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
  • 尉民迟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9177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107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11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热力学基础2

1.1基本概念和定义2

1.1.1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2

第1篇 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的理论基础2

1.1.2气体状态方程式3

1.1.3热力过程3

1.1.4热量、功和功率3

1.1.5比热容4

1.2热力学基本定律5

1.2.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比焓5

1.1.6物质的状态变化5

1.2.2热力学第二定律及比熵7

1.3水蒸气及其形成过程9

1.3.1饱和与非饱和状态9

1.3.2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9

1.4压缩式制冷循环11

1.4.1逆卡诺循环11

1.4.2变温热源的逆循环11

1.4.3蒸气压缩式理论制冷循环12

1.5制冷剂和载冷剂17

1.5.1制冷剂17

1.5.2载冷剂47

1.6.1溶液的基本概念58

1.6溶液热力学基础58

1.6.2二元溶液的温度-质量分数图及焓-质量分数图59

第2章 传热学基础62

2.1导热62

2.1.1导热的基本定律与热导率62

2.1.2稳态导热63

2.2对流换热64

2.2.1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64

2.2.2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64

2.3热辐射和辐射换热64

2.3.1热辐射的基本概念64

2.3.2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65

2.4.1复合换热66

2.3.3辐射换热计算66

2.4传热及换热器66

2.4.2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67

2.4.3传热的增强、削弱和热绝缘68

2.4.4换热器的热计算69

2.5传质过程基础71

2.5.1质交换基本概念71

2.5.2质量浓度及扩散通量71

2.5.3斐克定律71

2.5.4扩散系数71

3.1.4流体的粘滞性73

3.1.3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73

3.1.2流体的流动性73

3.1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73

第3章 流体力学基础73

3.1.1流体的连续性73

3.2流动的形态及流动阻力计算74

3.2.1流动形态74

3.2.2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75

3.2.3管道的阻力计算75

3.2.4减少流动阻力的措施79

3.2.5管道类型79

3.3泵与风机79

3.3.1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和曲线80

3.3.2泵与风机的相似定律80

3.3.4泵与风机的运行调节81

3.3.3泵与风机运行的经济区和工作点81

3.3.5泵与风机的联合工作82

第4章 空气调节的工作原理和空调系统的组成83

4.1空气调节的原理与分类83

4.1.1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83

4.1.2空气调节的分类83

4.1.3常用空调系统的特点及适用条件84

4.2空调系统的组成85

4.3空调室内空气设计条件86

4.3.1舒适性空调的室内空气设计参数86

4.3.2工艺性空调的室内空气设计参数88

5.2湿空气的参数90

5.1湿空气的性质90

第5章 湿空气的性质、焓湿图及其在空调中的应用90

5.3湿空气焓湿图93

5.4利用焓湿图确定空气状态93

5.5热湿比线在焓湿图上的表达95

5.6在焓湿图上表示空气的加热和冷却过程95

5.7利用水蒸气或水加湿空气的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达96

5.8两种空气混合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达96

第6章 空气调节系统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98

6.1计算空调热、湿负荷的目的98

6.2室内热源造成的热负荷98

6.2.1人体散热和散湿98

6.2.2照明灯具散热98

6.3室外热源造成的负荷99

6.3.1通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99

6.2.3用电设备的散热99

6.2.4其他设备散热99

6.3.2通过外墙和屋顶从室外传进室内的热量102

6.4空调房间送风量和送风状态参数的确定108

6.5送风中的新风量109

6.6空调负荷概算指标110

参考文献110

