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482089.jpg)
- 童时中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750661895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模块化原理1
第1章 概论3
1.1 模块化概念的由来及发展3
1.1.1 生活中的模块化概念3
1.1.2 模块对工业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5
1.1.3 电子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秘密6
1.2 模块化的目的和对象7
1.2.1 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及我们的任务7
1.2.2 模块化的目的8
1.2.3 模块化的对象和任务9
1.3.1 传统的标准化面临挑战11
1.3 模块化对新产业革命的意义11
1.3.2 模块化是多样化的主要途径12
1.3.3 模块化实现多样化的模式13
1.3.4 模块化在组织多样化生产中的作用15
1.4 模块化的研究与推广势在必行15
1.4.1 从标准化的宗旨出发,推动标准化的发展15
1.4.2 研究模块化理论的重大意义16
1.4.3 研究与推广模块化的深远意义17
第2章 模块与模块化的概念19
2.1 模块与模块化概念的现状19
2.1.1 关于模块与模块化的定义19
2.2.1 模块的定义20
2.2 模块的概念和分类20
2.1.2 现有定义的局限性20
2.2.2 模块的分类22
2.3 模块化的概念和特点24
2.3.1 模块化的定义24
2.3.2 模块化过程的特点25
2.4 狭义模块化与广义模块化25
2.4.1 模块化概念的清晰性和模糊性26
2.4.2 模块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27
2.4.3 层次上的广义模块化28
2.4.4 应用领域方面的广义模块化29
2.4.5 方法论上的广义模块化29
2.4.6 关于“模块性”的界定30
第3章 模块化的理论基础32
3.1 系统论原理的运用32
3.1.1 整体性原理的运用32
3.1.2 相关性原理与结构分析思维法32
3.1.3 层次性原理与层次分析法33
3.1.4 动态性原理与动态思维法33
3.1.5 目的性原理与有的放矢分析法33
3.2 系统工程方法的运用33
3.2.1 三维矩阵法33
3.2.2 分解协调法35
3.2.3 反馈控制法35
3.2.6 模型构建思维法36
3.2.5 宏模型法36
3.2.4 黑箱方法36
3.2.7 系统评价与价值分析法37
3.3 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37
3.3.1 比较和联想37
3.3.2 分析和综合38
3.3.3 抽象和具体38
3.3.4 归纳和演绎39
3.4 模块化理论的方法论性质39
3.4.1 模块化理论体系的构成39
3.4.2 标准化思维方法的运用40
3.4.3 模块化是方法论中的一个新秀40
3.5.2 模块化与诸标准化形式的关系41
3.5.1 目的的一致性41
3.5 模块化的标准化属性41
3.5.3 模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43
3.5.4 模块化与组合化的关系43
3.5.5 模块化对标准化理论的充实和发展47
第二篇 模块化设计53
第4章 系统分解技法53
4.1 系统接口分析53
4.1.1 接口技术53
4.1.2 接口类型及功能分析55
4.1.3 接口系统开发及其标准化56
4.1.4 微型计算机的接口技术58
4.2.1 系统分解的重要性60
4.2 系统分解的重要性及步骤60
4.2.2 系统分解的步骤61
4.3 系统分解技巧62
4.3.1 以功能为核心进行分解62
4.3.2 通用要素的提取与典型化63
4.3.3 分解点的选择64
4.3.4 模块的层次、规模与数量的确定65
4.3.5 非典型要素的标准化处理65
4.3.6 接口的处理66
4.3.7 系统分解效果的评价66
5.1 模块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法67
5.1.1 模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67
第5章 模块化设计方法67
5.1.2 系统(总体)设计68
5.1.3 系统的模型化69
5.1.4 系统优化与评价70
5.2 模块系列设计方法71
5.2.1 模块系列设计是模块化设计中承上启下的环节71
5.2.2 模块系列总体设计72
5.2.3 模块构成的典型化73
5.2.4 模块构成的集成化75
5.2.5 模块构成的系列化75
5.2.6 模块系列设计的若干技巧性问题76
5.3.1 任务与特点77
5.3 模块化产品设计方法77
5.3.2 模块化产品的总体设计78
5.3.3 基型模块改型和专用模块设计79
5.3.4 接口设计79
5.3.5 模块的组合方式80
5.3.6 模块化产品的装联设计80
5.3.7 模块化产品的整体性设计81
第6章 模数及网格化设计82
6.1 网格技术及其应用82
6.1.1 网格的表现形式82
6.1.2 网格技术的应用83
6.2.2 模数和模数网格88
6.2.1 模块化对产品结构的要求88
