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表面活性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表面活性剂](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1489782.jpg)
- 方云,夏咏梅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750191111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表面活性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生物技术和表面活性剂工业1
第一节 生物技术的发展1
第二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生物乳化剂的来源、分类3
一、分类4
二、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乳化剂及其生产菌6
第三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生物乳化剂的工业应用7
一、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7
二、其它工业应用9
第四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生物乳化剂在食品和农业上的应用前景11
一、经济性12
二、毒理和生物降解14
三、预测16
参考文献16
第二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质21
第一节 引言21
第二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和提纯21
第三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方法22
一、酯键和O-配糖键的鉴定22
第四节 细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24
三、脂肽的鉴定24
二、含氨基酸类脂的鉴定24
一、糖脂25
二、含氨基酸类脂34
三、憎水类蛋白36
第五节 酵母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37
一、含蛋白质脂37
二、槐糖脂等37
第六节 霉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39
一、黑粉菌酸39
二、甘露糖赤藓糖醇脂40
一、溶解性42
第七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性质42
第八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物理性质42
二、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43
三、其它性能45
参考文献47
第三章 类脂前体的生物合成51
第一节 引言51
第二节 脂肪酸的全程生物合成52
一、乙酰-CoA的来源52
二、乙酰-CoA羧基化53
三、脂肪酸合成酶(FAS)54
四、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57
五、羟基酸、支链酸和其它脂肪酸的形成59
第三节 从烷烃生物合成脂肪酸61
一、正构烷烃的摄取61
二、烃氧化机理63
三、脂肪酸的去向64
第四节 类脂的生物合成66
一、中性类脂66
二、磷脂70
第五节 脂肪形成和代谢调节72
三、其它类脂72
一、培养条件对脂肪形成的影响73
二、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中的代谢调节76
参考文献82
第四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88
第一节 引言88
第二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合成93
一、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一般规律93
二、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的调节96
一、生长相关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100
第三节 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100
二、控制下由生长细胞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102
三、由休止细胞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106
四、加入前体后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108
第四节 产物提取109
一、经典提取方法109
二、随程提取方法110
参考文献112
第一节 憎水性和HLB117
一、憎水性117
第五章 HLB及微生物对石油采收率的影响117
二、HLB118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119
一、实验材料120
二、实验方法120
第三节 实验结果121
一、HLB与石油采收率121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与石油采收率123
三、HLB与乳化124
四、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与石油采收率127
五、在一定HLB下助表面活性剂与石油采收率128
六、在一定HLB下CGM、IPA、Bacillus sp.与石油采收率131
第四节 小结135
参考文献136
第六章 MEOR技术138
第一节 引言138
一、常规采油方法(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138
二、EOR技术(三次采油)139
三、EOR的难题140
四、使用表面活性剂的化学法EOR141
第二节 两种MEOR方法143
第三节 地下法MEOR方法144
一、地下法MEOR的过程144
二、地面法MEOR(Extra Situm MEOR)144
一、地下法MEOR(In Situ MEOR)144
二、地下法MEOR的机制146
三、地下法MEOR的试验对象152
四、地下法MEOR现场试验153
五、地下法MEOR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155
六、小结156
第四节 地下法和地面法MEOR之比较156
一、物理因素157
二、化学因素158
三、生物学因素160
四、地下法和地面法MEOR之比较164
五、结束语168
参考文献168
第七章 胞外多糖型生物乳化剂173
第一节 引言173
第二节 Emulsan的发现与分离175
一、原油的微生物降解175
二、Emulsan的分离和提纯177
三、Emulsan的定量分析177
一、聚合物特性178
第三节 Emulsan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78
二、粘度179
三、结合阳离子的特性180
第四节 Emulsan与烃类的相互作用180
一、界面上的Emulsan180
二、烃基质专一性182
三、Emulsanosol182
四、油-水界面上Emulsan的特性183
五、Emulsanosol的失稳185
第五节 与Emulsan生产有关的微生物学186
一、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RAG-1的英膜186
二、释放Emulsan的休止细胞体系188
三、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RAG-1在甘油三酯中生长189
四、酯酶191
五、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RAG-1的突变体192
六、Emulsan的作用194
七、微生物附着于憎水基质195
第六节 其它聚合型生物乳化剂196
一、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BD 4和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 BD 413产生的乳化剂196
二、其它Acinetobacter sp.产生的乳化剂197
因子198
四、蓝藻细菌Phormidum J-1产生的乳化剂198
三、P?domonas PG-1产生的乳化因子和?溶198
五、Candida lipolytica产生的乳化剂199
第七节 生物乳化剂的应用199
一、重油输送199
二、重质燃料乳状液的直接燃烧200
参考文献200
第八章 生物破乳剂210
第一节 引言210
第二节 生物破乳剂及生产菌的初步筛选213
一、破乳能力的测试方法213
二、生物多糖破乳剂214
三、细菌作为破乳剂218
一、试验方法233
第三节 W/O乳状液的细菌破乳233
二、破乳能力234
三、各种参数对破乳的影响236
四、细菌破乳剂与商品破乳剂的比较241
第四节 O/W乳状液的细菌破乳244
一、试验方法244
二、破乳能力245
三、生长条件对破乳的影响248
四、对细菌破乳的评价250
一、一般原理251
第五节 细菌破乳的机理251
二、絮凝259
三、凝聚260
四、影响细菌破乳速率的因素264
五、细菌细胞表面的憎水性与破乳265
六、小结273
参考文献274
缩写表276
表面活性剂商品名一览表281
菌名索引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