第2篇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112

第7章 压缩机112

7.1概述112

7.2容积型压缩机112

7.3.1小型开启式活塞压缩机117

7.3活塞压缩机117

7.3.2中型开启式活塞压缩机118

7.3.3半封闭式活塞压缩机120

7.3.4全封闭式活塞压缩机122

7.3.5活塞压缩机的应用125

7.4回转式压缩机126

7.4.1滚动活塞压缩机126

7.4.2滑片压缩机129

7.4.3涡旋压缩机130

7.4.4螺杆压缩机132

7.4.5单螺杆压缩机139

7.5.1离心压缩机的工作原理145

7.5速度型压缩机145

7.5.2离心压缩机的构造147

7.5.3离心压缩机的性能分析和容量调节149

7.5.4离心压缩机的使用注意点152

7.6冷冻机油152

7.6.1冷冻机油基本作用152

7.6.2制冷循环系统对冷冻机油的性能要求152

7.6.3冷冻机油的类别153

7.6.4冷冻机油的主要性质与要求153

7.6.5冷冻机油对制冷剂的溶解性155

7.6.6国产冷冻机油的品种和应用156

8.1.1冷凝器的种类159

8.1冷凝器159

第8章 制冷换热器及辅助设备159

8.1.2水冷式冷凝器160

8.1.3空气冷却式冷凝器166

8.1.4水和空气联合冷却式冷凝器167

8.1.5冷凝器的选择和计算170

8.2蒸发器172

8.2.1蒸发器的种类172

8.2.2水箱型(沉浸式)蒸发器173

8.2.3卧式壳管式蒸发器176

8.2.4螺旋板式蒸发器178

8.2.5套管式蒸发器178

8.2.7翅片式蒸发器179

8.2.6板式蒸发器179

8.2.8蒸发器的选择和计算180

8.3辅助设备181

8.3.1贮液器182

8.3.2油分离器183

8.3.3中间冷却器185

第9章 制冷机组186

9.1制冷压缩冷凝机组186

9.1.1活塞式压缩冷凝机组186

9.1.2螺杆式压缩冷凝机组188

9.1.3其他类型压缩冷凝机组190

9.3.2复叠式制冷的低温机组191

9.3.1二级压缩制冷的低温机理191

9.2液体冷却(加热)机组191

9.3低温机191

第10章 冷却塔193

10.1概述193

10.1.1冷却塔的作用193

10.1.2水的冷却原理193

10.1.3冷却塔的类型194

10.3冷却塔的制作材料196

10.4冷却塔的应用196

10.4.1冷却塔的安装196

10.2.2冷却塔的选型196

10.2.1设计工况196

10.2冷却塔的设计工况和选型196

10.4.2冷却塔的容量控制197

10.5冷却塔和环境197

10.5.1冷却塔的噪声及其控制197

10.5.2冷却塔的结冰及防冻措施198

10.6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的处理198

10.6.1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及存在问题199

10.6.2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清洁和预膜处理199

10.6.3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处理199

参考文献200

第3篇 吸收式制冷技术及应用202

第11章 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2

11.1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202

11.2吸收式机组的种类204

第12章 吸收式机组的工质对205

12.1对吸收式机组工质对的要求205

12.2溴化锂溶液206

12.2.1溴化锂及其溶液的一般性质206

12.2.2溴化锂溶液的性能参数208

12.2.3溴化锂溶液的腐蚀性及缓蚀剂211

12.2.4溴化锂溶液的表面活性剂213

12.3氨水溶液214

12.3.1氨及其溶液的一般性质214

12.3.2氨水溶液的性能参数214

12.4其他工质对216

13.1.1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218

13.1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制热和热泵循环218

第13章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工作原理218

13.1.2溴化锂吸收式制热循环219

13.1.3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循环220

13.2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220

13.2.1单效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循环流程220

13.2.2双效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循环流程221

13.3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227

13.3.1热水和冷水采用同一回路的直燃型冷热水机组228

13.3.2专设热水回路的直燃型冷热水机组229

13.4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231

13.4.1二段热水型冷水机组231

13.4.2二级热水型冷水机组232

13.5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233

