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家庭史 第2卷 隋唐五代时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家庭史 第2卷 隋唐五代时期](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746197.jpg)
- 张国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5473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家庭-历史-中国-隋唐时代;家庭-历史-中国-五代十国时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家庭史 第2卷 隋唐五代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卷 隋唐五代时期绪论 1
一、学术史的回顾 1
二、资料问题 3
三、本书的内容结构 5
第一章 家庭规模与结构 8
第一节 家庭规模的总体分析 8
一、关于家庭规模的一般资料 8
二、从人口生育率推测家庭人口和规模 14
三、家庭生命周期与动态的家庭结构 17
四、影响家庭结构的其他因素 21
第二节 复合型家庭结构及其时代特征 26
一、法律上的“同居”概念 27
二、“同居共活”的复合型家庭模式 30
三、“同籍别居”的复合型家庭模式 34
四、提出复合式家庭模式的意义 38
第三节 妇女归宗与复合家庭结构 45
一、长住女家与家庭结构 45
二、妇女夫亡归宗与家庭结构 49
第二章 婚姻与夫妻关系 60
第一节 男女婚嫁年龄考略 60
一、文献中所见唐代婚姻年龄61
二、墓志中所见唐代女性婚龄63
三、唐代男子婚龄与晚婚问题69
第二节 婚姻、门第与礼法文化74
一、聘财与婚姻75
二、礼法与婚姻78
三、门第与聘财82
第三节 夫妻关系与性爱生活90
一、夫妻关系90
二、妻与妾99
三、婚姻与性爱生活110
第四节 离婚与守寡113
一、离婚113
二、守寡与再嫁120
三、老夫少妻与年轻守寡129
四、寡居妇女的家庭生活131
五、寡妇的精神世界137
六、寡妇与家族的关系142
第三章 家庭关系147
第一节 父母与子女关系147
一、“生”与“育”147
二、室女、出嫁女与父母的关系153
三、嫡庶与外宅男160
四、后爹后妈与子女的关系166
五、养父母与养子169
第二节 其他家庭关系173
一、婆媳关系173
二、亲戚关系176
三、老人问题180
四、家庭暴力问题187
第三节 法律与家庭关系 188
一、王法与孝道 189
二、夫妻关系 191
三、婚外性关系 192
四、兄弟关系 196
五、表彰义门 197
六、溺婴问题 198
七、离婚与改嫁 199
第四章 家庭财产的析分 202
第一节 关于家庭财产析分的若干问题 202
一、分家的双重含义 202
二、家长的权力与财产归属 204
三、国家政策与民间风俗 207
四、虚假的分家与合户 210
第二节 关于家庭财产析分的若干基本规定 212
一、享受财产继承权利的亲属范围 213
二、用来析分和继承的家庭财产的界定 216
三、妇女的财产继承问题 218
第三节 关于分家析产若干类型分析 220
一、直系家庭遗嘱分家模式 222
二、联合家庭兄弟分家模式 224
三、旁系尊亲叔侄分家模式 229
四、多次分家模式 232
五、关于分家契约执行的保障与效果 234
第五章 家庭生计 237
第一节 居家过日子 237
一、农家生活哲学 237
二、家居生活方式 239
第二节 农家经济生活 244
一、农家生产工具 244
二、农家经济与市场的联系 249
三、农家生产成本 254
四、非常性大宗家庭开支 256
第三节 家庭生计 258
一、中等农家的产业与收入 258
二、中等农家的生活指数 262
三、中等农家的赋税与盈余 266
第四节 其他农家与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状况 269
第六章 家庭教育 277
一、帝王家庭的教育 278
二、官僚家庭的为政教育及文人家庭的功名教育 283
三、家庭的文化与科举教育 287
四、士族的家风礼法教育 302
五、农业手工业家庭的教育 315
六、中医药医术的家庭教育及胎教 321
七、女性的家庭教育 324
八、家教风格的变化及家庭教育特点 336
主要征引文献 340
图1—1 嫁娶图9
图1—2 唐双童图15
图1—3 公元前10—前9世纪男女木雕像18
图1—4 雨中耕作图25
图1—5 唐四合院三彩建筑模型31
图1—6 唐代庄园家庭生活42
图1—7 舞女图46
图1—8 唐官宦人家的女眷51
图1—9 唐代弈棋贵妇53
图2—1 唐花鸟屏风61
图2—2 唐壁画少女64
图2—3 唐鞋66
图2—4 五代宋初时的青年男子71
图2—5 唐彩绘文官俑73
图2—6 唐嫁娶图80