6.2 网格化设计原理88
6.2.3 产品系统的模数数列90
6.2.4 模数网格上的产品设计93
6.3 电工电子设备机械结构的网格化设计95
6.3.1 电工电子设备的模数系统95
6.3.2 网格化设计在面板构图中的运用97
6.3.3 网格化设计的意义99
第7章 模块化设计的效益分析100
7.1 模块化设计的技术经验价值100
7.1.1 简化设计、实现技术和资源共享100
7.1.3 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供货周期101
7.1.2 有利于发展产品品种和技术的引进,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101
7.1.5 良好的可维修性102
7.1.4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102
7.1.6 良好的效费比103
7.1.7 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103
7.2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图样简化表示法104
7.2.1 图样简化的意义和方法104
7.2.2 零件图的简化表示法106
7.2.3 装配图的简化表示法107
7.2.4 模块化产品装配图的简化画法108
7.2.5 装配图简化表示法在应用中的若干问题112
8.1.1 目标分析115
第8章 模块化设计及实施中的过程管理115
8.1 集中领导,统筹规划115
8.1.2 模块化体系表的制定117
8.1.3 全面规划,统一部署118
8.2 模块化的过程管理119
8.2.1 模块化各阶段的特点及管理119
8.2.2 模块化过程的宏观控制与协调120
8.3 模块化的技术管理122
8.3.1 技术上的宏观管理与协调122
8.3.2 标准化管理123
8.3.3 模块的档案管理124
8.4.1 模块化产品的生产管理126
8.4 模块化产品的产销管理126
8.4.2 模块化产品的营销管理127
第三篇 模块化应用131
第9章 模块化在机械行业的应用131
9.1 模块化设计在机械系统的现状及动向131
9.1.1 模块化设计在国外的应用131
9.1.2 模块化概念在我国的应用132
9.1.3 机械行业模块化设计动向133
9.2 模块化设计在机床行业的应用133
9.2.1 组合机床与组合夹具134
9.2.2 横系列模块化设计136
9.2.4 纵系列模块化设计139
9.2.3 跨系列模块化设计139
9.2.5 全系列模块化设计140
9.2.6 全系列和跨系列模块化设计141
9.2.7 CNC、FMS中的模块化应用141
9.3 模块化在其他机械中的应用实例143
9.3.1 离心气泵的模块化系列结构143
9.3.2 减速箱的模块化系列结构144
9.3.3 工业汽轮机的模块化结构144
9.3.4 模块化的液压系统145
9.3.5 模块化的矿山机械146
9.4 工艺技术的模块化148
9.4.1 成组技术的模块化实质148
9.4.2 模块化的工艺设计150
9.4.3 运用模块化原理进行生产流程设计152
9.4.4 工艺装备的模块化设计153
9.5 生产系统设计中的集成化、模块化布局154
9.5.1 工厂与车间布局设计的一般原则154
9.5.2 现代大工业生产系统布局特点156
9.5.3 集成化、模块化布局结构157
9.6 模块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佳构成模式158
9.6.1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159
9.6.2 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模块化特征160
9.6.3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模块化(标准化)课题162
9.6.4 关于建立电一体化模块体系的设想163
10.1.1 电路中的基本模块165
第10章 模块化在电工电子行业的应用165
10.1 电路设计的模块化特征165
10.1.2 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166
10.1.3 微型计算机(PC机)开放式总线结构的启示167
10.2 通信设备的模块化168
10.2.1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模块化168
10.2.2 军用通信系统的模块化172
10.3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模块化结构174
10.3.1 概述174
10.3.2 PLC系统的模块化分解175
10.3.3 PLC整机及系统的构成176
10.4.1 概述178
10.4 电动控制仪表及装置的模块化结构178
10.4.2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的模块化系统179
10.4.3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控制系统的组成182
10.4.4 组装式电子综合控制装置183
10.5 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的模块化模式分析184