13.5.1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234

13.5.2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235

13.6压缩-吸收式热泵机组236

13.7多效溴化锂吸收式机组236

第14章 氨吸收式机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38

14.1单级氨吸收式制冷机组238

14.1.1单级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238

14.1.2精馏240

14.1.3单级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型式和应用241

14.2二级氨吸收式制冷机组244

14.2.1二级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选用原则244

14.2.2二级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245

14.2.3提高氨吸收式制冷机组效率的途径246

14.3扩散-吸收式制冷机247

14.4小型燃气氨吸收式空调机组248

14.5新型氨吸收式制冷机组249

14.6氨吸收式热泵机组250

14.7高效GAC回热循环氨吸收式机组250

第15章 吸收式机组的设计计算253

15.1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设计计算253

15.1.1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热力计算253

15.1.2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传热计算257

15.1.3设计计算的优化258

15.1.4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热力和传热计算举例259

15.2串联流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热力计算260

15.2.1设计条例、循环流程和状态点参数的确定260

15.2.2各个换热设备的热负荷计算262

15.3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设计计算263

15.3.1单级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热力计算263

15.3.2二级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热力计算266

第16章 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结构267

16.1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结构267

16.1.1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的主要部件和结构267

16.1.2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结构271

16.1.3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主要部件的结构273

16.1.4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自动抽气装置279

16.2氨吸收式机组的结构281

16.2.1精馏塔281

16.2.2吸收器286

参考文献289

第4篇 冷库及食品冷藏工艺与设备292

第17章 冷库类型、组成及容量确定292

17.1冷库的类型与组成292

17.1.1冷库的类型292

17.1.2冷库的组成292

17.2冷库冷加工能力和冷间容量293

17.2.1冷却间、冻结间的冷加工能力293

17.2.2冷藏间、贮冰库的容量294

17.3冷库各冷间制冷温度的一般要求295

第18章 冷库结构及其建筑热工297

18.1冷库的结构297

18.2.2装配式冷库的隔热、防潮298

18.2冷库的隔热、防潮298

18.2.1土建冷库的隔热、防潮298

18.3冷库地坪结构的防冻处理299

18.4冷库围护结构隔热层的计算301

18.5冷库围护结构隔热、防潮材料303

18.5.1冷库围护结构用隔热材料及选择303

18.5.2冷库围护结构用防潮材料及选择305

第19章 冷库热负荷计算306

19.1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306

19.1.1冷间冷却设备负荷306

19.1.2冷间机械负荷306

19.2.1围护结构热流量307

19.2冷间各类热流量计算307

19.2.2货物热流量308

19.2.3通风换气热流量309

19.2.4电动机运转热流量310

19.2.5操作热流量310

19.3各类冷间热负荷的经验数据图和表310

19.4冷库节能概要313

第20章 冷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选择315

20.1冷库制冷系统315

20.1.1冷库制冷系统分类315

20.1.2冷库制冷系统的选择和管路设计要求316

20.2冷库制冷设备的选择316

20.2.1制冷压缩机的选择316

20.2.2冷库制冷系统特殊辅助设备的选择318

20.3.1制冷设备和管道隔热层厚度的确定326