图2—7 唐铜钱83
图2—8 唐《元和姓纂》书影84
图2—9 唐蹙金绣夹半臂87
图2—10 唐金垠平脱羽人花鸟铜镜89
图2—11 唐代三口之家91
图2—12 唐代西州舂米陶俑95
图2—13 唐崔祐甫墓志98
图2—14 唐舞乐屏风100
图2—15 唐三彩陶男根111
图2—16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114
图2—17 唐墓贵妇陶俑117
图2—18 唐墓三彩女佣120
图2—19 唐墓戴幂篱女佣123
图2—20 唐墓女彩俑126
图2—21 唐墓二女陶俑129
图2—22 唐墓骑马女陶俑132
图2—23 唐墓戴面纱女骑俑138
图2—24 唐法门寺佛舍利140
图2—25 菩萨141
图2—26 唐代均田制授田示意图143
图3—1 唐中年母女148
图3—2 唐笔152
图3—3 母女155
图3—4 唐女鞋156
图3—5 唐儿童的丸髻与兜肚162
图3—6 唐童子嬉戏图170
图3—7 唐壁画中的童子176
图3—8 唐壁画中的老人181
图3—9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186
图3—10 唐舞俑193
图3—11 唐胡服妇女绢画194
图4—1 切肉203
图4—2 唐金、银开元通宝205
图4—3 朱雀、人物图209
图4—4 唐代农夫210
图4—5 唐代铜牛车215
图4—6 青釉四系罐219
图4—7 唐绿釉牛车227
图4—8 唐陶仓231
图4—9 唐陶牛车233
图4—10 唐代花式面点和饺子235
图5—1 家族野餐图237
图5—2 唐陶灶242
图5—3 唐劳作女泥俑群243
图5—4 唐铁犁铧245
图5—5 唐敦煌壁画收获图246
图5—6 唐曲辕犁复原图247
图5—7 唐农具耙线图247
图5—8 唐高转筒车模型248
图5—9 唐农家夫妇耕作图250
图5—10 唐木牛车252
图5—11 唐耕牛泥塑254
图5—12 农具水车图256
图5—13 唐陶井258
图5—14 耕作图259
图5—15 唐代西州小麦262
图5—16 唐庸调银饼266
图5—17 唐代西州点心271
图5—18 唐代西州牛车273
图5—19 唐代肉坊276
图6—1 唐太宗像279
图6—2 《帝王论》281
图6—3 唐韩滉文苑图284
图6—4 唐西域边城285
图6—5 唐辟雍青瓷砚288
图6—6 唐大雁塔291
图6—7 唐欧阳询书《季鹰帖》295
图6—8 唐诗人杜牧像296
图6—9 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297
图6—10 唐六屏式鉴诫画298
图6—11 唐柳公权书法308
图6—12 唐夫人行香摹本图310
图6—13 唐诗人李白像313
图6—14 唐诗人杜甫像313
图6—15 唐杜佑《通典》书影314
图6—16 唐吐鲁番地主庄园生活318
图6—17 唐张萱《捣练图》319
图6—18 唐盛丹砂银药盒321
图6—19 唐孙思邈鎏铜像323
图6—20 唐少女淡妆325
图6—21 唐优雅女俑326
图6—22 唐贵妇328
图6—23 唐发髻戴花的女眷331
图6—24 唐贵妇祭祀活动333
图6—25 唐男子壁画像337
表格目录表1—1 唐代户口综合统计表10
表1—2 唐代家庭类型综合分析12
表1—3 唐代怀州周村18户家庭规模13
表1—4 唐代家庭子女生育数据表14
表1—5 唐代家庭子女夭折数据表15
表1—6 唐代新生儿童和夭折儿童性别比例对照表16
表1—7 唐代家庭结构分析表23
表2—1 《唐代墓志汇编》所载女子婚龄分布表64
表2—2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载女子婚龄分布表65
表2—3 《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载女子婚龄统计表65
表2—4 唐代妇女成年婚嫁事例66
表2—5 唐代妇女许婚与结婚之间时间差举例68
表2—6 唐代男女婚龄对照表69
表2—7 唐代婚龄分布表(据41例样本分析)71
表5—1 中古时期制度规定的官民住宅等级239
表5—2 敦煌文书所载唐代住房分布与面积(一)241
表5—3 敦煌文书所载唐代住房分布与面积(二)241
表5—4 唐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估算251
表5—5 唐代基本农业生产工具价格表255
表5—6 唐代后期农家土地占有情况表260
表5—7 敦煌河西支度营田使文书所载给粮标准263
表5—8 敦煌河西支度营田使文书所载29户家庭情况264
表5—9 敦煌河西支度营田使文书所载29户家庭人口统计(不含奴婢)265
表5—10 唐代租庸调表267
表5—11 唐朝定户家庭资产表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