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灵山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灵山县志
  • 薛勇主编;灵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904234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403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14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灵山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3

概述5

大事记11

建置政区志53

第一章 建置53

第一节 位置 境域53

第二节 建置沿革53

第二章 行政区划55

第一节 明清时期55

第二节 民国时期62

第三节 解放后64

第三章 县城 乡镇93

第一节 县城93

第二节 乡镇95

第一章 地质111

第一节 地层111

自然环境志111

第二节 岩浆岩113

第二章 地貌114

第一节 地貌分区114

第二节 主要山脉115

第三章 土壤 植被116

第一节 土壤116

第二节 植被117

第四章 气候 物候119

第一节 气候119

第二节 物候126

第五章 水文129

第一节 地表水129

第二节 水质132

第六章 自然资源134

第一节 植物资源134

第二节 动物资源135

第三节 矿产资源136

第四节 水资源137

第七章 自然灾害141

第一节 水灾141

第二节 旱灾143

第三节 风灾145

第五节 冰雹146

第六节 虫灾146

第四节 冰冻146

第七节 兽害147

第八节 雷击147

第九节 地震148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153

第一节 人口数量153

人口志153

第二节 人口分布156

第二章 人口构成157

第一节 性别 年龄构成157

第二节 文化 职业构成164

第三节 婚姻构成165

第四节 民族 姓氏166

第五节 家庭户规模170

第三章 人口变动172

第四章 计划生育176

第一节 机构176

第二节 计生成效179

第三节 计生措施18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灵山县地方组织187

第一节 解放前党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187

政党志187

第二节 解放后党的组织建设190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209

第四节 县委重要会议与重要决策211

第五节 宣传教育215

第六节 统一战线221

第七节 中共灵山县委党校224

第八节 中共灵山县直属机关委员会226

第九节 中共灵山县委老干部局229

第二章 中共灵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231

第一节 机构231

第二节 党风党纪教育232

第三节 案件复查和甄别平反233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灵山县地方组织234

第一节 组织机构234

第二节 主要活动235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236

第一节 组织机构237

第一章 工人组织237

第二节 主要活动237

群众团体志237

第一节 农会243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243

第二章 农民组织243

第一节 青年抗日组织244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44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244

第三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248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250

第一节 妇女会250

第三节 主要活动250

第四章 妇女组织250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257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58

第七章 工商联合组织259

第一节 代表选举261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261

政权 政协志261

第二节 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64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265

第四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273

第五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74

第六节 人民代表小组280

第七节 议案处理281

第八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282

第一节 机构284

第二章 明清县署284

第二节 重大政务291

第一节 机构293

第三章 民国政府293

第二节 重大政务295

附:参议会297

第一节 机构298

第四章 人民政府298

第二节 施政方式311

第三节 政务政绩纪要313

第四节 基层政权316

第一节 机构318

第五章 人民政协318

第二节 委员会议320

第三节 活动纪略322

第一节 机构325

第一章 民政325

民政 民族事务志325

第二节 优待抚恤326

第三节 支前拥军328

第五节 安置329

第四节 烈士褒扬329

第六节 社会救济332

第七节 救灾与扶贫334

第八节 社会福利事业337

第十一节 婚姻登记339

第十节 社会团体登记339

第九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39

第十二节 残疾人联合会340

第二节 少数民族分布341

第一节 机构341

第二章 民族事务341

第四节 发展民族教育342

第三节 发展民族经济342

第一节 领导接待日制度345

第二章 制度建设345

信访志345

第一章 机构345

第三节 年终考评制度346

第二节 信访员活动日制度346

第四章 信访办理347

第三章 干部培训347

第一节 华侨华人351

第一章 侨务351

侨务 港澳台事务志351

第二节 归侨侨眷353

第三节 机构团体355

第四节 落实侨务政策357

第五节 联谊接待359

第六节 侨办企业与对外引进360

第一节 港澳同胞及其亲属361

第二章 港澳台事务361

第二节 台胞台属362

第一节 干部队伍结构367

第一章 干部367

人事 劳动 编制志367

第四节 干部培训教育369

第三节 专业技术干部369

第二节 干部分级管理369

第五节 人事制度370

第六节 工资福利371

第二节 劳动安置374

第一节 工人队伍与劳动调配374

第二章 工人374

第五节 职业培训375

第四节 劳务输出与职业介绍375

第三节 技工招生375

第六节 工资福利376

第二节 劳动保险377

第一节 安全监察377

第三章 劳动保护377

第三节 劳动仲裁与监察378

第二节 编制管理379

第一节 机构379

第四章 编制379

第一节 机构381

第一章 公安381

公安司法志381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383

第四节 内部肃反运动384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384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385