20.3.2制冷设备和管道隔热设施326

20.3冷库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隔热326

20.4冷库载冷剂系统及特殊设备的选择329

第21章 冷库的配套设施331

21.1冷库门331

21.1.1冷库门的基本要求331

21.1.2冷库门的分类及特点331

21.1.3冷库门的典型结构331

21.2冷库开门防冷量损失的设施335

21.3库内运输和贮存设施337

22.1食品冷加工原理341

第22章 食品冷加工技术341

22.2食品冷藏条件342

22.3食品的热物理特性345

22.4果蔬的呼吸热与蒸发作用352

22.5食品冻结时间的计算354

第23章 食品冻结、解冻与设备356

23.1食品的冻结与冻结设备356

23.1.1食品冻结方法356

23.1.2鼓风式冻结装置356

23.1.3流态化冻结装置358

23.1.4接触式冻结装置360

23.1.5液氮喷淋冻结装置361

23.1.6各种冻结装置选用362

23.2食品的解冻与设备363

23.2.1空气解冻363

23.2.2水解冻364

23.2.3水蒸气减压解冻365

23.2.4电解冻365

23.2.5其他解冻方法367

23.3食品真空冷冻干燥367

23.3.1食品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和工艺367

23.3.2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设备368

第24章 食品冷却、气调贮藏与设备371

24.1食品的冷却与设备371

24.1.1食品真空冷却的原理与设备371

24.1.2空气冷却方式及其装置372

24.1.3冷水冷却及其设备374

24.2果蔬的气调贮藏与设备374

24.2.1气调贮藏的原理与气调调节的方式374

24.2.2气调设备376

24.3气调库气密性要求及保证气密性的措施381

24.4气调库的操作管理382

第25章 冷库工程实例387

25.1万吨级冷库实例387

25.2 4000t装配式冷库实例390

25.3 800t果蔬气调保鲜库实例393

参考文献395

26.1商业用冷柜的分类、基本型式和参数398

第5篇 商业制冷与冷藏运输设备398

第26章 商业用冷柜398

26.2商业冷柜的技术条件399

26.2.1冷柜的名词术语399

26.2.2冷柜的技术要求400

26.3冷藏、冷冻柜的结构及应用401

26.3.1冷藏、冷冻柜的结构401

26.3.2冷藏、冷冻柜的应用402

26.4商业冷藏、冷冻陈列柜405

26.4.1商业陈列柜的基本类型405

26.4.2商业冷藏、冷冻阵列柜的结构及应用407

26.5.2外置制冷机组式陈列柜411

26.5.3商业陈列柜的冷却方式411

26.5.1内藏制冷机组式陈列柜411

26.5商业阵列柜的制冷系统411

26.6商业冷柜用制冷机组412

26.7商业冷柜技术发展及典型产品举例415

第27章 商业制冷设备426

27.1人造冰的制取分类426

27.2盐水间接冷却制冰426

27.2.1盐水制冰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427

27.2.2制冰间各主要设备的功能427

27.2.3对制冰池内盐水的要求430

27.3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制冰431

27.3.1管冰机和壳冰机431

27.2.4盐水制冰热负荷的计算431

27.3.2片冰机、板冰机及冰晶冰制冰机433

27.3.3商用制冰机436

第28章 家用冷冻冷藏设备441

28.1家用电冰箱的分类和参数441

28.1.1电冰箱的分类441

28.1.2电冰箱的基本参数442

28.2电冰箱的技术条件442

28.2.1电冰箱的性能要求442

28.2.2电冰箱的结构要求442

28.3电冰箱的结构与制冷系统444

28.3.1电冰箱的基本结构444

28.2.3电冰箱中的新技术应用444

28.3.2电冰箱的制冷系统447

28.4家用电冰箱典型产品举例450

第29章 冷藏运输技术与设备459

29.1食品冷藏链及条件459

29.1.1食品冷藏链459

29.1.2实现食品冷藏链的条件459

29.1.3食品冷藏运输设备的技术要求460

29.2铁路冷藏(保温)车460

29.2.1加冰铁路冷藏车460

29.2.2铁路机械冷藏车460

29.2.3铁路冷冻板冷藏车468

29.3.2机械冷藏汽车469

29.3.1冷藏汽车的分类469

29.3公路冷藏汽车469

29.2.4铁路液氮冷藏车469

29.3.3机械冷藏挂车473

29.3.4液氮冷藏汽车474

29.3.5冷冻板冷藏汽车475

29.4冷藏船及船舶冷藏货舱475

29.4.1船舶冷藏货舱475

29.4.2船舶伙食冷库478

29.4.3海上渔船制冷设备479

29.5冷藏集装箱480

29.5.1冷藏集装箱的基本类型480

29.5.2外置式机械冷藏集装箱481

29.5.3内藏式机械冷藏集装箱482

29.5.4冷藏集装箱技术新发展485

参考文献486

第6篇 低温技术及应用488

第30章 低温技术基础488

30.1低温工质的性质488

30.1.1低温工质的种类及其热力性质488

30.1.2空气及其组成气体的性质488

30.1.3氢、氦的性质490

30.2低温的产生493

30.2.1焦耳-汤姆逊效应493

30.2.2绝热膨胀494

30.2.3绝热放气494

31.1.1系统的性能参数496

31.1.2气体液化系统496

31.1基本概念496

第31章 气体液化系统496