10.5.1 概述184
10.5.2 系统构成185
10.5.3 集散系统的模块化特点及其优越性186
10.6 Intel OEM系统微机模块化结构分析189
10.6.1 Intel OEM模块分析189
10.6.2 Intel OEM微机结构及系统分析192
10.7.1 概述194
10.7 模块化与计算机软件设计194
10.6.3 OEM系统模块化结构效益分析194
10.7.2 软件模块化的基本问题195
10.7.3 软件模块化的价值197
10.7.4 软件模块化的发展趋势200
10.8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的模块化201
10.8.1 概述201
10.8.2 电子设备的模块化结构模式201
10.8.3 模块化结构的兼容与统一206
10.8.4 通用结构对各多种电气功能的适应性208
10.8.5 通用结构的多样化210
11.1.1 对军用装备的苛刻要求213
第11章 模块化是军用装备发展的必由之路213
11.1 模块化对军用装备的意义213
11.1.2 模块化的构成模式是军用装备的最佳选择215
11.1.3 军用装备模块化的方法217
11.2 模块化在军用装备中的应用218
11.2.1 陆用武器装备的模块化218
11.2.2 舰艇武器装备的模块化218
11.2.3 航空武器装备的模块化220
11.3 方舱对军用装备的价值221
11.3.1 概述221
11.3.2 方舱的优越性221
11.3.3 方舱结构的模块化223
11.3.4 方舱在军用装备中的应用225
11.4 雷达结构的模块化226
11.4.1 概述226
11.4.2 雷达本身结构的模块化226
11.5 航空电子设备的模块化结构229
11.5.1 概述229
11.5.2 模块的外形尺寸系列230
11.5.3 模块的典型结构形式232
11.5.4 附件和安装架的模块化233
12.1 模块化在船舶行业的应用235
12.1.1 概述235
第12章 模块化在其他行业的应用235
12.1.2 船体系统的模块化分割237
12.1.3 居住舱室的模块化238
12.1.4 动力及机电装置的模块化239
12.1.5 电子设备及电力系统的模块化240
12.1.6 运用模块化满足多样化的需求241
12.2 模块化在建筑业的应用242
12.2.1 建筑物构成的模块化特征242
12.2.2 模块化是建筑业工业化的基础244
12.2.3 建筑业的统一模数制246
12.2.4 建筑设计标准和构配件模块化的效益分析248
12.3.1 大系统的典型结构及“分解一协调”法249
12.3 模块化在电力系统的应用249
12.3.2 电力系统构成的模块化特征251
12.3.3 分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中的应用254
12.3.4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模块化结构257
12.3.5 模块化的变电所结构262
12.3.6 模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及效益分析264
第13章 模块化思维方法的应用274
13.1 模块化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274
13.1.1 现代管理的基本任务与内容274
13.1.2 “黑箱”管理法275
13.1.3 “分解协调法”的运用276
13.1.4 “木桶原理”的运用277
13.2.1 模块化是时代的需要278
13.2 模块化理论和方法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278
13.2.2 模块化是大公司(集团)进行专业化生产布局的依据280
13.2.3 模块化是各专业厂求得发展的有效途径280
13.2.4 模块化是大公司实施有效管理的工具281
13.2.5 “企业再造工程”与模块化282
13.3 标准化、模块化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283
13.3.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特点与途径284
13.3.2 标准化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要前提285
13.3.3 标准化、模块化是缩短产业化周期的重要因素286
13.3.4 模块化理论对科研院所发展的意义287
13.4.1 并行工程的思路及其优越性289
13.4 模块化对并行工程的意义289
13.4.2 并行设计291
13.4.3 并行管理的模块化实质292
13.5 模块化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294
13.5.1 模块化技能培训(MES)特点294
13.5.2 模块化教学结构分析295
13.5.3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优越性298
13.6 模块化在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299
13.6.1 模块化是编制标准体系表的基本方法299
13.6.2 模块化在技术标准体系表制定中的应用302
