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得荣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得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1666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得荣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篇 建置沿革29
第一章 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29
第一节 地理位置29
第二节 历史沿革29
第二章 行政区划30
第一节 清末和中华民国时期30
第二节 解放后33
第一节 县城37
第三章 县城 乡镇37
第二节 乡镇41
第二篇 自然地理43
第一章 地质地貌43
第一节 地质43
第二节 地貌47
第二章 山脉 水系50
第一节 山脉50
第二节 水系51
第三章 自然资源53
第一节 土地资源53
第二节 生物资源54
第四节 水利资源55
第三节 矿藏资源55
第四章 气候 物候57
第一节 气候57
第二节 物候68
第五章 自然灾害69
第一节 旱灾69
第二节 泥石流70
第三节 虫灾71
第四节 水灾71
第五节 霜冻 冰雹72
第一章 农业73
第一节 机构73
第三篇 农林牧副渔73
第二节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74
第三节 耕地面积78
第四节 农作物81
第五节 农技农艺84
第六节 农业机具88
第七节 农田水利90
第二章 林业91
第一节 机构91
第二节 森林资源92
第三节 森林权属95
第四节 森林培育96
第五节 森林保护97
第六节 经济林木101
第三章 牧业104
第一节 资源104
第二节 繁殖106
第三节 饲养107
第四节 疫病防治109
第四章 副业111
第五章 渔业112
第四篇 工交邮电115
第一章 工业115
第一节 机构115
第二节 企业性质116
第三节 工业门类117
第二章 交通运输123
第一节 机构123
第二节 古道 乡道123
第三节 公路126
第四节 桥梁127
第五节 渡口129
第六节 运输130
第七节 公路养护与管理132
第八节 交通安全132
第三章 邮政电信133
第一节 机构133
第二节 邮政134
第三节 电信136
第四节 邮电管理138
第五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139
第一章 城乡建设139
第一节 机构139
第二节 历史概况140
第三节 解放后的建设141
第四节 建筑管理144
第五节 房产管理145
第二章 环境保护146
第一节 县城绿化146
第三节 河堤的加固147
第二节 防洪沟的治理147
第四节 监测与管理148
第六篇 商贸 粮油149
第一章 商贸149
第一节 机构149
第二节 商业变革150
第三节 集市贸易153
第四节 商品购销153
第五节 饮食服务156
第六节 松茸交易157
第二章 粮油159
第一节 机构159
第二节 购销160
第三节 储运179
第四节 粮食加工183
第七篇 金融 财税188
第一章 金融188
第一节 机构188
第二节 货币189
第三节 存款191
第四节 贷款192
第五节 基本建设投资193
第六节 信用合作社194
第七节 代理业务195
第二章 财税196
第一节 机构196
第二节 财政收入197
第三节 财政支出203
第四节 财税管理207
第五节 财税监督210
第六节 税收制度212
第八篇 综合管理214
第一章 计划管理214
第一节 机构214
第二节 工作实施214
第一节 机构216
第二章 工商物价管理216
第二节 市场管理217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217
第四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217
第五节 物价管理218
第六节 物价演变218
第三章 统计管理220
第一节 机构220
第二节 统计工作220
第四章 审计管理221
第一节 机构221
第二节 审计监督221
第一节 得荣县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222
第九篇 政党22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222
第二节 中共得荣县历届党员代表大会223
第三节 县(工)委的机构设置224
第四节 中心工作226
第五节 组织建设232
第六节 党员教育233
第七节 纪律检查233
第八节 宣传教育234
第九节 统战工作23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236
第一节 得荣县设治后的政治概况23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得荣县党部筹备处237
第一章 各族各界代表会议239
第十篇 权力机关239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40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240
第二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241
第十一篇 行政机关244
第一章 得荣县政府244
第二章 得荣县人民政府245
第一节 人民政府的成立245
第二节 政府工作245
第一章 概况256
第十二篇 得荣县政协委员会256
第二章 历届全委会议257
第三章 工作范筹和贡献259
第一节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259
第二节 文史资料征集259
第三节 宗教争归工作260
第四节 文教、卫生、科技工作260
第五节 加强政协机构的自身建设260
第六节 围绕中心,组织视察261
第十三篇 群众团体262
第一章 总工会262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263
第二章 贫下中农协会263
第四章 共青团得荣县委264
第十四篇 民政266
第一章 机构266
第二章 行政区划管理266
第一节 行政区划调整266
第二节 地名普查与规范267
第三章 救济267
