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矿床成因、勘探与贵金属回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初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2488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矿床成因、勘探与贵金属回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金矿床成因、勘探3
1 地壳中金的分布3
1.1 引言3
1.2 造岩矿物中的金3
1.3 火成岩中的金5
1.3.1 概述5
1.3.2 岩石圈中金分布的基本特征6
1.3.3 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的金丰度10
1.3.4 前寒武纪岩石中的金11
1.3.5 地幔金丰度的估算13
1.3.6 非造山环境中的镁铁质火山岩13
1.3.7 非造山环境中的镁铁质深成岩14
1.3.8 造山环境14
1.4 沉积岩和沉积物中的金15
1.4.1 概述15
1.4.2 沉积物中的金16
1.4.3 碎屑岩中的金16
1.4.4 化学沉积岩中的金17
1.5 变质岩中的金18
1.5.1 概述18
1.5.2 区域变质作用18
1.5.3 变质地体中的花岗岩类侵入体19
1.6 结论19
1.7 矿物资料21
1.7.1 注释21
1.7.2 造岩矿物中的金含量21
1.7.3 火成岩的金含量23
1.7.4 沉积物和沉积岩的金含量33
2 金的热液地球化学39
2.1 引言39
2.2 金的无机化学39
2.2.1 氧化态39
2.2.2 相对论效应40
2.2.3 Au(Ⅰ)的配位化学42
2.3 热水溶液中金的络合物44
2.3.1 哪种络合物重要44
2.3.2 Au(Ⅰ)的卤化物络合物45
2.3.3 水解作用48
2.3.4 氢硫化物和硫离子络合物48
2.3.5 其它含硫配位体52
2.3.6 其它配位体54
2.4 金的沉淀56
2.4.1 沸腾56
2.4.2 在胶体和矿物表面的沉淀60
2.5 结论61
3 太古宙脉状金矿床63
3.1 引言63
3.1.1 全球分布及经济意义63
3.1.2 成因概念63
3.2 矿床特征64
3.2.1 概述64
3.2.2 规模和品位64
3.2.3 构造型式69
3.2.4 围岩74
3.2.5 矿化及围岩蚀变75
3.2.6 伴生金属77
3.3 区域分布78
3.3.1 不均匀分布78
3.3.2 构造背景79
3.3.3 变质背景80
3.3.4 与侵入岩的空间关系80
3.3.5 矿化时间81
3.3.6 矿化高峰期81
3.4 限定成因模式82
3.4.1 概述82
3.4.2 成矿流体特征83
3.4.3 金的迁移和沉淀83
3.4.4 流体集中84
3.4.5 流体的来源和矿石成分84
3.5 成因模式86
3.6 金矿化的构造背景89
3.7 勘探意义91
3.8 结论92
3.9 中国太古宙脉金矿床与世界太古宙脉金矿床对比94
4 活动大陆边缘的显生宙金矿床97
4.1 引言97
4.2 中温热液脉状金矿床的空间和时间分布98
4.2.1 北美洲98
4.2.2 南美洲99
4.2.3 澳大利亚—新西兰99
4.2.4 亚洲100
4.2.5 欧洲101
4.2.6 非洲101
4.3 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102
4.3.1 围岩103
4.3.2 构造104
4.3.3 矿体的形态与结构107
4.3.4 矿物及其共生组合107
4.3.5 热液蚀变109
4.3.6 元素地球化学和分带111
4.3.7 流体包裹体112
4.3.8 稳定同位素112
4.3.9 Sr、Pb 和 Nd 同位素比值的应用115
4.4 成因模式116
4.5 显生宙中温热液矿床和其它类型矿床的对比119
4.6 结论120
5 火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122
5.1 引言122
5.2 勘探实例124
5.2.1 日本的菱刈矿床124
5.2.2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的凯利安(Kelian)矿床126