第六节 缉毒禁毒389

第七节 治安管理391

第八节 户政管理395

第九节 出入境管理396

第十节 监所管理398

第十一节 交通安全管理399

第十二节 治保组织401

第十三节 消防402

第十四节 武装警察404

第一节 机构405

第二章 检察405

第二节 刑事检察406

第三节 经济检察408

第四节 法纪检察409

第五节 监所检察410

第六节 其它检察工作411

第一节 机构412

第三章 审判412

第二节 审判制度413

第三节 刑事审判414

第四节 民事审判417

第五节 经访审判419

第六节 行政审判420

第七节 申诉复查421

第八节 执行422

第二节 法制宣传423

第一节 机构423

第四章 司法行政423

第三节 公证424

第五节 人民调解425

第四节 律师425

第五章 法制426

第三节 人民武装427

第二节 民国武装427

军事志427

第一章 地方武装427

第一节 明清武装427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429

第二节 征兵制429

第二章 兵役429

第一节 募兵制429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430

第一节 明清驻军432

第三章 驻军432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433

第二节 民国驻军433

第一节 民兵组建434

第四章 民兵434

第二节 民兵训练436

第三节 民兵活动437

第一节 明清战事439

第五章 兵事439

第二节 民初战事443

第三节 抗日战事446

第四节 解放战事461

第五节 清剿土匪470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483

第一章 经济体制变革483

农业志483

第二节 土地改革485

第三节 互助合作489

第四节 人民公社494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495

第一节 耕地面积497

第二章 耕地 劳力497

第二节 劳动力498

第一节 水田500

第三章 耕作制度500

第二节 坡地501

第一节 东北高丘粮、林、果、茶区502

第四章 农业区划502

第三节 南部低丘粮、蔗、果区503

第二节 中部盆地粮、果、蔗、油、菜、烟区503

第四节 灵西南台地粮、蔗、油、果、猪区504

第六节 西北中丘粮、林、果、茶区505

第五节 灵西中丘粮、林、果、茶、蔗、桑区505

第一节 良种推广506

第五章 农业技艺506

第二节 土壤改良509

第三节 肥料施用510

第四节 植物保护513

第五节 科学管理515

第一节 粮食作物519

第六章 面积 产量519

第二节 经济作物535

第三节 园艺作物553

第二节 农业机械558

第一节 传统农具558

第七章 农机具558

第三节 农机推广使用559

第四节 农机销售与维修560

第五节 农业机械所有制5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563

第八章 机构563

第二节 二层机构564

第一节 糖蔗567

第一章 甘蔗生产567

蔗糖志567

第二节 果蔗568

第三节 优惠政策571

第一节 栽培制度573

第二章 甘蔗栽培573

第二节 栽培技术574

第三节 栽培品种575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576

第二节 调度578

第一节 斩运578

第三章 斩运 调度578

第二节 制糖工艺579

第一节 糖蔗管理579

第四章 制糖业579

第一章 荔枝583

水果志583

第一节 香荔古树简介584

第二节 荔枝名优品种及产品585

第三节 荔枝种植587

第四节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589

第二节 其它水果590

第一节 龙眼590

第二章 龙眼及其它水果590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595

第一章 森林资源595

林业志595

第二节 林种及分布596

第三节 林产品598

第一节 采种育苗600

第二章 育苗造林600

第二节 绿化造林601

第一节 防火607

第三章 森林保护607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608

第三节 封山育林609

第四节 制止乱砍滥伐610

第一节 林木采伐612

第四章 森林采伐612

第二节 木材运输613

第一节 国营林场614

第五章 林场614

第三节 个体林场617

第二节 集体林场6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619

第六章 森林管理619

第二节 森工企业620

第一节 大型工程621

第一章 蓄水工程621

水利志621

第二节 中型工程624

第三节 小(一)型水库625

第四节 小(二)型水库630

第五节 塘坝(山塘)635

第二章 引水工程636

第一节 电灌工程638

第三章 提水工程638

第二节 水轮泵站642

第三节 柴油机提水站644

第四节 喷灌工程646

第一节 水土保持648