第一节 灾害救济267
第二节 贫困救济268
第三节 社会福利269
第四节 扶贫帮困270
第一节 优抚271
第四章 优抚 安置271
第二节 安置273
第三节 革命烈士褒扬273
第五章 婚姻 殡葬274
第一节 婚姻登记274
第二节 殡葬274
第十五篇 政法276
第一章 公安276
第一节 机构276
第二节 惩治反革命277
第三节 治安278
第四节 户政279
第六节 刑事侦察281
第五节 预审 看守281
第七节 交通安全282
第八节 消防282
第九节 县中队283
第二章 检察285
第一节 机构285
第二节 检察285
第三章 审判287
第一节 机构287
第二节 刑事审判287
第三节 民事审判288
第六节 调解289
第四节 经济审判和信访289
第五节 申诉复查289
第四章 行政司法291
第一节 机构291
第二节 普法宣传291
第三节 公证律师292
第四节 基层调解292
第十六篇 劳动人事293
第一章 机构293
第二章 劳动293
第一节 劳动就业293
第三节 劳保福利294
第二节 劳动管理294
第三章 人事295
第一节 职工来源295
第二节 职工队伍295
第三节 干部管理296
第四节 职工福利298
第四章 工资30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薪俸300
第二节 解放后的职工工资300
第十七篇 军事302
第一章 机构302
第一节 民国时期302
第二节 解放以后303
第二章 驻军305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305
第二节 解放后305
第三章 战事306
第一节 红军长征过得荣306
第二节 平叛战斗308
第四章 兵役310
第一节 兵役制度310
第二节 兵员征集311
第五章 民兵312
第一节 党管武装312
第二节 民兵组织313
第三节 民兵军事训练314
第四节 民兵政治教育315
第五节 战勤活动315
第六章 拥政爱民317
第一节 工农红军317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318
第十八篇 教育319
第一章 学校教育3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9
第二节 历史变迁和教学层次320
第三节 教师332
第四节 教育经费及设备338
第五节 招生工作341
第二章 业余、家庭教育342
第一节 业余文化教育342
第二节 家庭教育342
第十九篇 科学技术344
第一章 科技组织3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44
第二节 研究机构344
第二章 科技队伍345
第三章 科研项目与成果346
第一节 农业科技346
第二节 林业科技347
第三节 畜牧科技349
第四节 医药卫生科技350
第五节 其他科技351
第六节 模范人物353
第二十篇 文化艺术354
第一章 文化机构354
第一节 文化馆354
第二节 电影公司355
第三节 新华书店355
第四节 广播电视局356
第二章 群众文化357
第一节 文化宣传357
第二节 民间艺术360
第三章 电影367
第四章 图书368
第一节 图书发行368
第二节 图书阅览369
第五章 广播 电视370
第一节 广播370
第二节 电视372
第三节 广播宣传成效374
第二十一篇 文物胜迹375
第一章 历史文物375
第一节 寺庙375
第一节 烈士陵园376
第二章 风景名胜376
第二节 革命文物376
第二节 翁佳寺377
第三节 嘎金雪山377
第二十二篇 体育378
第一章 体育设施378
第一节 运动场地378
第二节 器材设备379
第二章 学校体育379
第一节 体操和运动会379
第三章 群众体育380
第一节 传统体育运动380
第二节 人才培训和输出380
第二节 现代体育活动381
第四章 体育比赛381
第二十三篇 医药卫生383
第一章 机构383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383
第二节 医疗机构384
第三节 防疫站385
第四节 妇幼保健站386
第二章 医疗386
第一节 医疗队伍386
第二节 医疗制度389
第三节 诊断与检验390
第四节 治疗与手术391
第一节 中、西药393
第二节 中药资源393
第三节 藏药393
第三章 医药393
第四章 医疗设施394
第一节 病床394
第二节 医疗器械和车辆395
第三节 住院部概况395
第五章 防疫396
第一节 防疫站队伍的发展396
第二节 爱国卫生396
第三节 各种传染病的防治401
第二节 妇科病普查404
第六章 妇幼保健404
第一节 新法接生404
第三节 妇幼保健405
第七章 医疗卫生教育406
第二十四篇 民族人口407
第一章 民族状况407
第二章 人口发展概况407
第三章 人口结构408
第一节 民族结构408
第二节 性别结构409
第三节 年龄结构410
第五节 职业结构411
第四节 文化结构411
第四章 人口变化412
第五章 人口管理4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4
第二节 人口普查415
第六章 计划生育415
第一节 机构415
第二节 宣传教育416
第三节 节育措施416
第四节 政策和奖惩416
第五节 计划生育成果417
第一节 衣、食、住420
第二十五篇 风俗习惯420
第一章 生活习俗420
第二节 家具用器423
第三节 银饰艺术424
第四节 道德风尚424
第五节 婚嫁 喜庆425
第六节 节日427
第七节 丧葬428
第二章 禁忌与宗教习俗429
第一节 禁忌429
第二节 宗教习俗430
第一章 传入与发展433
第二十六篇 宗教433
第二章 寺庙分布434
第一节 龙绒寺434
第二节 翁佳寺434
第三节 得炯寺435
第四节 兴艾寺435
第三章 寺庙政治经济436
第一节 寺庙组织机构与特权436
第二节 寺庙经济437
第四章 寺庙文化艺术439
第一节 寺庙教育439
第二节 寺庙艺术440
第二节 管理441
第五章 宗教管理441
第一节 机构441
第二十七篇 方言 谚语 民间故事443
第一章 方言443
第二章 谚语444
第三章 民间故事446
第二十八篇 人物458
第一章 传记458
第二章 传略460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465
附录474
后记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