31.2以节流为基础的气体液化系统497

31.3以等熵膨胀和气体节流为基础的气体液化系统500

31.4换热器效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02

31.5压缩机和膨胀机效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02

31.6外界漏热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03

31.7各种液化系统的性能比较503

31.8氢液化器中正-仲氢转换503

第32章 低温制冷机505

32.1低温制冷机的应用与分类505

32.2节流循环低温制冷机505

32.3斯特林循环低温制冷机507

32.4吉福特-麦克马洪低温制冷机508

32.5苏尔威式制冷机508

32.6维尔米尔制冷机509

32.7脉管低温制冷机510

32.8其他低温制冷机511

第33章 低温液体的贮存和输送515

33.1概述515

33.2低温液体贮运设备型式及其技术参数516

33.2.1低温液体贮运设备主要技术参数516

33.2.2小型低温液体贮存容器517

33.2.3低温液体贮槽519

33.2.4低温液体运输槽车522

33.3低温液体贮运设备的绝热523

33.4低温液体贮运设备材料与制造工艺533

33.5低温液体贮运设备的使用与维护539

33.6低温液体贮运设备的有关附件544

第34章 低温技术的应用举例551

34.1液化气船技术551

34.2液化天然气(LNG)的冷量利用技术557

第6篇 附录563

附录A低温工质饱和液体性质563

附录B气体性质566

附录C低温工质热力图568

参考文献577

35.1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设备580

35.2表面式空气换热器580

第35章 空气处理设备580

第7篇 空气调节设备与系统580

35.2.1表面式换热器的构造与安装581

35.2.2表面式冷却器的热工计算和压力损失计算581

35.2.3空气加热器的热工计算和压力损失计算587

35.3喷水室588

35.3.1喷水室的构造和类型588

35.3.2喷水室的热工计算590

35.4空气加湿设备591

35.5空气除湿设备593

35.5.1常用空气除湿装置594

35.5.3除湿设备的选择计算595

35.5.2各种除湿方法的比较595

35.6空气热、湿处理的其他设备597

35.6.1电加热器597

35.6.2吸湿型复合空调系统装置597

35.7空气净化设备599

35.8空气综合处理设备——空调箱599

第36章 空气调节系统600

36.1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600

36.2常用空调系统的比较和适用性603

36.3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604

36.4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划分和分区处理607

36.5变风量空调系统610

36.6用末端风机动力箱的一次风变风量系统614

36.7风机盘管系统615

36.8诱导器系统621

36.9局部空调机组625

第37章 空气的输送和分配633

37.1风管材料、断面、配件的选用原则633

37.2风管内风速选定634

37.3风管系统的设计计算634

37.3.1矩形风道沿程摩擦阻力计算634

37.3.2风管局部阻力计算635

37.3.3风道计算例题637

37.4.4通风机的效率、功率与风机温升643

37.4.3通风机在管路中的实际工况643

37.4.2通风机的特性曲线643

37.4.1通风机的种类643

37.4通风机的选定和管路有关问题643

37.4.5风管风量调节方法的选择645

37.4.6风管系统的定风量装置646

37.4.7风管系统的压力分布分析648

37.4.8风管配件的布置650

37.5空调房间的气流分布设计原理653

37.5.1送风射流的一般规律653

37.5.2回风口的空气流动规律658

37.6房间气流分布的基本方式658

37.6.1常用气流组织的方式658

37.6.2送风口形式及其适用性661

37.6.3侧面送风计算664

37.6.4散流器送风计算667

37.6.5孔板送风计算668

第38章 空调装置的水系统672

38.1空调水系统的型式672

38.1.1开式和闭式系统672

38.1.2同程式和异程式回水管673

38.1.3双水管、三水管、四水管水系统673

38.1.4定流量和变流量水系统674

38.1.5单式和复式水泵供水系统674

38.2水系统的承压和冷热源设备的布置675

38.2.1水系统的承压675

38.2.2冷热源设备和系统布置676

38.3.1管道的摩擦阻力损失677

38.3水系统的管路设计计算677

38.3.2水泵扬程681

38.4凝结水管路系统的设计682

38.5水系统的设备和附件682

38.5.1冷却塔682

38.5.2水泵的配管682

38.5.3膨胀水箱683

38.5.4分水器和集水器684

38.5.5过滤器684

38.5.6集气罐685

39.2空调建筑的防排烟686

第39章 空调建筑的防火排烟686

39.1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686

39.2.1自然排烟方式687

39.2.2机械排烟方式687

39.2.3机械加压送风的防排烟方式688

39.2.4防排烟方式的选择691

39.3防排烟装置691

第40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防振693

