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军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环境概论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海军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环境概论 中](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1749487.jpg)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6913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7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海军-武器装备-环境影响-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海军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环境概论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3
第0章 绪论3
0.1 海军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相关性3
0.2 海洋环境对海军装备性能的影响分析4
0.2.1 概述4
0.2.2 海战场环境对海军武器装备性能的影响4
0.2.2.1 海洋环境对舰船水面航行的影响5
0.2.2.2 海洋环境对潜艇水下航行的影响5
0.2.2.3 海洋环境对雷达探测与无线传输的影响5
0.2.2.4 海洋环境对导航的影响6
0.2.2.5 海洋环境对水声探测与传输的影响6
0.2.2.6 海洋环境对鱼雷与水下导航定位的影响6
0.2.2.7 海洋环境对水雷的影响6
0.2.2.8 海洋环境对导弹空中飞行的影响7
0.2.2.9 海洋环境对红外、激光等光电设备的影响7
0.2.2.10 海洋环境对材料腐蚀与生物污损的影响7
0.2.3 海军武器装备受海洋环境影响概要分析7
0.2.3.1 海洋环境对雷达探测与无线传输影响的情况分析7
0.2.3.2 海洋环境影响对声呐探测和水声传输情况分析8
0.2.3.3 舰艇尾迹物理特性与海洋环境相互影响情况分析9
0.3 海战场环境信息感知和数据获取10
0.3.1 概述10
0.3.2 海洋作战和海军武器装备对海洋信息感知的需求和途径10
0.3.2.1 水面平台对目标的探测10
0.3.2.2 水下平台对目标的探测11
0.3.2.3 空中平台和卫星对目标的探测11
0.3.2.4 陆基和海基军民兼用的海洋探测装置11
0.3.3 海洋环境信息网络建设和数据共享12
0.4 措施建议12
第二篇 海战场环境17
第1章 海洋风浪流动力场17
1.1 海洋风浪流环境17
1.1.1 风17
1.1.2 海浪19
1.1.3 海流19
1.1.4 海洋风浪流的数学描述20
1.1.4.1 风速随高度和时距的变化,阵风谱和长期分布20
1.1.4.2 规则波,海浪的随机模式、统计特性和海浪谱式21
1.1.4.3 风海流的估算和海流随深度的变化32
1.1.5 中国近海风和浪分布概况33
1.1.5.1 我国近海的主要风系与波浪33
1.1.5.2 风和浪要素的统计资料34
1.2 水面舰船在波浪中的增阻和失速36
1.2.1 概述36
1.2.2 船舶在波浪中阻力增加的理论预报37
1.2.3 规则波中阻力增加试验37
1.2.4 不规则波中的阻力增值38
1.2.5 船舶在波浪中失速的预报38
1.3 水面舰船风浪中操纵性39
1.3.1 概述39
1.3.2 静水操纵性能39
1.3.2.1 操纵性衡准39
1.3.2.2 诸因素对水面舰船操纵性的影响44
1.3.2.3 实船与船模操纵性相关46
1.3.3 水面舰船风浪中操纵特性46
1.3.3.1 风浪中操纵特性46
1.3.3.2 风浪中操纵可控区计算49
1.3.3.3 风浪中操纵横甩50
1.3.4 大风浪中舰船操纵措施52
1.3.4.1 滞航53
1.3.4.2 顺航53
1.3.4.3 漂滞53
1.3.4.4 大风浪中掉头53
1.3.5 风浪中操纵性预报方法53
1.3.5.1 坐标系54
1.3.5.2 运动方程54
1.3.5.3 与操纵运动有关的船体、桨、舵水动力的计算表达55
1.3.5.4 与升沉和纵摇有关的船体水动力57
1.3.5.5 与摇荡运动有关的附加质量和阻尼系数58
1.3.5.6 作用在上层建筑的风载荷58
1.3.5.7 波浪力59
1.4 水面舰船在波浪中的耐波性60
1.4.1 耐波性定义60
1.4.2 耐波性重要性61
1.4.3 耐波性指标及衡准62
1.4.4 耐波性的预报方法63
1.4.5 提高耐波性的主要措施64
1.4.6 舰船运动对武器发射及飞机起降的影响65
1.5 水面舰船减摇技术66
1.5.1 概述66
1.5.2 几个基本概念67
1.5.2.1 舰船在波浪中横摇运动的频响特性67
1.5.2.2 减摇装置减摇的力学机理68
1.5.2.3 减摇装置的最大减摇能力——静特征数68
1.5.2.4 减摇装置的减摇效果——减摇百分数70
1.5.3 舭龙骨70
1.5.3.1 简介70
1.5.3.2 舭龙骨减摇的基本原理70
1.5.3.3 舭龙骨产生的稳定力矩的特点71
1.5.3.4 舭龙骨的减摇效果72
1.5.3.5 舭龙骨减摇装置的优缺点72
1.5.4 减摇鳍72
1.5.4.1 简介72
1.5.4.2 减摇原理72
1.5.4.3 减摇鳍产生的稳定力矩与静特征数73
1.5.4.4 鳍转动的控制规律74
1.5.4.5 减摇鳍的减摇效果77
1.5.4.6 减摇鳍的优缺点77
1.5.5 舵减摇77
1.5.5.1 简介77
1.5.5.2 减摇原理78
1.5.5.3 舵产生的稳定力矩与静特征数78
1.5.5.4 转舵的控制规律79
1.5.5.5 舵减摇与减摇鳍之间的区别79
1.5.5.6 应用舵减摇技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80
1.5.5.7 舵减摇的减摇效果80
1.5.5.8 舵减摇的优缺点80
1.5.6 被动(或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81
1.5.6.1 简介81
1.5.6.2 被动式减摇水舱的工作原理82
1.5.6.3 被动式减摇水舱的静特征数82
1.5.6.4 被动式减摇水舱中水流振荡的固有频率83
1.5.6.5 被动式减摇水舱的阻尼84
1.5.6.6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85
1.5.6.7 被动式减摇水舱的减摇效果86
