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 上
  • 朱方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179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

1.1.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

1.1.2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2

1.1.3 中国的政治经济学7

1.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8

1.2.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

1.2.2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0

1.2.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1

1.3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14

1.3.1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4

1.3.2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15

1.3.3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5

2.商品和货币38

2.1 商品38

2.1.1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39

2.1.2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3

2.1.3 商品的价值量44

2.1.4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6

2.2 货币47

2.2.1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47

2.2.2 货币的职能56

2.2.3 货币流通规律60

2.2.4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62

2.3 价值规律63

2.3.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63

2.3.2 价值规律的作用65

2.4 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67

2.4.1 市场机制67

2.4.2 市场调节71

2.4.3 市场失效72

3.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73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73

3.1.1 资本的总公式73

3.1.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75

3.1.3 劳动力的买和卖75

3.2 剩余价值的来源76

3.2.1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76

3.2.2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78

3.2.3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79

3.2.4 剩余价值量与剩余价值率80

3.3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82

3.3.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82

3.3.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83

3.3.3 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87

3.4 工资88

3.4.1 工资的本质88

3.4.2 工资的形式90

3.4.3 工资的国民差异91

4.资本的积累过程98

4.1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99

4.1.1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99

4.1.2 资本价值的再生产99

4.1.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100

4.2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101

4.2.1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101

4.2.2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103

4.2.3 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104

4.3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06

4.3.1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106

4.3.2 相对过剩人口108

4.3.3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11

4.4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14

4.4.1 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114

4.4.2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16

5.资本的流通过程119

5.1 资本循环119

5.1.1 货币资本的循环119

5.1.2 生产资本的循环123

5.1.3 商品资本的循环124

5.1.4 三个循环的统一124

5.1.5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125

5.1.6 流通费用126

5.2 资本周转127

5.2.1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27

5.2.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27

5.2.3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29

5.2.4 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130

5.2.5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131

5.3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33

5.3.1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133

5.3.2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34

5.3.3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37

5.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40

5.4.1 经济危机的实质140

5.4.2 经济周期141

5.4.3 经济危机的根源144

6.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147

6.1 成本价格与利润147

6.1.1 成本价格147

6.1.2 利润149

6.1.3 利润率150

6.2 利润转化与平均利润152

6.2.1 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差别152

6.2.2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53

6.2.3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56

6.2.4 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158

6.3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159

6.3.1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159

6.3.2 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161

7.商业资本与平均利润164

7.1 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164

7.1.1 商业的职能和特点164

7.1.2 商业资本的形成165

7.1.3 商业资本的作用167

7.2 商业利润也是平均利润171

7.2.1 商业利润的来源171

7.2.2 商业利润的实现形式172

7.2.3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雇员的剥削173

7.3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174

7.3.1 商业流通费用174

7.3.2 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175

8.生息资本和利息177

8.1 借贷资本和利息177

8.1.1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职能177

8.1.2 利息与企业利润179

8.1.3 利息率180

8.2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81

8.2.1 银行资本181

8.2.2 银行利润181

8.2.1 银行体系182

8.2.4 银行业务183

8.3 信用185

8.3.1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185

8.3.2 信用形式及其本质187

8.3.3 信用和虚拟资本189

8.3.4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91

9.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195

9.1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195

9.1.1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成和特点195

9.1.2 资本主义地租198

9.1.3 地租、租金与土地价格199

9.2 级差地租201

9.2.1 级差地租的形成201

9.2.2 级差地租Ⅰ203

9.2.3 级差地租Ⅱ205

9.2.4 最坏土地也提供级差地租207

9.2.5 级差地租与虚假社会价值208

9.3 绝对地租209

9.3.1 绝对地租的形成209

9.3.2 绝对地租的趋势211

9.4 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213

9.4.1 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213

9.4.2 建筑地段地租214

9.4.3 矿山地租215

10.私人垄断资本主义217

10.1 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217

10.1.1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217

10.1.2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社会化220

10.2 垄断的形成223

10.2.1 垄断形成的可能性、必要性223

10.2.2 垄断组织的发展过程224

10.2.3 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与变化226

10.3 垄断的特征232

10.3.1 生产的集中和垄断233

10.3.2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233

10.3.3 资本输出238

10.3.4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239

10.3.5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领土的瓜分241

10.4 垄断与竞争241

10.4.1 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241

10.4.2 垄断竞争的基本形式242

10.4.3 垄断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及自由竞争246

10.5 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248

10.5.1 垄断价格的形成248

10.5.2 垄断利润的来源251

10.5.3 垄断条件下利润分配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252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55

11.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55

11.1.1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55

11.1.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257

11.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259

11.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260

11.4 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263

11.5 国有垄断资本的其他形式267

1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调节269

11.6.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及形成的原因269

11.6.2 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271

11.6.3 通过经济一体化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272

11.6.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调节的作用274

1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276

12.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277

12.1.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77

12.1.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79

12.1.3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形成了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281

12.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282

12.2.1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资本主义生产手段的矛盾282

12.2.2 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与资本主义实现条件的矛盾284

12.2.3 资本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285

12.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287

12.3.1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287

12.3.2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288

后记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