日华人&章志诚257
铸就真正的尊严—姚美良先生与弘扬中华文化及侨史研究&李晓赞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