1.5.6.8 被动式减摇水舱的优缺点86
1.6 海洋风浪流环境与水面舰船结构性能86
1.6.1 概述86
1.6.2 海洋风浪流对水面舰艇结构受载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87
1.6.2.1 水面舰艇结构受载的类型87
1.6.2.2 波浪载荷的细分及其主要特征87
1.6.2.3 舰艇波浪载荷的随机性88
1.6.2.4 舰艇波浪载荷的线性与非线性88
1.6.2.5 舰艇在风浪流环境下的结果响应存在着流固耦合性89
1.6.3 舰艇的使用寿命89
1.6.3.1 海洋异常波条件下对具体结构的波浪载荷89
1.6.3.2 舰艇液舱内的晃荡载荷89
1.6.4 水面舰艇受载引起的危害及其船体损坏的模式89
1.6.4.1 轻度的危害90
1.6.4.2 严重的危害90
1.6.5 水面舰艇在风浪流环境中使用的对策91
1.6.5.1 被动性对策91
1.6.5.2 主动性对策91
1.7 海洋内部环境92
1.7.1 海洋分层与海洋内部环境简介92
1.7.1.1 海洋分层92
1.7.1.2 海洋内波环境94
1.7.2 海底地形地貌环境简介96
1.7.2.1 海底的深度96
1.7.2.2 海洋的地形地貌96
1.7.2.3 四大洋的海底地貌典型特征97
1.8 潜艇近水面航行性能98
1.8.1 概述98
1.8.2 潜艇近水面航行特点99
1.8.2.1 近水面潜艇的动态“机动性”99
1.8.2.2 近水面航行潜艇波频运动99
1.8.2.3 近水面航行潜艇受“吸力”作用引起的非线性运动响应100
1.8.2.4 波浪中近水面航行潜艇垂直面运动稳定性104
1.8.3 潜艇近水面航行运动响应的影响因素107
1.8.3.1 初始潜深的影响107
1.8.3.2 航速影响107
1.8.3.3 相对浪向角的影响109
1.8.3.4 海浪浪级的影响109
1.8.4 潜体近水面运动非线性响应区域的计算与试验验证109
1.8.5 潜艇近水面航行与武器发射111
1.8.5.1 艇体运动对发射武器影响的分析111
1.8.5.2 潜射武器发射成功离艇评估112
1.8.5.3 近水面航行潜艇的运动控制技术114
1.9 潜艇近海底航行特点116
1.9.1 概述116
1.9.2 近海底航行潜艇的运动控制策略117
1.10 海洋内波环境与潜艇117
1.10.1 概述117
1.10.2 内波对潜艇航行性能的影响118
1.10.3 内波对潜艇隐身性能的影响118
1.10.4 内波对潜艇的威慑力的影响119
1.10.5 内波对潜艇安全性的影响及其相关生命力评估119
1.11 海洋环境与潜艇结构性能120
1.11.1 概述120
1.11.2 海水压力对潜艇外载荷作用121
1.11.2.1 均布压力p0122
1.11.2.2 三角形分布压力p1123
1.11.3 海洋腐蚀环境对潜艇结构性能的影响124
1.11.4 潜艇在长期海洋环境使用中的疲劳损伤125
1.11.5 海洋环境对潜艇结构安全监测的影响126
1.11.5.1 海水环境对粘贴在潜艇耐压艇体上应变片的影响126
1.11.5.2 海水温度变化对应变测量的影响127
1.11.5.3 消除海洋环境干扰的措施127
1.12 海洋环境与潜艇的尾迹128
1.12.1 概述128
1.12.2 潜艇尾迹场的生成与分类128
1.12.2.1 伯努利水丘129
1.12.2.2 开尔文尾迹129
1.12.2.3 漩涡尾迹130
1.12.2.4 内波尾迹130
1.12.2.5 其他尾迹131
1.12.3 潜艇尾迹特征识别与反探测技术132
1.12.3.1 潜艇尾迹特征识别132
1.12.3.2 潜艇尾迹的反探测133
第2章 海面海空电磁效应场138
2.1 概述138
2.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38
2.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5年139
2.1.3 最近30年140
2.1.4 我国电磁环境效应的发展141
2.2 海军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电磁环境概况142
2.2.1 海军武器装备的电磁环境效应142
2.2.1.1 电磁环境效应的定义142
2.2.1.2 电磁环境效应的特点142
2.2.1.3 电磁环境效应所研究的内容143
2.2.2 电磁环境效应的种类146
2.2.3 电磁干扰源的分类147
2.2.3.1 电磁干扰源的分类法147
2.2.3.2 自然电磁干扰源147
2.2.3.3 人为干扰源148
2.2.4 电磁环境效应对海军武器装备系统效能的影响158
2.2.5 电磁环境效应与海战场自然环境159
2.3 海战场电磁环境与海军武器装备的相关性研究159
2.3.1 海战场的电磁环境159
2.3.1.1 舰船平台内的电磁环境159
2.3.1.2 现代海战场的电磁环境161
2.3.2 海军武器装备的电磁环境效应177
2.3.2.1 电磁环境效应对海军武器装备的影响178
2.3.2.2 海军武器装备系统和设备的敏感性现象179
2.3.2.3 电磁辐射对人员、燃油和军械的危害189
2.3.2.4 雷电效应200
2.3.2.5 核电磁脉冲的效应204
2.3.2.6 ESD的危害207
2.3.3 海战场电磁环境效应的预测、分析和评估209
2.3.3.1 舰船电磁环境效应的预测、分析和评估209
2.3.3.2 干扰预测方程211
2.3.3.3 数学模型211
2.3.3.4 电磁干扰预测的基本方法与范围213
2.3.3.5 干扰预测程序(IPP-1)216
2.3.3.6 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程序(SEMCAP)217
2.3.3.7 系统内电磁兼容性分析程序(IEMCAP)218
2.3.3.8 系统间电磁干扰预测分析程序222
2.3.3.9 电磁环境的干扰预测模型223
2.3.4 基本电磁环境效应控制技术225
2.3.4.1 概述225
2.3.4.2 屏蔽225
2.3.4.3 接地与浮置232
2.3.4.4 滤波234
2.3.4.5 一些专门的防护措施236
2.3.5 电磁频谱及使用239
2.3.5.1 电磁频谱239
2.3.5.2 电磁频谱的划分240
2.3.5.3 电磁频谱的分配241
2.3.5.4 频谱管理241
2.3.5.5 电磁频谱的使用现状242
2.3.5.6 目前使用电磁频谱存在的问题243
2.3.5.7 针对频谱使用问题的对策245
2.3.6 电磁环境效应的测试和标准255
2.3.6.1 电磁环境效应的测试255
2.3.6.2 电磁环境效应的国军标简介258
2.4 海军武器装备受电磁环境效应影响的个例分析260
2.4.1 舰载卫星通信受电磁环境干扰的分析260
2.4.2 计算机电磁环境效应的分析260
2.4.2.1 计算机电磁环境效应综述261
