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735085.jpg)
- 桂诗春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1322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1
1.1.1 语言和言语1
1.1.2 心理过程2
1.1.3 认知基础3
1.2 为什么要研究心理语言学6
1.2.1 科学的探究6
1.2.2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应用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6
1.2.3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对其他科学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6
1.3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简史7
1.3.1 胚胎期7
1.3.2 孕育期9
1.3.3 成长期17
1.4 小结22
第二章 研究方法24
2.1 基本原则25
2.1.1 抽象分析的原则25
2.1.2 可计算性的原则26
2.1.3 信息处理的原则29
2.2 实验方法33
2.2.1 潜伏性数据34
2.2.2 眼睛固视35
2.2.3 口头报告37
2.2.4 双耳试验38
2.2.5 再现39
2.3 建立理论的方法40
2.3.1 扣除法40
2.3.2 信息处理分析42
2.3.3 计算机模拟43
2.3.4 不确定性问题47
2.4 统计手段48
2.4.1 常模的建立49
2.4.2 抽样的原理50
2.4.3 控制的原理52
2.4.4 无差别假设54
2.5 小结57
第三章 认知与语言的神经基础59
3.1 神经系统59
3.1.1 神经元60
3.1.2 信息的神经表征61
3.1.3 认知元的假设62
3.1.4 认知的发展模式64
3.2 大脑的组织65
3.2.1 左右两半球66
3.2.2 言语中枢67
3.3 视觉系统69
3.3.1 视觉细胞的神经编码70
3.3.2 马尔的研究71
3.4 小结72
第四章 知觉与注意74
4.1 感觉记忆74
4.1.1 视觉记忆74
4.1.2 听觉记忆76
4.2 注意与感觉信息处理76
4.2.1 注意的模式76
4.2.2 自动化81
4.2.3 数据与资源限制82
4.3 型式识别83
4.3.1 模块匹配模式83
4.3.2 特征分析85
4.4 格式塔组织原则86
4.5 注意与型式识别89
4.6 语境与型式识别91
4.7 小结93
第五章 知识表征95
5.1 以知觉为基础的知识表征95
5.1.1 空间与线性表征95
5.1.2 心理表象97
5.1.3 模拟数量比较99
5.1.4 表象与心理图画101
5.1.5 线性排列102
5.2 以意义为基础的知识表征105
5.2.1 言语信息的记忆105
5.2.2 视觉信息的记忆107
5.2.3 知识的储存109
5.2.4 命题表征111
5.2.5 图式117
5.3 程序性知识124
5.3.1 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124
5.3.2 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的相互作用125
5.3.3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126
5.4 小结129
第六章 知识的习得和提取132
6.1 记忆结构132
6.1.1 短时记忆132
6.1.2 长时记忆134
6.1.3 平行与系列处理136
6.1.4 记忆的ACT理论138
6.2 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与记忆139
6.2.1 新陈述性知识的习得139
6.2.2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立141
6.2.3 增添142
6.2.4 组织145
6.3 程序性知识的习得148
6.3.1 型式识别与动作一次序程序148
6.3.2 型式识别程序的习得149
6.3.3 动作一次序程序的习得155
6.4 小结160
第七章 语言和通信162
7.1 信息与信息量163
7.1.1 什么是信息163
7.1.2 信息的定量表示166
7.2 通信中的言语听辨170
7.2.1 连续性与离散性事件170
7.2.2 信道容量172
7.2.3 言语听辨的肌动论173
7.2.4 通信中的干扰177
7.3 语言结构的概率179
7.3.1 言语听辨及其发生的概率179
7.3.2 马尔可夫过程186
7.4 小结191
第八章 语言模式与语法分析器193
8.1 转移网络194
8.1.1 有限状态自动机194
8.1.2 词组结构分析器197
8.1.3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202
8.2 扩充转移网络205
8.2.1 转换语法205
8.2.2 扩充转移网络209
8.3 以意义为基础的语法分析器218
8.4 小结222
第九章 意义及其理论224
9.1 辨认词的模式225
9.1.1 试验成果225
9.1.2 词汇发生模式228
9.1.3 检索模式229
9.1.4 问题与发展231
9.2 什么是意义237
9.2.1 “意义”的意义237
9.2.2 语义学的范围239
9.3 词的意义240
9.3.1 特征理论241
9.3.2 语义网络246
9.3.3 原型理论248
9.3.4 程序语义学250
9.4 句子意义253
9.4.1 逻辑语义学253
9.4.2 语用理论259
9.5 小结268
第十章 语言理解271
10.1 言语听辨过程271
10.1.1 孤立声音的听辨272
10.1.2 连续性言语的听辨282
10.2 意义建立过程283
10.2.1 句法和意义分析在什么时候进行284
10.2.2 语言理解系统是如何组织的286
10.2.3 对语言理解系统的结构的实验研究287
10.2.4 语篇的理解296
10.3 使用过程314
10.3.1 使用过程是怎样组织的314
10.3.2 断言的保存315
10.3.3 是/否问句的回答319
10.3.4 特殊(Wh-)问句的回答325
10.3.5 指令的执行326
10.3.6 间接的使用过程329
10.4 小结333
第十一章 语言产生337
11.1 语言产生的研究方法338
11.1.1 失语症339
11.1.2 言语失误340
11.1.3 口吃和停顿341
11.2 制定计划阶段341
11.2.1 语篇计划343
11.2.2 句子计划348
11.2.3 句子成分计划358
11.3 建立结构阶段362
11.3.1 生成的产生式系统362
11.3.2 制定计划、建立结构和执行计划364
11.4 言语的执行阶段372
11.4.1 失言373
11.4.2 发音程序的编制374
11.4.3 词的形成和表现377
11.4.4 节奏和时间379
11.4.5 发音程序的执行380
11.5 小结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