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污水系统的仪表、控制和自动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Gustaf Olsson,Marinus K.Nielsen,Zhiguo Yuan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9599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污水系统的仪表、控制和自动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目的1
1.2 ICA技术的现状3
1.3 ICA技术的发展动力4
1.4 ICA限制性因素5
1.4.1 立法5
1.4.2 教育、培训和理解5
1.4.3 经济5
1.4.4 测定工具6
1.4.5 污水厂的限制6
1.4.6 软件6
1.4.7 教育6
1.5 干扰6
1.6 ICA优先控制目标7
1.7 本书主要内容9
1.8 本章参考书目9
第2章 ICA的发展历程10
2.1 污水处理系统ICA会议10
2.1.1 伦敦/巴黎1973年10
2.1.2 克莱蒙森1974年12
2.1.3 伦敦/斯德哥尔摩1977年13
2.1.4 慕尼黑/罗马1981年,休斯敦/丹佛1985年,京都/横滨1990年14
2.1.5 汉密尔顿/班夫郡1993年,哥本哈根1995年,布赖顿1997年16
2.1.6 2002年和2004年的水质监控自动化会议17
2.2 新的挑战18
2.3 本章参考书目19
第3章 ICA在一些国家的应用现状20
3.1 ICA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20
3.2 评估应用ICA后的性能27
3.2.1 基准28
3.2.2 主要性能指标29
3.2.3 ICA应用的评价31
3.2.4 应用主要性能指标来评估ICA35
3.3 执行ICA的费用36
3.4 应用ICA的成本/效益37
3.4.1 使用40
3.4.2 潜在效益40
3.5 ICA的发展趋势40
3.6 本章参考书目42
第4章 污水处理单元控制——常规方法43
4.1 污水处理过程控制的特征43
4.1.1 干扰43
4.1.2 工艺的复杂性44
4.1.3 运行目标44
4.1.4 执行变量46
4.1.5 传感器46
4.2 控制系统的设计——常规步骤46
4.2.1 控制问题的形成46
4.2.2 控制策略的开发——目标函数的翻译48
4.2.3 控制结构和控制算法的设计49
4.2.4 控制器调整和性能评估52
4.3 污水行业自动控制水平52
4.3.1 水平153
4.3.2 水平253
4.3.3 水平353
4.3.4 水平453
4.4 本章参考书目54
第5章 单元过程控制——曝气量和溶解氧的控制56
5.1 导言56
5.2 控制DO值恒定56
5.3 DO设定值选择的因果分析58
5.4 完全混合曝气反应器中DO设定值的确定60
5.5 推流式反应器DO设定值的确定63
5.5.1 推流式反应器的理论最优DO曲线63
5.5.2 推流式反应器DO控制策略66
5.6 间歇运行系统曝气阶段反应时间的控制74
5.6.1 应用营养物传感器对曝气时间进行控制75
5.6.2 应用ORP和pH测定曲线对曝气时间进行控制80
5.6.3 应用ORP和pH的拐点对曝气进行控制81
5.6.4 应用ORP和pH的绝对值对曝气进行控制82
5.7 小结82
5.8 本章参考书目83
第6章 单元过程——污泥、混合液和污水量的控制84
6.1 导言84
6.2 硝化液回流量的控制84
6.2.1 因果分析84
6.2.2 一个准最优控制策略85
6.2.3 控制算法88
6.2.4 小结88
6.3 外碳源投加量的控制89
6.3.1 因果分析89
6.3.2 碳源投加位置90
6.3.3 碳源的选择92
6.3.4 前置反硝化系统外碳源投加控制93
6.3.5 后置反硝化系统外碳源投加控制97
6.3.6 交替式系统外碳源投加控制97
6.3.7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外碳源投加控制97
6.3.8 小结98
6.4 SRT和污泥排放量的控制99
6.4.1 因果分析99
6.4.2 SRT最小化控制系统100
6.5 污泥回流量的控制102
6.5.1 因果分析102
6.5.2 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算法105
6.5.3 限制沉淀池中污泥停留时间(SRTiS)的反馈控制器106
6.5.4 小结107
6.6 分段进水的控制107
6.6.1 高水力负荷期降低进入沉淀池的固体负荷107
6.6.2 不需要内循环回流实现氮的去除108
6.6.3 分段进水控制的因果分析108
6.6.4 控制分段进水以降低沉淀池负荷110
6.6.5 在脱氮污水厂控制分段进水比例111
6.7 污水调节池控制112
6.7.1 低水平控制器113
6.7.2 模型和控制设计114
6.8 曝气沉淀池运行115
6.9 本章参考书目117
第7章 厌氧消化工艺的控制118
7.1 导言118
7.2 控制目标122
7.3 控制方法实例125
7.4 比较控制规则需要的实验设备126
7.4.1 不同控制方法所应用的污水126
7.4.2 不同控制方法所应用的厌氧消化工艺126
7.5 控制生物产气量131
7.5.1 神经网络131
7.5.2 模糊控制136
7.5.3 线性控制方法140
7.5.4 非参数型估计148
7.5.5 自适应非参数调整规律149
7.5.6 非线性鲁棒性控制151
7.5.7 控制策略的总结153
7.6 COD、VFA和其他控制156
7.6.1 模型控制对模型复杂性的需求156
7.6.2 自适应控制159
7.6.3 应用高级传感器的鲁棒控制160
7.6.4 应用简单传感器的鲁棒控制164
7.7 小结167
7.8 本章参考书目167
第8章 化学除磷的控制171
8.1 导言171
8.2 前置沉淀171
8.2.1 常规的控制规则173
8.2.2 反馈控制同时沉淀173
8.3 后置沉淀174
8.3.1 K?llby污水处理厂的控制经验174
8.3.2 流量比例前馈控制175
8.3.3 负荷比例前馈控制177
8.3.4 基于现场磷测定的反馈控制177
8.4 预沉淀181
8.5 小结184
8.6 本章参考书目184
第9章 污水处理厂在线传感器/分析器186
9.1 导言186
9.2 营养物传感器/分析器188
9.3 在线传感器的特征192
9.4 小结197
9.5 本章参考书目198
第10章 信号分析和故障诊断199
10.1 污水处理厂的信息199
10.2 数据筛选199
10.2.1 单数据验证200
10.2.2 长期漂移的校正205
10.2.3 交叉验证方法207
10.2.4 数据过滤212
10.3 检测215
10.3.1 直接测定216
10.3.2 多变量分析217
10.4 小结220
10.5 本章参考书目220
第11章 污水系统全厂控制222
11.1 全厂运行观点222
11.1.1 水力相互作用223
11.1.2 污水厂内部回流系统224
11.1.3 单元过程间的相关性224
11.1.4 能耗的分配225
11.2 综合控制的目标225
11.2.1 系统边界的定义226
11.2.2 运行目的226
11.3 污水厂进水量的预测228
11.4 溢流的控制232
11.5 通过控制扩充污水厂容量233
11.5.1 预沉淀的应用234
11.5.2 平行运行污水厂中的相互作用234
11.6 通过控制来扩展下水道系统的容量238
11.6.1 下水道和WWTP的结合238
11.6.2 利用下水道系统的容量239
11.6.3 增加合流制溢流量计算的可能性239
11.6.4 根据在线数据获得系统知识239
11.7 计算机控制系统240
11.8 小结246
11.9 本章参考书目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