2.4.2.2 计算机电源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问题264
2.4.2.3 静电对计算机的危害及防护267
2.4.2.4 计算机的电磁信息泄漏267
2.5 海战场电磁环境效应技术的未来发展271
2.5.1 21世纪海军电子装置的变化对电磁环境效应的影响271
2.5.2 电磁环境效应技术的发展趋势272
2.5.2.1 舰船综合化甲板面的设计272
2.5.2.2 数字化电磁环境效应设计276
2.5.2.3 民品军用是未来海战场电磁环境效应控制技术的重要任务276
2.5.2.4 标准规范更加适用于未来海军装备和海战277
第3章 海洋环境物理场278
3.1 概述278
3.1.1 噪声场278
3.1.2 磁场278
3.1.3 水压场279
3.1.4 电场279
3.1.5 舰艇尾流场279
3.1.6 海洋混响场279
3.1.7 其他物理场279
3.1.8 海域自然环境280
3.2 海洋环境噪声场280
3.2.1 水动力噪声280
3.2.1.1 潮汐噪声280
3.2.1.2 海洋湍流280
3.2.1.3 海面波浪281
3.2.2 雨噪声282
3.2.3 热噪声283
3.2.4 生物噪声283
3.2.4.1 鱼类噪声284
3.2.4.2 鲸类噪声284
3.2.4.3 甲壳类噪声285
3.2.5 地震噪声285
3.2.6 工业噪声285
3.2.6.1 航运噪声286
3.2.6.2 工业设备噪声286
3.2.7 冰面下噪声286
3.2.8 爆炸声287
3.2.8.1 冲击波的压力峰值288
3.2.8.2 激波衰减时间288
3.2.8.3 气泡脉冲288
3.2.9 噪声与海洋深度的关系289
3.2.10 噪声源的指向性289
3.2.11 浅海环境噪声290
3.3 地球磁场及海洋环境磁场291
3.3.1 地磁场的构成292
3.3.2 地磁要素293
3.3.2.1 垂直坐标系(X,Y,Z)294
3.3.2.2 柱坐标系(H,D,Z)294
3.3.2.3 球坐标系(BT,I,D)294
3.3.3 地磁图295
3.3.3.1 世界地磁图295
3.3.3.2 中国地磁图298
3.3.4 变化磁场301
3.3.4.1 变化磁场的分类301
3.3.4.2 地磁指数和国际地磁静扰日304
3.3.4.3 磁暴305
3.3.5 电磁感应和电导率异常309
3.3.5.1 海水中感应的电磁场310
3.3.5.2 由于海水在地磁场中运动所感应的电磁场310
3.3.5.3 海陆交界处的地磁异常311
3.3.6 地震引起的磁场313
3.3.6.1 震磁现象313
3.4 海洋环境水压场314
3.4.1 进行波水压场314
3.4.1.1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314
3.4.1.2 平面波一般解315
3.4.1.3 进行波的特性316
3.4.2 海浪水压场319
3.4.2.1 海浪基本要素及其统计表示法320
3.4.2.2 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21
3.4.2.3 海浪谱326
3.4.2.4 海浪水压场计算329
3.4.2.5 根据海面波浪数据预测海底水压场特性330
3.4.2.6 海浪水压场的特点331
3.4.2.7 我国近海海浪概况335
3.4.3 潮汐水压场337
3.4.3.1 海洋潮汐的起因337
3.4.3.2 潮汐基本要素337
3.4.3.3 潮汐类型337
3.4.3.4 潮汐水位变化的一般表达式338
3.4.3.5 潮汐水压场的特点339
3.4.3.6 河口潮汐340
3.4.3.7 我国近海潮汐和世界潮汐概况342
3.4.4 水流水压场344
3.4.5 其他自然因素产生的海洋环境水压场简介346
3.4.5.1 风暴潮346
3.4.5.2 地震海啸347
3.4.5.3 海震348
3.4.5.4 内波348
3.4.5.5 大气压力变化349
3.5 海洋环境中的自然电场350
3.6 舰艇尾流场355
3.6.1 尾流几何特性357
3.6.1.1 气泡群的外形结构357
3.6.1.2 尾流的深度358
3.6.1.3 尾流深度hw沿其长度方向的变化360
3.6.1.4 尾流的宽度w360
3.6.1.5 气泡尾流的横截面分布361
3.6.2 尾流中气泡运动规律361
3.6.2.1 远程尾流区中气泡浮升速度362
3.6.2.2 由气泡动力学推导气泡在水中的升浮速度363
3.6.2.3 气泡尺度的变化规律363
3.6.2.4 尾流气泡分布和数密度变化规律364
3.6.3 尾流物理场特性371
3.6.3.1 尾流声学特性371
3.6.3.2 尾流光学特性374
3.6.3.3 尾流热特性378
3.6.3.4 尾流磁特性379
3.6.3.5 尾流电场特性381
3.6.3.6 尾流重力场和射线场特性381
3.7 海洋混响381
3.7.1 海洋混响的种类382
3.7.2 混响理论概述383
3.7.2.1 体积混响384
3.7.2.2 界面混响的理论基础与信混比389
3.7.3 混响的特征394
3.7.4 混响预报举例396
第4章 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污损与防护400
4.1 概述400
4.2 海洋腐蚀环境分类及特性401
4.2.1 海洋大气区402
4.2.2 海水飞溅区402
4.2.3 海水潮差区402
4.2.4 海水全浸区403
4.2.5 海泥区404
4.3 海军武器装备的腐蚀404
4.3.1 水面舰船404
4.3.1.1 钢船结构腐蚀405
4.3.1.2 铝船结构腐蚀405
4.3.2 潜艇407
4.3.3 舰载飞机、鱼雷、水雷409
4.3.3.1 舰载飞机409
4.3.3.2 鱼雷410
4.3.3.3 水雷410
4.3.4 典型案例411
4.3.4.1 船体结构遭海洋环境腐蚀而直接影响海战的案例411
4.3.4.2 海洋生物的附着及堵塞管道对舰船作战性能的影响案例411
4.3.4.3 舰船在造、修、停泊和使用中杂散电流腐蚀案例411
4.4 海军武器装备的腐蚀防护412
4.4.1 腐蚀防护的作用412
4.4.1.1 延长海军武器装备服役寿命412
4.4.1.2 提高海军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13
4.4.1.3 发挥海军武器装备作战效能413
4.4.2 腐蚀防护技术的分类及选用原则413
4.4.2.1 腐蚀防护技术的分类413
4.4.2.2 腐蚀防护技术的选用原则414
4.5 海军武器装备材料环境适应性研究未来发展趋势415
4.5.1 特定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研究415
4.5.2 舰船关键部位、构件腐蚀防护检监测及预测技术415