40.1声学基础知识693

40.2噪声的主观评价和室内噪声标准694

40.3空调系统的噪声源695

40.3.1风机的噪声695

40.3.2风道系统的气流噪声697

40.3.3电动机和空调设备噪声699

40.4空调系统中噪声的衰减699

40.4.1风管内噪声的自然衰减699

40.4.2风口的反射噪声700

40.4.3空气进入室内噪声的衰减700

40.5消声器701

40.5.1消声器消声量的确定701

40.5.2消声器的种类与特点702

40.5.3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703

40.5.4消声器应用中的注意点704

40.6空调装置的防振704

40.6.1振动传递率704

40.6.2减振材料特性和减振器的选定705

40.6.3空调装置隔振设计的注意点709

40.6.4防振措施的若干实例710

参考文献712

第8篇 空气调节技术的工程应用714

第41章 高层建筑的空气调节工程714

41.1高层办公楼的空气调节714

41.1.1现代办公楼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特点714

41.1.2办公楼建筑的室内设计空调参数715

41.1.3办公楼建筑室内负荷特点715

41.1.4现代办公楼的空调方式及典型系统715

41.2高层旅馆建筑的空气调节723

41.2.1高层旅馆建筑及其空调特点723

41.2.2旅馆建筑空调设计参数724

41.2.3旅馆建筑空调方式726

41.3高层公寓住宅空气调节729

第42章 大空间空气调节732

42.1大空间建筑732

42.2室内环境基准的选定733

42.3室内冷负荷和通风量733

42.4大空间空调方式和气流组织734

42.5影剧院常用的送回风方式734

42.6体育馆常用的送回风方式735

42.7大空间建筑的空气处理和冷热源方式737

42.8大空间生产车间的空调方式738

43.1商场的空气调节741

第43章 商场、餐饮和娱乐设施的空气调节工程741

43.2餐馆设施的空气调节746

43.3健康、娱乐设施的空气调节749

43.3.1保龄球馆空调749

43.3.2室内游泳馆空调752

43.3.3其他康乐中心空调756

第44章 洁净空调技术758

44.1洁净技术的应用758

44.2污染物质758

44.3洁净室的洁净度等级标准760

44.4洁净室的原理、构成与分类763

44.5空气过滤器的特性指标和种类766

44.6局部净化设备及洁净室附属设备773

44.7洁净室的风量确定与气流组织775

44.8净化空调系统设计779

44.9生物洁净室的设计786

44.10洁净室的节能791

44.11洁净室的综合要求与原则792

第45章 若干工艺性空气调节工程795

45.1恒温恒湿室795

45.2计算机房空调799

45.3环境试验室805

45.4干燥室(低湿室)的设计807

第46章 人工冰场的制冷与空调设计814

46.1人工冰场的使用要求及设计条件814

46.2人工冰场负荷的确定814

46.3人工冰场场地构造与排管815

46.4冰场供冷方式的选择817

46.5冰场制冷设备的选择817

46.6冰垫方式的冰场818

46.7冰场的消雾和防露措施818

第47章 交通工具的空气调节820

47.1铁道车辆空调820

47.2汽车空调821

47.3各种汽车车型的空调系统822

47.4飞机空调823

47.5船舶空调824

参考文献826

48.1.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828

48.1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简介828

第9篇 制冷与空气调节中的自动控制828

第48章 自动控制概述828

48.1.2自动控制系统829

48.1.3制冷与空调自动化的发展动向830

48.2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的理论基础831

48.2.1控制系统分类831

48.2.2控制系统的质量指标831

48.2.3控制对象特性及其主要参数832

48.2.4制冷与空调系统中常用的控制规律及其系统834

48.2.5多回路控制840

48.2.6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和参数的整定843

49.1.1热力膨胀阀供液控制846

第49章 制冷装置的基本控制回路846

49.1蒸发器的供液控制及其控制元件846

49.1.2电子膨胀阀供液控制849

49.1.3浮球调节阀供液控制855

49.2冷凝器参数的控制及其控制元件857

49.2.1水冷式冷凝压力控制857

49.2.2风冷式冷凝压力控制859

49.3压缩机能量调节及其控制元件861

49.3.1压缩机吸气卸载和运行台数控制861

49.3.2热气旁通能量调节864

49.3.3压缩机变速能量调节867

49.4.1制冷装置的压力保护868

49.4制冷装置的安全保护与附件868

49.4.2制冷装置的温度保护873

49.4.3安全阀、易熔塞和安全膜874

49.4.4止回阀和观察镜874

49.5电磁阀876

49.6常用典型制冷系统控制器与阀件884

第50章 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889

50.1典型活塞式制冷机组的自动控制889

50.1.1空调用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889

