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物权法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物权法教程
  • 江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799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17页
  • 主题词:物权法-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物权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论1

第一章 物1

第一节 物的概述1

一、物的理解1

二、物的特征4

三、民法立法体系中的物5

第二节 物的分类7

一、有体物与无体物7

二、不动产与动产9

三、单一物、合成物与聚合物12

四、特定物与种类物14

五、主物与从物15

六、原物与孳息16

七、消耗物与非消耗物17

八、可分物与不可分物18

九、既有物与未来物18

十、流通物与非流通物19

第二章 占有22

第一节 概述22

一、占有的概念及法律特征22

二、占有的法律性质24

三、占有制度的功能25

四、占有的构成31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35

一、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36

二、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36

三、公然占有与隐秘占有37

四、和平占有与强暴占有37

五、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38

六、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39

七、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40

八、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40

九、继续占有和不继续占有41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变更和消灭41

一、占有的取得41

二、占有的变更43

三、占有的消灭44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45

一、占有的保护效力45

二、占有的推定效力50

三、占有的权利取得效力51

四、占有人对占有物的使用和收益权52

五、占有人的有关费用偿还请求权53

六、占有人对占有物毁损、灭失的赔偿责任53

七、合法占有人的其他义务54

第五节 准占有55

一、准占有的概念55

二、准占有的客体55

三、准占有的成立56

四、准占有的法律效力57

五、准占有的消灭57

第二编 物权法总论58

第三章 物权58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58

一、物权的理解58

二、物权的法律特征63

三、物权概念的局限性66

第二节 物权的种类68

一、依物权的法律根据对物权类型的划分69

二、依物权的主体对物权类型的划分70

三、依物权的客体对物权类型的划分71

四、依物权的内容对物权类型的划分72

第三节 物权的效力75

一、支配力76

二、优先力77

三、妨害排除力79

第四节 物权的变动81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81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84

三、物权变动的原则87

第四章 物权法概述88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渊源及性质88

一、物权法的概念88

二、物权法的渊源91

三、物权法的性质93

第二节 物权法的历史发展96

一、外国物权法的历史演进96

二、中国物权法的历史演进103

三、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108

第三节 物权法的制度价值111

一、物权法的法律地位111

二、物权法的制度价值112

第四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14

一、一物一权原则115

二、物权法定原则125

三、公示和公信原则138

四、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原则150

第五节 物权的保护161

一、民法对物权的各种保护方法161

二、各种保护方法之间的关系164

【前沿问题综述】165

一、关于“物权优先于债权”的争论165

二、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172

三、物权法定原则及其缓和177

第三编 所有权182

第五章 所有权概说182

第一节 所有权的基本理解182

一、所有权的概念182

二、所有权的法律特征184

三、所有权的内容185

第二节 基于所有权产生的请求权186

一、概说186

二、所有物返还请求权186

三、除去妨害请求权187

四、防止妨害请求权187

第三节 所有权的限制188

一、所有权限制概说188

二、所有权的私法限制188

三、所有权的公法限制190

第六章 所有权的类型198

第一节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198

一、概说198

二、国家所有权199

三、集体所有权207

四、私人所有权215

第二节 不动产所有权和动产所有权217

一、概说217

二、不动产所有权217

三、动产所有权218

第七章 共有219

第一节 概说219

一、共有的含义219

二、共有的特征220

三、共有的成立220

四、共有的分类221

第二节 按份共有221

一、按份共有概说221

二、按份共有的效力222

三、共有物的分割227

第三节 共同共有231

一、共同共有概说231

二、共同共有的效力232

三、共同共有物的分割234

第四节 准共有235

第八章 相邻关系236

第一节 概说236

一、相邻关系概说236

二、民法原则在相邻关系中的适用238

第二节 各种具体相邻关系239

一、概说239

二、用排水相邻关系240

三、通行相邻关系242

四、修建与铺设管线的相邻关系243

五、通风、采光和日照相邻关系244

六、固体废物、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排放相邻关系245

七、相邻不动产损害的防免246

第九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247

第一节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说247

一、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247

二、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248

三、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种类249

第二节 专有所有权与共有所有权249

一、专有所有权249

二、共有所有权252

第三节 业主的成员权257

一、业主的成员权概说257

二、业主共同事务的处理258

三、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260

第十章 所有权变动264

第一节 所有权变动概说264

一、所有权变动的含义264

二、所有权变动的法律事实264

第二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所有权取得265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所有权取得概说265

二、自权利人基于法律行为取得所有权265

三、自非权利人基于法律行为取得所有权266

第三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所有权取得274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的所有权取得概说274