4.5.3 材料及构件模拟加速腐蚀试验技术416
4.5.4 海军武器装备运行期腐蚀防护数据收集及失效分析技术416
4.5.5 材料室内外腐蚀试验结果相关性研究416
第三篇 海军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相关性研究第5章 舰船机电设备421
5.1 概述421
5.1.1 海军舰船机电设备所处的海战场环境421
5.1.2 海场环境对舰船机电设备的影响422
5.1.3 我国舰船环境科研工作的发展历史422
5.1.3.1 起步阶段422
5.1.3.2 恢复发展阶段422
5.1.4 国外舰船环境试验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势425
5.2 舰船机电设备与海战场环境概况428
5.2.1 舰船机电设备的作用428
5.2.2 舰船机电设备的种类428
5.2.3 舰船机电设备的特点429
5.2.4 舰船平台环境分类及技术内涵429
5.2.4.1 舰船平台环境分类429
5.2.4.2 舰船平台环境技术内涵429
5.2.5 舰船平台环境数据与数据分析技术430
5.2.5.1 舰船设备环境数据采集与测量技术431
5.2.5.2 舰船设备环境数据处理技术437
5.2.5.3 舰船设备环境数据应用技术443
5.2.6 设备环境适应性设计技术443
5.2.6.1 高温环境适应性设计443
5.2.6.2 潮湿与霉菌环境适应性设计445
5.2.6.3 盐雾环境适应性设计445
5.2.6.4 机械环境适应性设计技术446
5.2.6.5 电磁环境适应性设计446
5.2.7 舰船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与评价技术447
5.3 海战场环境与舰船设备的相关性研究448
5.3.1 高温449
5.3.2 低温450
5.3.3 高温高湿451
5.3.3.1 湿度的影响452
5.3.3.2 湿度对设备的效应453
5.3.4 太阳辐射453
5.3.4.1 太阳辐射的影响454
5.3.4.2 太阳辐射对设备的效应454
5.3.5 淋雨455
5.3.5.1 淋雨的影响455
5.3.5.2 淋雨对设备的效应456
5.3.6 风456
5.3.7 沙尘456
5.3.7.1 沙尘的影响457
5.3.7.2 沙尘对设备的效应457
5.3.8 盐雾458
5.3.8.1 盐雾的影响458
5.3.8.2 盐雾对设备的效应458
5.3.9 霉菌458
5.3.9.1 霉菌的影响458
5.3.9.2 霉菌对设备的效应459
5.3.10 油雾459
5.3.10.1 油雾的影响459
5.3.10.2 油雾对设备的效应460
5.3.11 振动460
5.3.11.1 振动的影响461
5.3.11.2 振动对设备的效应462
5.3.12 冲击463
5.3.12.1 冲击的影响466
5.3.12.2 冲击对设备的效应466
5.3.13 碰撞(颠震)466
5.3.14 倾斜和摇摆467
5.3.15 噪声468
5.3.16 海战场的电磁干扰469
5.3.16.1 海战场电磁干扰对舰船机电设备的影响470
5.3.16.2 电磁干扰对设备的效应470
5.4 海军武器装备受海洋环境影响个例分析471
5.4.1 海洋高温、高湿、盐雾、霉菌环境的影响个例分析471
5.4.1.1 某型导弹快艇在高温季节总达不到最高航速471
5.4.1.2 某导弹快艇无法启动471
5.4.1.3 其他471
5.4.2 水下爆炸冲击环境的影响个案分析472
5.4.2.1 某导弹快艇水下爆炸试验的冲击环境对舰艇设备的影响分析472
5.4.2.2 某型扫雷艇遭受水雷爆炸冲击对艇体及其设备的影响分析476
5.4.3 LM2500燃气轮机机组强碰撞冲击试验477
5.4.3.1 概述477
5.4.3.2 机组介绍477
5.4.3.3 浮动冲击平台和试验概况477
5.4.3.4 试验结果和讨论477
5.4.3.5 结论479
5.5 未来发展趋势479
5.5.1 收集、分析、整理舰船平台环境数据是当务之急479
5.5.2 综合环境试验是提高环境试验有效性的必然趋势480
5.5.3 必须重视舰船设备非接触水下爆炸冲击环境试验考核480
第6章 雷达探测装备482
6.1 绪论482
6.1.1 舰载雷达的功能482
6.1.2 舰载雷达的发展史482
6.1.3 舰载雷达在以往海战和未来海战中的作用484
6.2 舰载雷达与海战场环境486
6.2.1 海战场环境中舰载雷达面临的威胁486
6.2.2 舰载雷达在海战场环境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486
6.2.2.1 战术性能方面486
6.2.2.2 技术性能方面488
6.2.2.3 海浪杂波与抗海浪杂波488
6.2.2.4 海面反射与多路径效应495
6.2.2.5 大气波导及微波超视距(OTH)探测498
6.2.3 舰载雷达的分类506
6.2.3.1 按战术功能分类506
6.2.3.2 按信号形式分类508
6.2.3.3 按测量目标的参数分类509
6.2.3.4 按天线扫描方式分类509
6.2.3.5 按工作频段分类509
6.3 海战场环境与舰载雷达的相关性509
6.3.1 海洋杂波环境对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510
6.3.1.1 对目标检测的影响510
6.3.1.2 对目标跟踪的影响512
6.3.1.3 复杂海洋杂波环境下信号检测和稳定跟踪的措施512
6.3.2 大气波导对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513
6.3.2.1 对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513
6.3.2.2 对雷达探测精度的影响515
6.3.2.3 对雷达杂波回波的影响516
6.3.2.4 大气波导条件下的雷达目标探测概率516
6.3.2.5 微波主动超视距雷达517
6.3.2.6 微波被动超视距雷达518
6.3.3 多路径效应对低空反导性能的影响519
6.4 舰载雷达受海洋环境影响的个例分析520
6.4.1 舰载雷达受海区异常杂波影响分析520
6.4.2 俄罗斯飞机低空突防美航母战斗群分析520
6.5 未来的发展趋势521
6.5.1 舰载雷达最新发展趋势521
6.5.1.1 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521
6.5.1.2 舰艇编队雷达组网526
6.5.1.3 低截获概率(LPI)雷达527
6.5.2 国外新型水面舰艇雷达、系统配置及其性能介绍528
第7章 水声探测与通信装备532
7.1 概述532
7.1.1 声呐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基本内涵532