第四章 水土保持与人畜饮水工程648

第二节 人畜饮水工程650

第二节 国家管理和集体管理652

第一节 民间管理652

第五章 水利工程管理652

第二节 水库移民安置654

第一节 水库淹没654

第六章 水库移民安置654

第三节 移民生产扶持655

第一节 草场饲料657

第一章 畜牧业657

畜牧渔业志657

第二节 畜禽饲养659

第三节 品种改良662

第四节 疫病防治663

第五节 机构队伍666

第一节 渔业资源669

第二章 渔业669

第二节 种类和分布670

第四节 养殖技术672

第三节 鱼苗孵化672

第五节 鱼病防治673

第七节 优良品种简介674

第六节 捕捞674

第八节 机构与科研队伍675

第一节 国营工业679

第一章 工业体制679

工业志679

第二节 二轻工业680

第三节 合资工业685

第一节 电力686

第二章 工业门类686

第二节 矿业698

第三节 制糖700

第四节 建材701

第五节 化工702

第六节 纺织704

第七节 炮竹705

第八节 制茶706

第十一节 其它707

第十节 酿酒707

第九节 罐头707

第二节 企业管理7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710

第三章 经营管理710

第一节 国营企业选介713

第四章 企业与名优产品选介713

第二节 二轻企业选介722

第三节 获奖名优产品726

第三节 联户办企业729

第二节 村(街)办企业729

乡镇企业729

第一章 企业形式729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729

第四节 户办企业730

第二节 种养业731

第一节 工业731

第二章 生产行业731

第三节 建筑业733

第五节 商业服务企业736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736

第六节 其它737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739

第三章 经营管理739

第三节 基础与质量管理740

第二节 计划与生产管理740

第四节 产品与销售管理741

第五节 分配管理744

附:先进单位及个人名录745

第四章 企业选介747

第一节 驿道759

第一章 陆路759

交通志759

第二节 公路建设760

第三节 桥梁建设765

第四节 公路养护775

第一节 航道777

第二章 水路777

第三节 港口778

第二节 渡口778

第一节 汽车客运779

第三章 运输779

第二节 汽车货运780

第四节 汽车维修781

第三节 搬运装卸781

第三节 交通规费征收782

第二节 交通监理782

第四章 管理782

第一节 管理机构782

第一章 机构785

邮电志785

第一节 邮运邮路786

第二章 邮政786

第二节 函件789

第三节 包裹790

第四节 汇兑792

第五节 报刊发行794

第一节 市内电话795

第三章 电信795

第二节 农村电话797

第三节 长途电话801

城建环保志803

第四节 电报803

第一节 机构805

第一章 县城建设805

第三节 城区建设806

第二节 城区规划806

第四节 街道建设807

第六节 住宅建设811

第五节 城区桥梁建设811

第七节 供水 供电 照明 排水812

第八节 公共建筑817

第九节 公共交通819

第十节 园林绿化820

第十一节 环境卫生823

第二节 圩镇建设824

第一节 乡镇规划824

第二章 乡镇建设824

第三节 自然村建设825

第三节 房产管理826

第二节 地产管理826

第三章 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826

第一节 土地管理机构826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827

第一节 环境质量829

第四章 环境保护829

第三节 污染治理831

第二节 环境污染831

第四节 环境管理832

第一节 建筑队伍834

第五章 建筑业834

第三节 建筑设计841

第二节 人才培训841

第四节 建筑管理842

第五节 质量管理843

第六节 基本建设投资844

第一节 私营商业847

第一章 私营 个体商业847

商业志847

第三节 个体商业848

第二节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848

第一节 机构849

第二章 国营商业849

第二节 经营管理850

第三节 国营商业公司853

第二节 供销商业871

第一节 合作商业871

第三章 集体商业871

第三节 供销商业公司874

第二节 服务业881

第一节 饮食业881

第四章 饮食 服务881

第三节 县饮食服务公司882

第二节 粮食管理所885

第一节 粮食局885

粮油志885

第一章 机构885

第一节 收购887

第二章 粮油购销887

第二节 销售889

第二节 粮油保管894

第一节 粮食仓库894

第三章 粮食仓储894

第四章 粮食调运896

第三节 米粉加工897

第二节 挂面加工897

第五章 粮油加工897

第一节 大米加工897

第四节 食油加工898

第二节 粮油市场899

第一节 市场管理899

第六章 市场管理和粮油市场899