二、添附274

三、收取孳息276

四、无主物先占278

五、拾得遗失物279

六、时效取得282

第四节 所有权消灭283

一、概说283

二、基于法律行为的所有权消灭283

三、非基于法律行为的所有权消灭283

【前沿问题综述】284

一、要不要界定公共利益284

二、拾得遗失物中的两个争议问题288

第四编 用益物权292

第十一章 用益物权概述292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292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292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292

三、用益物权的制度价值294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性质和特征296

一、用益物权的性质296

二、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297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种类298

一、大陆法系用益物权的种类298

二、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303

第十二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305

第一节 概述305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305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306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限制308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动308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308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313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316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320

一、承包方的权利义务320

二、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324

第十三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327

第一节 概述327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327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327

三、与传统民法中地上权的关系330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体系331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变动331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331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338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346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350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350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义务351

第十四章 宅基地使用权353

第一节 概述353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353

二、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356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变动357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357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358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360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363

一、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363

二、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义务364

第十五章 地役权366

第一节 概述366

一、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366

二、地役权的种类370

三、地役权主体和客体372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变动373

一、地役权的取得373

二、地役权的变动375

三、地役权的消灭377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379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和义务379

二、供役地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382

【前沿问题综述】387

一、特许物权的法律定位387

二、海域使用权与渔业养殖权之争39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393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398

五、典权的存废400

六、居住权之争404

第五编 担保物权408

第十六章 担保物权通说408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说408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与性质408

二、担保物权的特征410

三、担保物权的法律制度价值412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分类414

一、法定担保物权与约定担保物权414

二、动产担保物权与不动产担保物权414

三、无体物担保物权与有体物担保物权415

四、占有担保物权与非占有担保物权415

五、登记担保物权与非登记担保物权416

六、自物担保物权与他物担保物权416

七、定限性担保物权与权利移转性担保物权416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设立与消灭417

一、担保物权的设立417

二、担保的范围419

三、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的关系420

四、担保物权的消灭422

第四节 担保物权类型的扩展423

一、让与担保423

二、所有权保留426

第十七章 抵押权428

第一节 抵押权概说428

一、抵押权的概念与特征428

二、抵押权制度的演进与法律制度价值429

三、抵押权的性质431

第二节 抵押权的设定433

一、依据法律行为而设立434

二、依据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设立444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444

一、抵押权担保的范围444

二、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447

三、抵押期间抵押财产转让450

四、抵押权人的权利451

五、抵押权与租赁权之间的关系453

第四节 抵押权的实现454

一、抵押权实现的顺序454

二、抵押权的实现方式456

三、抵押权实现中的一些实务问题458

第五节 抵押权的消灭460

一、担保债权的消灭460

二、除斥期间的经过460

三、抵押物的消灭461

四、抵押权的实现461

第六节 最高额抵押461

一、最高额抵押的概念461

二、最高额抵押权的设定462

三、最高额抵押担保的范围463

四、最高额抵押权的变更464

五、最高额抵押权的债权之确定时间465

第七节 动产浮动抵押466

一、动产浮动抵押的概念466

二、动产浮动抵押的取得467

三、动产浮动抵押的登记468

四、动产浮动抵押登记的效力469

五、动产浮动抵押财产的确定470

第八节 特殊的抵押权471

一、共同抵押471

二、财团抵押473

三、所有人抵押474

四、法定抵押权475

第十八章 质权478

第一节 质权概说478

一、质权的概念与特征478

二、质权制度的演进与法律制度价值480

三、质权的性质482

四、质权的分类483

第二节 动产质权485

一、动产质权的概念和特征485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487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491

四、质权人的权利495

五、质权人的义务500

六、出质人的权利501

七、出质人的义务502

八、动产质权的实现503

九、动产质权的消灭505

第三节 权利质权507

一、权利质权的概念与特征507

二、可以设质的权利508

三、权利质权的取得与效力509

四、权利质权的实现511

五、债权质权512

六、基金份额质权、股权质权513

七、知识产权质权515

第四节 特殊的质权516

一、最高额质权516

二、营业质权518

第十九章 留置权521

第一节 留置权概说521

一、留置权的概念521

二、留置权的制度演进与法律制度价值522

三、留置权的性质524

四、留置权与其他权利的差异526

第二节 留置权的成立529

一、概说529

二、积极要件530

三、消极要件532

四、商事留置权534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535

一、留置权效力的范围535

二、留置权人的权利537

三、留置权人的义务539

第四节 留置权的实现541

一、留置权实现的条件541

二、留置权实现的方式542

三、不同担保物权之间的效力冲突544

第五节 留置权的消灭545

一、丧失对留置财产的占有545

二、提出新的担保并为债权人接受546

第六节 特殊的留置权548

一、不动产出租人的留置权548

二、营业主人的留置权549

三、承运人的留置权549

【前沿问题综述】550

一、让与担保的取舍550

二、优先权制度的取舍552

附录55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55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5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