7.1.2 海战场环境在声呐装备研究和使用中的重要性533
7.1.2.1 平台环境的重要性533
7.1.2.2 海洋环境的重要性534
7.1.3 声呐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发展历史536
7.1.3.1 国外声呐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发展历史536
7.1.3.2 国内声呐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发展历史538
7.1.4 声呐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540
7.1.4.1 现代声呐技术与海战场环境的发展现状540
7.1.4.2 军事海洋学的兴起541
7.1.4.3 军事海洋水声环境效应技术的发展现状542
7.1.4.4 声呐海洋水声环境适应性技术的发展现状543
7.2 声呐装备与海战场环境概况544
7.2.1 声呐装备的特点544
7.2.2 声呐装备的种类546
7.2.2.1 按探测方式分546
7.2.2.2 按功能分546
7.2.2.3 按装备对象分547
7.2.3 海战场环境分类547
7.2.3.1 平台环境547
7.2.3.2 海洋环境548
7.2.4 声呐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关联549
7.2.4.1 声呐装备与平台环境的关联549
7.2.4.2 声呐装备与海洋环境的关联550
7.3 海战场环境与声呐装备的相关性555
7.3.1 海洋水声环境声学特性及其对声呐装备性能的影响555
7.3.1.1 海水声速、声吸收及对声呐装备性能的影响555
7.3.1.2 海面粗糙度及其声特性564
7.3.1.3 海底声学特性及其对声呐装备性能的影响568
7.3.1.4 海洋中尺度现象及其对声呐装备性能的影响574
7.3.2 水下声信道特性及其对声呐装备性能的影响577
7.3.2.1 声传播特性及其对声呐装备性能的影响577
7.3.2.2 海洋环境噪声特性及其对声呐装备性能的影响578
7.3.2.3 海洋混响特性及其对声呐装备性能的影响581
7.3.3 典型海洋水文条件对声呐作用距离的影响583
7.3.3.1 声呐性能图583
7.3.3.2 声呐在浅海环境下的性能584
7.3.3.3 声呐在深海环境下的性能587
7.3.3.4 海洋环境效应对声呐目标识别的影响589
7.3.4 声呐装备环境声学适应性技术590
7.3.4.1 匹配场处理技术590
7.3.4.2 时间反转镜处理技术590
7.3.4.3 水下声信道匹配技术591
7.3.5 平台环境对声呐装备性能的影响592
7.3.5.1 声源级SL592
7.3.5.2 目标强度TS592
7.3.5.3 本地振动与噪声级NL593
7.3.5.4 舰船船体和艉流及结构振动对声呐的影响593
7.3.5.5 舰船(平台)电磁环境与声呐的电磁兼容性594
7.4 声呐装备受海洋环境影响的个例分析594
7.4.1 海层声速剖面对声呐性能的影响595
7.4.2 利用深海声道会聚区效应提高声呐作用距离596
7.4.3 马岛海战中水下环境的分析与利用596
7.5 声呐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597
7.5.1 海洋水声环境信息获取和环境辅助决策技术597
7.5.2 水声传输与探测海洋环境适配性技术598
第8章 海军无线通信装备601
8.1 概述601
8.1.1 舰艇无线通信装备的功能601
8.1.2 舰艇无线通信装备的发展史602
8.1.2.1 古代海战中的通信602
8.1.2.2 近代舰船无线电通信602
8.1.2.3 信息战时代的舰艇通信603
8.1.3 舰艇无线通信装备在未来信息战中的作用及发展604
8.2 舰艇无线通信装备海洋环境概况604
8.2.1 舰艇无线通信装备的特点604
8.2.2 舰艇无线通信装备的种类605
8.2.2.1 按通信使命任务分类605
8.2.2.2 按通信工作频段分类608
8.2.2.3 按功能分类608
8.2.2.4 按装备对象分类608
8.2.2.5 按传输媒质分类608
8.2.3 海战场环境概况及对舰艇无线通信装备的影响609
8.2.3.1 海战场环境概况609
8.2.3.2 海战场环境对舰艇无线通信装备的影响609
8.3 海洋环境与海军无线通信的相关性研究611
8.3.1 电离层变化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11
8.3.1.1 电离层与无线通信的关系611
8.3.1.2 太阳黑子、太阳耀斑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12
8.3.1.3 电离层骚扰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13
8.3.1.4 电离层加热613
8.3.1.5 核爆炸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14
8.3.2 对流层变化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15
8.3.2.1 对流层大气折射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15
8.3.2.2 大气波导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17
8.3.2.3 大气不均匀体散射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18
8.3.2.4 大气突变层反射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18
8.3.2.5 卫星通信与天气环境的关系618
8.3.3 舰船上层建筑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20
8.3.4 海水、岛屿、浪涌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22
8.3.4.1 海水可以增大地波通信的距离622
8.3.4.2 岛屿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23
8.3.4.3 浪涌对无线通信的影响624
8.3.4.4 海水对潜艇通信的制约625
8.3.5 解决潜艇深潜状态下通信的途径626
8.3.5.1 超低频、极低频对潜通信627
8.3.5.2 蓝绿激光对潜通信628
8.3.5.3 其他对潜通信途径629
8.3.6 海战场无线通信的电磁环境630
