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经济创新透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城市经济创新透视](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592636.jpg)
- 杨重光,梁本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3401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城市经济(学科: 经济发展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城市经济 经济发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经济创新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篇3
第一章 城市革命3
第一节 历史的进程3
第二节 深刻的动因5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5
二、数字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扩张与发展6
三、人类生活已进入到了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发展阶段8
四、老龄文化、休闲文化、消费文化和后现代生活方式的崛起9
五、经济自由化倾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构造中不断得到强化10
第三节 革命的方向11
一、城市机体数字化11
二、城市发展个性化11
三、城市生活社区化12
四、主导产业服务化13
五、城市布局分散化13
六、城市与乡村和环境关系的共生化和协调化14
一、对城市发展决策的基点的挑战15
七、城市建设、管理、决策的程序化和民主化15
第四节 严峻的挑战15
二、对分析城市、认识城市的方法论的大挑战16
三、对原有城市建设发展的原则的挑战16
四、对现有城市建设与管理方法的挑战17
五、对政策和策略的挑战17
第五节 稳健的对策17
第二章 新经济21
第一节 新经济的概念和特征21
一、新经济的概念22
二、新经济的基本特征22
第二节 新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26
一、时空观念的变化27
二、产业结构的提升28
三、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30
四、经济效率的提高32
五、城市功能的改变33
六、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34
七、城市管理方式的变化35
八、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变化36
第三节 新经济与城市经济创新36
一、城市经济创新36
二、研究城市经济创新的意义38
第三章 时序经济42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城市和城市经济42
一、农业社会城市和城市经济的生产力基础43
二、农业社会的城市44
三、农业社会的城市经济特征46
第二节 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城市经济47
一、工业社会城市和城市经济的生产力基础47
二、工业社会的城市48
三、工业社会的城市经济特征49
第三节 信息社会的城市和城市经济51
一、信息社会的生产力基础51
二、信息社会的城市52
三、信息社会的城市经济54
第四节 新中国的城市和城市经济57
一、改革开放前城市和城市经济58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和城市经济62
第四章 空间经济71
第一节 传统空间经济及问题71
一、狭义性72
二、短视性73
三、私利性73
第二节 空间概念创新74
第三节 空间价值演变75
一、价值构成75
二、价值构成的演变77
第三节 城市空间价值分异81
一、影响城市空间价值差异的因素81
二、城市空间功能及其价值的分化83
三、城市空间功能及其价值的分化规律86
第四节 空间价值的分配88
二、城市空间价值的二次分配89
一、城市空间价值的初次分配89
三、城市空间价值的三次分配90
第五章 资源经济92
第一节 资源的特性及其作用93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特性93
二、自然资源与城市经济94
三、自然资源的供给、利用与平衡95
一、我国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98
第二节 资源的产业化98
二、我国现行的资源管理体制及其缺陷100
三、资源价值观的新变化102
四、资源产业的基本理论104
第三节 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关系106
一、城市选址对资源的依赖性,并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106
二、城市经济发展壮大后对资源利用的变化108
第四节 中国城市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0
一、客观因素112
第一节 决定城市规模的因素112
第六章 规模经济112
二、主观因素114
第二节 城市规模的形成机制115
一、城市规模扩张的动力机制115
二、城市规模扩张的约束因子116
三、城市规模的形成过程118
第二节 城市最佳规模问题119
一、国际经验119
二、理论推导120
三、理性认识122
第三节 中国各种规模城市的评价123
一、空间分布评价123
二、产业结构评价125
三、经济效益评价126
四、居民生活质量评价128
五、对我国城市规模问题的讨论130
一、公共经济133
第一节 公共经济概论133
第七章 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133
二、城市公共经济135
三、城市公共经济与其他部门经济的关系137
第二节 城市公共财政问题138
一、中国财政体制改革138
二、中国现行财政体制总体特征139
三、城市财政体制与收支特征140
四、现存的问题144
第三节 发展公共经济的对策146
一、完善税收制度148
二、拓宽政府收入148
三、转变城市财政职能149
四、建立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149
五、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0
六、通过廉政建设节约财政支出150
第一节 知识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51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151
第八章 知识经济151
二、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153
三、知识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57
第二节 城市知识经济结构特征159
一、产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159
二、制造业内部也正在发生着分化161
三、采掘与冶炼等原材料生产与供应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正在降低162
四、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整个制造业的知识含量都在提高163
五、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城市知识经济中具有中心地位164
一、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166
第三节 我国城市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66
二、人口素质差,教育落后167
三、职能转轨落后,政府有心无力168
第四节 我国城市知识经济发展策略169
一、切实强化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对知识经济的引导和支持169
二、改革教育制度,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170
三、加快科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发展与创新的两个积极性171
四、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建立自己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实现城市知识经济的稳健发展172
一、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管理174
第九章 管理经济174
第一节 城市管理的性质174
二、城市管理的特殊性177
第二节 城市管理的内容179
一、城市管理软件系统179
二、城市管理硬件系统183
第三节 城市管理新理念183
一、为什么要经营城市184
二、经营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185