第七章 饲料加工和销售901

第二节 承包经营902

第一节 财会管理902

第八章 经营管理902

第三节 计划统计管理903

第一节 外贸局公司905

第一章 机构905

对外贸易志905

第二节 二层机构906

第二章 扶持生产907

第一节 出口商品种类909

第三章 出口商品909

第二节 出口商品额910

第三节 拳头商品出口911

第四章 进口商品915

第五章 商品基地916

第六章 利用外资及开发项目920

第一节 计划编制923

第一章 计划923

经济管理志923

第二节 计划执行924

第二节 统计内容929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929

第二章 统计929

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法930

第五节 统计资料编印931

第四节 数据报送方式931

第一节 物资管理932

第三章 物资经营管理932

第二节 物资经营933

第一节 市场零售价935

第四章 物价935

第三节 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937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价937

第四节 物价管理945

第一节 计量947

第五章 技术监督947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948

第二节 标准化948

第一节 改革规程950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950

第二节 改革实施951

第一章 管理机构953

工商行政管理志953

第二节 对小商贩和手工业改造954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954

第二章 对私营工商业改造954

第一节 个体工商业户管理956

第三章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956

第二节 私营企业管理957

第一节 市场管理958

第四章 市场管理和市场建设958

第二节 市场建设959

第三节 主要市场简介960

第二节 商标管理962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962

第五章 企业登记 商标 广告 经济合同管理96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963

第三节 广告管理963

消费者协会964

附:个体劳动者协会964

第六章 获奖项目964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965

第一章 财政965

财税审计志965

第二节 财政收支968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973

第四节 债券975

第五节 财务管理与监督976

第一节 农业四税977

第二章 税务977

第二节 工商各税981

第三节 营业税987

第四节 所得税989

第五节 其它税种996

附:游击区税收1006

第六节 稽征管理1007

第七节 税务机构1008

第二节 审计工作1010

第一节 机构设置1010

第三章 审计1010

金融志1011

第三节 社会审计1011

第二节 银行1013

第一节 当铺1013

第一章 机构1013

第二章 货币1017

第三章 借贷1019

第三节 城区信用合作社1022

第二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1022

第四章 信用合作1022

第一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1022

第一节 农贷1025

第二节 储蓄1025

第五章 农贷 储蓄1025

第六章 结算1029

第七章 保险1031

第八章 基本建设投资1033

第一节 学宫1036

第一章 学宫 书院 社学 私塾1036

教育志1036

第四节 私塾1039

第三节 社学1039

第二节 书院1039

第一节 园所设置1041

第二章 幼儿教育1041

第二节 幼儿园简介1042

第一节 学校设置1043

第三章 小学教育1043

第二节 宗旨 学制 课程1045

第三节 学校简介1048

第一节 学校设置1052

第四章 中学教育1052

第二节 宗旨学制课程1054

第三节 学校简介1055

第五章 师范教育1062

第二节 农(职)业中学1064

第一节 农业学校1064

第六章 职业技术教育1064

第三节 其它职业学校1068

第七章 成人教育1070

第一节 来源与任用1073

第八章 教师队伍1073

第二节 经济待遇1074

第三节 师资培训1077

第一节 解放前教育经费1080

第九章 教育经费1080

第二节 解放后教育经费1082

第一节 勤工俭学1084

第十章 勤工俭学与改善办学条件1084

第二节 改善办学条件1085

第十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10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089