8.3.6.1 自然噪声630
8.3.6.2 人为噪声631
8.3.6.3 应对噪声的主要途径632
8.3.6.4 电子干扰632
8.3.6.5 海战场无线通信被干扰被侦收分析635
8.3.6.6 卫星通信被干扰被侦收分析635
8.3.6.7 通信对抗的应对措施637
8.3.6.8 通信对抗的发展趋势639
8.3.7 战区动态频谱管理系统641
8.3.7.1 功能642
8.3.7.2 海战场频谱管理的三个层面642
8.3.7.3 舰艇内的频率和电磁兼容管理643
8.3.7.4 舰船编队的通信频率管理和分配643
8.3.7.5 远程网644
8.3.7.6 频谱管理的系统软件模块644
8.3.7.7 频谱管理系统的数据库645
8.3.7.8 频谱管理系统的电子干扰与反干扰645
8.3.7.9 海战区无线电管制646
8.4 无线通信战例分析646
8.5 海军无线通信未来发展趋势649
8.5.1 海军通信的发展趋势649
8.5.2 重大技术发展方向651
8.5.2.1 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651
8.5.2.2 对潜通信651
8.5.2.3 卫星通信652
8.5.3 战术数据链发展趋势及重点技术653
第9章 海军光电装备656
9.1 概述656
9.1.1 海军光电装备的特点656
9.1.2 海军光电装备的概念657
9.1.3 海军光电装备的种类及概况658
9.2 海军光电装备面对的海战场环境659
9.2.1 海战场环境的分类659
9.2.1.1 海战场平台环境659
9.2.1.2 海战场信息环境660
9.2.2 海军光电装备面对的海战场环境661
9.3 海军光电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相关性研究661
9.3.1 天文导航系统661
9.3.1.1 天文导航原理和特点661
9.3.1.2 海战场环境对天文导航系统的影响670
9.3.2 光电系统676
9.3.2.1 海战场环境与光电系统作用距离676
9.3.2.2 光电对抗环境光学传输特性697
9.3.2.3 对光电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703
9.3.3 海战场环境与光电系统精度709
9.3.3.1 大气折射率对光电导航精度的影响709
9.3.3.2 光电导航系统安装基座的振动对导航精度的影响714
9.3.3.3 提高海战场环境光电系统精度的方法717
9.3.4 海战场环境与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720
9.3.4.1 海战场环境对光学系统的要求720
9.3.4.2 海战场环境与光电探测器723
9.3.4.3 海战场环境的变化对光电系统作战性能的影响726
9.4 海军光电装备受海洋环境影响的个例分析734
9.4.1 潜望镜镜管设计个例734
9.4.1.1 潜望镜受力分析734
9.4.1.2 潜望镜镜管的腐蚀机理分析737
9.4.1.3 潜望镜镜管设计方案738
9.4.2 舰艇光电系统图像稳定个例739
9.4.2.1 潜望设备镜管振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739
9.4.2.2 舰船摇摆对光电设备的瞄准线稳定影响741
9.4.3 光电装备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作用距离等效折算745
9.4.3.1 昼光电视作用距离等效计算746
9.4.3.2 红外热像仪最大作用距离等效计算747
9.4.3.3 传感器最大作用距离的等效估计举例748
9.4.4 激光在海面的反射对光电对抗(激光引偏干扰)的影响750
9.4.4.1 反射模型的建立750
9.4.4.2 计算751
9.4.4.3 分析及结论752
9.4.5 平台环境对天文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754
9.4.5.1 水平基准误差对天文导航测高精度的影响754
9.4.5.2 在舰艇动态摇摆条件下对星体检测精度的影响754
9.4.5.3 天文导航潜望镜管弯曲的影响分析及解决措施755
9.4.5.4 天文导航潜望镜镜管振动影响分析及对策757
9.5 海军光电装备未来的发展趋势757
9.5.1 紫外光电探测与通信装备758
9.5.1.1 紫外光电探测装备758
9.5.1.2 紫外光通信装备759
9.5.2 激光光电探测与通信装备760
9.5.2.1 激光测距仪760
9.5.2.2 激光雷达760
9.5.2.3 水下激光探测装备761
9.5.2.4 激光通信装备763
9.5.3 舰载激光武器装备763
9.5.3.1 特点763
9.5.3.2 典型舰载激光武器764
9.5.3.3 发展动向764
9.5.4 舰载光电对抗装备765
9.5.4.1 特点765
9.5.4.2 典型装备765
9.5.4.3 发展趋势766
9.5.5 舰艇光电隐身技术767
9.5.5.1 可见光隐身技术767
9.5.5.2 红外隐身技术767
9.5.5.3 激光隐身技术768
9.5.5.4 典型光电隐身舰艇768
9.5.6 集成光电子学和显示技术769
9.5.7 潜艇潜望设备的信息化、精确化以及隐身技术趋势770
9.5.7.1 潜望设备对目标探测的信息化能力的提高772
9.5.7.2 潜望设备对目标探测的精确化能力的提高773
9.5.7.3 潜望设备的隐身能力的提高774
第10章 海军电子对抗装备779
10.1 概述779
10.1.1 电子战的形成和发展779
10.1.1.1 电子战的形成779
10.1.1.2 电子战的发展781
10.1.2 电子战理论的发展782
10.1.3 海用电子对抗装备的发展783
10.1.3.1 海用电子对抗装备的主要功能784
10.1.3.2 海军电子对抗装备的发展过程784
10.2 海军电子对抗装备与海战场环境概况785
10.2.1 海军电子对抗装备特点785
10.2.1.1 频谱覆盖范围大786
10.2.1.2 动态范围大786
10.2.1.3 有效干扰功率大786
10.2.1.4 干扰效果受平台影响786
10.2.1.5 时间分割工作786
10.2.1.6 信号适应能力强787
10.2.2 海军电子对抗装备的种类787
10.2.2.1 雷达对抗分系统787
10.2.2.2 通信对抗分系统799
10.2.2.3 光电对抗分系统803
10.2.2.4 电子对抗指挥控制分系统805
10.2.3 海战场环境对电子对抗装备的影响806
10.2.3.1 舰船设备平台环境对电子对抗的影响807
10.2.3.2 海洋环境对电子对抗的影响807
10.3 海战场环境与海军电子对抗装备的相关性研究808
10.3.1 海面多路径效应对电子侦察设备信号侦收的影响808