5.2.3 巴布亚新几内亚利海尔岛拉多拉姆(Ladolam)矿床128
5.3 蚀变和矿化环境131
5.3.1 与火山岩的关系131
5.3.2 构造控制131
5.3.3 围岩蚀变132
5.3.4 流体包裹体和轻稳定同位素140
5.4 活动地热系统141
5.5 浅成低温热液系统金的搬运144
5.6 沉淀时的物理—化学条件146
5.7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时代148
5.8 勘探149
5.9 总结150
6 与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床152
6.1 引言152
6.2 大地构造背景152
6.3 赋存在侵入体中的网脉状/浸染状矿床159
6.3.1 斑岩矿床159
6.3.2 网脉状/浸染状矿床161
6.4 碳酸盐岩中的矿床163
6.4.1 矽卡岩矿床163
6.4.2 碳酸盐交代矿床165
6.5 非碳酸盐岩石中的网脉状、浸染状和交代矿床169
6.6 赋存在角砾岩中的矿床173
6.7 石英脉型矿床176
6.8 矿床的相互关系和金属分带179
6.9 成因方面的认识182
6.9.1 岩浆类型182
6.9.2 成矿作用185
6.10 与其他金矿床类型可能存在的关系189
6.10.1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189
6.10.2 赋存在沉积岩中的金矿床189
6.10.3 母矿脉型矿床190
6.11 结论190
7 卡林型金矿床192
7.1 引言192
7.2 卡林型金矿床的分类193
7.2.1 历史回顾193
7.2.2 目前流行的观点194
7.2.3 卡林型矿床与多金属交代矿床的关系195
7.3 区域地质和构造背景195
7.3.1 北美的区域地质和构造背景195
7.3.2 北美西部的岩浆活动207
7.3.3 中国卡林型金矿床产出地质构造背景207
7.4 矿床特征212
7.4.1 围岩岩性212
7.4.2 矿床的构造背景212
7.4.3 有关的岩浆岩213
7.4.4 矿床的地质年代学213
7.4.5 蚀变和矿化217
7.4.6 矿床地球化学223
7.4.7 地球物理研究230
7.4.8 矿床规模、形状和品位230
7.5 矿床模型233
7.5.1 已有模式233
7.5.2 推理模式233
7.6 勘探指南239
7.7 总结240
8 现代海底含金热液沉积物242
8.1 引言242
8.2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沉积物中的金242
8.2.1 大洋中脊246
8.2.2 海岭251
8.2.3 岛弧环境252
8.2.4 裂谷沉积环境253
8.3 海底热液系统中金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257
8.4 海底之下网脉状矿化中的金259
8.5 热液羽状流及有关金属沉积物中的金259
8.6 海底热液系统中金的运移和沉积261
8.6.1 海底火山热液流体的化学成分261
8.6.2 沉积环境下的海底热液流体的化学成分265
8.6.3 海底热液流体中金的溶解度267
8.6.4 海底热液流体中金的含量268
8.7 地表硫化物和铁帽中金的次生富集269
8.8 古海底热液系统中的金271
8.8.1 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271
8.8.2 金属沉积物272
8.8.3 含金化学沉积和碎屑沉积中的金矿床273
9 温带、干旱、半干旱以及雨林地区金矿地球化学勘查275
9.1 引言275
9.2 金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275
9.2.1 基岩矿化属性275
9.2.2 金的表生作用277
9.2.3 原生矿化特征向表生环境的迁移278
9.3 矿例和勘查史279
9.3.1 概述279
9.3.2 温带地区280
9.3.3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282
9.3.4 热带雨林环境286
9.4 工作程序291
9.4.1 取样和样品制备291
9.1.2 样品分析294
9.5 其它采样技术295
9.5.1 岩石地球化学295
9.5.2 重砂矿物地球化学295
9.5.3 水文地球化学296
