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发展战略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 罗崇敏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市: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05209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发展战略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国家战略概述1

(一)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1

1.战略与国家战略思想的发展1

2.国家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

(二)国家发展战略体系5

1.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5

2.政治战略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5

3.文化战略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7

4.高科技战略8

5.国家安全战略9

6.国防发展战略11

7.能源战略12

(三)主要国家的国家战略简述13

1.美国的国家战略13

2.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15

3.日本的国家战略18

4.欧洲一体化进程20

5.韩国经贸政策与法律的调整22

6.墨西哥经贸政策与法律的调整23

二、中国发展战略导论25

(一)中国发展战略思想与理论25

1.邓小平的发展战略思想科学体系25

2.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观理论的继承与发展29

3.邓小平关于发展需要稳定的理论与发展31

(二)中国发展战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4

1.中国发展战略体系的形成34

2.中国发展战略目标、根本任务、核心与关键37

3.中国发展战略体系的发展42

(三)新世纪中国发展战略思想51

1.科学发展观思想51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54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57

4.创新思想60

5.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62

(四)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些思考64

1.建立国家战略的主要理念64

2.建立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国家战略65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69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69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和内涵69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环境7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78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78

2.发展是第一要务79

3.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80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与战略部署81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81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82

3.基本实现现代化84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5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障86

1.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86

2.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91

3.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95

四、人本发展战略101

(一)人本发展战略内涵101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101

2.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103

(二)实施人本发展战略106

1.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主体:人民群众106

2.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107

3.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前提: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充满活力110

4.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要求:保证人民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利益112

5.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核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114

6.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关键: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动117

(三)人本发展战略结构119

1.统筹城乡发展,把农民问题作为核心,切实解决“三农”问题119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122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124

4.统筹可持续发展125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28

(四)人本发展战略的保障130

1.组织保障130

2.体制保障131

3.机制保障132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136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136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和压力136

2.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可持续发展道路138

3.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140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效141

(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146

1.实施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146

2.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148

3.合理利用资源149

4.保护生态环境150

(三)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152

1.按国际可持续发展新动态推动可持续发展152

2.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154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56

4.不断增强中国生态力158

5.有效解决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159

六、科教兴国战略161

(一)实施科教兴国的机遇与挑战161

1.挑战:新世纪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161

2.机遇:国内外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163

3.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科教兴国战略164

(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166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6

2.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168

3.科学技术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9

4.教育科技的发展推动民族的发展172

(三)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构想175

1.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要求175

2.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核心:突出自主创新179

3.新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180

(四)巩固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83

1.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加快教育发展183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85

3.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187

4.新世纪初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191

七、新型工业化战略194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意义194

1.新型工业化的内涵194

2.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意义196

3.新型工业化战略指导思想198

(二)新型工业化战略原则201

1.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原则201

2.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融合原则203

3.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原则204

4.工业化与市场化、国际化互动原则205

5.工业化与“双基”建设相结合原则206

6.工业化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结合原则207

(三)新型工业化战略举措208

1.以科教兴国推进工业化208

2.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化209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10

4.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211

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业现代化战略213

(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13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213

2.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215

3.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219

4.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20

(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222

1.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222

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24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25

4.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226

(三)努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227

1.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227

2.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医疗及养老事业229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30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231

1.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取向231

2.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面232

3.致力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创新233

4.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234

5.繁荣县域经济236

(五)农业现代化战略238

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条件238

2.新世纪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及基本情况239

3.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考240

4.农业企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核心242

(六)农业产业化战略244

1.农业产业化及其内涵、战略意义244

2.农业产业化战略原则246

3.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实施247

(七)农业市场化战略250

1.农业市场化的内涵、意义和作用250

2.农业市场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251

3.农民组织化是农业市场化的重点251

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54

(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建立254

1.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254

2.明确不同区域功能的定位256

3.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258

4.致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260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262

1.西部大开发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意义、原则与新模式262

2.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念与构想266

3.西部大开发战略举措272

4.西部大开发实施效果评价277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282

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及战略意义282

2.东北地区新世纪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283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思考283

4.正确认识和处理振兴的辩证关系285

5.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286

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87

7.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288

(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289

1.中部地区发展危机呼唤中部崛起289

2.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要求和对策思考292

3.协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关系求崛起294

4.实施长江流域“中部隆起”战略求崛起298

(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302

1.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意义302

2.珠江三角洲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305

3.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及一体化发展309

4.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314

十、城镇化战略320

(一)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意义和挑战320

1.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320

2.城镇化战略的重大意义322

3.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323

(二)城镇化战略构想325

1.探索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325

2.城市信息化战略327

3.城乡一体化战略329

4.城市特色化战略331

5.城市文化化战略334

(三)城市发展战略思考337

1.在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推进城市发展战略337

2.促进城市区域化战略339

3.发展区域共同市场的思考341

(四)小城镇发展战略构想343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小城镇建设343

2.新世纪初期小城镇发展战略构想344

十一、人才强国战略347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347

1.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347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348

3.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349

4.坚持党管人才原则351

5.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思路352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355

1.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355

2.建设完整的人才强国战略体系357

(三)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359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359

2.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360

3.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361

4.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361

5.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362

6.坚持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363

7.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364

(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365

1.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365

2.创新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366

3.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367

4.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367

5.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与协调发展368

(五)人力资源开发战略369

1.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构想370

2.人力资源开发目标371

3.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步骤371

4.致力于人力资本开发372

十二、依法治国方略376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及内涵376

1.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376

2.依法治国的内涵378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及内容380

1.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380

2.依法治国的内容381

(三)依法治国的目标和任务383

1.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83

2.增强法治观念,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385

3.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387

(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388

1.民主与人权原则388

2.平等与自由原则389

3.法律至上原则391

4.依法行政原则392

5.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原则393

6.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原则394

7.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原则395

(五)依法治国的几个重大关系396

1.依法治国与宪政建设的关系396

2.依法治国与法律完善的关系398

3.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400

4.依法治国与司法公正的关系401

5.依法治国与权力制约的关系403

6.依法治国与我国基本治国方略的关系404

十三、国家创新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407

(一)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意义407

1.创新的战略意义407

2.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意义411

3.中国国家创新体系412

(二)体制创新416

1.经济体制创新416

2.政治体制创新423

3.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431

(三)科技创新441

1.明确新世纪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是科技创新的前提441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创新及科技发展战略的基点443

3.科技创新必须在我国关键领域的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445

4.科技创新应处理好的关系447

(四)理论创新450

1.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的意义和要求450

2.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452

3.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455

4.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457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461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461

2.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做好的工作463

3.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468

十四、构建和谐社会战略470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意义470

1.和谐社会的提出470

2.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471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474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475

1.把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475

2.实施就业民生工程479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81

4.合理调节收入分配483

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484

6.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485

7.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87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和谐社会发展488

1.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488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发展进程491

3.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实现社会和谐492

十五、中国和平发展战略496

(一)中国和平崛起与发展的时代背景496

1.有关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反应不一496

2.“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的提出497

3.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500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意义及内涵502

1.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意义502

2.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506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509

1.面对严峻挑战的战略选择509

2.建立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新思维511

3.全面提升国家的整体“硬实力”与“软实力”513

4.构建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框架515

(四)优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和平外交政策519

1.充实睦邻友好周边外交政策的新内涵519

2.倡导新安全观,拓展和丰富和平外交政策的境界与内涵522

3.以国际合作理念推进和平外交523

4.探索新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524

5.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24

(五)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525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525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全面发展两岸关系527

3.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530

(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532

1.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532

2.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33

3.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5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