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物讲读历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筱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2777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文物-研究-中国;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物讲读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明的起源2
一、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存2
(一)遍布于各地的原始人类遗址2
1.猿人及遗址分布2
2.古人及遗址分布3
3.新人及遗址分布3
(二)原始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4
1.原始人类生存环境的实物佐证4
2.北京猿人的生存环境5
二、文明的曙光6
(一)原始人类的劳动6
1.工具的制作技术6
2.打制石器工具的种类7
(二)火与人类文明9
1.原始人类的用火遗存10
2.对火的控制与管理11
(三)原始人类的进化12
1.猿人头骨的进化12
2.现代人体貌特征的形成16
三、创造新文明18
(一)磨制技术的问世18
1.磨制技术产生的背景18
2.磨制技术问世的实证18
(二)我国的新石器时代20
1.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20
2.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20
3.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21
4.铜(金)并用时代遗存21
5.磨制工具的特点21
(三)原始种植业和饲养业的产生23
1.原始种植业和饲养业产生的背景与条件23
2.原始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的演进25
3.原始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28
四、定居生活的开始30
(一)血缘纽带关系的形成30
1.定居点的选择30
2.血亲观念意识的产生31
3.母系血缘关系的实证32
4.对女性崇拜的内涵34
(二)聚落,先民们的居住地35
1.聚落的基本布局35
2.聚落布局的特点37
(三)聚落的建筑39
1.横穴式建筑39
2.竖穴式建筑40
3.半地穴式建筑41
4.地面式建筑42
5.干栏式建筑43
6.独特的榫卯结构44
(四)聚落内部的生活47
1.火的使用47
2.聚落内部的分工50
3.纺织技术的问世51
4.编织生产的物证53
5.陶器的发明与使用54
6.奇特的尖底瓶56
7.水井的发明58
第二章 国家的建立和发展62
一、国家产生的前夜62
(一)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62
1.组合工具的产生62
2.破土器,犁的雏型64
3.生产技术的进步66
4.陶器制作技术的改进67
5.黑陶的问世69
(二)金属冶炼技术的问世70
1.铜器的发现70
2.金属冶炼技术的初起71
(三)聚落内部的分化73
1.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实证73
2.私有制的产生75
3.贫富分化对立的出现76
4.世袭观念的形成78
(四)邦国,聚落的联合体80
1.城的出现81
2.聚落群的产生82
3.中心城的地位和作用84
二、国家的建立86
(一)早期国家的产生86
1.城功能的转变86
2.二里头遗址87
3.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的内涵90
4.二里头文化反映的社会现实91
(二)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完善92
1.商前期都城与政权建设92
2.郑州商城与商中期的政权建设95
3.殷墟建筑与商后期政权的盛衰98
4.等级森严的王陵区101
(三)国家的统治102
1.早期国家政权机构的实物佐证103
2.殷商方国遗存示例103
3.三星堆遗存探秘107
4.西周分封制的实证112
5.西周封国遗址114
(四)先秦国家的统治制度116
1.封册与册封116
2.刑法制度117
3.礼制与祭祀118
4.军队及装备122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28
(一)文化同一,民族融合的先声128
1.文化区的形成128
2.文化区内的差异现象129
3.跨越区域的文化趋同现象131
4.跨越海峡的交流133
5.龙,中华民族共性文化的象征134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139
1.反映秦国强盛的文物资料139
2.秦维护、巩固统一的实证141
3.叹为观止的秦始皇陵145
4.威武雄壮的秦兵马俑149
(三)中央集权统治的创建153
1.秦朝政权机构和官僚制度153
2.监督和法律制度156
(四)统一多民族整体局面的确立157
1.度量衡制的统一157
2.保证度量衡制统一的措施160
3.统一文字货币162
4.强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162
第三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166
(一)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166