9.5.4 大气地球化学297
9.5.5 生物地球化学298
9.6 结论299
10 金矿地球物理勘探300
10.1 引言300
10.2 地质及地球物理模型301
10.3 勘探策略和方法305
10.3.1 普查305
10.3.2 区测305
10.3.3 详测306
10.4 实例308
10.4.1 细脉、网脉和大脉308
10.4.2 矽卡岩320
10.4.3 含金火山成因硫化物320
10.4.4 含金花岗岩类323
10.4.5 火成岩、火山岩及沉积岩系的浸染状矿床325
10.4.6 古砂金矿329
10.4.7 砂金矿332
10.5 结论335
10.6 地球物理术语词汇表336
11 金矿床经济学338
11.1 引言338
11.2 市场环境338
11.3 金矿生产340
11.3.1 世界性的趋势341
11.3.2 巴西341
11.3.3 美国343
11.3.4 澳大利亚344
11.3.5 南非345
11.3.6 加拿大347
11.3.7 20世纪80年代349
11.4 金矿床的经济学评价349
11.4.1 决定的过程350
11.4.2 经济评价技术350
11.4.3 现金流动的估计351
11.4.4 现金流动标准353
11.4.5 投资费353
11.4.6 DCF 标准354
11.5 有经济价值的金矿床特征355
11.5.1 加拿大的案例研究355
11.5.2 呈现格式356
11.5.3 矿床的输入变量357
11.5.4 现金流量标准359
11.5.5 DCF 标准363
11.6 结论366
下篇 贵金属回收371
12 原生贵金属371
12.1 贵金属矿石371
12.2 设备和方法374
12.2.1 破碎和磨矿374
12.2.2 烧裂380
12.2.3 富集380
12.2.4 淘析381
12.2.5 浮选386
12.2.6 摩擦387
13 铂的姊妹金属389
13.1 铂族金属的分离390
13.1.1 除杂390
13.1.2 碾薄390
13.1.3 杂质的溶解391
13.1.4 未溶解铂的处理391
13.1.5 铂的最后清洗392
13.1.6 从铂中分离氯化银392
13.1.7 王水溶液中贵金属的回收393
13.2 海绵金属的熔化397
13.2.1 海绵铂397
13.2.2 铱-铂397
13.2.3 海绵铱398
13.2.4 海绵钯398
13.2.5 铂399
13.3 铂族金属的分离401
13.4 金、银、铂、钯、铑、铱、锇分离403
13.4.1 步骤403
13.4.2 再分离403
14 电解精炼407
14.1 电解铜精炼408
14.2 电解银精炼410
14.3 金电解精炼411
14.4 电解槽的种类413
14.5 选择合适的电解槽414
14.6 莫比斯槽和桑姆槽的选择415
14.7 小规模系统416
15 收集剂和分离剂420
15.1 收集剂422
15.1.1 溶液422
15.1.2 铅423
15.1.3 其它元素和化合物424
15.2 分离剂427
15.2.1 沉淀法427
15.2.2 某些沉淀剂428
15.2.3 挥发429
15.2.4 离子交换429
15.2.5 其它分离剂430
16 从再生资源中回收和精炼贵金属432
16.1 银的回收433
16.2 银的精炼提纯439
16.3 金与铜的分离440
16.4 硫酸亚铁和二氧化硫还原沉淀金443
16.5 亚硝酸钠还原沉淀金446
16.6 草酸还原沉淀金447
16.7 金属还原沉淀剂447
16.8 金废料特殊处理448
17 金属物料的湿化学提取法的总体设计457
17.1 步进式加工法459
17.2 储桶的处理476
17.3 含多金属物料的步进式加工法479
17.4 提示483
18 各种精炼系统485
18.1 氰化物工艺485
18.2 槽浸工艺487
18.3 其它工艺488
18.4 从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回收铂和钯492
19 溶剂萃取494
19.1 目前应用的一些有机溶剂494
19.2 溶剂萃取纯化金494
19.3 从含多种金属的酸性溶液中溶剂萃取金495
19.4 从盐酸溶液中回收铂和钯的有机试剂496
19.5 有关溶剂萃取贵金属的专利——Sherex 化学公司 D.L.Gefyer 发明的专利 US5284633497
参考文献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