10.3.1.1 侦察设备侦收信号信噪比的计算808
10.3.1.2 大气传播衰减因子808
10.3.1.3 在多路径影响下的接收信号强度809
10.3.1.4 不同电磁波传播极化方式下的海面反射的影响811
10.3.2 平台环境对设备性能的主要影响812
10.3.2.1 天线安装环境影响设备性能812
10.3.2.2 收、发隔离度难以提高812
10.3.2.3 舰船摇摆影响测向和跟踪精度812
10.3.2.4 多径效应提高了设备的虚警率和漏警率813
10.3.3 风负荷对舱外电子设备的影响813
10.3.3.1 风载荷的形成813
10.3.3.2 海上风级与风速的关系814
10.3.3.3 风载荷的计算814
10.3.3.4 风洞试验815
10.3.3.5 风载荷对舱外电子设备的影响816
10.3.3.6 减小风载荷的措施818
10.3.4 振动对电子对抗设备的影响820
10.3.4.1 振动对电子对抗设备的危害分析821
10.3.4.2 减小振动对电子对抗设备危害的措施822
10.3.5 密集复杂电磁环境对侦察告警的影响823
10.3.5.1 侦察告警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工作时序823
10.3.5.2 密集电磁环境的影响分析824
10.3.5.3 应对的技术措施827
10.3.6 战场环境对电子对抗装备作战效能的影响827
10.3.6.1 舰载平台摇摆对干扰效果的影响827
10.3.6.2 舰船电磁环境对电子对抗系统作战性能的影响830
10.4 海军武器装备受海洋环境影响的个案分析841
10.4.1 平台对电子侦察设备测向性能的影响841
10.4.1.1 雷达发射信号模型842
10.4.1.2 侦察告警设备接收到雷达直射波的信号模型842
10.4.1.3 平台表面建筑物的反射信号模型842
10.4.1.4 平台表面建筑物的反射信号对信号参数测量的影响843
10.4.1.5 应对的措施843
10.4.2 岛礁及邻近舰船对侦察设备探测的影响844
10.4.2.1 数学模型分析844
10.4.2.2 反射对于侦察设备测量结果的影响845
10.4.3 气象条件对红外/箔条/烟幕干扰效能的影响848
10.4.3.1 气象条件对红外干扰效能的影响848
10.4.3.2 气象条件对箔条干扰效能的影响850
10.4.3.3 气象条件对烟幕干扰效能的影响852
10.5 未来的发展趋势852
10.5.1 适应海战场环境变化的电子战新概念852
10.5.1.1 “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心战”853
10.5.1.2 从软对抗向软硬对抗相结合的方向发展855
10.5.1.3 从大型电子战系统向联网化分布式电子战系统发展857
10.5.2 未来电子战新概念武器857
10.5.2.1 反辐射无人机858
10.5.2.2 微波脉冲炸弹859
10.5.2.3 微波脉冲重复装置860
10.5.2.4 综合一体化电子战系统860
第11章 海军导航装备864
11.1 概述864
11.1.1 舰船导航的传统概念864
11.1.2 舰船导航的发展过程864
11.1.3 导航概念的变化867
11.1.4 舰船导航的发展方向867
11.1.4.1 适应航海安全要求867
11.1.4.2 适应海洋物理环境要求868
11.1.4.3 适应海战场环境要求868
11.2 现代海战与舰船导航868
11.2.1 引言868
11.2.2 舰船导航在现代海战中的地位和作用869
11.2.2.1 舰船与导航869
11.2.2.2 武器系统与导航873
11.2.2.3 舰船武器系统及雷达等的控制与稳定874
11.2.2.4 舰载飞机惯性导航系统的对准875
11.2.2.5 军事测绘与导航877
11.2.2.6 现代战争的指挥控制与导航877
11.3 海洋战场环境对舰船导航的影响878
11.3.1 海洋环境对舰船导航安全的影响879
11.3.1.1 潜水航行危机四伏879
11.3.1.2 风浪是雾影响舰艇航行安全的三因素880
11.3.2 海洋环境对舰船导航设备的影响880
11.3.2.1 水介质的影响880
11.3.2.2 流速流向的影响881
11.3.2.3 温度、盐雾对可靠性的影响881
11.3.3 海洋战场环境对舰船导航的影响882
11.3.3.1 21世纪海洋战场环境特点882
11.3.3.2 武器制导化-导航制导技术的新挑战883
11.3.3.3 网络中心战-导航的新使命885
11.3.3.4 电子战-导航系统可靠性的挑战886
11.3.3.5 信息战-导航信息是关键887
11.3.3.6 水声导航与水声战890
11.3.3.7 GPS与导航战890
11.4 现代海战环境对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的设计要求894
11.4.1 舰船导航技术的特点894
11.4.2 各种导航技术适应海洋战场环境的比较898
11.4.2.1 隐蔽性898
11.4.2.2 无源性和自主性898
11.4.2.3 导航参数全面性899
11.4.2.4 精度长期稳定性-惯性导航的不足899
11.4.3 以惯性导航为核心的综合导航系统900
11.4.4 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的设计要求901
11.4.4.1 温度影响及温控措施901
11.4.4.2 振动冲击影响及隔振措施902
11.4.4.3 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性设计903
11.4.4.4 重力异常对导航精度的影响及重力异常的实时测量与补偿904
11.5 舰船导航的发展概述909
11.5.1 舰船导航技术发展现状909
11.5.1.1 全世界导航定位技术发展概况909
11.5.1.2 舰船导航设备装备概况910
11.5.2 舰船导航系统目前水平916
11.5.2.1 惯性导航系统916
11.5.2.2 GPS精度916
11.5.2.3 NAVISSI精度916
11.5.2.4 AUV导航系统精度916
11.5.3 舰船导航技术发展分析917
11.5.3.1 舰船惯性技术的发展规律917
11.5.3.2 21世纪海军武器系统发展的特点919
11.5.3.3 21世纪舰船导航技术发展的特点920
11.5.4 舰船导航发展趋势924
11.5.4.1 21世纪舰船导航技术发展总趋势924
11.5.4.2 弹道导弹核潜艇导航技术发展趋势925
11.5.4.3 AUV导航技术发展趋势929
11.5.4.4 水面舰船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930
11.5.5 重大舰船导航技术发展方向933
11.5.5.1 光纤陀螺导航技术933
11.5.5.2 各种水下助航方法935
11.5.6 关键系统技术939