第一章 机构1089

科技志1089

第三节 民办科研机构1090

第二节 县属科研机构1090

第二节 群众科技队伍1091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1091

第二章 科技队伍1091

第一节 科学研究1093

第三章 科研及成果1093

第二节 科研成果1095

第四章 技术推广1102

第二节 科普工作1105

第一节 学会组织1105

第五章 学会组织和科普工作1105

第一节 地震测报1108

第六章 地震研究1108

第二节 地震成因及分布1110

第三节 灵山地震台1111

第一节 机构1113

第一章 群众文化1113

文化志1113

第二节 活动1114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1115

第一节 专业表演团体1116

第二章 表演团体1116

第二节 业余表演团体1117

第二节 舞狮舞龙舞白鹤1118

第一节 采茶戏跳岭头1118

第三章 民间艺术1118

第五节 灵山玉鼓1119

第四节 八音山歌1119

第三节 唱春牛1119

第二节 活动1121

第一节 队伍1121

第四章 文艺创作1121

第三节 成果1122

第二节 电影院1127

第一节 机构1127

第五章 电影1127

第一节 发行1131

第六章 图书1131

第二节 阅览1133

第一节 文物保护1134

第七章 文物1134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1137

第三节 馆藏文物1138

第八章 风景名胜1139

第一节 广播事业1146

第九章 广播电视1146

第二节 电视事业1151

第三节 经济实体1153

第二节 解放后报纸1154

第一节 解放前报纸1154

第十章 报纸1154

第二节 档案管理1157

第一节 机构1157

第十一章 档案1157

第三节 档案利用1158

第一节 灵山县的铜鼓出土及收藏1159

第一章 铜鼓1159

金石志1159

第二节 灵山型铜鼓1163

第二章 铁钟1164

第一节 崖刻1165

第三章 摩崖碑刻1165

第二节 碑刻1171

第三节 铭文1176

第一节 管理机构1179

第一章 机构1179

卫生志1179

第二节 医疗 防疫 保健机构1180

第一节 中医1185

第二章 医疗1185

第二节 西医118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1187

第四节 巡回医疗1188

第一节 环境卫生管理1190

第三章 防疫1190

第二节 食品卫生管理1192

第三节 传染病管理1194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1197

第五节 寄生虫病防治1198

第六节 爱国卫生1200

第一节 妇女保健1202

第四章 保健1202

第二节 儿童保健1203

第二节 公费医疗1204

第一节 合作医疗1204

第五章 医疗制度1204

第二节 药品生产1206

第一节 药品购销1206

第六章 医药1206

第一节 医政管理1208

第七章 管理1208

第二节 药政管理1212

第三节 自治区和国家卫生工作试点县1213

第二节 团体1215

第一节 机构1215

体育志1215

第一章 机构 团体1215

第一节 设施1217

第二章 设施 经费1217

第二节 经费1218

第二节 体育师资1219

第一节 体育教学1219

第三章 学校体育1219

第三节 课外体育活动1220

第四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21

第一节 农村体育1222

第四章 社会体育1222

第二节 职工体育1223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1225

第三节 残疾人体育1225

第一节 业余体校1226

第五章 体育运动学校1226

第三节 武术运动学校1228

第二节 跳水运动学校1228

第一节 历届县体育运动会1229

第六章 竞赛与成绩1229

第三节 竞赛成绩1231

第二节 承办地区 自治区 全国竞赛1231

第一节 语音1237

第一章 语言1237

民俗志1237

第二节 词汇1238

第三节 语法1244

第一节 生活习俗1245

第二章 风俗1245

第二节 礼仪习俗1251

第三节 交际礼俗1254

第四节 岁时习俗1257

第一节 踊跃应征保祖国1262

第三章 社会新风1262

第二节 响应号召做结扎1263

第三节 见义勇为应赞扬1264

第四节 解救妇女显真诚1265

第五节 大义灭亲不徇私1266

第六节 廉洁奉公好作风1267

第七节 捐资办学人称赞1268

第八节 劳动致富带头人1270

第九节 移风易俗办婚事1271

第十节 传统美德传佳话1272

第十一节 无私奉献助人乐1274

第十二节 舍己救人品德高1275

第十三节 拾金不昧归原主1277

第十四节 造福群众为公益1278

第四章 奇闻异事1280

第五章 宗教1285

第一节 基督教1285

第二节 天主教1285

人物志1287

第一章 革命烈士1287

第一节 烈士传略1287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1305

第三节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1344

第二章 历代人物1357

第一节 人物传略1357

第二节 人物简介1372

第三节 科技人员名录1382

合灵南区军政府布告1391

附录1391

一、重要文告1391

灵山县人民政府文件(灵政发〔1982〕270号)1392

灵山县人民政府文件(灵政发〔1993〕64号)1393

关于加快县志编写速度的部署1394

二、旧志序选1396

康熙《灵山县志》序1396

苏三娘行1397

三海岩赋1397

三、诗赋三篇1397

六峰山赋1398

编后记1399

提供资料人员名单1400

赞助《灵山县志》出版芳名录1401

热门推荐