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证据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证据论纲
  • 裴苍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83775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证据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证据论3

第一章 证据概述3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3

一 证据概念上的争论3

二 证据的实质5

三 两种证据观8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属性11

一 法学界的争论11

二 证据的客观性22

三 证据的关联性25

第三节 证据的种类32

一 我国法律上的规定32

二 法条中的根本问题34

三 证据种类的划分36

第二章 物证39

第一节 物证概述39

一 物证的概念39

二 物证的形成43

三 物证的特点46

第二节 物证的类型49

一 实体物证49

二 痕迹物证51

三 微量物证55

四 无形体物证58

第三节 物证的应用61

一 尼罗河惨案中的物证分析62

二 一起爆炸案中的物证分析65

第三章 书证69

第一节 书证概述69

一 书证的概念69

二 书证的形成74

三 书证同物证的区别76

四 书证的特点77

第二节 书证的类型82

一 文字书证82

二 图画书证88

三 音像书证90

第三节 书证的应用92

一 徐秋影案件的书证分析93

二 一起盗窃案中特殊书证的分析98

第四章 人证103

第一节 人证概述103

一 人证的概念103

二 人证的构成110

三 人证的特点115

第二节 人证的类型116

一 证人证言117

二 被害人陈述125

三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130

第三节 人证的其他分类139

一 亲证和旁证139

二 积极人证和消极人证141

一 十岁幼童的证言143

第四节 人证的应用143

二 一名被害人的陈述146

第五章 证据调查149

第一节 证据调查概述149

一 证据调查的概念149

二 证据调查的任务151

三 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151

第二节 证据调查的方法156

一 勘验、检查156

二 鉴定168

三 询问和讯问185

一 收集物证、书证的基本途径195

第三节 证据的收集、获取和保全195

二 获取人证的基本途径198

三 证据和证明的保全199

第六章 证据资料203

第一节 证据资料概述203

一 两种“证据”的质疑203

二 证据资料的概念206

三 证据资料同证据的区别208

四 证据资料的基本属性210

五 区分证据和证据资料的意义211

第二节 物证资料212

一 勘验、检查笔录213

二 鉴定结论215

一 司法机关制作的笔录218

第三节 人证资料218

二 人证主体书写的材料220

第四节 音像资料221

一 音像资料同视听资料的关系221

二 划清几个界限226

三 音像资料的意义228

第五节 证据资料图229

一 实体过程分析231

二 程序过程分析234

三 整体分析237

第七章 证据效力240

第一节 证据的自然效力和法律效力240

一 自然效力和法律效力的关系240

二 西方国家的证据排除规则244

三 区分自然效力和法律效力的意义253

第二节 证据的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254

一 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的关系254

二 西方国家的传闻规则258

三 区分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的意义262

第三节 证据的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263

一 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的实质263

二 证据盖然性的排除265

三 区分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的意义267

第八章 证据审查判断269

第一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270

一 审查判断物证的基本任务270

二 物证的实质审查273

三 物证的形式审查274

一 审查判断书证的基本任务276

第二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276

二 书证的形式审查278

三 书证的实质审查279

第三节 人证的审查判断281

一 审查判断人证的基本任务281

二 人证的形式审查285

三 人证的实质审查289

第四节 证据排伪法则291

一 关联法则293

二 矛盾法则296

三 实践法则302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309

一 证明的实质309

第二卷 证明论309

第九章 证明概述309

二 证明的构成313

三 证明同证据的联系和区别315

第二节 证明的基本属性320

一 证明的主观性320

二 证明的派生性322

第三节 证明的基本形式326

一 经验证明326

二 推理327

三 逻辑证明331

一 证明对象的概念336

第十章 证明对象336

第一节 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336

二 证明对象的意义340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范围342

一 实体事实343

二 准实体事实347

三 程序事实和对程序有意义的事实350

第三节 免证事实351

一 免证事实的概念351

二 免证事实的范围352

三 免证的意义355

一 证明根据的概念356

第一节 证明根据概述356

第十一章 证明根据356

二 证明根据和证据的关系359

三 证明图363

第二节 证明根据的范围368

一 证书和证据资料369

二 公理、原理、定律和科学定义370

三 经验373

四 法律374

第三节 证明根据的要件376

一 证明根据必须真实377

二 证明根据必须与待证问题有逻辑联系378

第十二章 证明方法382

一 直接证明383

第一节 本体证明383

二 推论388

第二节 迂回证明393

一 反证法394

二 排除法398

第三节 推定401

一 推定的实质401

二 推定的构成404

三 推定的应用406

四 无罪推定409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416

一 证明责任的概念416

第十三章 证明责任416

二 证明责任的性质419

三 证明责任的意义422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种类423

一 取证责任424

二 举证责任427

三 审证责任436

第三节 我国司法和诉讼中的证明责任439

一 民事诉讼和刑事自诉中的证明责任439

二 刑事公诉及刑事司法中的证明责任442

第十四章 证明原则450

第一节 不同证据制度下的证明原则450

一 我国封建专制时代奉行“罪从供定”原则450

二 现代西方国家奉行公平公正原则452

三 新中国奉行实事求是原则454

一 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457

第二节 实事求是原则的基本内容457

二 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460

三 证据应当亲审463

四 证明要忠实于事实真象465

五 禁止非法取供467

六 禁止证据预测469

七 禁止无证定罪471

第三节 实事求是原则的应用472

一 抓住要害473

二 盯着目标474

三 把好三关476

四 全面落实477

一 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479

第十五章 证明标准479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479

二 历代证据制度下的证明标准481

三 司法证明和诉讼证明的最高标准486

第二节 实质真实488

一 对实质真实的理解489

二 实质真实的要件493

三 “实质真实”价值的实现496

第三节 我国应确立实质真实制度501

一 伟大的历史使命501

二 实质真实制度的基本构成505

三 实质真实制度下的全面创新508

四 实质真实制度的伟大意义5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