1.西汉长安城的皇权至上格局166
2.体现专制集权的汉长安宫城168
3.西汉的“中朝”遗址170
(二)专制集权统治的不断强化173
1.凸显皇权的唐长安城格局173
2.体现中央集权的唐大明宫174
(三)专制集权统治的高度集中176
1.高度专制集权下的明朝都城176
2.明朝北京的皇城与宫城177
3.记录科举制度的“状元卷”179
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181
(一)多民族局面的发展181
1.“化干戈为玉帛”的汉匈关系181
2.沟通西域与内地的“丝绸之路”184
3.反映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实物资料185
(二)多民族国家整体的扩大186
1.见证唐与边疆民族友好交往的实物资料187
2.唐蕃和亲的珍贵资料188
(三)元朝民族考古中的文物资料189
1.“遵用汉法”与蒙古族生活习俗的变化190
2.印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元代官印191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193
(一)记录明朝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文物资料193
1.明朝对边疆地区治理的实证193
2.明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194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实证197
1.“满汉一体”的清代官印197
2.见证西藏与内地关系密切的实物198
3.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团结的珍贵文物200
第四章 文物资料反映的古代社会经济一、农业生产的进步与发展204
(一)农业生产工具的沿革与创新204
1.铁的问世204
2.铁制农具的出现205
3.犁的演进206
4.播种农具的创新208
5.中耕农具的改进209
6.收割农具的进步210
7.脱粒农具的发展211
8.粮食加工工具的进步213
(二)文物资料记载的农业生产技术216
1.施肥216
2.记录牛耕技术发展历程的文物216
3.反映“曲辕犁”的文物220
4.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222
(三)水利灌溉设施及技术223
1.都江堰,先秦时期水利工程的杰作223
2.水利灌溉设施的兴修225
3.井灌技术的进步227
二、手工业生产的成就228
(一)持续发展的陶瓷制造业228
1.陶器制造业的发展与瓷器的问世228
2.秘色瓷与唐三彩230
3.宋元制瓷业的兴盛232
(二)领先古代世界的金属冶铸业233
1.先秦时期的采矿和冶铸遗存233
2.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235
3.快速发展的冶铁业237
4.先进的冶铸技术239
5.鼓风技术的进步240
(三)技艺精湛的纺织业242
1.丝纺技术及精美的丝织品242
2.麻、毛纺织技术及出土文物244
3.棉纺织技术及实物资料246
三、日益活跃的商品经济247
(一)交换与货币247
1.货贝的出现247
2.秦统一前后的货币249
3.汉代的“五铢”钱251
4.货币钱名的变化252
5.纸币的流通与发行252
(二)古代的市场254
1.秦代的市场和管理254
2.汉唐时期的市场256
3.宋代的街市与中外商贸活动258
第五章 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一、汉字与书法艺术264
(一)汉字的起源及演进264
1.史前时期的记事符号264
2.成熟的甲骨文字266
3.汉字的发展269
(二)汉字字体的演进270
1.大篆字体的产生270
2.从大篆到小篆271
3.隶书字体的问世272
4.书写工具、材料与汉隶的发展274
5.纸的出现及对字体的影响275
6.楷书字体的产生277
(三)璀璨的书法艺术279
1.晋代书法文物279
2.唐代书法文物280
3.宋元书法文物283
4.明代书法文物285
5.清代书法文物286
二、多彩的绘画雕塑艺术287
(一)琳琅满目的绘画艺术精品287
1.史前时期的绘画文物287
2.帛画,绘画艺术产生的代表作288
3.汉代画像砖石及壁画文物290
4.魏晋至隋朝时期的传世绘画作品赏析291
5.唐代绘画艺术成就293
6.敦煌壁画艺术294
7.风格多样的五代两宋的绘画作品296
8.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298
(二)巧夺天工的雕塑艺术302
1.史前时期的雕塑作品302
2.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品303
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文物304
4.石窟造像,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307
(三)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309
1.青铜食器309
2.青铜酒器312
3.青铜水器318
4.青铜器的铭文和装饰320
三、歌舞与戏剧324
(一)考古发现的音乐文物324
1.先秦时期的乐器324
2.曾侯乙墓编钟327
3.乐器种类的增多329
(二)百戏与戏剧艺术330
1.音乐舞蹈的起源及发展330
2.杂技与蹴鞠333
3.说唱表演335
4.戏剧的出现336
后记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