11.5.6.1 系统误差补偿技术939
11.5.6.2 综合导航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939
11.5.6.3 下下一代惯性仪表及系统新技术939
第12章 鱼雷武器942
12.1 概述942
12.2 鱼雷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环境概况943
12.2.1 鱼雷武器装备的特点943
12.2.2 鱼雷武器装备的种类946
12.3 鱼雷与海战场环境的相关性研究951
12.3.1 海洋环境对潜射助飞鱼雷出入水的影响951
12.3.1.1 概述951
12.3.1.2 水文气象条件952
12.3.1.3 力学环境958
12.3.1.4 水弹道设计961
12.3.1.5 海面风场对火箭助飞鱼雷雷伞弹道和入水参数的影响974
12.3.2 海洋环境对鱼雷自导的影响980
12.3.2.1 声传播损失理论与模型980
12.3.2.2 声传播损失的经验模型985
12.3.2.3 海洋混响环境986
12.3.2.4 浅海微气泡对声传播的影响987
12.3.2.5 海洋环境对鱼雷自导系统的影响评价方法992
12.3.3 海洋环境对鱼雷尾流自导的影响993
12.3.3.1 鱼雷尾流自导所处的海洋环境概述993
12.3.3.2 舰船气泡尾流的特性997
12.3.3.3 舰船气泡尾流寿命与海洋环境的关系999
12.3.3.4 舰船尾流的检测原理1000
12.3.3.5 海洋环境对鱼雷尾流自导的影响1001
12.3.4 海洋环境对线导鱼雷导引及作战效能的影响1002
12.3.4.1 海流对鱼雷力学的影响1003
12.3.4.2 导引数学模型1003
12.3.4.3 计算方法1006
12.4 个例分析——水文条件对某型鱼雷声自导的影响分析1010
12.4.1 水温对声速梯度的影响1010
12.4.2 声速负梯度情况下鱼雷声自导作用距离分析1011
12.4.3 跃变层的影响1012
12.4.4 实航试验的验证1013
12.5 未来的发展趋势1013
12.5.1 基于UUV的远程自主攻击超空泡鱼雷内涵1014
12.5.2 基于UUV的远程自主攻击超空泡鱼雷所面临的问题1014
12.5.2.1 基于UUV的远程自主攻击超空泡鱼雷航行载体技术1015
12.5.2.2 基于UUV的航行载体所搭载的超空泡鱼雷1016
第13章 水雷武器1020
13.1 概述1020
13.2 海军水雷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环境概况1021
13.2.1 水雷武器装备的特点1021
13.2.2 水雷武器装备的种类1021
13.2.3 水雷武器装备海战场海洋环境特点1022
13.2.4 水雷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相关性1022
13.3 海战场环境与海军水雷武器装备的相关性研究1022
13.3.1 海洋流场1022
13.3.1.1 海洋流场对水雷武器布放、系留的影响1023
13.3.1.2 海洋流场对主动攻击水雷攻击弹道散布的影响1025
13.3.2 水雷总体提高海洋环境中抗流能力的综合设计1028
13.3.2.1 水雷武器在海洋流场环境中系留抗流能力的综合设计1028
13.3.2.2 水雷武器在海洋流场环境中主动攻击弹道抗流能力的综合设计1029
13.3.3 海战场环境与水雷武器引信的相关性1030
13.3.3.1 海洋环境噪声场1030
13.3.3.2 海洋噪声对水雷声引信的影响1044
13.3.3.3 水雷声引信适应海洋环境噪声设计1045
13.3.3.4 地球及海洋环境磁场1052
13.3.3.5 地球及海洋环境磁场对水雷磁引信的影响1056
13.3.3.6 水雷磁引信适应地球及海洋环境磁场设计1057
13.3.3.7 海洋环境水压场1060
13.3.3.8 海洋环境水压场对水雷水压引信的影响1067
13.3.3.9 水雷水压引信适应海洋环境水压场设计1067
13.3.4 水雷引信提高海洋中自主生存能力的综合设计1088
13.4 未来的发展趋势——复杂海洋环境下的网络雷阵1089
13.4.1 网络雷阵的声换能器可形成对目标的指向性1090
13.4.2 雷阵的多声换能器可提高空间增益和时间增益1090
13.4.3 网络雷阵传感器可以对目标进行远距离探测1090
13.4.4 网络雷阵可提高检测概率1091
13.4.5 网络雷阵能够实现对雷阵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1091
13.4.6 网络雷阵可以较大的提高水雷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抗猎扫性1091
13.4.7 网络雷阵的抗自然干扰能力有所提高1092
13.4.8 网络雷阵可降低检测频率以利于提高声源级和避开强干扰1092
第14章 声诱饵1094
14.1 概述1094
14.2 诱饵武器装备的特点与现状1094
14.2.1 声诱饵的特点1094
14.2.1.1 声诱饵的使命1094
14.2.1.2 声诱饵的功能1095
14.2.1.3 诱饵结构1097
14.2.1.4 使用环境1097
14.2.2 靶雷的特点1097
14.2.3 声诱饵武器装备的种类1097
14.2.3.1 声诱饵1097
14.2.3.2 靶标1107
14.2.3.3 诱饵与靶雷的差异1109
14.2.4 与诱饵相关的海战场环境的分类1110
14.2.4.1 舰船设备平台环境1110
14.2.4.2 海洋环境要求1110
14.2.5 声诱饵武器装备与海战场环境的相关性研究1110
14.2.6 靶雷与海战场环境的相关性研究1111
14.3 海战场环境与海军武器装备的相关性1111
14.3.1 声诱饵1111
14.3.1.1 海战场环境对声诱饵寿命的影响1111
14.3.1.2 海战场环境对声诱饵平台安全性的影响1112
14.3.1.3 海战场环境对声诱饵作用距离、诱骗效果等作战效能的影响1112
14.3.1.4 海战场环境对声诱饵可靠性的影响1113
14.3.1.5 海战场环境对声诱饵适应性的影响1113
14.3.2 靶雷1113
14.3.2.1 海战场环境对靶雷寿命的影响1113
14.3.2.2 海战场环境对靶雷平台安全性的影响1113
14.3.2.3 海战场环境对靶作用距离、诱骗效果等作战效能的影响1114
14.3.2.4 海战场环境对靶雷可靠性的影响1114
14.3.2.5 海战场环境对靶雷适应性的影响1114
14.4 诱饵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1114
14.4.1 声诱饵的发展趋势1114
14.4.2 靶雷的发展趋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