第四节 城市管理新方式187
一、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188
二、管理模式的变革188
三、政府组织非政府化189
第十章 社区经济190
第一节 社区经济概述190
一、什么是社区190
二、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192
四、社区经济及其地位与作用194
三、城市社区与城市街道组织的关系194
第二节 社区经济的资源分析和发展原则200
一、社区经济的资源分析200
二、社区经济发展原则及方向201
三、社区经济的管理205
第三节 城市社区问题与社区建设206
一、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206
二、社区建设策略207
三、加强社区组织机构的建设208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210
第一节 什么是城市环境经济210
一、环境资源的商品性与环境经济的发展210
二、环境经济发展的崭新领域——环保产业211
第二节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213
一、我国对环保产业的认识213
二、环保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13
三、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217
一、创新的必要性220
第三节 我国环保产业与城市环境经济创新220
二、创新的可能性222
三、创新的领域与方向223
四、推进我国环保产业和城市环境经济224
第十二章 形象经济227
第一节 城市形象概述227
一、城市形象的概念与体系227
二、城市形象的性质231
第二节 城市形象与城市经济232
一、城市形象的作用与功能232
二、城市形象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233
第三节 城市形象的设计与经营236
一、城市形象设计的基本原则236
二、城市形象设计的步骤与方法238
三、城市形象的经营240
第一章 半个世纪城市经济发展成就245
第一节 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体系245
下篇 实践篇245
一、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246
二、各类城市得到明显的发展247
三、城镇得到迅速发展248
四、初步建立了合理的城镇体系249
第二节 城市经济实力增强,经济中心作用加强250
一、城市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50
二、城市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251
四、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通道253
三、城市的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加大253
五、城市发挥着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作用254
六、城市支持了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254
第三节 城市经济走向国际化,城市的国际地位加强255
一、建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256
二、形成城市对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257
三、为建设国际性大城市奠定了基础258
第四节 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259
一、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259
二、住宅建设取得瞩目的成就260
第五节 初步建立城市市场体系框架,实现了市场化263
第六节 城市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得到治理265
第七节 城市居民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266
一、居民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66
二、城市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67
三、城镇居民生活达到小康并向富裕型过渡269
四、社会提供保障270
第八节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270
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71
二、建设社区,推进民主化进程273
三、提高居民的素质273
四、加强形象建设,提高居民的凝聚力273
第二章 中国城市经济的特点275
第一节 工业化带动城市的发展276
第二节 改革开放建立新城市277
第三节 政府引导型的城市278
第四节 城市与农村相互推动和相互促进279
第六节 城市差别明显,城市的多样性281
第五节 城市改造与新建同时推进281
第三章 中国城市经济的问题和误区283
第一节 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283
一、城市化滞后283
二、就业问题严峻283
三、产业结构类同284
四、公共经济薄弱284
五、城市建设无序284
六、生态环境不佳285
七、文明建设落后285
八、文化内涵不足285
九、生活质不高285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某些误区286
一、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但同时存在某种片面性287
二、新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旧城改造,但同时忽视了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旧城区的保护289
三、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经济发展出现不正确倾向291
四、城市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特征,但城市现代化建设仅仅流于形式293
第四章 中国城市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97
第一节 城市面临的挑战和变化298
一、城市发展动力的变化298
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299
三、城市中心作用的变化299
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299
五、城市经济载体的变化299
一、水资源短缺,管理欠佳300
第二节 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300
七、城市管理模式的变化300
六、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300
二、土地有限,城乡争地305
三、城市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加重309
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310
五、道路拥堵,交通紧张314
六、地区差异明显,贫富分化严重319
七、城市人口素质堪忧,老龄社会问题多324
八、新旧矛盾,体制交叉326
二、大城市化331
一、世界城市人口增加331
第五章 中国城市经济21世纪初发展的战略思考331
第一节 21世纪将是城市化的时代331
三、城市经济的高度集中,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发生了变化332
四、超级城市的产生332
五、城市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333
第二节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迈向21世纪333
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的质量334
二、解决好关键问题,加速小城镇发展338
三、积极促进国际城市的建设和发展345
四、建立和完善城市体系347
五、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350
六、以人为本,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351
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352
八、继续扩大对外开放353
九、调整城市政府职能,加强城市的经济管理353
十、加强城市研究,正确评价城市发展水平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