13.6.3 模块化在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体系表编制中的应用304
14.1 模块化产品的装饰性设计309
14.1.1 时代呼唤工业设计309
第14章 模块化产品的工业(造型)设计309
第四篇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开展模块化设计309
14.1.2 模块化产品工业设计的特点312
14.1.3 产品装饰性设计的基本方式314
14.1.4 工艺在装饰性设计中的作用315
14.2 视觉诱导及其应用316
14.2.1 错觉诱导316
14.2.2 惯性诱导318
14.2.3 焦点诱导319
14.2.4 联想诱导320
14.3 外观设计中线型运用技巧321
14.3.1 线型的形态与性格321
14.3.2 线型主调322
14.3.3 线型装饰的表现技法325
14.3.4 线型处理技巧326
14.4 结构件的造型技巧328
14.4.1 构件的连接和过渡329
14.4.2 构件的分割330
14.4.3 构件的改形331
14.4.4 构件的添加332
14.5 色彩在模块化产品装饰性设计中的运用334
14.5.1 装饰色彩的功能334
14.5.2 装饰色彩的配色336
14.5.3 模块化产品的色彩运用337
14.6.1 肌理的视觉效果与情感色彩339
14.6 肌理在模块化产品设计中的价值339
14.6.2 肌理效果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341
14.6.3 肌理与产品的附加价值343
14.6.4 肌理效果与时代感343
14.7 美学法则在模块化设计中的运用344
14.7.1 比例与尺度的考虑345
14.7.2 稳定与均衡法则的运用346
14.7.3 统一与变化法则的运用347
第15章 模块化系统的人机工程设计351
15.1 人机工程设计水平是评价模块化系统的主要依据之一351
15.1.1 以人为中心评价系统的优劣351
15.1.2 人-机=环境系统的协调351
15.2.1 按人体尺寸设计352
15.1.3 模块化产品的人机工程设计特点352
15.2 按人的生理特点设计352
15.2.2 考虑到人的体能353
15.2.3 人处理信息的能力353
15.3 按人的心理特点设计354
15.3.1 人操作机器的心理过程354
15.3.2 心理负荷与心理疲劳354
15.3.3 心理空间355
15.4 人机接口(人机界面)设计355
15.4.1 显示控制系统设计355
15.4.2 报警及紧急控制系统设计357
15.4.3 人-计算机界面设计358
15.5.1 不良作业环境对人心理、生理的影响359
15.5.2 作业环境设计应考虑的基本要素359
15.5 作业环境设计359
15.6 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60
15.6.1 人-机功能分配360
15.6.2 系统总体布局360
15.6.3 人机系统总体设计程序361
15.6.4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361
第16章 模块化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363
16.1 CAD是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363
16.1.1 CAD系统的功能和组成363
16.1.2 计算机辅助绘图363
16.2.1 提高计算机辅助绘图效率的主要途径364
16.1.3 我国CAD现状及发展趋向364
16.2 模块化是CAD的基础364
16.2.2 模块化是开展CAD的重要技术手段366
16.3 CAD系统的引入366
16.3.1 引入准备367
16.3.2 引入决策367
16.3.3 系统的运用、扩展与更新367
16.4 面向具体产品的CAD系统的开发(二次开发)368
16.4.1 二次开发的特点与方法368
16.4.2 系统分析371
16.4.3 系统设计与测试372
17.1.1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374
第17章 模块化产品的创新思路及技法374
17.1 产品的多样化与创新是时代的需要374
17.1.2 模块化产品的创新思路375
17.2 产品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技法375
17.2.1 产品创新的基本思路375
17.2.2 实现功能多样化的方法和技巧377
17.2.3 实现结构和外观多样化的方法和技巧378
17.3 再造性思维(改良性设计)技法379
17.3.1 参照创新法379
17.3.2 组合创新法380
17.3.3 问题清单创新法381
17.4.2 发散思维法382
17.4.1 创造性思维的运用382
17.4 创造性思维(开发性设计)技法382
17.4.3 集思广义思维法384
17.5 产品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384
17.5.1 心理学与产品设计385
17.5.2 功能心理386
17.5.3 使用心理387
17.5.4 审美心理388
17.5.5 环境心理389
17.5.6 消费心理390
17.5.7 创造心理391
主要参考文献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