50.1.2氨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890

50.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自动控制893

50.2.1微机控制系统检测、预报和记忆功能的实现893

50.2.2微机控制系统执行功能的实现895

50.3螺杆式制冷机组的自动调节902

50.3.1能量调节与安全保护系统902

50.3.2程序与微机控制系统904

50.3.3机组的群控与远程通信905

50.4离心式制冷机组的自动调节905

50.4.1能量调节系统905

50.4.2机组安全保护、保护型控制与故障处理907

50.4.3程序控制系统908

50.4.4机组的群控910

第51章 空气调节系统的自动控制911

51.1空调系统温度控制的方法911

51.2空调系统湿度控制的方法915

51.3空调系统静压控制的方法923

51.4典型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925

参考文献929

第10篇 空气调节冷、热源设备与节能932

第52章 集中式空气调节常用冷、热源设备932

52.1空调用制冷装置932

52.1.1空调用制冷机组的技术性能要求932

52.1.2空调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发展趋势932

52.1.3蒸气压缩式制冷冷水机组933

52.1.4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944

52.2空调用供热锅炉945

52.2.1概述945

52.2.2锅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参数945

52.2.3锅炉房设备的组成946

52.2.5锅炉系统流程图947

52.2.4锅炉运行中的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947

52.2.6典型的燃油、燃气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949

52.3空调冷源、热源兼用型一体化设备952

52.3.1热泵机组952

52.3.2多功能热泵型冷热水机组959

52.3.3直接燃烧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964

第53章 蓄能技术与装置968

53.1蓄能技术概述968

53.2蓄能技术的应用969

53.3蓄热技术与装置970

53.3.1蓄热原理970

53.3.2蓄热器970

53.4.1蓄冷设备的分类971

53.4畜冷技术与装置971

53.4.2水蓄冷技术与装置972

53.4.3蓄冷水槽的设计和计算974

53.4.4水蓄冷空调水系统975

53.4.5冰蓄冷技术与装置975

第54章 空气调节冷、热源设备的合理配置与组合984

54.1供热锅炉与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组合应用984

54.2供热锅炉与离心式或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组合应用984

54.3冷、热源一体化设备的应用984

54.4离心式冷水机组与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组合应用985

54.5螺杆式制冷机组与冰蓄冷装置的组合应用985

54.6冷水机组与高温相变材料或水蓄冷装置的组合应用985

54.7总能或全能(total energy)型冷、热源装置的组合应用986

54.8综合能源利用型冷、热源站房989

第55章 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和指标991

55.1国内外有关空调节能技术规定与规范991

55.2建筑物空调能耗的客观评价标准994

55.3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的运行性能标准997

55.4建筑物寿命周期能耗量和成本费998

第56章 空气调节节能的技术措施999

56.1空调室内空气参数的合理设定999

56.2空调空间的合理分区1000

56.3冷源和热源设备的优选及优化配置1000

56.4空调方式的合理确定1000

56.5空气处理过程的正确选择1000

56.7改善气流组织1002

56.6空调系统中冷、热媒传输中能耗的降低1002

56.8利用室外空气进行降温的经济节能运行1003

56.9自然能源与废热的利用1003

56.10蓄冷、蓄热技术的应用1004

56.11热泵技术的应用1005

56.12低温空调技术中的除霜1005

56.13空调自动控制的应用1006

第57章 热回收技术1008

57.1利用热泵的热回收技术1008

57.1.1 VRV空调装置1008

57.1.2带冰晶蓄冷和热水蓄热的热回收型热泵机组1010

57.1.3时间差二级升温式热泵机组1012

57.2其他热回收技术1013

第58章 自动控制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1018

58.1空调自动控制基本环节、方式与内容1018

58.2典型空调工程的自动控制1024

58.2.1舒适性全空气式空调的完整控制系统1024

58.2.2相对温度有高限控制要求的空调工程1025

58.2.3一般恒温恒湿型空调系统1025

58.2.4精密类恒温恒温空调系统1026

58.3各类空调工程及其自动控制实例1028

58.3.1轧钢车间电气控制室的空调工程1028

58.3.2某核电设备制造车间的空调工程及其自动控制1029

