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第2版
  • 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954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国文化地理总论3

第一章 文化的结构、价值观与区划3

一、文化的结构3

(一)意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3

(二)雅文化·俗文化5

二、文化资源的价值观6

(一)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7

(二)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9

(三)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12

三、区域文化与文化区划13

(一)文化的区域比较13

(二)区域和城市的文化形象14

(三)地名文化资源17

(四)文化区划原则19

第二章 中华文化述要21

一、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硕果21

(一)五千年的延续性21

(二)开放性与亲和性22

(三)海内一统观与同一性24

二、中华意识文化的几个要点26

(一)整体观念27

(二)伦理观念28

(三)勤奋观念29

(四)笃学观念30

三、中华宗教观念的几个特点31

(一)道并行不悖,不同教派和平共处31

(二)临时抱佛脚,虔诚教徒比例不大33

(三)释道儒合流,对雅俗文化影响深刻35

四、中美文化比较36

(一)个人至上与群体至上37

(二)平等观与等级观39

(三)标新猎奇与中和、空灵、自然39

(四)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40

(五)商务文化比较41

五、中日文化比较42

(一)集团观念42

(二)岛国根性44

(三)尚武和尚白45

六、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方向47

第三章 中华文化区域差异的背景49

一、巨大的区域差异49

二、自然环境背景51

(一)南暖北寒,南湿北旱52

(二)西高东低,东临大洋53

(三)自然灾害较多54

(四)自然环境对中华一统的影响54

三、中国人体质的区域差异55

(一)南矮北高·南瘦北胖55

(二)容貌的南北差异56

(三)Gm血型的南北差异57

四、社会环境背景62

(一)北方战事较多62

(二)首都主要建在北方63

(三)东南一带经济比较发达64

五、汉姓发源地的分布和开发65

(一)汉姓发源地的分布特征65

(二)汉姓发源地的历史背景67

(三)汉姓发源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69

六、汉民族性格的地域差异71

中篇 中国部门文化地理77

第四章 语言、文学和艺术的区域差异77

一、语言的区域性和区域差异77

(一)简约的汉语77

(二)南繁北齐——汉语方言区分布特征80

(三)口彩与口忌——数字背后的文化83

(四)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84

(五)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分布87

二、色彩观89

(一)尚黄89

(二)尚红91

(三)少数民族色彩观93

三、南北文风的主要差异95

(一)大地是文艺的舞台95

(二)南骚北风96

四、国画的意境美和画风的南北差异98

(一)国画的意境美99

(二)南北画风的主要差异100

第五章 戏曲的分布与地域性102

一、剧种的层次和分布102

(一)京剧——中华戏剧文化的代表102

(二)多层次的剧种及其分布103

二、剧种纷繁的背景106

三、戏曲的地域性109

(一)南柔北刚109

(二)委婉缠绵的越剧111

(三)幽默灵巧的川剧112

(四)乡土气息浓厚的二人转114

(五)秦腔大声吼起来116

四、戏曲文化的统一性117

第六章 饮食文化和饮食的区域差异120

一、中西饮食文化比较120

(一)美味适口121

(二)营养生态122

(三)会餐分食124

(四)热闹劝酒125

(五)经营管理127

二、中日饮食文化比较128

三、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129

(一)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130

(二)南细北粗——饮食的社会环境烙印132

(三)少数民族饮食文化133

四、四大菜系的特征与背景134

(一)各具特色的鲁菜、川菜和苏菜135

(二)宣扬生猛海鲜的粤菜136

第七章 建筑文化和建筑的南北差异138

一、建筑文化的几个特点138

(一)群体性138

(二)伦理性140

(三)色彩丰富141

二、保护与创新141

(一)保护传统文化资源142

(二)文化创新143

三、民居和街坊的南北差异145

(一)民居的南北差异145

(二)城市街坊格局的南北差异146

四、宗教建筑分布的南北差异147

(一)南方多佛寺道观147

(二)北方多石窟寺150

五、风水与选址151

(一)风水的哲理基础152

(二)风水中的南向观153

(三)风水中的综合观155

(四)推陈出新的风水说157

第八章 园林文化和园林的地域差异160

一、宛如天开的中国园林160

(一)忌直求曲,巧于因借161

(二)建筑布局,依山傍水162

(三)题联挂匾,景以文兴164

二、园林的南北差异165

三、主题公园与区域文化167

(一)新兴的休闲娱乐实体168

(二)适应区域文化,选准特色主题169

(三)不断创新,提高文化品位171

四、登高文化与登高景点172

(一)多层次的登高文化内涵172

(二)与西方登高文化的比较173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登高景点175

五、公墓园林化176

(一)继承传统丧葬文化的积极因素177

(二)扬弃传统丧葬文化的消极成分178

(三)吸纳西方丧葬文化的合理内核181

第九章 人才地理特征183

一、状元的分布及其意义183

(一)状元的文化地理意义183

(二)状元的地域分布特征184

二、状元地域分布的背景187

(一)区域经济背景187

(二)文化教育背景188

(三)政治因素的影响189

(四)考试制度的影响191

三、教授的分布和迁移211

(一)教授地域分布特征211

