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
  • 蔡定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4018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8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蔡定剑1

一、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建立1

(一)新中国选举制度建立的理论1

(二)1953年选举法和选举制度的建立4

(三)1953年的选举情况和以后的变化6

二、1979年后中国选举制度的重建与发展8

(一)1979年选举制度的改革和首次县乡人大直选8

(二)1979年后选举制度的发展15

(三)对选举制度发展的总结29

三、中国选举制度的现状描述31

(一)中国选举制度的结构和层次31

(二)选举的法律和组织领导33

(三)直接选举的法律程序及实际运作38

(四)间接选举的程序及实际运作45

(五)选举的发展趋势51

四、我国选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2

(一)选民的“厌选”情绪在增长52

(二)选举的非法律操作53

(三)选举中的违法行为57

第二部分 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情况的描述——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直接选举的调查&熊文钊60

引言60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61

(二)调查方法及对材料的运用61

一、被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62

(一)宽城满族自治县的基本现状62

(二)宽城满族自治县木孛罗台乡的基本现状63

二、直接选举与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政权建设63

(一)直接选举对宽城满族自治县政权建设的意义63

(二)民族自治地方直接选举的特性64

三、宽城满族自治县1998年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情况65

(一)换届选举的组织部署65

(二)选区划分与代表名额分配70

(三)选民登记与选民资格审查74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出75

(五)投票选举77

(六)选举结果81

(七)人大会议中的间接选举81

四、宽城满族自治县木孛罗台乡1999年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情况83

五、宽城满族自治县直接选举活动及其结果的简单分析86

(一)选举在党组织的领导、组织下进行87

(二)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中的作用没有发挥88

(三)选区划分与代表名额分配89

(四)选民登记与投票方式89

(五)关于候选人90

(六)对法律的执行及对选举的宣传91

(七)选民心理对选举的影响92

(八)其他情况92

六、对基层直接选举的思考92

(一)直接选举与基层政权建设92

(二)实际的选举运作与规范选举制度94

七、改革势在必行97

(一)正确对待党与选举的关系97

(二)公正、合理地推荐及确定候选人97

(三)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98

(四)注意依法选举98

结束语98

第三部分 选举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之现状——江西省及部分市县乡镇间接选举情况的调查&沈亚平、陈克林100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01

二、选举活动中的主要环节和具体做法109

(一)成立领导和组织选举工作机构109

(二)确定换届人事安排方案115

(三)通过大会选举办法118

(四)确定应选名额和差额名额120

(五)提名和介绍候选人124

(六)酝酿和确定正式候选人130

(七)投票选举134

(八)国家机关换届选举结果情况137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139

四、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145

(一)关于预留名额问题145

(二)关于差额比例问题146

(三)关于提名权的平等性问题147

(四)关于介绍候选人的问题147

(五)关于撤回提名的问题148

第四部分 选民选举心理和行为的调查分析&汪铁民150

一、高参选率现象解析150

(一)高参选率151

(二)高参选率形成的原因152

(三)为何要追求高参选率156

(四)追求高参选率的负面效应158

(五)如何看待高参选率160

二、选民厌选心理调查与分析161

(一)选民厌选心理素描161

(二)选民为什么厌选163

(三)厌选心理的负面作用170

三、选民为什么而投票——关于选区划分对选民心理的影响172

(一)现行做法173

(二)选民愿意在什么地方投票175

(三)选区划分与选举行为的相关性178

四、变“黑箱作业”为程序化操作——选民对代表候选人提出机制心理取向的调查180

(一)现行做法180

(二)关于选民在代表候选人提名过程中心理状况的描述183

(三)在代表候选人提名过程中,影响选民心理的几种不利因素186

(四)选民对改革现行的代表候选人提名机制的心理预期188

五、由“计划”到“竞争”——关于介绍候选人与选民心理相关性的调查190

(一)现行做法190

(二)选民在介绍代表候选人过程中的心理状况191

(三)在介绍候选人过程中,影响选民心理的几种不合理因素192

(四)选民对改革现行做法的心理预期197

第五部分 “中国人素质太低,搞不了选举”质疑?——经济、文化、政治、利益与选举行为相关性调查与分析&蔡定剑199

引言199

一、受教育程度与选举行为的相关分析202

二、政治因素与选举行为的相关分析208

三、农民与大学生、干部的选举行为比较212

(一)被低估了的农民素质213

(二)被高估的大学生选举积极性218

(三)干部不适应民主潮流221

四、经济发展与选举行为的相关分析226

五、民主实践是最好的民主训练——有过不同民主实践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选举行为的比较235

六、利益机制与选举行为的相关分析241

七、民主选举——由“乱”变“治”252

第六部分 公民对选举改革期待的调查与分析&焦洪昌、王亦白262

引言262

一、选举:公民的态度、评价和改革呼声264

二、扩大直选:选举方式的深刻变革270

三、选举程序:全面改革的期待280

(一)软肋:候选人的提名和正式确定280

(二)从介绍候选人到竞选284

四、对选举救济制度的建议:选举诉讼289

五、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期望292

结束语299

第七部分 现实与理想:选举程序改革的调研报告&陈斯喜301

一、改革的源动力:来自百姓的呼声301

二、夯实民主的基础:强化代表选举的民主性和公正性305

(一)增强选举机构的公信力,设立中立的选举机构305

(二)减少代表名额,实行按人口平等分配名额309

(三)按居住区划分选区314

(四)改革选民登记办法,实行自愿登记316

(五)完善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320

(六)以候选人自我介绍为主,建立非对抗式竞争机制328

(七)引入预选,杜绝黑箱操作332

三、强化竞争:改善国家机关领导人选举机制334

(一)排除干扰,保障代表提名权335

(二)扩大提名的公众参与,推行“两票制”343

(三)改进候选人介绍,建立非对抗式竞争机制350

(四)完善和扩大差额选举,杜绝变相等额355

(五)实行秘密划票,落实无记名投票原则357

四、以公开促公正:改进选举监督机制359

(一)几起选举违法事例359

(二)对选举违法事例的几点分析365

(三)现行法律对选举监督的规定366

(四)选举监督机制改进意见368

第八部分 选举制度民主化改革研究——扩大代表直选&周晓东370

一、扩大直接选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71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选举理论和直接选举原则371

(二)中国间接选举的理论依据372

(三)中国社会发展是否具备发展民主的条件373

(四)反对扩大直接选举的理论和认识376

(五)当前扩大直选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377

二、公民对扩大直选态度的调查382

(一)对扩大直选态度的调查382

(二)扩大直选方案选择的论证387

(三)扩大直选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效果391

三、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程序改革的研究394

(一)代表数量、名额分配和选区划分394

(二)选举的组织问题397

(三)如何推荐和确定候选人398

(四)候选人的介绍和竞选问题402

(五)投票方式和计票制度406

四、扩大直选的几个问题研究409

(一)选举经费问题409

(二)选举公正问题410

(三)选举违法行为及对策412

第九部分 乡镇长直接选举改革研究&杜钢建414

一、进行乡镇长选举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414

二、进行乡镇长选举改革的条件已成熟418

三、乡镇领导人选举改革模式的探索432

四、乡镇长直接选举改革的程序设计437

附录一 中国选举状况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451

附录二 选举问题调查问卷(选民)5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