58.3.3洁净室恒温恒湿空调工程1031

58.3.4发动机常温环境试验室空调工程1038

58.3.5发动机低温环境试验室空调工程1042

参考文献1046

第11篇 制冷与空调装置的安装、调试、操作与验收1048

第59章 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1048

59.1制冷设备的安装1048

59.1.1制冷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1048

59.1.2制冷压缩机的安装1048

59.1.3制冷换热器及辅助设备的安装1049

59.1.4制冷系统管道的安装1050

59.1.5制冷阀门的安装1056

59.2制冷系统的试运转1057

59.2.1压缩机的试运1057

59.1.7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隔热与油漆1057

59.1.6测量仪表的安装1057

59.2.2制冷系统的吹扫排污1058

59.2.3制冷系统的气密性试验1058

59.2.4制冷系统的抽真空试验1058

59.2.5制冷系统充注制冷剂及检漏1058

59.2.6制冷系统负荷试运转1059

59.3制冷装置的工程验收1059

59.3.1制冷装置工程验收的一般规定1059

59.3.2制冷装置的竣工验收1059

59.3.3制冷装置的交工验收1060

第60章 制冷装置运行操作与维修1061

60.1制冷装置操作技术1061

60.1.1制冷装置起动、运转与停车1061

60.1.2制冷剂的充注和取出1063

60.1.3压缩机充注润滑油1065

60.1.4排除制冷系统中的空气和水分1066

60.1.5制冷系统的检漏1066

60.1.6制冷系统的除霜1067

60.2制冷装置的运行管理1068

60.2.1制冷装置正常运转的标志1068

60.2.2制冷装置安全工作的条件1068

60.2.3制冷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1068

60.3制冷装置的检修1073

60.3.1制冷装置的检修要点1073

60.3.2制冷压缩机的检修1074

60.3.3制冷换热设备及阀件的检修1079

60.3.4制冷系统的组装1080

第61章 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与调试1081

61.1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1081

61.1.1空气调节设备安装的一般要求与规定1081

61.1.2空气调节机组的安装1081

61.1.3空气调节风机的安装1082

61.1.4空气调节风机盘管机组的安装1082

61.1.5空气调节机组除尘器的安装1082

61.1.6空气调节洁净设备的安装1083

61.1.7空气调节空气过滤器的安装1083

61.1.8空气调节消声器的安装1083

61.2.2空气调节制冷系统设备的安装1084

61.2.1空气调节制冷系统安装的规定1084

61.2空气调节制冷系统的安装1084

61.1.9其他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1084

61.3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路安装1085

61.3.1空气调节系统中制冷管路安装原则1085

61.3.2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及部件安装1085

61.4空气调节管路与设备的隔热1086

61.4.1空气调节管路与设备隔热的要求1086

61.4.2空气调节系统风管与设备隔热的规定1086

61.4.3空气调节系统管路与设备隔热的实施1087

61.5空气调节系统试运转与调试1087

61.5.1空气调节系统测定、调试内容及规定1087

61.5.2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单机运转调试1087

61.5.3空气调节系统的试运转与调试1087

61.5.4综合效能的测定与调试1089

第62章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验收1091

62.1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验收的一般规定1091

62.2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竣工验收1091

62.3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交工验收1091

第63章 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操作与维护1099

63.1空气调节装置运行操作的基本要求1099

63.2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操作与维护1099

63.2.1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运行操作与维护1099

63.2.2单元式空调机组的运行操作与维护1100

63.3空气调节装置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1100

参考文献1104

部分国内知名专业公司、厂家介绍1105

后记11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