(二)北京教授籍贯地分析215

(三)教授地域迁移的社会意义217

四、武状元分布特征218

下篇 中国区域文化地理223

第十章 华北文化区223

一、首都文化223

(一)首善之区与城市功能综合化223

(二)雅文化中心225

(三)东富西贵与双中心227

(四)四合院—大院—花园小区228

二、燕赵文化230

(一)任勇好侠231

(二)慷慨悲歌232

(三)近畿文化233

三、三晋文化234

(一)古建之乡234

(二)晋商崛起的背景236

(三)晋商的特征238

四、齐鲁文化241

(一)儒学故乡241

(二)泰山岩岩242

(三)豪放热情244

第十一章 东北和内蒙古文化区247

一、关东文化247

(一)关东文化的背景247

(二)虎、实、乐的东北人249

(三)东北十大怪的背景250

二、延边朝鲜族文化251

三、内蒙古草原文化254

(一)草原背景254

(二)草原文化特征255

第十二章 华东文化区258

一、吴越文化258

(一)文物之邦258

(二)苏州状元260

(三)绍兴师爷261

(四)温州文化与温州模式263

二、上海海派文化266

(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移民城市266

(二)精明——上海人的性格特征268

(三)多元和开新——海派文化的精华269

三、八闽文化271

(一)地域差异271

(二)外向的闽南文化274

四、台湾文化276

(一)原住民的内部差异277

(二)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278

(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台湾文化281

第十三章 华中文化区284

一、中原文化284

(一)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84

(二)中州区位与经济文化衰退286

(三)中州区位再现辉煌287

二、安徽文化·徽商纵横288

三、江西文化·兴衰轨迹291

四、两湖文化295

(一)缤纷芳菲295

(二)九头鸟辩296

(三)武多楚腔297

第十四章 华南文化区299

一、岭南文化299

(一)南风北渐299

(二)广府文化301

(三)潮汕文化303

(四)客家文化306

二、香港文化308

(一)文化的辐射力308

(二)国际性·商业性·法治性309

(三)文化互补312

三、澳门文化314

四、八桂文化317

第十五章 西北文化区319

一、三秦文化319

(一)陕西十大怪319

(二)皇上两行埋322

二、甘陇文化323

三、宁夏回族文化326

四、新疆文化328

(一)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地328

(二)南疆维吾尔族绿洲文化331

(三)北疆哈萨克族草原文化335

第十六章 西南文化区337

一、巴蜀文化337

(一)天府之国,多斑彩文章337

(二)尚滋味,好辛香338

(三)悍勇和勤奋339

二、黔贵文化340

(一)大山文化340

(二)多民族文化342

(三)华夏文化的主导地位343

(四)民谚与区域形象345

三、滇云文化346

(一)云南十八怪347

(二)人类文化博物馆350

四、藏文化352

(一)高原环境和藏传佛教352

(二)奇特的文化景观354

(三)文化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兴藏358

附录 关于文化产业的探索362

参考文献365

图1 文化结构与潜在价值图7

图2 马斯洛夫需求层次和中华文化对应图10

图3 区域形象设计框架示意图16

图4 南北分界图51

图5 中国40个人群Gm血型聚类树状分析简图61

图6 汉方言分区图81

图7 南宋至清状元分布图187

图8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籍贯分布图(1987年)213

图9 福建省方言分布图273

图10 广东省方言分布图302

表2-1 中美观念对比36

表2-2 中美称呼比较38

表2-3 中美商务文化比较41

表2-4 中日观念对比46

表2-5 中国和美国的部分技术差距47

表3-1 中国文化的南北差异要目50

表3-2 中国分地区汉族身高56

表3-3 中国男性容貌特征观察统计57

表3-4 中国40个人群Gm血型因子频率58

表3-5 中国100大姓发源地67

表3-6 春秋列国分布68

表4-1 汉方言区人口简表81

表4-2 中国少数民族语系和语族88

表5-1 中国九大剧种专业剧团分布105

表5-2 采茶戏剧种分布106

表5-3 花鼓戏剧种分布107

表5-4 北方梆子剧种和剧团分布107

表5-5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分布108

表6-1 满汉全席“四八珍”123

表6-2 中餐和西餐饮食文化比较127

表6-3 北方主要面食品名130

表6-4 菜系与文艺风格对应关系135

表7-1 木结构建筑和石结构建筑比较139

表7-2 道教名山分布148

表7-3 道教大小洞天分布149

表7-4 中国城市住宅日照间距的南北差异154

表8-1 中美建筑园林审美观比较160

表8-2 南北园林比较167

表9-1 状元籍贯地表186

表9-2 历代书院南北分布189

表9-3 历代状元籍贯地详表192

表9-4 教授籍贯地和工作地分布211

表9-5 在省外工作的教授比重214

表9-6 北京市教授籍贯地分布216

表9-7 北京市教授分年龄组籍贯地分布217

表9-8 清代武状元籍贯地分布220

表10-1 明永乐年间(1403~1424)九镇兵力部署237

表10-2 晋商票号和会馆分布240

表11-1 东北十大怪的背景251

表12-1 苏浙沪人才统计表259

表12-2 福建省方言区人口简表272

表12-3 台湾原住民分布表278

表12-4 台湾和福建八大姓占人口比重279

表12-5 闽台寺庙和神祇联系表280

表13-1 《全唐诗》作者籍贯地变化292

表14-1 广东省方言区人口简表301

表15-1 陕西十大怪与环境320

表15-2 甘肃省石窟分布325

表15-3 新疆出土人种类别329

表16-1 贵州省主要民族建筑形式342

表16-2 抗战时期内迁贵州的高等院校344

表16-3 云南十八怪简表347

表16-4 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比较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